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 每一门功课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有它自身的特点,语文当然也不例外,假犹如学们在平日的学习和练习中,留意了这些规律和方法,语文也确定会得心应手。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中考课外文言文复习 实词的解释是课内至课外的迁移。如2021年的“其始折旋疾徐(慢)”加点字“徐”与核舟记里的“清风徐来”的“徐”意思一样。“乃四顾胆落(看)”与狼中“顾野有麦场”意思相仿;又如下面例句中的加点字的解释在所学课文中都消逝过:2021年的“席上食菱(吃)”、“欲以去热也(除去)”,2021年的“徙衽以从阴(移动)”、“其阴逾去(离
2、开)”,2021年的“使秦西巴持归烹之(命令派遣)”、“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停止,过了)”等。但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只有全篇疏通,词的把握才精确 ,所以平常复习,还要加强对全文句子的解释。这样,全文的内容也了然于心,文章的中心也易于把握。 全文解释的把握留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统览全文,把握大意 其次直译为主 如对“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的解释在理解每个字的词义的基础上作这样的解释:这个方法用在白天是奇异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直译可借用组词的方法解释。如解释“椎鼓径进”中“径”解释“径直”,“进”解释“前进”。 第三,人名、地名、专出名不解释 如“秦西巴”、“南阳”、“菱”等。 第四,留
3、意特殊句式 如省略句,应依据文章前后联系补足省略部分。如“遂以为尽操舟之术”句省略了主语,应解释为“楚人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把握了驾船方法(技术)”。还如推断句,应依据推断句的特点,解释时不行漏写推断词“是”。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应解释为“陈胜是阳城人”。另外留意倒装句、被动句等。如“惟读书为务”“惟命是听”,“今子欲安之”、“书生感其义”、“异哉,人之颈也”、“甚矣,汝之不惠”等。 理解短文所蕴含的道理,要擅长提取文章重要信息,把握的基本观点和情感倾向。如“秦西巴纵麑”片断中,短文题目示意我们将重点关注秦巴西,的情感观点在“弗忍”、“取以为子傅”、“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人乎?”已经有体现了。
4、把握精确 ,回答“启示”类的题目不难了。 最终,要擅长设计一些不同类型的开放题进行思考,使自己的思维灵敏起来。 近年来每年中考的题目类型设计略有不同。如“从孟孙对秦西巴前后态度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这则寓言告知人们的道理”、“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平常训练留意灵敏多角度提问,如对待人物的态度、文中人物性格特点、用一个成语或谚语概括短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等等。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5、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关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行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课文下面解释: 1、选自孟子?告子上。 2、苟得:苟且取得,
6、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3、患:祸害,灾难。 4、辟:通“避”,躲避。 5、如使:假如,假使。 6、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行用呢? 7、勿丧:不丢掉。 8、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9、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10、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叫卖 着给他。尔,助词。 11、蹴():用脚踢。 12、不屑:因轻视而不愿接受。 13、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14、辩:通“辨”,辨别。 15、何加:有什么好处。 16、奉:侍奉。 1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熟识的贫困的人感谢我吗。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 18、乡为身死而不受:从
7、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通“向”,从前。 19、已:停止,放弃。 20、本心:本性,天良。 文后练习: 说说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行以已乎 附加练习 1、从全文来看,文章开头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的作用何在? 2、孟子的观点让我们想起了文天祥的哪句名言?古人的看法对我们的有什么启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文中说“此之谓失其本心”,你
8、认为文中能够表明“失其本心”的缘由的句子是: 4、文章表现了孟子怎么样的人生态度? 5、在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辩礼义的根本缘由是什么? 6、文章阐述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的观点,读完此文后你有何见解? 答案 1、比方。这样写通俗易懂,并由此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说明白人宁可死去也不失去人格和尊严这一做人原则。 补充典故:(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2)廉者不受嗟来之食(3)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3、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失穷乏者得我。 4、“义”的重要,在“生”、“利”、“义”的选择面前,宁愿放弃生与利而取义,把义置于“利”、“生”之上的人生态度。(舍生取义)-就是文章的观点 5、失其本心。 6、人生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辨礼义,要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要保持和善的天性,见利忘义,苟且偷生的行径是不行取的。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