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概述(doc 58页).doc

上传人(卖家):欢乐马 文档编号:278833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89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概述(doc 5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概述(doc 5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概述(doc 58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概述(doc 58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概述(doc 58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学学 号号: 班班 级级: 指导老师指导老师: 2020xxxx 年年 6 6 月月 目录目录 1 任务指导. 1 1.1 课程设计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 1.2 设计内容 1 1.3 设计资料 2 1.3.1 水源和水质. 2 1.3.2 城市规划与供水规模. 2 1.3.3 供水水质及水压. 2 1.3.4 气象. 2 2 总体设计 3 2.1 净水工艺流程的确定 3 2.2 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 3 2.2.1 药剂溶解池. 3 2.2.2 混合设备. 4 2.2.3 絮凝池. 5 2.2.4 沉淀池. 6 2.2.5 滤池

2、 7 2.2.6 消毒方法. 9 3 混凝沉淀. 10 3.1 混凝剂投配设备的设计 10 3.1.1 溶液池. 11 3.1.2 溶解池. 12 3.1.3 投药管. 13 3.2 混合设备的设计 13 3.2.1 设计流量 14 3.2.2 设计流速 14 3.3.3 混合单元数. 14 3.2.4 混合时间 15 3.2.5 水头损失 15 3.2.6 校核 GT 值 . 15 3.3 折板絮凝池的设计 15 3.3.1 设计水量. 15 3.3.2 设计计算. 15 3.3.3 折板絮凝池布置. 22 4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23 4.1 设计流量 23 4.2 平面尺寸计算 23

3、4.2.1 沉淀池清水区面积. 23 4.2.2 沉淀池长度及宽度. 23 4.2.3 沉淀池总高度. 24 4.3 进出水系统 24 4.3.1 沉淀池进水设计. 24 4.3.2 沉淀池出水设计. 25 4.3.3 沉淀池斜管选择. 26 4.3.4 沉淀池排泥系统设计. 26 4.3.5 斜管沉淀池布置. 27 4.4.6 核算. 27 5 V 型滤池 . 28 5.1 平面尺寸计算 28 5.2 进水系统 30 5.2.1 进水总渠. 30 5.2.2 气动隔膜阀口的阀口面积. 30 5.2.3 进水堰堰上水头 31 5.2.4 V 型进水槽 31 5.2.5 V 型槽扫洗小孔 32

4、5.3 反冲洗系统 33 5.3.1 气水分配渠. 33 5.3.2 配水方孔面积和间距. 33 5.3.3 布气圆孔的间距和面积. 34 5.3.4 空气反冲洗时所需空气流量. 34 5.3.5 底部配水系统. 35 5.4 过滤系统 35 5.5 排水系统 36 5.5.1 排水渠终点水深. 36 5.5.2 排水渠起端水深. 36 5.6 滤池总高度 37 6 消毒处理. 38 6.1 消毒方法的选择液氯消毒. 38 6.2 加氯量计算. 39 6.3 加氯设备的选择 39 6.3.1 自动加氯机选择. 39 6.3.2 氯瓶. 39 6.3.3 加氯控制. 40 6.4 加氯间和氯库

5、40 6.5 加氯间的布置注意事项 40 7 其他设计 41 7.1 清水池的设计 41 7.1.1 平面尺寸计算 41 7.1.2 管道系统 42 7.1.3 清水池布置. 44 7.2 吸水井的设计 45 7.3 二泵房的设计 45 7.3.1 泵的选型. 45 7.3.2 泵房平面布置. 46 8 水厂总体布置. 47 8.1 厂址的选择 47 8.2 水厂平面布置 47 8.2.1 生产区的布置 48 8.2.2 生活区的布置. 48 8.2.3 道路和绿化. 49 8.2.4 水厂管线布置. 49 8.2.5 水厂平面布置示意图. 50 8.3 高程布置 51 8.3.1 处理构筑物

6、水头损失. 51 8.3.2 构筑物之间的水头损失. 51 8.7.3 高程计算 53 参考资料:. 54 1 1 任务指导任务指导 1.1 课程设计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课程设计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熟悉并掌握给水厂的设计内容、设计原 理、 方法和步骤, 学会根据设计资料正确计算,正确地选定设计方案, 具备设计城镇水厂的初步能力。 要求学生对水厂总体布置的设计思想,从工艺流程、操作联系、 生产管理以及物料运输等各方面考虑,而进行合理的布置设计。 掌握设计说明书、计算书的编写内容和编制方法,并绘制工程图纸。 1.2 设计内容设计内容 处理工艺流程的确定; 正确计算供水量; 水处理

7、构筑物型式的比较与选择, 拟定各构筑物的设计流量; 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并绘草图; 确定混凝剂品种、投加量及投加方式、投加设备; 选择消毒剂品种、投加量及投加方式、投加设备; 确定水厂其它建、构筑物尺寸; 进行水厂平面及高程布置; 绘制本设计指定的技术图纸; 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 2 1.3 设计资料设计资料 1.3.1 水源和水质 水源:河水 水质:水质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1.3.2 城市规划与供水规模 规划到 2020 年, 城市人口规模为 5 万人, 日工业产值 300 万元, 万元产值耗水量 120m 3/万元,综合生活用水量标准 230L/人d(最 高日),未预见及管网漏失量

8、 20Q 最高日计。 据省计划委员会批文及近远期需水量预测,确定本工程供水规 模为 6 万 m 3/ d。 1.3.3 供水水质及水压 水厂出厂水质统一按现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考虑。 水厂出厂水压为 0.4MPa,以满足接管点处服务水头 0.28MPa。 1.3.4 气象 该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特征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 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无霜期长,全年主导风向 为北风,68 月多为南风。 3 2 总体设计总体设计 2.1 净水工艺流程的确定净水工艺流程的确定 根据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02),原水水质符 合地面水类水质标准,除浊度、菌落总数、大肠菌数偏高

9、外,其 余参数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规定。 水厂以地表水作为水源,工艺流程如图 1 所示。 原水混 合絮凝沉淀池滤 池 混凝剂消毒剂 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 图 1 水处理工艺流程 2.2 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 2.2.1 药剂溶解池 为便于投加药剂,溶解池高程一般以在地平面以下为宜,池 顶高出地面 0.20m 左右,。 溶解池的底坡不小于 0.02m,池底应有直径不小于 100mm 的 排渣管,池壁需设超高,防止搅拌溶液时溢出。 溶液池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内壁需进行防腐处理。 投加量较小时, 也可在溶液池上部设置淋浴斗以代替溶药池, 使

10、用时将药剂置于淋浴斗中,经水力冲溶后的药剂溶液流入溶液池。 4 投药设备采用计量泵投加的方式。采用计量泵,不必另备计 量设备,泵上有计量标志,可通过改变计量泵行程或变频调速改变 药液投量,最适合用于混凝剂自动控制系统。 2.2.2 混合设备 混合设施比较: 混合设施 优点 缺点 使用条件 水力混合 构造简单 难适应水质和 水量的变化,占 地面积少 目前已很少使 用 水泵混合 混合效果好,不 需要另建混合 设施,节省动力 备复杂,管理麻 烦,机械搅拌混 合耗能大,管理 复杂 适用于一级泵 房离处理构筑 物 120m 以内的 水厂 管式混合 占地极小、投资 省、设备简单、 混合效果好和 管理方便

11、运行水量变化 影响效果,水头 损失大 适用于水量变 化不大的各种 规模的水厂 机械混合 混凝效果好,水 头损失较小 需耗动能,管理 维护较复杂,需 建混合池 适用于各种规 模的水厂 使用管式混合器对药剂与水进行混合。在混合方式上,由于混 5 合池占地大,基建投资高。管式混合具有占地极小、投资省、设备 简单、混合效果好和管理方便等优点而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2.2.3 絮凝池 常用絮凝池的比较: 形式 优缺点 适用条件 隔板 絮凝 池 往 复 式 优点:1、絮凝效果较好 2、结构简单,施工方便 缺点:1、絮凝时间较长 2、水头损失较大 3、转折处絮粒易破碎 4、 出水流量不易分配均匀 1、 水量大

12、于 30000m 3/d 的水厂 2、水量变动小 回 转 式 优点:1、絮凝效果较好 2、水头损失较小 3、构造简单,管理方便 缺点:出水流量不易分配均匀 1 水量大于 30000m 3/d 的水厂 2、水量变动小 3、适用于旧池改建和 扩建 折板絮凝池 优点:1、絮凝时间较短 2、絮凝效果好 缺点:1、构造较复杂 2、 水量变化影响絮凝效果 水量变化不大的水厂 网格絮凝池 优点:1、絮凝时间较短 水量变化不大的水厂 6 2、絮凝效果好 3、构造简单 缺点:水量变化影响絮凝效果 单池能力以1.0-2.5万 m3/d 为宜 机械絮凝池 优点:1、絮凝效果较好 2、水头损失较小 3、可适应水质、水

13、量的变 化 缺点:需机械设备和经常维修 大小水量均适用,并适 用水量变化较大的水 厂 综上比较,选用折板絮凝池。相比其他絮凝池,折板絮凝池对 水质水量适应性强,停留时间短,絮凝效果好,又能节约絮凝药 剂。 2.2.4 沉淀池 原水经投药、混合与絮凝后,水中悬浮杂质已形成粗大的絮凝 体,要在沉淀池中分离出来以完成澄清的作用。 常用沉淀池的比较: 沉淀池 平流式 斜管式 优点 1、造价较低 2、操作管理方便,施工较简单 3、对原水浊度适应性较强,潜 力大,处理效果稳定 1、沉淀效率高 2、池体小,占地少 7 4、带有机械排泥设备时,排泥 效果好 缺点 1、占地面积较大 2、不采用机械排泥装置时,排

14、 泥较困难 3、需维护机械排泥设备 1、耗材较多,老化后尚需 更换,费用较高 2、 对原水浊度适应性较平 流池差 3、不设机械排泥装置时, 排泥较困难; 机械排泥时, 维护管理较麻烦 使 用 条 件 一般用于大中型净水厂 1、可用于各种规模水厂 2、宜用于老沉淀池的改 造,扩建和挖槽 3、 适用于需保温的低温地 区 4、 单池处理水量不宜过大 设计采用斜管沉淀池,沉淀效率高、占地少。相比之下,平流 式沉淀池虽然具有适应性强、处理效果稳定和排泥效果好等特点, 但是,平流式占地面积大。而且斜管沉淀池因采用斜管组件,使沉 淀效率大大提高,处理效果比平流沉淀池要好。 2.2.5 滤池 常用滤池的比较:

15、 8 滤池类型 优点 缺点 适用条件 普 通 快 滤 池 材料易得,价格低; 大阻力配水系统, 单 池面积较大, 可采用 减速过滤,水质好 阀门多,价格 高,易损坏,需 设有全套冲洗 设备 般用于大中水 厂, 单池面积不 宜大于 100 2 m V 型滤池 采用气水反冲洗, 有 表面横向扫洗作用, 冲 洗 效 果 好 , 节水; 配水系统一般 采用长柄滤头冲洗 过程自动控制 采用均质滤料, 滤层较厚, 滤料 较粗, 过滤周期 长 适用于大中型 水厂 虹吸滤池 不需大型阀门, 易于 自动化操作, 管理方 便 土建结构复杂, 池深大单池面 积小, 冲洗水量 大;等速 过滤, 水质不如 变速过滤 适

16、用于中型水 厂, 单池面积不 宜大于 25-30 2 m 双阀滤池 材料易得,价格低, 大阻力配水系统, 单 池 面 积 可 大 , 可采用减速过滤, 水 质好, 减少两只阀门 必须有全套冲 洗设备, 增加形 成虹吸的抽气 设备 适用于中型水 厂, 单池面积不 宜大于 25-30 2 m 9 移 动 罩 滤 池 造价低, 不需要大型 阀门设备,池深浅, 结 构 简 单 ; 自 动连续运行, 不需冲 洗设备;占地少,节 能 减速过滤, 需移 动冲洗设备, 罩 体与隔墙间密 封技术要 求高; 起始滤速 较高, 因而平均 设计滤速不宜 过高 适用于大中型 水厂, 单格面积 小于 10 2 m 从实际

17、运行状况, V 型滤池来看采用气水反冲洗技术与单纯水反 冲洗方式相比,主要有以下优点: (1)较好地消除了滤料表层、内层泥球,具有截污能力强,滤 池过滤周期长,反冲洗水量小特点。可节省反冲洗水量 4060%,降 低水厂自用水量,降低生产运行成本。 (2)不易产生滤料流失现象,滤层仅为微膨胀,提高了滤料使用 寿命,减少了滤池补砂、换砂费用。 (3)采用粗粒、均质单层石英砂滤料,保证滤池冲洗效果和充分 利用滤料排污容量,使滤后水水质好。 根据设计资料,综合比较选用目前较广泛使用的 V 型滤池。 2.2.6 消毒方法 水的消毒处理是生活饮用水处理工艺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其目 10 的在于杀灭水中的有害

18、病原微生物(病原菌、病毒等),防止水致 传染病的危害。 采用被广泛应用的氯及氯化物消毒,氯消毒的加氯过程操作简 单,价格较低,且在管网中有持续消毒杀菌作用。虽然二氧化氯, 消毒能力较氯强而且能在管网中保持很长时间,但是由于二氧化氯 价格昂贵,且其主要原料亚氯酸钠易爆炸,国内目前在净水处理方 面应用尚不多。 3 混凝沉淀混凝沉淀 3.1 混凝剂投配设备的设计混凝剂投配设备的设计 混凝剂的投加分为干投法和湿投法两种,干投法指混凝剂为粉 末固体直接投加,湿投法是将混凝剂配制成一定浓度溶液投加。我 国多采用后者,采用湿投法时,混凝处理工艺流程如图 1 所示。 11 图 1 湿投法混凝处理工艺流程 本应

19、根据原水水质分析资料,用不同的药剂作混凝试验,并根 据货源供应等条件,确定合理的混凝剂品种及投药量。由于缺少必 要的条件,所以参考分析相似水源有关水厂的经验数据,药剂投加 如下表 1 所示。 表 1 水厂投加药剂参考数值 取水 水源 原 水 悬 浮 物 含 量 (mg/L) 混 凝 剂 种类 混凝剂投加量(mg/L) 助凝剂投 加(mg/L) 最高 最低 活化硅酸 河水 100 1000 聚 合 氯 化铝 50 10 2 聚合铝,包括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硫酸铝(PAS)等,具 有混凝效果好、对人体健康无害、使用方便、货源充足和价格低廉 等优点,因而使用聚合铝作为水处理的混凝剂。取混凝剂最

20、大投加 量为 50mg/L。 3.1.1 溶液池 溶液池一般以高架式设置,以便能依靠重力投加药剂。池周围 应有工作台,底部应设置放空管。必要时设溢流装置。 溶液池容积按下式计算: cn aQ W 417 2 12 式中 W2溶液池容积,; Q处理水量,m 3/h; a混凝剂最大投加量,mg/L,取 50mg/L; c溶液浓度,5%-20%,取 15%; n每日调制次数,取 n3。 代入数据得: 3 2 m23. 7 315417 273050 417 cn aQ W 溶液池设置两个,每个容积为 3.62m3,一备一用,以便交替使用, 保证连续投药。 取有效水深 H11.0m,总深 HH1+H2

21、+H31.0+0.2+0.11.3m(式中 H2为保护高,取 0.2m;H3为贮渣深度,取 0.1m)。 溶液池形状采用矩形,尺寸为长宽高4.2m2m1.3m。 3.1.2 溶解池 (1)溶解池容积 W2=(0.20.3)W1,取 0.3,即 W2=0.3W1=0.37.23=2.17m3 (2)溶解池一般取正方形,有效水深 H11.0m,则: 面积 FW1/H1,边长 aF1/21.47m;取边长为 1.5m。 溶解池深度 HH1+H2+H31.0+0.2+0.11.3m(式中 H2为保护高,取 0.2m;H3为贮渣深度,取 0.1m)。 和溶液池一样,溶解池设置 2 个,一用一备。 (3)

22、溶解池的放水时间采用 t10min,则放水流量 13 s/62. 3 1060 2170 t60 1 0 L W q 查水力计算表得放水管管径 d0=50mm,采用塑料给水管;溶解池底部 d=100mm 的排渣管一根。 smsm d Q /0 . 1/84. 1 )1050(14. 3 1062. 344 v 23 3 2 0 设计流速 v=2.09m/s,i=94.31。 (4)溶解池搅拌装置采用机械搅拌,以电动机驱动浆板或涡轮搅动 溶液。 3.1.3 投药管 投药管流量 sL W q/17. 0 360024 200023. 7 360024 10002 2 查水力计算表得投药管管径 d2

23、5mm,实际流速为 0.35m/s。 3.2 混合设备的设计混合设备的设计 在给排水处理过程中原水与混凝剂,助凝剂等药剂的充分混合 是使反应完善,从而使得后处理流程取得良好效果的最基本条件, 同时只有原水与药剂的充分混合,才能有效提高药剂使用率,从而 节约用药量,降低运行成本。 管式静态混合器是处理水与混凝剂、助凝剂、消毒剂实行瞬间 混合的理想设备:具有高效混合、节约用药、设备小等特点,它是 有二个一组的混合单元件组成,在不需外动力情况下,水流通过混 14 合器产生对分流、交叉混合和反向旋流三个作用,混合效益达 90-95%,构造如图 2 所示: 原水 管道 药剂 混合单元体 静态混合器 图

24、2 管式静态混合器 3.2.1 设计流量 Q=6.51 万 m 3/d=2713m3/h=0.754m3/s 3.2.2 设计流速 静态混合器设在絮凝池进水管中,设计流速 v=1.0m/s,则管径为: mmm v Q D98098. 0 0 . 114. 3 754. 044 采用 D=1000mm,则实际流速 v=0.96m/s。 3.3.3 混合单元数 41. 2 196. 0 36. 2 36. 2 3 . 05 . 0 3 . 05 . 0 DvN 取 N=3,则混合器的长度为: m3 . 3131 . 11 . 1NDL 15 3.2.4 混合时间 s44. 3 96. 0 3 .

25、3 v L T 3.2.5 水头损失 m20. 03 9.82 96. 0 1 43. 1 g2 43. 1 2 h 2 4 . 0 2 4 . 0 2 N v D N g v 3.2.6 校核 GT 值 1 3 0 .707 44. 31014. 1 20. 09800 s T h G 在 7001000s -1 之间,符合设计要求。 GT=707.03.44=2432.082000 水力条件符合设计要求。 3.3 折板絮凝池折板絮凝池的设计的设计 3.3.1 设计水量 折板絮凝池设两个系列 smhmQ/377. 0/5 .1356 2 2713 33 3.3.2 设计计算 折板絮凝池每个系

26、列设计成 4 组。 (1)单组絮凝池有效容积 16 TQV 1 式中,V-单组絮凝池有效面积 Q1-单组设计处理水量 T-絮凝时间,一般采用 1015min 设计中取 T=12min, 3 83.6712 604 5 .1356 mV (2)絮凝池长度 BH V L 式中,L -絮凝池长度 H -有效水深 B-单组池宽 设计中取 H =3.2m,B=6m,则 mL53. 3 62 . 3 83.67 ,取 3.6m。 絮凝池长度方向用隔墙分成三段,首段和中段、末段的各格格宽均 为 0.6m,末段格宽为 1.2m,隔墙厚为 0.15m,则絮凝池总长度为: mL35. 415. 056 . 3 (

27、3)各段分格数 与斜管沉淀池组合的絮凝池池宽为 24.0m,用三道隔墙分成四 组,每组池宽: mB8875. 5 4 )15. 0324( 17 首段分成 10 格,则每格长度: ml06. 1 10 )15. 048875. 5(2 1 首段每格面积: 2 1 636. 06 . 16 . 0mf 通过首段单格的平均流速: sm f Q f q v/148. 0 636. 0 094. 0 4 11 1 中段分成 8 格,末段分成 7 格,则中段、末段的各格格长、面积、 平均流速分别为: m36. 18/ )15. 038875. 5(2 2 l 2 2 82. 03616 . 0mf,sm

28、v/115. 0 82. 0 094. 0 2 m71. 07/ )15. 068875. 5 2 (l 2 3 852. 071. 02 . 1mf , smv/110. 0 852. 0 094. 0 3 (4)停留时间计算 首段停留时间计算: T1=103.20.148=216.2s3.60min 中段停留时间计算: T2=83.20.115=222.6s3.71min 末段停留时间计算: T3=73.20.110=203.6s3.39min 实际总停留时间 18 T=T1+T2+T3=3.60+3.71+3.39=10.70min (5)隔墙孔洞面积和布置 水流通过折板上下转弯和隔墙上

29、过水孔洞流速,首、中、末分 别为 0.3m/s、0.2m/s 和 0.1m/s,则水流通过各段每格隔墙上孔洞面 积为: 2 1k m31. 0 3 . 0 094. 0 f,取 0.3m2 ,孔宽为 1.0,则孔高为 0.3m, 实际通过首段每格隔墙上孔洞流速为: sm k /313. 0 3 . 0 094. 0 v 1 2 2k m47. 0 2 . 0 094. 0 f,取 0.5m2 ,孔宽为 1.0,则孔高为 0.5m, 实际通过中段每格隔墙上孔洞流速为: sm k /188. 0 5 . 0 094. 0 v 2 2 3k m94. 0 1 . 0 094. 0 f , 取 0.9

30、5m 2 , 孔宽为 2.0, 则孔高为 0.48m, 实际通过末段每格隔墙上孔洞流速为: sm k /099. 0 95. 0 094. 0 v 2 孔洞在隔墙上上、下交错布置。 (6)折板布置 折板布置首段采用峰对峰,中段采用两峰对齐,末段采用平行 直板。折板间距采用 0.4m。 (7)水头损失计算 19 相对折板 g vv 2 5 . 0h 2 2 2 1 1 式中,h1-折板渐放段水头损失 v1-峰处流速,一般取 0.250.35m/s v2-谷处流速,一般取 0.100.15m/s 设计中取 v1=0.3m/s,v2=0.12m/s m00385. 0 81. 92 12. 03 .

31、 0 5 . 0h 22 1 g2 1 . 01h 2 1 2 2 1 2 V F F 式中,h2-折板渐缩段水头损失 F1-相对峰的断面积 F2-相对谷的断面积 设计中取 F1=0.56m 2,F 2=1.06m 2 m00377. 0 81. 92 3 . 0 06. 1 56. 0 1 . 01h 2 2 2 g v i 2 h 2 0 3 式中,hi-转弯或孔洞的水头损失 3-阻力系数 v0-转弯或孔洞流速,为 0.204m/s i hhhnh)( 21 式中,h-首段相对折板总水头损失 20 n-折板水流收缩和放大次数,共 40 次 mh312. 00014. 000848. 010

32、)00082. 000136. 0(40)( 平行折板 g v h 2 6 . 0 2 式中,h-折板水头损失 v-板间流速,一般采用 0.150.25m/s 设计中取 v=0.18m/s m00099. 0 81. 92 18. 0 6 . 0 2 h g vi 2 h 2 3i 式中,hi-上、下转弯或孔洞时的水头损失 vi-转弯或穿过孔洞时的流速 设计中取 vi=0.203m/s 上转弯时:m i 00378. 0 81. 92 203. 0 8 . 1h 2 下转弯或孔洞时:m i 0042. 0 81. 92 203. 0 0 . 3h 2 i hnhh 式中,h-平行折板总水头损失

33、 n-90转弯次数,共 24 次 ni-上、下转弯处的水头损失 mh084. 0)0042. 000378. 0(80084. 024 21 平行折板 g2 v h 2 3 式中,h-转弯水头损失 v-平均流速,一般采用 0.050.1m/s 设计中 v=0.1m/s m00153. 0 8 . 92 1 . 0 3h 2 mhn011. 000156. 07h(n 为 180转弯个数) 折板絮凝池总水头损失 h2 =相对折板+平行折板+平行直板 =0.312+0.084+0.011=0.407m (8)G 值和 GT 值 首段 G 值和 GT 值 T h G 60 1 1 式中,G1-首段速

34、度梯度 -水的密度 h1-首段水头损失 -水的动力黏度 T-反应时间 设计中取 h1=0.312m,sP a101.0084= -3 (水温 t=20s时), h1=0.312m,T1=3.6min 22 1 3- 1 1 1 8 .37 6 . 3100084. 160 312. 01000 60 s T h G sTG0 .8175606 . 38 .37 11 中段和末端 G 值和 GT 值分别为: 1 3- 2 2 2 3 .19 71. 3100084. 160 084. 01000 60 s T h G s 1 .43066071. 33 .19 22 TG 1 3- 3 3 3

35、32. 7 39. 3100084. 160 084. 01000 60 s T h G s5 .14896039. 332. 7 33 TG 折板絮凝池总 G 值和 GT 值 1 3- s07.25 70.10100084. 160 407. 01000 G sTG1 .160976070.1007.25 3.3.3 折板絮凝池布置 在絮凝池各段每格隔底部设 200mm200mm 排泥孔, 池底 2.0坡 度坡向沉淀池,管径 DN200。折板絮凝池布置图 3 所示: 图 3 折板絮凝池 23 4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4.1 设计流量设计流量 设置两个斜管沉淀池,单个沉淀池设

36、计水量: sh Q Q/m377. 0/m5 .1365 2 2713 2 33 沉 4.2 平面尺寸计算平面尺寸计算 4.2.1 沉淀池清水区面积 q 沉 Q A 式中,A-斜管沉淀池的表面积 q-表面负荷,一般采用 9.011.0m 3/(m2h) 设计中取 q=10m 3/(m2h) 2 m55.136 10 5 .1365 A 4.2.2 沉淀池长度及宽度 设计中取沉淀池长度 L=24m,则沉淀池宽度: m69. 5 24 55.136 L A B 设计中取 6m。 为了配水均匀,进水区布置在 24m 长度方向一侧,在 6m 的宽度中 扣除无效长度约 0.5m,则净出口面积: 1 1

37、)5 . 0( K LB A 式中,A1-净出口面积 24 k1-斜管结构系数,取 1.3 2 1 m2 .128 03. 1 24)5 . 06( A 4.2.3 沉淀池总高度 54321 hhhhhH 式中,H-沉淀池总高度 h1-保护高度,一般采用 0.30.5m h2-清水区高度,一般采用 1.01.5m h3-斜管区高度,斜管长度为 1.0m,安装倾角 60,则 h3=sin60=0.87m h4-配水区高度,一般不小于 1.01.5m h5-排泥槽高度 设计中取 h1=0.4m,h2=1.2m,h4=1.4m,h5=0.83m H=0.4+1.2+0.87+1.4+0.83=4.7

38、m 4.3 进出水系统进出水系统 4.3.1 沉淀池进水设计 沉淀池进水采用穿孔花墙,孔口总面积 v Q A 2 式中,A2-孔口总面积 v-孔口流速,一般取不大于 0.150.20m/s 设计中取 v=0.18m/s 25 2 2 09. 2 18. 0 377. 0 mA 每个孔口的尺寸定为 15cm8cm,则孔口数为 175 个。进水孔位置应 在斜管以下、沉泥区以上部位。 4.3.2 沉淀池出水设计 沉淀池的出水采用穿孔集水槽,出水孔流速 v1=0.6m/s,则穿孔总面 积: 1 3 v Q A 式中,A3-出水孔总面积 2 3 m63. 0 6 . 0 377. 0 A 设每个孔口的直

39、径为 4cm,则孔口的个数 F A N 3 式中,F-每个孔口的面积, 22 m001256. 004. 0 4 F 502 001256. 0 63. 0 N个 设每条集水槽的宽度为 0.4m,间距 1.5m,共设 10 条集水槽, 每条集水槽一 侧开孔数为 40 个,孔间距为 20cm。 10 条集水槽汇水至出水总渠,出水总渠宽度 0.8m,深度 1.0m。 出水的水头损失包括孔口损失和集水槽内损失。孔口损失 g v h 2 2 1 1 式中, 1 h-孔口水头损失 -进口阻力系数,取=2 26 m037. 0 8 . 92 6 . 0 2 2 1 h 集水槽内水深取 0.4m,槽内水流速

40、度为 0.38m/s,槽内水力坡 度按 0.01 计,槽内水头损失: il 2 h 式中, 2 h-集水槽内水头损失 i-水力坡度 l-集水槽长度 设计中取 i=0.01,l=10m 1 . 01001. 0 2 h 出水总水头损失: mhh137. 01 . 0037. 0h 21 ,设计中取为 0.15m 4.3.3 沉淀池斜管选择 斜管长度一般为 0.81.0m,设计中取为 1.0m;斜管管径一般 为 2535mm,设计中取为 30mm;斜管为聚丙烯材料,厚度为 0.4 0.5mm。 4.3.4 沉淀池排泥系统设计 采用穿孔管进行重力排泥, 每天排泥一次。 穿孔管管径为 200mm, 管

41、上开孔孔径为 5mm,孔间距 15mm。沉淀池底部为排泥槽,共 12 条。 排泥槽顶宽 2.0m,底宽 0.5m,斜面与水平夹角约为 45,排泥槽斗 高为 0.83m。 27 4.3.5 斜管沉淀池布置 斜管沉淀池示意图如图 4: 图 4 斜管沉淀池示意图 4.4.6 核算 (1)雷诺数 Re 斜管内的水流速度为: sin v 1 2 A Q 式中, 2 v-斜管内的水流速度 -斜管安装倾角,一般采用 6075 设计中取=65 scmsm/324. 0/00324. 0 65sin2 .128 377. 0 v2 雷诺数: v Rv2 Re 式中,R-水力半径,R=d/4=30/4=7.5mm

42、=0.75m v-水的运动黏度 设计中当水温 t=20时,水的运动黏度 v=0.01cm2/s 28 50024 01. 0 32. 075. 0 Re 满足设计要求 弗劳德数 Fr 4 22 1039. 1 98175. 0 324. 0 r Rg v F Fr 介于 0.0010.001 之间,满足设计要求。 (3)斜管中的沉淀时间 2 1 l v T 式中,l1-斜管长度 设计中取 l1=0.8m min2 . 4s250 0032. 0 0.8 T 介于 25min 之间,符合设计要求。 5 V 型滤池型滤池 5.1 平面尺寸计算平面尺寸计算 (1) 设置一个 V 型滤池, v Q F

43、 式中,F-每组滤池所需面积 Q-滤池设计流量 v-设计滤速,一般采用 815m/h 设计中取 v=10m/h 29 2 3 .271 10 2713 mF (2) 单格滤池面积: N F f 式中,f-单格滤池面积 N-每组滤池分格数 设计中取 N=4,则 2 83.67 4 3 .271 fm 一般规定 V 型滤池的长宽比为 2:14:1,滤池的长度一般不宜小于 11m;滤池中央气、水分配槽将滤池宽度分成两半,每一半的宽度不 宜超过 4m。 单格滤池的实际面积: LB f 式中,f -单格滤池的实际面积 B-单格池宽 L-单格池长,一般大于 11m。 设计中取长宽比为 2.06:1,即取

44、L=12m,B=5.8m。 2 m6 .69128 . 5f (4)正常过滤时的实际流速 m/h74. 9 6 .694 2713 f v N Q 一格冲洗时其他滤格的滤速 hm fN Q n /99.12 6 .69) 14( 2713 ) 1( v 30 n v 一般采用 1014m/h,符合设计要求。 5.2 进水系统进水系统 5.2.1 进水总渠 1 11 v Q BH 式中 1进水总渠内水深 B1进水总渠净宽 V1进水总渠内流速,一般采用 0.61.0m/s。 设计中取 H1=1.0m,v1=1.0m/s mB75. 0 0 . 10 . 1 754. 0 1 5.2.2 气动隔膜阀

45、口的阀口面积 2 2 V Q A 式中 气动隔膜阀口面积 Q2每格滤池的进水量(m3/s),Q2= N Q 1 ; v2通过阀门的流速(m/s),一般采用 0.61.0m/s。 设计中取 v2=1.0m/s smQ/189. 0 4 0.754 3 2 2 19. 0 1.0 0.189 mA 31 气动隔膜阀阀口处的水头损失 2g v =h 2 2 1 式中 -气动隔膜阀阀口处的局部阻力系数。 设计中取1.0 h1=1.01.02/(29.81)=0.051m 5.2.3 进水堰堰上水头 h2=( gmb Q 2 2 )2/3 式中 h堰上水头(m); m薄壁堰流量系数,一般采用 0.420

46、.50; b堰宽(m)。 设计中取 m=0.50,b=3m h=( 8 . 9235 . 0 189. 0 )2/3=0.09m 5.2.4 V 型进水槽 tgav Q 3 3 3 2 h 式中 h3V 型进水槽内水深(m); Q3进入 V 型进水槽的流量(m3/s); v3V 型进水槽内的流速(m/s); 一般采用 0.61.0m/s。 aV 型槽夹角,a5055。 32 设计中每格滤池设两个 V 型进水槽,则sm Q Q/095. 0 2 189. 0 2 3 2 3 ,取 v30.8m/s, a=50 h= 508 . 0 062. 02 tg =0.36m 5.2.5 V 型槽扫洗小孔 1000 2 4 fq Q 3 4 1 2gh Q A 1000 4 2 1 n A d 式中 Q4表面扫洗流量(m 3/s); q表面扫洗水强度【L/(sm 2)】,一般采用 1,42.3 L/(s m2); A小孔总面积(m2); 孔口流量系数; d小孔直径(mm); n2小孔数目(个)。 设计中取 q2=1.8 L/(sm2),=0.62,取每个 V 型槽上扫洗小孔数 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建筑工程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概述(doc 58页).doc)为本站会员(欢乐马)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