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育教育基础理论第一部分:教育教学基本理念第二部分: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第三部分:课堂教学基本技能教育教学基本理念 一、以动为主体,体现健康第一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健身育人 三、使每个学生都有收益,体现健身快乐 四、让体育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体现健身价值以动为主体,体现健康第一 体育课必须以促进学生健康为目的 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明确地表明了体 育课的特点。 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增强关节的牢固性、灵活性和稳定性,促进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的全面
2、发展;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智力发展,可以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健身育人 “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出学生的最终发展是教育教学的最大目标。 体育课无论是形式,还是方法手段,都要以学生需求为基本标准,使学生在以下方面得到发展:增强体质(健康的体魄);掌握体育的技术和技能;懂得必要的健身知识和健身原理;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培养自尊和自信,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体育道德,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鉴于学校体育的特殊地位和价值,必须把体育课与体育活动、课
3、间操(大课间活动)、小学的“快乐活动日”有效的结合起来,增强健身与人的整体效果。使每个学生都有收益,体现健身快乐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机会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条件让体育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体现健身价值 坚持开展校园体育锻炼,营造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 体育课既要立足“现在”,也要着眼“未来”。“现在”就是指要不失时机地解决学生当前身心健康发展存在的问题;“将来”就是要着眼于学生未来健康发展的需求,建立信心,提升能力。第二部分: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一)体育教学基础知识 1、体育教学过程与规律 2、体育教学原则 3、体育教学方法 4、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体育教学过程与规律 -体育教学过程 体育教学过
4、程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达到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与学生等教学组成要素相互作用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的过程。 三个基本构成要素: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材。 体育教学过程的过程性要素: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内容、人际关系、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体育教学环境和体育教学反馈。 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1、体育教学的开放性 2、运动技能学习的重复性 3、承受身心负荷的双重性 4、人际关系的多边形 5、教学效果的综合性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体育教学规律 认识事物的规律 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 人体生理技能适应变化的规律 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体育教学原则 1、合
5、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 2、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 3、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原则 4、提高运动认知和传承运动文化原则 5、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集体教育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7、安全运动与安全教育原则合理安排运动符合原则 要求:1、服从体育教学目标 2、服从学生的身体发展状况与发展需求 3、科学的教程、教材和教法设计来合理安 排身体活动量 4、要因人而异地考虑运动量 5、要逐步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运动量的能力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 要求:1、正确理解和对待运动的中的乐趣 2、注重“从学生的立场去理解教材” 3、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4、处理好体验运动乐趣与掌握运动技能的关系 5、要开发多种有利于学生体
6、验乐趣的教学方法 6、体验乐趣不忘“磨练”、体验成功莫怕“失败”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原则 要求:1、正确认识运动技能的提高在体育学 习中的重要意义 2、明确运动技能学习的目的,有层次 地掌握运动技能 3、钻研学理和教法,提高教学质量 4、创造提高运动技能的环境和条件提高运动认知和传承运动文化原则 要求:1、要重视体育学习中的“认知”因素,要完成 “学懂”目标 2、重视培养运动表象和再造想象 3、重视“发现式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法” 4、开发有利于学生认知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集体教育原则 要求:1、分析、研究和挖掘体育活动和体育 学习中的集体要素 2、要善于设立“集体学习”的场景
7、3、要开发有助于集体学习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4、要处理好集体学习和个性发展之 间的关系因材施教原则 要求:1、要深入细致地研究和了解学生 2、正确看待和引导学生客观对待个体 的差异 3、通过各种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因材施 教 4、采用各种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因材 施教 5、把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结合起来安全运动与安全教育原则 要求: 1、教师必须周到地设想所有可预测的 危险因素 2、时刻对学生进行安全运动教育 3、建立与运动安全有关的安全制度 和设备 4、在体育教学中安排负责安全的小 干部体育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3、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8、 4、以情境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5、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主要有: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 要 求:1、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2、教师的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 生动 3、要多用设问和解疑 4、适当结合黑板、挂图进行讲授和组 织讨论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主要有:1、动作示范法 2、演示法 3、纠正错误动作和帮助法 4、视听引导法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主要有: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领会教 学法、循环练习法 要 求:1、科学对待身体练习中的运动负荷因素 2、要符合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 3、要与培养动脑、动口、动手的实际操作 能相结合 4
9、、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监督、自我检查和 在自我评定等能力以情境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主要有:运动游戏法、运动竞赛法、情境教 学法 要 求:1、活动前,要调动情景诱导和学生 竞争欲望 2、活动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 情感反应 3、注意在活动比赛中的个体差异 4、活动后,要将学习和比赛有机结合起来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主要有:发现法和小群体教学法 要 求:1、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 探究发现的课题和过程 2、严密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 发现活动 3、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开展探 究发现活动的良好情境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常规:课前常规、课中常规、课后 常规 体育教学中的队列
10、队形运用 要求:简捷高效、利于课堂教学、合理利用 口令 体育教学中的场地布置 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教学(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教学的优点:体现出教学的高效性和实效性; 较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便于组织管理 班级教学的缺点: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 于学生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 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学习者之间 缺乏明显的联系 分组教学的基本形式:随机分组、同质分组、异质 分组、合作型分组、帮教型分 组、友伴型分组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课密度的控制 体育课密度也叫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它是指体育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动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 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控制 体育课的运动负
11、荷是指,学生在课堂上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运动的量与强度的总和,是身体练习对机体刺激程度的反映。 注意事项:1、根据学生身心发育水平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 荷量度。 2、根据体育课的类型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量 度。 3、根据体育课教学内容的性质安排运动负荷量 度。教学组织形式 调控方法:1、改变练习的某些基本要素 2、改变练习的顺序和组合 3、改变练习内容的难度 4、改变练习的重复次数 5、改变练习的限制条件 6、改变课的组织教法与形式 7、调整课中各项活动的时间比例 体育课的总结: 学生出勤表现、学生课堂表现、教材变更内容、教师自我感受、教改尝试效果、教学改进部分。(二)体育锻炼原理与原则(二)
12、体育锻炼原理与原则1、体育锻炼的理论依据、体育锻炼的理论依据(1)新陈代谢理论)新陈代谢理论生命物质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资交换和自我更新的过程。(2)运动负荷的价值阈理论)运动负荷的价值阈理论 运动负荷的价值阈理论是指按照一定的心率区间确定运动负荷的计量标准。一般人的体育锻炼应以有氧代谢为主,中等强度为宜。运动负荷的计量公式:A 卡沃南式的公式B 以脉搏频率150次/分以下的运动负荷为指标C 锻炼者每分钟的平均脉搏数=180-锻炼者的年龄数。(3)身体适应环境能力的动态平衡理论)身体适应环境能力的动态平衡理论2、体育锻炼的原则(、体育锻炼的原则(5个)个)(1)自觉积极性原则(2)讲求实效原则(3
13、)持之以恒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全面性原则3、体育锻炼内容的选择、体育锻炼内容的选择 体育锻炼内容是锻炼身体所采用的各种具体动作的总称。根据体育项目的功能和锻炼的目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健身运动类(2)健美运动类(3)娱乐体育类(4)医疗、矫正和康复体育类(5)自然力锻炼类:空气浴等(三)运动训练原理与方法(三)运动训练原理与方法1、运动训练的原则(、运动训练的原则(9个)个)(1)竞技需要原则)竞技需要原则 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A 要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目标,全面安排好训练和比赛;B 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C 按照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D
14、注意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2)动机激励原则)动机激励原则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A 加强训练的目的性教育和正确价值教育;B 满足运动员的合理需要;C 激发运动员参与训练和比赛的兴趣;D发挥运动员在训练工作中的主体作用;E 注意教练员自身的榜样作用;F 注意正确地运用动力。(3)有效控制原则)有效控制原则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A 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B 高度重视训练信息的采集和运用;C 及时对训练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4)系统训练原则)系统训练原则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A 保持训练的系统性;B按阶段性特点组织训练过程。(5)周
15、期安排原则)周期安排原则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A 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B 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C 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D 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6)适宜负荷原则)适宜负荷原则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A 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B 渐进式地增加负荷的量度;C 科学地探索负荷量度的临界值;D 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E 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7)区别对待原则)区别对待原则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A 要注意运动专项、训练对象和训练条件等因素;B 正确处理训练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C 教练员要及时准确地掌握运动员
16、的具体情况。(8)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A 教练员要高度重视直观训练原则的运用;B 注意应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C 注意直观训练与积极思维的有机结合。(9)适时恢复原则)适时恢复原则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A 准确判断疲劳程度;B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2、运动训练方法(、运动训练方法(8个)个)(1)分解训练法(2)完整训练法(3)重复训练法(4)间歇训练法(5)持续训练法(6)变换训练法(7)循环训练法(8)比赛训练法四、人体运动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四、人体运动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1、一般的运动解剖学知识、一般的运动解剖学知
17、识(1)细胞和组织)细胞和组织 细胞是人体的构成、发育和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人体的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2)运动系统)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骨骼肌。 关节分为:不动关节、半关节、动关节。(3)消化系统)消化系统 消化管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4)呼吸系统)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5)泌尿系统)泌尿系统(6)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7)神经系统)神经系统2、运动生理学知识、运动生理学知识(1)肌肉的活动)肌肉的活动 肌肉的活动主要包括:肌肉的兴奋和收缩 肌肉的收缩形式 肌纤维类型 (3)血液与运动)血液与运动(4)能量
18、代谢与运动)能量代谢与运动 人体基本的能量系统有: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有氧氧化系统。 (2)呼吸与运动)呼吸与运动(5)过度训练)过度训练 (6)肌肉力量训练)肌肉力量训练(7)有氧运动能力和无氧运动能力)有氧运动能力和无氧运动能力 (8)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运动性疲劳和恢复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手段: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手段:活动性手段、营养手段、药物手段、睡眠、物理手段、心理学手段。 运动性疲劳的判断方法:运动性疲劳的判断方法:A 肌力测定。B 用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的功能判断疲劳延长。C 心脏功能测定。D 血液、尿液指标判断疲劳。E 自感用力度。二、体育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二、体育教育心理学
19、基础知识(一)儿童少年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征(一)儿童少年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征1、小学生心理特点、小学生心理特点感觉和知觉方面:掌握事物的整体,忽略比较精细的部分。注意方面:不稳定,经常随情绪的变化而转移。记忆方面:以机械记忆为主,对抽象的事物记得差。思维方面:富于幻想,好奇多问,形象思维占优势。想象方面:富于模仿性和再现性。情感方面:情感容易外露,容易转化。意志方面:意志力不强。个性方面:自我意识开始发展,还处于“崇拜权威”阶段。2、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初中学生心理特点 独立意识欠缺,意志品质薄弱。大多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太多的自私心理,缺乏互相与合作精神。 初中学生容易受两个方面的影响。第
20、一,青春期。第二、学业压力不断增加。3、高中学生心理特点、高中学生心理特点高中阶段学生思维具有更高的理论性、抽象概括性,并出现辩证性。 自我评价能力逐渐成熟,并表现出一定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主动性。(二)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学(二)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学1、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关系、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关系 体育课教学时,教师应对学生各方面的基本情况有大致了解。教师积极稳定的工作热情,能给学生轻松愉悦的感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活泼的教学环境,是完成教学任务、调动学生积极性必不可少的步骤。2、消除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胆怯、恐惧心理、消除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胆怯、恐惧心理 加
21、强保护帮助,鼓励学生集中注意完成动作。提高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3、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使之逐步上升到有意后注意。4、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 增强课堂内容的新颖性、形象性和具体性;采取灵活多 变的教学方式和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以轻松活泼的教学组织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5、针对学生的心理差异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心理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应注意心理差异与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的内在规律,在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三、教学研究基础知识三、教学研究基础知识 (一)教研活动的
22、开展 (二)教学研究的选题 (三)教学研究的方法 (一)教研活动的开展1开展教研活动的意义开展教研活动的意义 开展教研活动是提高体育教师业务素质,加速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2开展教研活动的基本要求开展教研活动的基本要求 制定比较详尽的教研计划,防止盲目性;要有一定的制度保证;要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开展教研活动;每次教研活动都要确定重点;要密切联系实际(一方面要联系当前工作实际和工作任务,另一方面开展的教研活动的内容要与老师的实际水平相吻合);要充分调动所有教师的积极性,全员参与;防止闭门教研和弄虚作假,能实实在在地提高体育教师的教研能力。 (二)教学研究的选题 1选题的原则选题的原则
23、 (1)科学性原则 (2)创造性原则(3)必要性原则(4)可行陛原则 2选题的程序与选题的来源选题的程序与选题的来源 (1)选择研究课题的一般程序 选题的准备 课题的系统化 课题的确定(2)选择研究课题的来源 体育教学实践、对已有教学理论的质疑、对相关文献信息的分析、体育教学研究规划。(3)体育教学研究选题策略 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在所学专业范围内选题,尽可能选择与教学工作相关的课题,选择力所能及的课题。 (三)教学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文献资料法2观察法观察法 3实验法实验法 4调查法调查法5数学统计法数学统计法 四、全面把握学校体育 (一)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 (二)体育教
24、育与学生的发展 (三)学校体育政策法规 (一)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 1地位 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与德、智、美等教育结合,担负起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大历史使命。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观的重要途径。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重点,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是发现与培养体育人才、为国家输送体育后备力量的重要源泉,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战略重点。 (一)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2作用和价值 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健全 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1)能为学生提供基本的体育与健身知识、技能和方法,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培
25、养和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练就强健的体魄。(2)学校体育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3)能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4)能促进学生智力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5)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坚强的意志品质、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二)体育教育与学生的发展 体育教育是一种身体、意志和精神的综合教育手段,也是体育文化的实践过程。体育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1、体育教育可以促使学生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得到健康发展。体育教育的各阶段都要从学生的生理发展水平出发,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选择
26、合适的教学内容及手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自觉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使学生身体得到健康发展。2、体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育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可发展学生遵守规则、公平竞争、不断进取的精神;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性格、人际关系以及团结互助的品质;还可以发展学生坚强勇敢、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三)学校体育政策法规 1法律 与学校教育和体育有关的主要法律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2政策和法规(1)学校体育工作条例1990年(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
27、育的决定(3)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7年(4)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五、正确理解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三)课程目标 (四)课程设置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六)课程实施 (七)教学评价 (一)课程定位 体育与健身课程是一门基础型课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健身性和综合性的特征。他是以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为特征,以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的基础课程。 体育与健身课程的性质:提供基本的体育与健身知识、技能和方法,重视激发学生体育健身的兴趣。 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学习过程:突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关注全体学生身体的
28、生长发育和体能发展,具备在不同环境中坚持体育健身的适应能力。 体育与健身课程的育人价值: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培养合作、竞争、进取的品质和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目标特征 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体育与健身课程角度看,学生身心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是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因此,体育与健身课程目标定位在学生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的整体健康。教师要充分认识该目标定位,并落实到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三类课程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将课程设置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1)基础型课程,是突出共同基础,强调
29、统一要求的必修课程,着眼于促进全体学生的一般发展,由基本内容I和基本内容组成。(2)拓展型课程,是供学生、教师和学校选择的课程,着眼于满足学生不同的体育健身兴趣和多元发展的需求。 (3)研究型课程,是着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创新精神和发展意识的课程,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二)课程设计思路3课程内容与学习模块 基础型课程由基本内容I和基本内容组成;拓展型课程由拓展内容组成;研究型课程由学校自主设定。每个课程内容都由学习模块组成。学习模块由具体的内容主题组成,其中包含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等不同范畴,形成学习模块的多元结构。 基本内容I由基础知识、基本活动或基
30、本运动、核心健身项目3个学习模块组成。基本内容:一至五年级为1个学习模块,六至九年级、十至十二年级各为4个学习模块。拓展内容:一至五年级为1个学习模块,六至九年级为2个学习模块,十至十二年级为4个学习模块。拓展内容中的“基础知识”不作单独选择,相关内容穿插在其他学习模块的教学之中。 (二)课程设计思路4学习内容 依据基础性与发展性、健身性与兴趣性、科学性与教育性的要求,设计学习内容。一至五年级以基本活动为主,六至九年级采用基本运动与健身项目、十至十二年级采用基本运动与运动项目相融合的方式设计学习内容。 5学习水平 为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考虑学生年龄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对基本内容I设置两级学习水平
31、,其中“A”表示基本学习水平, “B”表示较高学习水平。(三)课程目标 总目标从身体发展、知识技能、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四个方面进行分解,形成阶段目标,反映课程方案所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阶段目标按总目标所含的四个方面,针对不同学段的实际情况,分别进行阐述。 阶段目标是针对不同学段提出:围绕身体发展、知识技能、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等四个方面,分别设置了“一至五年级目标”、 “六至九年级目标”和“十至十二年级目标”三个阶段目标。 (四)课程设置 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的课程设置为教师提供了课程结构和各年级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体育与健身课程内容的选取是为课程目标服务的,
32、体育与健身课程设计了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学习课程。课程内容具体划分为基本内容I、基本内容、拓展内容和研究型课程内容四个方面,为课程内容的建构注入了新的思想,拓宽了课程学习范围,增大了课程内容的选择性,真正体现了“健康第一”这一体育与健身教学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发挥体育课程健身育人的功能,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内容:内容: 课程内容具体划分为基本内容I、基本内容、拓展内容和研究型课程内容四个方面。(1)基本内容I是体育与健身课程中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是使学生获得体育与健身基础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基本方法,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每位学生必修的基础内容。教师应
33、该准确理解他的含义,在教学中认真贯彻,以保证和促进每一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2)基本内容是体育与健身课程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学习内容,他是在基本内容I的基础上选取适当运动项目和健身项目作为学习内容,供全体学生限定选修的基础内容。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为其设置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3)拓展内容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方面纳入到体育与健身课程之中,体现了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4)研究型学习内容是新一轮体育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改革上的结构眭突破。他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体育与健身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探
34、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要求:要求: 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针对不同学段设置了阶段目标,阶段目标下再设置了主题模块学习目标,并以此依据提出学习水平要求。各主题模块学习目标是对基础知识、基本活动或者基本运动、篮球、武术等学习内容提出的要求,从不同的角度,细化了课程目标的四个方面,实现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可测化。同时为基层体育教师执行课程提供依据和参照标准。(六)课程实施1教学目标的把握 正确把握体育与健身课程目标体系,以目标的实现统领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等的取舍。课时目标与内容主题的确定,应突出重点、反映梯度、呈现达成度,体现课程目标要求。 2教学计划的制订 教学计划的制订,要体现体
35、育与健身课程的基础、健身断口综合特征,确保教材安排的科学性、灵活性和针对性,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重视与课程各层面目标的联动,讲究整体效应,注意拓宽体育腱身的知识面,提高运用能力。教学计划的制订,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基础、个性差异、教材的性质、价值、功能、难易程度气候以及学校实际等具体情况。 (六)课程实施3教学组织形式 一至五年级一般采用按自然班教学的形式,六至九年级,特别是十至十二年级,可按男女分班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小班化教学。要针对教学内容、学生差异和体育设施等不同情况,灵活选择适宜的教学组织形式。 4教与学的活动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
36、主动参与、合作学练和积极探究。教学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创建开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应重视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学方法的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整合的探索,加强学法的指导。探索并运用分层教学、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自设学习目标,激励学生主动和富有创意地参与健身学练,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评价。 (七)教学评价 体育与健身课程学习评价以课程目标为依据,从身体发展、知识技能、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全面反映“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 1明确学习评价的目的 了解学习情况与表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教与学效果的反馈;发现学练过程中存在的
37、不足,分析原因,引导学生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发掘学习的潜能,培育个人特长,为学生提供展示自身能力和个眭的机会,激发学习动机,鼓励其不断进步与发展;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培养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2遵循学习评价的原则 (1)全面眭原则:以课程目标提出的身体发展、知识技能、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要求为依据,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2)发展性原则:以引发学生体育健身热情和欲望,促进其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为目的,考虑到学生在体能、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变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习潜能,整体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 (3)多元性原则:体现不同课程类型的
38、特点,引发学生参与体育健身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提倡信息渠道和数据采集方法的多样化,正确处理形成与总结、定性与定量、相对与绝对、学校与社会评价的关系。(4)操作性原则:建立多级评价的体系,采用科学、合理、可选的测试方式,实现评价指标具体化和可测化;鼓励教师积极开发评价的工具和软件,使评价方法、手段更为简便、合理和有效。 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解读第二章: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定位、基本理念和目标第一节:定位1、课程主要内涵 身体练习是体育与健身课程最本质的实施形态,是区别于其他文化课程的基本特征。2、课程目标的特征 学生身心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是体育与健身课程的主要目标3、课程内容的特点基础性;健
39、身性;综合性第二节:基本理念(p18黑体字)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以学生发展为本3、健身育人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解读第三节:目标一、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社会、素质教育、学生身心发展、课程特点二、目标框架(p22黑体字)1、掌握基础知识、方法、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2、运用知识、技能、方法,评价,培养创新精神3、形成爱好、特长,养成习惯,获得情感体验,发展心理4、自然、社会环境适应,团队合作和体育道德,社会责任感,身心和谐发展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解读第三章:体育与健身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第一节:课程结构新变化一、结构变化的主要内容1、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2、学习模块关注
40、学生身、心、社会适应能力多元发展知识与技能掌握是主要特征但学习态度、经验、能力、行为习惯也是重点学习方式,学习责任感、意志力和运动能力形成健康意识是解决的主要问题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解读二、课程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略)三、课程结构变化的主要特点(基础性、综合性、适应性)第二节:课程内容的新组合1、组合的主要内容框架(基本内容、基本内容、拓展内容、研究型课程内容)模块目标与学习水平(A B两级学习水平)2、组合的主要原因3、课程内容的主要特征:发展性、整体性、选择性第三部分:课堂教学基本技能一、制定教学计划体育教学计划体育教学计划是教师依据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学校
41、场地设施等情况,合理规划教学内容的教学文件,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体育教学计划体育教学计划是学校教育工作计划的组成部分,是落实体育课程计划不可缺少的文件,是课程执行力的具体体现。制定教学计划能使学年、学期、单元、课时等计划有机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制定教学计划能确保教师有组织、有步骤的进行体育教学,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计划一般包括:体育教学计划一般包括: 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教案) 一、学年、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1、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学年教学工作计划(1)概念:)概念: 是以年级为单位,根据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从学校、教
42、师、学生的实际出发,把规定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时数合理的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制定出全年教学计划文件。 学年教学工作计划是一个年级全年教学工作的纲领,是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前提和依据。(2)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 制定本年级的学习目标。 确定本年级的教学内容。 分配各教学内容的时数与比重。2、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工作计划(1)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概念:概念: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也称学期教学进度,是根据全年教学工作计划,将规定的教学内容按一个学期的教学周次和课次进行合理安排,形成每个学期的教学进度,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加体现科学性和计划性,并为制订单元教学计划
43、做好准备。(2)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 确定本学期的教学内容。 分配各教学内容的课时数。 明确测试、评价内容。 确定每一节课的内容。(二)体育单元教学计划的制订 1、体育单元教学计划概念:、体育单元教学计划概念: 单元教学计划也称单项教学计划或单元教学流程,是实现主题内容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与课时计划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按照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中的的各项主题内容(教材),在单项教材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制订本单元教材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再根据主题内容的特点和设置相应的课次,结合教学实际,确定每一课次的目标、内容、教学策略和手段。单元教学计划包
44、含的基本要素(1)教学内容主题和基本情况。(2)教学目标。(3)教学重点与难点。(4)教学策略和方法。(1)制订单元教学目标(2)教学重点和难点(3)划分教学单元(4)教学策略和方法2、体育单元教学计划的制订、体育单元教学计划的制订(三)体育课时教学计划(教案)的制订 概念:概念: 课时计划(教案)是教师根据学期进度和单元教学计划,结合教学实际,为实施课堂教学而精心设计与编写的教学方案,他是实施体育教学的重要保证。课时计划包含的基本要素1、学习目标2、学习重点与难点3、学习内容4、学练方法与指导5、组织形式与组织队形6、运动负荷(四)课外体育活动计划的制订 课外体育活动计划包含的基本要素1、指
45、导思想2、课外体育活动组织领导3、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时间安排4、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5、课外体育活动措施与要求6、课外体育活动评价与考核二、撰写教学方案 (一)体育教学目标的制订(二)学情分析(三)教材分析与处理(四)课时计划(教案)的撰写(五)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六)教学媒介、背景音乐的运用三、规范教学运行 (一)教师语言1、提问技巧2、动作示范(肢体语言) (1)示范目的和时机要明确及时 (2)示范必须正确 (3)示范方向和位置要正确 (4)示范必须与讲解相结合(二)组织教学1、课堂导入2、口令、口哨的运用3、课堂组织(三)教学方法与运用 1、课堂教学方法运用 (1)教学方法趣味化 (2)教
46、学方法生活化 (3)教学方法情景化 (4)教学方法科学化 2、保护与帮助 保护:(1)他人保护 (2)自我保护 帮助:(1)直接帮助 (2)间接帮助(四)紧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是指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一些不可预见的事件或突发性事故两类。(五)教学反思 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1、教学过程分反思。根据教学进程分为: (1)教学前反思 (2)教学中反思 (3)教学后反思2、自我总结。 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专家、同行对自己的评价,并结合自身对他们的评价内容的思考和内化,从而对自己的体育教学思想、水平、行为、个性等方面进行判断,形成自我评价。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