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会保障 Social Security Economics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v本课程是面向财政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它是按照知识性与思辨性相结合、总结性与前瞻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讲授的。讲授过程中力求将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知识、最新的国内外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及实务知识介绍给大家,每一章均有学习要点、相关案例与思考题,以引导学生把握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同时要求学生对每一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准确掌握。参考资料:v1、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19982005)。v2、齐海鹏等:社会保障21世纪财政税收本科新概念教材,东北财大出版社,2005年。v3、郑功成主编:社会保障概
2、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v4、侯文若编著:社会保险,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v5、孙祁祥等著: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v6、郑功成著:社会保障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v7、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编:中国保险市场热点问题评析(20032004),北大出版社。 第一章第一章 社会保障制度概述社会保障制度概述v社会保障的概念与特征v社会保障地位与功能社会保障地位与功能 v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v社会保障的历史演进社会保障的历史演进社会保障相关术语:vsocial security(社会保障)vsocial insur
3、ance(社会保险)vpension insurance/old-age insurance(养老保险)vunemployment insurance(失业保险)vmedical insurance(医疗保险) vwork-related insurance(工伤保险)Key words:vsocial welfare (社会福利) vsocial succor/social assistance(社会救济/救助) vpublic assistance(公共救助)vsocial veterans special treatment (社会优抚)vsocial security fund(社会保
4、障基金)vcommercial insurance(商业保险)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与特征v一、国外对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v二、港台及内地对社会保障的界定v三、社会保障的概念v德国、日及国际劳工局对社会保障的定义。v本课程对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国家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形成社会消费基金,对由于年老、疾病、伤残、死亡、失业及其他灾难发生而使生存出现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二、社会保障的对象和范围(一)社会保障的对象v(二)社会保障的范围三、社会保障体系的含义三、社会保障体系的含义v(一)含义v(二)现代市
5、场经济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一般是三个层次:社会保险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福利 v二、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二、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v(一)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v(二)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的比较v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的比较v1、保障对象不同v2、权利与义务关系不同v3、保障水平不同v4、管理与实施方式不同v5、保障目标与手段不同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地位与功能v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v社会保障的功能与作用社会保障的功能与作用v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分析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地位与功能v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v(一)投
6、保资助型模式(社会保险模式)(一)投保资助型模式(社会保险模式)v1、社会保险模式的起源、社会保险模式的起源v2、社会保险模式的特征、社会保险模式的特征v3、代表国家:德国、美国、日本、代表国家:德国、美国、日本v1、社会保险模式的起源v最早出现的社会保障模式是由德国俾斯麦政府首创的,德国在战后一直奉行社会市场经济包括两个内容:(1)能够带来经济效率的自由竞争的市场;(2)创造并提供社会公正的社会保障制度),所以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被看成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美国、日本等也实行这一模式。 v2、社会保险模式的特征v(1)以劳动者为核心。 v(2)责任分担。 v(3)权利与义务结合
7、。 v(4)互助共济。 v(5)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以现收现付为 主。v(二)福利国家模式v1、福利国家模式的起源v福利国家一词出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在1942年完成的一份社会保障研究报告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它在社会保障领域是全民福利的象征。(理论依据)。v2、福利国家模式的特征v3、代表国家:英国、瑞典v(二)福利国家模式的特征v1累进税制与高税收。 v2普遍覆盖与全民共享。 v3政府负责与保障全面。 v4法制健全。 v5充分就业。 v(三)国家保险型模式v1、国家保险型模式的起源v国家保险型模式是由前苏联创建并在20世纪中期被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仿效的社会保障模式。这种模式以公有制为基础,
8、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由政府统一包揽并面向全体国民,因此又被称为政府统包型社会保障制度。v2、国家保险型模式的特征v2、国家保险型模式的特征v(1)生产资料公有制保证。v国家通过宪法将社会保障确定为国家制度,公民所享有的社会保障权利由生产资料公有制保证,并通过相应的社会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v(2)社会保障支出公共资金无偿提供。v社会保障支出由政府和企业承担,其资金由全社会的公共资金无偿提供,由于国家已事先做了社会保障费的预留和扣除,个人不需要缴纳社会保障费。v(3)保障的对象是全体公民。v(4)工会参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决策与管理。v(四)强制储蓄型模式v1、强制储蓄型模式的起源v在20
9、世纪50年代,新加坡获得独立后即考虑建立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但经过对已有社会保障模式的全面考察与评价后,新加坡放弃了简单模仿他国做法的想法,而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创设了独特的公积金制度。包括后来变种的智利养老金私营化模式等,它们实质上都是一种强制储蓄型保险模式。v代表国家:新加坡、智利v2、强制储蓄型模式的特征v强制储蓄型模式除具备国家立法规范、政府严格监督等特点外,还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v(1)强调自我负责,缺乏互济性。 v(2)建立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v(3)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v(4)在保障内容上主要是养老保障。 v(5)政府承担责任的方式特殊。 v二、社会保障的功能与作用二、社会保障
10、的功能与作用v(一)社会保障的社会性功能(一)社会保障的社会性功能v(二)社会保障的经济性功能(二)社会保障的经济性功能v二、社会保障的功能与作用二、社会保障的功能与作用v(一)社会保障的社会性功能(一)社会保障的社会性功能v1、社会补偿功能、社会补偿功能v2、社会稳定功能、社会稳定功能v3、社会公平功能、社会公平功能v(二)社会保障的经济性功能(二)社会保障的经济性功能v1、调节投融资功能v2、平衡需求功能v3、国民收入再分配功能v4、保护和配置劳动力的功能v三、三、社会保障与财政的关系社会保障与财政的关系v(一)从本质上讲,财政与社会保障都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一)从本质上讲,财政与社会保
11、障都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v(二)从收入上讲,社会保障税是社会保障筹资的重要手段,也(二)从收入上讲,社会保障税是社会保障筹资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项财政收入形式是一项财政收入形式v(三)从支出上讲,社会保障支出是财政支出中的重要支出(三)从支出上讲,社会保障支出是财政支出中的重要支出v(四)从平衡上讲,社会保障预算是政府预算的组成部分(四)从平衡上讲,社会保障预算是政府预算的组成部分v(五)从管理上讲,社会保障是财政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五)从管理上讲,社会保障是财政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v四、四、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分析v(一)社会保障制度对储蓄的影响(一)社会保障制度对储
12、蓄的影响v(二)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二)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v(三)社会保障制度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三)社会保障制度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v(四)社会保障制度对积累与消费的影响(四)社会保障制度对积累与消费的影响v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的比较v1、保障对象不同v2、权利与义务关系不同v3、保障水平不同v4、管理与实施方式不同v5、保障目标与手段不同第三节第三节 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v一、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的区别一、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的区别v(一)保险的目的不同v(二)手段有差异v(三)权利义务的对等原则不同v(四)覆盖对象有差异v(五)保
13、险性质有差异v(六)约束机制不同v(七)法律基础不同v(八)舆论监督不同v二、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的联系二、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的联系v(一)历史的、天然的联系v(二)二者有分工,也有合作 第四节第四节 社会保障的历史演进社会保障的历史演进v一、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条件一、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条件v(一)经济条件v(二)社会条件v(三)理论思想源泉v1、德国新历史学派理论v2、福利经济学v3、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v4、新剑桥学派v5、马克思的社会保障理论第四节第四节 社会保障的历史演进社会保障的历史演进v一、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条件一、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条件v(一)经济条件v1、生产的社会化使劳
14、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遭到的风险事故增加。v2、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引起家庭结构的变化要求实行社会保险。v3、市场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要求实行社会保险。v(二)社会条件v劳动者长期斗争的结果德国新历史学派v1强调国家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v2强调伦理道德因素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v3强调法律对经济的制约作用v代表人物:瓦格纳 施穆勒旧福利经济学v福利;社会福利;经济福利v1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福利越大v2国民收入分配越趋于均等化,福利越大v主张通过国民收入增加和国民收入再分配两种形式增加社会的福利。v代表人物:庇古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中的社会保障思想v1、国家积极干预经济,通过扩大财政支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15、,包括各种公众福利设施的建设。v2、提高居民的有效消费需求。v(1)刺激人口出生率回升。v(2)提高生活水平。v根据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国家应当采取主动措施,甚至通过赤字财政政策,大幅度提高社会福利,即采取“普遍福利”政策,抑制经济危机。这就是西方一些国家把“凯恩斯主义”作为作为执行“普遍福利政策”的主要原因。新剑桥学派v以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为依据,主张建立一个以客观价值理论为基础,以现代收入分配理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v1、通过合理的税收制度改变收入不均的状况。v2、由国家给予低收入者以救济和补贴,逐步减少乃至消除贫苦现象。v3、政府减少军费等其他开支,帮助失业者再就业。v新剑桥学派的收入分配
16、理论对推行普遍福利政策的社会保障有着重大影响。马克思的社会保障理论v1 人的需要的理论v2 社会再生产的基本原理v3 社会产品分配的基本原理现代社会保障的形成与发展现代社会保障的形成与发展v二、现代社会保障的形成与发展二、现代社会保障的形成与发展v1、萌芽阶段v以新“济贫法”为标志,出现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v2、形成阶段v德国于1883一1889年,国家建立疾病保险、意外事故保险和老年与残废保险等三项保险法案。这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现代社会保障的形成与发展现代社会保障的形成与发展v3、发展阶段v1935年美国制定了历史上有名的社会保障法,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保障的概念,建立了
17、社会保障制度。v 4、全面发展、完善阶段v1948年英国首次宣布第一个建成了福利国家。 v5、调整时期v6、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的发展趋势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v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v(一)建国至(一)建国至20世纪世纪80年代的年代的“传统体制阶段传统体制阶段”v1、建国至文革前的社会保障初创阶段、建国至文革前的社会保障初创阶段v2、文革期间、文革期间“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向向“企业保险企业保险”的倒的倒退阶段退阶段v3、文革后至、文革后至80年代中期的恢复阶段年代中期的恢复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
18、展历程v(二)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的“社会统筹”阶段v(三)20世纪90年代中至今“统账结合”的探索阶段v在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做了不同程度的规定。v(四)对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简要评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v(四)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简要评述v1、取得成绩v一是全民社会保障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单纯依赖政府与单位转化到责任分担;二是制度转型任务基本完成;三是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框架得到确立,管理体制基本理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v2、存在问题v首先,新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明显不足。 v其次,立法滞
19、后。 v还有,责任模糊。 v最后,新制度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 案例:利率杠杆的失效v1996年5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存款利率平均降低0.98%,贷款利率平均降低0.75%;1996年8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存款利率平均降低1.5%,贷款利率平均降低1.2%;1997年10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宣布存款利率平均降低1.1%,贷款利率平均降低1.5%。然而,在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作为市场经济国家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利率杠杆在我国却完全失效,因为三次大幅度调低利率并未起到减少储蓄、刺激消费的作用。从1994年-1997年底,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96.2元增长到5160.3
20、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221元增长到2090.1元;而在利率持续大幅度下调的条件下,同期居民储蓄存款却由21518.8亿元,大大超过居民的收入增长水平;同一时期的结果是城乡居民消费不旺的局面依然持续,期间物价不涨反跌。从而形成了收入增、利率降、存款增、消费降的两增两降的畸形格局,一大批国有企业库存急剧增加,亏损面急剧扩大。案例:利率杠杆的失效v当时的背景是,自1993年国家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后,效率优先逐渐演变成了效率至上,社会保障制度在改革中亦日益打上了经济政策与效率优先的烙印。v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本章小结:v教学难点:v1、社会保障制度
21、的模式;v2、社会保障的地位、功能与作用;v3、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分析;v4、支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理论依据;v5、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简要评述。思考题:思考题:v1、为什么社会保险制度在德国率先推出?v2、试述旧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v3、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v4、如何评价中国的社会保障改革。v5、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有哪些条件?v6、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哪些模式,各有何特点?v7、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分析。v8、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比较。v9、如何理解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我国商业人身保险有哪些发展空间?第二章第二章 社会保障基金社
22、会保障基金v社会保障基金制度概述社会保障基金制度概述v社会保障税社会保障税v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v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v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key words:vsocial security fund (社会保障基金)vsocial insurance fund(社会保险基金)vpay as you go(现收现付)vfunded pooling(基金积累)vinvestment(投资)vstock(股票)vbond(债券)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保障基金制度概述社会保障基金制度概述v一、社会保障基金的意义一、社会保障基金的意义v(一)社会保障基
23、金的涵义:社会保障基金是根据立法建立的用于社会保障事业的一种专项资金。v(二)社会保障基金的特点:v第一,国家的法定性。v第二,管理的特定性。v第三,专款专用性。v第四,保证性。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基金v二、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基金二、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基金v(一)马克思的扣除学说v(二)收入分配与再分配v国民收入分配一般被划分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两种方式。初次分配常强调要素分配与效率。v国民收入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再次进行的收分配,它常由国家主持,以税收或其他财政收入手段,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集聚财政收入,再以财政支出方式分配出去,以满足不直接参与物质生产的社会成
24、员和社会集团。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基金v国民收入分配一般被划分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两种方式。初次分配常强调要素分配与效率。v国民收入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再次进行的收分配,它常由国家主持,以税收或其他财政收入手段,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集聚财政收入,再以财政支出方式分配出去,以满足不直接参与物质生产的社会成员和社会集团。由于初次分配可能造成贫富差距,国家对收入分配进行干预,这种干预是政府以宏观调控者身份凭借政治权力,通过强制性征税或征费的手段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并建立起以国家财政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为核心内容的收再分配体系。再分配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25、社会保障基金的分类v三 社会保障基金的分类v(一)财政性社会保障基金v(二)社会保险基金v(三)社会福利基金v(四)住房公积金v(五)补充保障基金v(六)慈善基金社会保险基金与财政性社会保障基金v财政性社会保障基金v 来源于税收,通过经常性预算和财政拨款形成,直接体现着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责任。v社会保险基金v 通常由雇主、雇员分担缴费责任,也包含了财政支持的份额。社会保险基金的功能和结构取决于社会保险制度的结构和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一方面,社会保险基金可以分为养老基金、医疗基金、失业基金等,分项筹集分项使用,这是一部分国家的做法。混合筹集混合使用是另一部分国家的做法。另一方面,社会保险基
26、金是否被纳入财政范畴,不同国家做法不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v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中央政府专门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基金,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储备,主要用于应对今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社会保障需要。v基金主要来源包括: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的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投资收益、股权资产等。v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国债,政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v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方式包括直接投资和委托投资。理事会直接运作的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和在一级市场上购买国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其他投资,包括股票、企业债、金融债的投资以及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国
27、债,需委托国内外专业性投资管理机构管理和运作。v四、建立社会保障基金制应遵循的原则v社会性原则v经济性原则v公平性原则v规范性原则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v 一、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意义一、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意义v关系到能否建立充足和稳定的社会保障基金的重大问题,是社会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和首要环节。v二、社会保障基金的费用负担方式与筹资渠道二、社会保障基金的费用负担方式与筹资渠道v(一)从世界各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费用负担方式概括起来有五种v1、由雇主与雇员共同承担v2、由雇主、雇员和政府三方共同承担v3、由雇主全部承担v4、由雇员和政府共同承担v5、由政府全部承担v(二
28、)筹资渠道v1、国家资助v2、企业缴纳的保险费v3、个人缴纳的保险费v4、基金的运营增值v5、其他收入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v三、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三、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v(一)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的类型v1、现收现付式v2、完全积累式v3、部分积累式v三、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三、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v(一)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的类型v1、现收现付式v它的优点是:计算方法简便,能体现SS的互助互济的功能。能够及时调整缴费比例,从而保证是年SS基金的收支平衡,并可以避免物价波动对SS基金的影响。缺点:没能把劳动者在劳动时应积累的部分积累起来,而把这部分积累留给下一代负担,容
29、易造成两代人之间的矛盾。经常调整缴费率,增加了工作量,并可能造成未来国家和企业的负担加重,难以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当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时,由于没有长期积累,会加重现有人口和劳动力的负担。)对被保险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上,缺乏数量上的长期规划,提存的保险金不能生息增值,不利于SS事业的稳定发展。v2、完全积累式v优点:具有很强的储蓄功能,使SS具有较稳定的经济保证。保障金额的增减是在科学预测基础上,通过确定适当的收费率实现的,能防止人口老年化给国家和企业带来的沉重负担,不存在支付危机和代际之间转嫁负担的社会矛盾。能较好的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挂钩,通过适当的投资渠道,保证SS基金的保值增值,并能发
30、挥对国民收入中积累与消费比例的调节作用。增强个人的自我保障意识。v缺点:积累的SS基金容易受通货膨胀的影响。由于保险统计在预期时存在的一些可变因素,往往使储备的基金难以达到预期的收付平衡。对于一个过去没有提留积累的国家来说,直接采用这种模式,对个人、国家和企业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因为初期的筹资对象既要负担当前进入老年人行列的社会成员所需的SS费用,又要负责自身进入老年人行列时所需的SS费用。筹资对象包括个人、企业和国家。)v3、部分积累式v是一种把近期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与远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结合起来的筹资模式。v优点:缴费率较为稳定,作用力度较温和,(因为初期缴费率高于现收现付式,低于完全积累
31、式)v缺点:如何合理地确定的费率,以及筹集到的资金满足现时需要后,到底应留多少储备才能适应未来需要是一个难题。v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筹资的角度分析三种筹资模式的选择。v(二)选择基金筹资模式的条件v1、需要考虑不同的社会保险项目的支出特点v2、需要考虑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v3、需要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和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v(三)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宜采用哪种筹资模式?为什么?v(四)我国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的选择v我国在筹资模式上实行三种筹资模式有机结合,即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障实行部分积累式;医疗保险实行部分积累式;失业保险实行以支定收,略有节余的现收现付式,按失业状况的变化实行弹性费率;生育保
32、险实行现收现付式;以支定收留有储备;工伤保险按工伤频率高低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现收现付;农村养老保险实行部分积累模式,基金以县为单位进行核算、平衡和管理。v四、社会保障基金具体的筹资形式四、社会保障基金具体的筹资形式v(一)统筹缴费v(二)社会保险税v(三)预算基金帐户v五、社会保障费率的确定五、社会保障费率的确定v个人缴纳社会保障费,可有两种方式,一是固定数额法;二是工资关联法。v社会保障费率的确定方式,大多采用“工资关联法”,即社会保障费率表现为企业或个人在单位时间内应缴纳的社会保障费与企业工资总额或个人工资收入的比率。具体可表现为三种实施办法:1、按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收入或标准工资收入
33、的一定百分比征收。2、将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收入或标准工资收入划分若干等级,每一等级征收不同比例的费率。3、根据工资收入的等级,每一等级征收固定数额的保障费。v例:养老保险基金征收的比例和基数v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确定以后,基金提取比例的确定需考虑几点因素;v1、赡养率:赡养率是指离退休人员数占在职职工人数的比例。v2、养老金替代率:替代率是指离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占在职职工人均工资的比例。v现收现付模式下,基金提取比例与人口赡养率及养老金的替代关系表示为:v 基金提取比例=赡养率替代率v在部分基金模式下,基金提取比例可表示为:v 基金提取比例=赡养率替代率+积累率 第三节第三节 社会保障税社会保障
34、税v一、社会保障税的意义一、社会保障税的意义v社会保障税,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征收用于筹集社会保障体系所需资金的税种或一种税收形式的缴款,它主要以薪金或工资所得为课税对象而课征的。vsocial security tax(社会保障税) vsocial security contributions(社会保障缴款)v二、社会保障税收制度的基本内容二、社会保障税收制度的基本内容v(一)课征范围v(二)课税对象v(三)社会保障税的税率v(四)社会保障税的课征与管理v三、我国社会保障的税费之争三、我国社会保障的税费之争v征税制与征费制的主要区别。社会保障征税与社会保障缴费的基本区别保障费保障税征收方式依
35、法强制征收依法强制征收资金性质劳动者公共后备基金财政资金适应的制度模式部分积累或完全积累现收现付个人权利义务清晰对应模糊或非对应与财政关系保持适当距离或分离状态与政府预算一体化与个人账户关系兼容不兼容政府的角色最后出场,责任分担直接出场,完全责任筹集的资金可以积累或基金制不能积累或基金制征收标准有灵活性,允许差别统一平等对象范围可选择性或阶层性普遍性或全民性v四.社会保障征税与社会保障缴费对财政有什么不同影响?v五.社会保障税的理论分析v1.社会保障税 的转嫁与归宿v首先,雇员所缴税款的转嫁问题v其次,雇主所缴税款的转嫁问题v2.社会保障税的公平性问题v3.社会保障税对经济的调节功能(收入,支
36、出)第四节第四节 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v一、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的含义一、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的含义v二、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项目二、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项目v(一)社会保障待遇支出v(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费支出v三、社会保障待遇的支付水平三、社会保障待遇的支付水平v社会保障待遇支付水平应遵循以下原则v(一)保障基本生活需要的原则v(二)随物价上涨而调整待遇水平的原则v(三)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原则v四、社会保障待遇支付条件四、社会保障待遇支付条件v五、社会保障待遇支付形式五、社会保障待遇支付形式v(一)固定金额支付方式v(二)定率支付的通用方式v 公式:Y=RX (Y表示社会保障待遇金额,
37、R为支付率,X为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前的收入)v(三)在保证基本生活基础上的定率支付方式v公式; Y=A+R(X-A) v (Y表示社会保障待遇金额,R为支付率,X为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前的收入,A为保障基本生活的固定待遇标准)v(四)随工龄递增支付率的方式v公式:Y=RX+rX =(R+r) Xv(Y表示社会保障待遇金额,R为起始支付率,X为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前的收入,r为增加工龄的支付率)v据人力社保部公布:2010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总额为23886亿元,其中有20319亿元为财政专户存款,占到基金总数的85.1%,只有1400亿元的零头以债券、委托等方式运营。即1400亿元社保基金在进行保值增值的
38、运营。其中只有366亿元委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运营,其余则用于购买国债。v2010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比上年增长16.8%,但支出比上年增长18.7%。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参保率已经较高,通过参保扩面扩大收入的空间已经很小。这种情况下,养老基金很可能入不敷出,加剧空账压力。第五节第五节 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 v一、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及其意义一、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及其意义v(一)社会保障储备基金指为了使社会保险费用在各个时期均衡地负担而预先储备的资金。v(二)投资的意义v二、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基本原则二、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基本原则v(一)安全性原则v
39、(二)盈利性原则v(三)流动性原则v(四)社会效益性原则v三、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条件三、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条件v1、可供运营的社会保障基金、可供运营的社会保障基金v2、健全的资本市场、健全的资本市场v3、 高效率的运营机制高效率的运营机制v4、经济发展状态良好、经济发展状态良好v5、健全的监管机制、健全的监管机制v四、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模式四、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模式v(一)集中垄断式运营模式v(二)分散竞争式运营模式v五、社会保障基金运营与资本市场五、社会保障基金运营与资本市场v六、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方向和结构管理六、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方向和结构管理v(一)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方
40、向v(二)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结构的限制v(三)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基本政策要求v1、投资期限的合理搭配v2、各项投资比重的合理选择v3、从制度上保证基金的增值论述题:v1、阐述社会保障基金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的基金有何不同?v2、社会保障征税制与征费制的利弊比较,并阐述目前我国应采取哪种方式,说明理由。第六节第六节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v一、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内涵及意义一、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内涵及意义v二、二、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的模式v 1、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v(1)预算管理v预算管理,是基金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包括财政性社会保障基金的预算管理与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管
41、理。方式主要有四种:vA、基金预算:一是与国家财政保持相关联系的基金预算,二是与财政完全分离的。vB、政府公共预算 :福利国家常采用的模式。将社会保障基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内,同财政其他收支混为一体。vC、一揽子社会保障预算 :把社会保险基金同政府安排的其他社会保障基金混同管理。vD、政府公共预算下的二级预算 :通过编制子预算的方式反应。v(2)财务监督v(3)投资管制v2、社会保障基金的自治管理及其他管理v尽管政府管理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在要求,但很多国家也重视自治机构与半自治机构乃至私营机构的作用。v(1)建立新的自治组织并让其行使基金管理职能。 v(2)委托已有社会团体管理某些社
42、会保障基金。如,中国的残疾人福利基金会。v(3)选择私营机构管理养老保险基金等之,都是政府管理之外的社会保障管理方式。v三、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全国社保基金如何保值全国社保基金如何保值 v全国社保基金社保基金成立于2000年8月1日,这笔基金是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资金,主要用于弥补我国人口老龄化时期养老金收支不足,担负着我国应对老龄化高峰时期社会保障的重要任务。v在全国社保基金成立之初,资金来源主要是中央财政预算拨款,但在成立至今的十年多时间里,全国社保基金筹资渠道不断拓宽,这无疑为全国社保基金实现“保值增值”提供了有效条件。v2001年,我国明确将彩票公益金超过基数的部分按比例纳入全国社保
43、基金,2009年6月19日,境内证券市场实施国有股转持国有股转持政策,转持国有股由全国社保基金会持有。v国有股转持政策从制度上为全国社保基金开辟了一条稳定的筹资渠道。据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介绍,截止到2010年12月底,国有股转持,减持223.08亿股,发行市值达到1307亿元。 在不断拓宽资金来源的同时,全国社保基金还不断提高其投资收益的能力。自成立以来,全国社保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达到15.73%,高于同期年均通货膨胀率7.03个百分点。v然而,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受当年国内股市大幅下跌的影响,2008年全国社保基金股票资产首次出现浮亏。全国社保基金会当即表示,未
44、来将控制投资风险,审慎进行股票投资,并将2009年新的投资重点锁定为股权投资基金(即PE)。v2008年底至2009年初,全国社保基金以国内第一家可以自主投资PE的机构投资者身份,承诺对弘毅和鼎晖两只股权投资基金各投资20亿元。在此之后,全国社保基金不断加大PE投资,到2010年底一共投资了8只PE,承诺投资127亿元,实际出资78亿元。v此外,全国社保基金已先后对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京沪高速铁路,大唐科技集团等进行直接股权投资,目前累计直接投资近1700亿元。2011年2月底,全国社保基金还拿出30亿元信托贷款,投资南京市保障房项目。v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
45、授郭田勇认为,作为一种收益率较高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信托贷款有利于全国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而包括直接股权投资在内的多种投资工具综合运用无疑会增强基金的投资收益水平,未来全国社保基金还应继续探索拓宽投资渠道。v全国社保基金努力实现基金“保值增值”的投资理念还突出表现在其对境外投资境外投资的态度上。一方面开展境外投资无疑会为全国社保基金增值提供广阔空间,但同时也会为全国社保基金的“保值”带来风险和挑战。v2006年,国务院有关部门就有明确规定,全国社保基金对境外投资占基金总量不超过20%,目前,全国社保基金对境外投资只限股票和债券,实际投资仅占基金的7%。v戴相龙介绍,对于境外投资,我们已选择几
46、家投资风险较低,收益稳定的基金的基金(即FOF)进行投资,正在报送国家相关部门审定,将来再把投资直接扩大到私募股权基金和未上市公司的直接股权投资。v全国社保基金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今后几年,全国社保基金会将按相关法规规定,对各大类产品的投资最高比例进行适当调整,其中包括逐步提高对境外的投资比例,至于各年对境外投资的实际比例,要视市场情况变化并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进行操作。v戴相龙指出,与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趋势相比,现有社会保障基金规模依然不足,全国社保基金未来发展空间仍然十分巨大,提高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的潜力还很多。v戴相龙介绍,今后,全国社保基金要增加对社会保障房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加委
47、托股票投资的组合,稳定和增加对股票的投资,增加对未上市公司股权和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创造条件启动对养老事业项目的投资,适当扩大对境外投资的范围和金额。v根据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预测,到2015年,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的基金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而在其“保值增值”投资理念的指导下,其未来的投资也将更加成熟稳健。思考题思考题:v1、如何理解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的关系?v2、试从我国养老社会保险的角度分析三种基金筹集模式的选择。v3、比较社会保障征费制与征税制。v4、社会保障税的累退性分析。v5、试述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的方式。v6、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运营管理模式。v7、社会保障征税与社会保障缴费对财政
48、有什么不同影响? 。v8、政府如何才能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进行有效监管?改善民生 从财政开始v民生-民之幸福v按照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财政与民生的基本关系,可以归结为两条:从经济效率的角度看,民生领域的许多事项具有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性质,由于存在供给上的市场失灵,财政介入符合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要求。二,从公平的目标看,由于初次分配和财富上的差距,现代财政的重要功能之一,便是通过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公平目标。v战略目标: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俄罗斯宣布公民永久享受免费医疗 v中国网10月8日讯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网站10月6日报道,俄罗斯政府宣布付费医疗的
49、终结,公民可永久享受免费医疗。v俄罗斯卫生部长在全俄医疗媒体论坛上援引宪法规定,宣布保证俄罗斯公民在俄罗斯联邦所有政府和市政机构免费享受医疗服务。v卫生部长表示,这项条款现在不会变更,以后也不会改变。所有包含在国家保障计划下的医疗服务,自每一位俄罗斯公民出生便可享受。且医疗服务项目每年都会增加。因此俄罗斯不会再有付费医疗。v据悉,俄罗斯医生的工资将以较快地速度增长。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医院里护士岗位的缺口多达30万。财政向民生倾斜的理论依据v1、有些民生项目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效应,政府应成为主要提供者v2、有些民生项目也具有私人物品的属性,但由于 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少数社会成员的基本民生必须依靠政
50、府的支持v3、公共财政的特征要求财政政策以保障基本民生为己任v4、福利经济学的“福利最大化”原则要求居民大致均等地享受民生v财政向民生倾斜的重点领域:养老保障、就业、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住房保障及生态环境财政向民生倾斜的基本思路v1、建立面向民生的公共财政支持体制v2、为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的财力基础v3、优化财政支出比重,逐步提升民生支出比重v4、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全覆盖和大致均等化 v5、完善政府对居民收入差距的调控,解决民生“之源”v6、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进公共服务体制创新,实现市场与政府在提供民生上的分工养老保障的政府介入理论v政府在养老保障中的作用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