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越来越近,如何消除“心理饱和”现象随着高考的临近,一些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始下降,有时甚至是“刀枪不入。有些学生甚至出现失眠等身体不适症状,很痛苦其实这是一种“心理饱和”现象,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出现,主要表现就是效率下降,韧性、耐力减弱。针对种现象,学生、家长和老师如何去做呢?我们不妨仔细往下看什么是“心理饱和”“饱和”一词系化学术语,将溶质加入水中,当它不能再溶解时,叫做“饱和二“心理饱和”则是指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对于心理饱和,我们应有清醒认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它无处不在,并时时干扰我们的正常生活。我们应当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预防措施,一经遇上它,要沉着,莫惊慌,要善于知
2、己知彼,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将它“大化小,小化了”,让它远离我们的正常生活。比如说,现实生活中老师布置100道数学题,学生开始做作业时,动作快,做得也正确,但做到后来,速度慢了,还常出差错,同时出现厌烦情绪。同理,做同样工作,长时间做一件事等,都可能出现心理饱和的现象,简而言之,他们干腻了。考生如何克服“心理饱和”现象考生要具有灵活性、机动性,不要和自己较劲,要豁达、从容,这样,学什么都会有收获。其实,高考的内容大多数都是考查基础知识,考查的更多是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所以在高考备考的最后时间里,考生需要做的就是把已经掌握的知识熟练应用,尽全力取得好成绩。高考考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面对压力的心
3、理承受能力。做好心理准备,方可沉着应对高考。每个人都想当自己的“盖世英雄”,考生想要在当下成为自己的英雄,最好的办法就是决胜高考,把考场当战场。第一,有序学习、适当放松高中生快节奏的学习生活往往让人变得紧张、疲惫、焦虑学习效率低下。适当的锻炼如散步、活动等非但不会影响学习效率,反而会保持愉悦的心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益。第二,构建知识体系,思维可视化许多考生饱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知识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知识点混沌,再加上单一的做题方式,“心理饱和”现象严重。建议考生依据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等,多回顾课本、集锦本和考卷。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把知识点构建起来,形成知识体系,让思维可视化,直观化,更利于储备必
4、备知识,更利于思维的深层化。第三,抓住中低档试题高考的试题难中易比例大约是2:5:3。从道理上讲,只要抓住中低档题,做透做对就可以得到80%的分数,这个分数总分就是600分,这可是重点大学的分数。所以无论是心理上还是战术上要瞄准中低档题。新高考反对机械式记忆、模式化答案,因此要注重过程思维的形成,注重把握试题情境,抓核心关键词,训练考场思维。这样既可以突出重点又可以提高备考信心,又可以提升效率和效益。难题要学会放弃,努力避免“心理饱和”现象的加剧,可以提高备考信心。第四,改变学习环境长时间的坐在教室学习,熟悉的环境也容易导致人心理饱和,这时候做到校园青草青青处赏赏鸟语花香,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放
5、松一下心情。或者找个知心好友倾诉一下,让老师朋友给解疑答惑老师如何助推学生走过这道梁一、实施桌子头工程、肩膀法则师生沟通要本着高效、疏导、热情的原则,课间利用学生课桌一角或者亲切拍拍学生的肩膀,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温暖的呵护关怀,以学法指导为主,包括答题规范、具体措施;也可以心理疏导,加油鼓励。一般交流时间不宜过长。此时老师的一个眼神或者一个表情都能对学生产生很大地影响。此时的交流很有价值和意义,但避免刺激性语言。二、引导学生回顾真题、模拟试题要引导学生自觉回顾、梳理近十年(至少近五年)高考真题、高三一年来的各地典型模拟试题。以学科为单位,进行题型分类,考点梳理,失误点再回顾,答题思维和答案规范在
6、整理,典型试题再重做。这样一来可以逐渐摸清命题意图,形成了自己的个体应考经验,对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再巩固、提升,又可提高学科素养,增强思维灵活性,提高自信力。三、教会学生查漏补缺,回归教材针对教考相融的新高考原则,紧扣课本命题的思维体现的较为明显。所以要适当回归教材,但回归教材不是照本宣科地考教材,而是对教材中重点知识、重要概念定义原理等方面变式或拓展式考查,尤其是那些观点在文外内容在文内的典型题目要注意。所以要引导学生拿出一定时间对教材进行系统回顾,查漏补缺,激活教材知识思维,提升灵活应变能力。四、引导学生虔诚应考,全真模拟高三冲刺阶段高频考练,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模拟的价值意义:诊断价值、查
7、缺补漏价值、能力提升价值、答题规范价值、增强信心价值等。模拟考试中入场前中后各环节要让学生去演练,把模拟当高考,高度重视过程性学习的价值和模拟诊断价值,不必过于在乎成绩和排名,放平心态。考后要注意回顾自己作答的思维过程,特别是错题,与答案进行比对,结合老师的讲评,理解透彻,学会“补补丁”策略,以点带面进行复习,彻底消灭错点和失误点。这样,把每一次模拟考试暴露的问题当成一件很高兴的事,大声告诉自己:高考,我又可以提升一点。五、心理干预,排除万难,提振士气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此时要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及时巡转班级,关注学生。班级每日激情宣誓、激励格言等等,充分发挥正能量的作用,坚决打破“定局论”,不到
8、高考最后一秒,一切皆有可能。对于心理情绪不健康的、男女交往过密的、闹矛盾的同学要及时谈话,疏导处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强化安全意识等。家长如何助学生一臂之力1 .知晓学生最担心的是什么考生考试前最大的担心是“怕考试发挥失常”。许多学生在过去大大小小的考试中都偶尔出现过一两次发挥失常,面对高考,他们自然更害怕在这场关键的考试中出现失误。实际上,有时候考试发挥失常,产生的原因与出题过偏、怪、难有关,并非都是学生的原因。因此,家长可以向学生解释,像高考高级别的正规考试,出题是很严谨认真的,一般不会出现有时在学校考试中遇到的怪题、偏题,可以放宽心备考、应考。2 .学生的压力还有哪些一般来说,学生的压力
9、来自两方面:一是心理上的,怕自己考得不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二是身体上的(这个反而更容易被一些家长忽视),长时间的紧张作息,超强度的听课做题,睡眠不够,他的身体自然感觉不舒服、累、压抑。因此,家长一方面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期望值,另一方面要多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保证睡眠,同时包容他的负面情绪。3 .家长不该说什么不要总是问“复习得咋样了?”因为孩子没法回答你!事实上没有人是“复习完了”才去参加考试的,总会有点不放心、没把握。而如果他事实求实地回答你“没复习好”,这一信息又会强化他内心的不安,增加他上考场的压力。家长们需要的打气,鼓励。不要总是跟学生讨论最后的结果。也不要说一些刺激性的话语。
10、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要从一条湍急的河流上走过一座独木桥,过桥之前不断地说掉下去会如何如何,那么过桥的时候还能走得安稳吗?4 .如何回答“考不好怎么办”几乎每个学生都会问父母:“如果我考不好怎么办?”有的家长说,无所谓,考不好就考不好!有的家长说,考不好就完了,我没办法,到时候你自己看着办吧!这两种回答都不可取,考试对孩子、对家长都很重要,不可能无所谓,这么回答要么口是心非,要么是对孩子早已失去信心;而强调考不好的可怕后果,则会干扰孩子对学习的专注。这个时候最好认真地、诚实地与孩子共同面对问题,承认考不好的确是我们不愿接受的,但无论怎样现在都要尽心尽力,“咱们尽力!”只有这样,将来才不会后悔、自责。5 .稳定孩子的心态是关键这个时段,看到学生身上或这样或那样的小问题,不要急于去纠正他。家长能为孩子做的,是使他在这个时期保持一个稳定的学习心态和状态。具体来说,一是照顾好他的饮食、生活起居,二就是闭上批评的嘴巴。也许他吃饭的时间有点长,也许他在厕所磨叽了半天,也许一晚上他去厨房翻了几次冰箱不管怎样,这段时期不要过于苛责,要多多体谅他们。6 .备考期间吃穿问题考试期间的饮食,也最好跟他们平时的饮食一致,熟悉的食物能使人放松。但一般不易吃大鱼大肉,过于油腻的食物,可能会造成学生不适。同样,熟悉的衣服也会使他们更放松,自然不要穿招摇的花花绿绿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