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政治中国的粮食安全专项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1.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下列有利于我国粮食安全的举措是: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扩大粮食进口依靠科技支撑,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要用最严格的监管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要强化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创造良好务农条件和环境A. B. C. D.2.白皮书提出要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下列对这一战略理解不正确的是:A.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
2、原则B.要充分发挥我国丰富的农业资源,提高粮食产量C.要加强科技创新,用科技推动粮食的生产D.在开放的环境下,解决粮食问题要更好地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指出:我们必须确保我国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近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下列举措有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有:落实和完善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发展科技,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坚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A.B. C. D.4.我国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过度
3、使用,导致耕地板结化、酸性化严重,危害农业生态环境,威胁粮食安全。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A.促进农民收入增加B.稳定粮食种植面积C.转变农业发展方式D.提高耕地产出效率5.下图表示某商品供求关系变化与价格变动的关系,其中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E为均衡点。下列能导致均衡点发生如图变化的是:受国家补贴政策与市场影响,近年来我国活羊养殖数量大幅增加,市场需求低迷国家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大米劳动生产率为维护粮食安全,我国政府推动粮食最低收购价逐步向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转变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煤炭生产产量仍处在高位A.B.C. D.6.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它关乎民生保障,关系
4、社会稳定。为确保粮食安全,必须让粮食价格由市场来决定,价格不能再承担补贴农民的功能,农民的合理收益由政府实行价外补贴。“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的合理性在于:遵循了价值规律,有利于市场供需有效对接政府要科学调控,在重要领域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有利于维护粮食安全以行政手段实施价外补贴有利于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A.B.C. D.7.中国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稳健、越走越宽广。上述材料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对于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A
5、. B. C. D.8.粮食安全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关系人类永续发展和前途命运。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粮食安全治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这表明:我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我国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世界格局正在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A. B. C. D.9.中国人口占世界的近1/5,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的1/4。中国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饭碗,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并且“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我国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减少,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B.这归根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
6、提高和生产能力的增强C.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总体下降,消费结构得到改善D.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10.由过去“吃不饱”到“吃得饱”,并且“吃得好”,表明:事物的变化发展存在量变与质变两种状态“吃不饱”到“吃得饱”的量变是“吃得好”的质变基础坚持适度原则,积极促进“吃不饱”向“吃得好”的飞跃事物的发展会经历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的过程A.B. C. D.11.在城市化和工业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我国的粮食供需矛盾日益凸显。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稳中有降,而粮食需求在不断增加,特别是饲料用粮增长很快。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图示(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能正确反映我国粮食价格走
7、势的是:12.为了解决粮食供需矛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需要:保障耕地安全,发展规模化农业推动农村土地所有权改革,保护农民权益提高粮食进口关税,提高农业生产率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粮食产出效率A.B.C.D.13.新时代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紧紧围绕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这一主线,坚持以“三权分置”重大理论创新为指导,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原因是: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变革和发展的先导要把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A.B.C. D.14.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
8、进国有粮食企业跨区域整合,打造骨干粮食企业集团。我国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表明:A.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C.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D.国有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改革15.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大型跨国粮食集团,支持中小粮食企业发展,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入市,市场化收购比重不断提高,粮食收购主体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这有利于:增强非公有制经济控制力,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公正参与竞争改变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抗风险能力,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夯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9、微观基础,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A. B.C. D.16.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主要农产品已从过去的供需紧张转向平衡状态,一方面,我国农产品中低端供给较为充足,另一方面,放心安全的农产品供给又明显不足。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扩大产品种植范围 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优化农产品种植结构 加快粮食加工转化,持续增加工业产值A. B.C. D.17.十九大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要求进一步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真正让农户的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
10、来,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党和政府制定并实施“三权分置”制度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经济形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提高土地配置的效率,保障农民土地所有权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A.B.C.D.18.2019年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的审议。习近平指出,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全国影响举足轻重。要发挥好粮食生产这个优势,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强化地
11、方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土地执法监管体制机制,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自身优势,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污染防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完善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网络,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完善农产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保证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做好“三农”工作,对
12、河南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河南省应如何做好“三农”工作,促进河南农业高质量发展。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3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都在1.2万亿斤以上,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连续5年稳定在96%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占比达95%,农作物耕种收割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6%,提高近10个百分点,农民收入累计增长超过50%。但是,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国家支农
13、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2019年10月14日,国新办发表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粮食安全成就,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粮食安全的了解。白皮书称,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安全
14、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概括2013年以来我国“三农”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并说明如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附:参考答案1.B2.B3.D4.C5.B6.C7.A8.C9.A10.B11.D12.B13.D14.B15.D16.B17.C18.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重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人才要素的合理流动,加大对农
15、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污染防治,促进绿色发展,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落实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的理念。19.主要成绩:粮食产量高;作物质量好(或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占比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农民收入增长快。(4分)如何做: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或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2分)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1分)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1分)国家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对“三农”的财政、金融支持。(2分)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建
16、设美丽乡村。(2分)完善市场机制,优化城乡资源配置。(2分)附:中国的粮食安全知识点讲解一、时政背景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中央一号文件对粮食安全、种业翻身仗、乡村建设行动、保证进城落户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进行了政策性导向。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因此,中央一号文件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部分,将“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放在首位。“这些年,我国粮食年年丰收,全社会的库存目前非常充裕,中国的粮食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我们有能力端牢自己的饭碗。”但也要看到,我国的粮食供求不宽,一直处于
17、一种紧平衡状态。“十四五”以及更长时期,粮食需求还会有刚性增长,再加上外部形势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也明显增加。所以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我们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还必须尽可能把安全系数打得高一些,尽可能多产一些粮、多储一些粮。要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还要确保15.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主要种植粮食及瓜菜等一年生的作物。另外,还要确保规划要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把东北
18、这个大粮仓保好、建好。“我国的地就这么多,水也就这么多,下一步增加粮食产量根本的出路还是要向科技要单产、要效益,坚持农业科技要自立自强,下决心打好种业翻身仗,用现代的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来强化粮食安全的支撑。”唐仁健指出。种业创新要“破卡点、补短板、强优势”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保障粮食安全,种子是要害。中央一号文件对种业进行全面部署,涉及种质资源保护、育种科研攻关、种业市场管理等整个种业全链条各个环节。这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筑牢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人民美好生活种业根基的重大行动。打好种业翻身仗必须要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的保数量、
19、保多样、保质量的“三保”要求,遵循种业创新发展规律,破卡点、补短板、强优势。具体来说,就是种质资源要保起来、自主创新要活起来、种业企业要强起来、基地水平要提起来、市场环境要优起来。要抓紧开展农作物和畜禽、水产资源的调查收集,建好国家种质资源库。要加强种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实施现代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遴选一批优势企业予以重点扶持,深化种业“放管服”改革,促进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全面提升自主创新、企业竞争、供种保障和依法治理四种能力。中国立足本国国情、粮情,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实施新时
20、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1、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1)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实施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严管控各项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健全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实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严守12000万公顷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2)提升耕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3)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为依托,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
21、产品生产保护区。2、保护和调动粮食种植积极性(1)保障种粮农民收益。粮食生产不仅是解决粮食需求问题,更是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2)完善生产经营方式。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调动亿万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3、创新完善粮食市场体系(1)积极构建多元市场主体格局。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国有粮食企业跨区域整合,打造骨干粮食企业集团。(2)健全完善粮食交易体系。搭建了规范统一的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形成以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为中心,省(区、市)粮食交易平台为支撑的国家粮食交易体系。(3)稳步提升粮食市场服务水平。积极
22、引导各地发展多种粮食零售方式,完善城乡“放心粮油”供应网络,粮食电子商务和新型零售业态发展态势良好。4、健全完善国家宏观调控(1)注重规划引领。(2)深化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民就业增收,防止出现“谷贱伤农”和“卖粮难”。5、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1)加快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2)积极发展粮食精深加工转化。(3)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6、全面建立粮食科技创新体系(1)强化粮食生产科技支撑。深入推进玉米、大豆、水稻、小麦国家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大力培育推广优良品种。(2)推广应用农业科技。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等技术大面积推广,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
23、为粮食增产发挥了积极作用。(3)提升粮食储运科技水平。攻克了一系列粮食储藏保鲜保质、虫霉防治和减损降耗关键技术难题,系统性解决了中国“北粮南运”散粮集装箱运输成套应用技术难题。7、着力强化依法管理合规经营(1)完善粮食安全保障法律法规。加快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2)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央政府承担首要责任,省级政府承担主体责任。建国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
24、成就。1.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3.粮食安全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关系人类永续发展和前途命运。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4.中国粮食安全成就:中国人口占世界的
25、近1/5,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的1/4。中国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饭碗,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并且“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这既是中国人民自己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的重大贡献。5.中国立足本国国情、粮情,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实施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中国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粮食供给结构不断优化,粮食产业经济稳步发展,更高层次、
26、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稳健、越走越宽广。6.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中国积极践行自由贸易理念,认真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主动分享中国的粮食市场资源,推动世界粮食贸易发展。不断深化粮农领域国际合作,积极参与世界粮食安全治理,为促进世界粮食事业健康发展、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7.立足国内,放眼全球,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从粮食生产大国向粮食产业强国迈进,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在确保
27、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全球饥饿问题,继续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共同推进全球粮食事业健康发展。8.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更加关注食物的营养与健康,既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吃得放心”。初心不忘,人民至上。中国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始终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储备能力、流通能力建设,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为人民获得更多福祉奠定坚实根基。9.确保粮食安全,中国与世界命运休戚与共。中国将
28、继续遵循开放包容、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努力构建粮食对外开放新格局,与世界各国一道,加强合作,共同发展,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不懈努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二、考点链接1.经济生活(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要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全面建立粮食科技创新体系,强化粮食生产科技支撑,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提升粮食储运科技水平。(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
29、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现阶段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基本解决了“不愁吃”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探索出了一条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消除饥饿和贫困的成功道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卓著。(4)生产决定消费,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人民的收入也水涨船高。居民家庭膳食品种丰富多样,营养水平不断改善。(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牢固树立并贯彻创新、协调、平衡、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国立足本国国情、粮情,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实施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6)人是
30、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保障种粮农民收益,保护和调动粮食种植积极性;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育现代新型农民。(7)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推动农村承包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有序实施,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土地流转型和服务引领型规模经营,促进小规模、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主体多元转变。(8)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中小粮
31、食企业发展,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入市,市场化收购比重不断提高,粮食收购主体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既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科学的宏观调控。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粮食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粮价更好地反映市场供求,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供需平衡,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粮食市场体系。(10)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全面建立粮食科技创新体系。(11)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
32、,符合各方利益,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将继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粮食市场更加开放。涉粮外资企业加工转化粮食数量、产品销售收入不断增加。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粮食市场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成为促进中国粮食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12)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中国粮食市场更加开放,认真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促进国际粮食贸易繁荣发展。2.政治生活(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现在我们
33、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2)政府依法行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着力强化依法管理合规经营,完善粮食安全保障法律法规,颁布和修订实施农业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建设法治政府。切实强化市场意识和法治思维,牢固树立依法管粮、依法治粮的意识,依法推进双随机监管机制及涉粮事项向社会公开。建设阳光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依法推进双随机监管机制及涉粮事项向社会公开。(3)政府的作用:管理和服务。深化粮食“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政府具有
34、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进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建立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粮食安全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6)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将继续遵循开放包容、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努力构建粮食对外开放新格局,与世界各国一道,加强合作,共同发展。(7)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际合作的基础。确保粮食安全,中国与世界命运休戚与共
35、。中国作为联全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形象,继续深入推进南南合作,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作出积极努力。3.生活与哲学(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抓中心、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2)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
36、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宽广。(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体现了这一点。(4)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发生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的发生,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并且“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这既是中国人民自己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的重大贡献。(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我们要坚持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具体历史的统一。立足本国国情,
37、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道路。(6)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紧紧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充分发挥加工企业的引擎带动作用,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统筹建好示范市县、产业园区、骨干企业和优质粮食工程“四大载体”,在更高层次上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主义社会两大基本矛盾的解决可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推动农村承包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有序实施,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土地流转型和服务引领型规模经营,促进小规模、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主体多元转变。深化粮食“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