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朔城区一中高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学检测考试历史时间:90 分钟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共 24 题,每题 2 分,共 48 分)1.学者研究发现:春秋以上是大家族最盛的时期,战国时代渐渐衰微,汉代重新恢复,此后一直维持了两千年。 导致大家庭衰微,小家庭增多的原因不包括 ( )A.小国寡民的现象在当时十分普遍B.分封制下小农经济发展的影响C.古代中国人口数量没有发生变动D.宗法关系观念在中国影响深远2.孔子在鲁国担任司寇的时候,据说是“奉粟六万”。这反映出春秋末期一些诸侯国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制现象。这反映了当时()A.贵族分封制度趋于瓦解B.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C.俸禄制已经取代贵族制D.中
2、央集权制度的产生3.洛阳伽蓝记成书于六世纪初,书中对北魏洛阳城的佛寺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奇谈轶闻都有详细记载。其中说道: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这主要反映了()A.魏晋时期战乱没有波及洛阳城B.北魏经济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C.北魏学习汉文化促进了社会繁荣D.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4.唐太宗时期编撰氏族志 ,将皇族定为第一等,外戚为第二等,山东崔氏等大士族为第三等, 后在新兴庶族地主的努力下, 武则天主持改 氏族志 为 姓氏录 ,武氏成为第一等,其余各等按照当朝官品高低划定。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3、()A.宗法观念日益淡化B.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C.科举制进一步推进D.地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5.日本学者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近世”时期,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以下关于唐宋时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1商品货币在经济中影响增大文化生活明显出现市民化趋势经济重心转移逐渐完成中枢机构分权制约了君主专制A. B. C. D. 6.唐宋两代来自北方的状元共 68 名, 占全国总额的 61%, 元明清三代来自北方的状元仅 26 名,占全国总额的 13.4%。以上数字说明了什么()A.经济重心南移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B.中原人口南
4、迁,带走了北方的文化C.南方地大物博,人口众多D.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实行对汉族文化的歧视政策7.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以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8.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生产力的发展B.粮食产量的增加C.劳动力专业化出现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及9.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5、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寡宋”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对此“活跃”理解正确的是()A.代表了早期资产阶级的要求B.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C.宣告了宋明理学地位的丧失D.出现了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10.据汪敬虞主编 中国近代经济史 18951927 : 江浙和广东是中国两大产丝区,但是生丝的市场价格不是上海决定的,也不是广东决定的,而是纽约和里昂决定的。这一现象说明()A.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B.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设厂的特权C.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主导的市场D.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1.有学者认为: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小,而实 20 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6、 ”下列有关戊戌变法的评价,与此吻合的是()A.把西方政治制度介绍到中国B.掀起了爱国救亡运动的高潮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觉醒D.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12.近代著名剧作家老舍在其名著茶馆中刻画了一个小人物李三,他在剧中有这么一段牢骚满腹的对话: “哼, 皇上没啦, 总算大改良了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我还是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了呢! ”这段文字表明当时( )A.帝制废除,天下大乱B.民主道路,曲折复杂C.帝制复辟,民不聊生D.军阀割据,战乱不休13.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
7、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大宗传媒的变迁C.思想领域的变化D.民主政治的发展14.有这样一首赞颂某革命运动的歌曲,歌词是这样的: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这场革命之所以蓬勃兴起,主要是因为()A.南昌起义的成功发动B.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C.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D.国共组建革命统一战线15.“1947 年年终似乎标志着战争形势一个转折点。中国共产党军队的规模已稳步的扩大中国共产党在 1947 年下半年发起了全面进攻。 ”下列属于这一“转折点”中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行动是(
8、)A.挺进大别山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16.我国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的过程。国家资本主义在中国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由此可知国家资本主义()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模式B.是中国特有社会经济运行模式C.基于民族资本的社会主义性质D.对立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1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的经济逐步搞活,这得益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关键是改变所有制形式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改变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A.B.C.D.18.在人类文明早期,
9、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这主要得益于()A.农耕和畜牧的产生B.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C.国家和文字的产生D.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19.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爱琴海地区的古希腊文明在文明早期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民主因素。但苏美尔文明和中华文明最终走向国家集权,古希腊文明则孕育出城邦民主。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早期文明发展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B.地理环境对早期文明发展影响有限C.古希腊文明发展领先中华文明D.民主制度只可能孕育于古希腊20.古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等地区扩展,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代希腊人则以殖民方式向地
10、中海和黑海地区扩大影响。材料中不同扩展方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文明开化程度的不同B.社会分工的不同C.社会组织方式的不同D.经济形态的不同21.随着货币地租的流行,从 13 世纪起,法国出现了纳赋永佃和定期租佃制:租种庄园主份地的自由农民拥有永佃权,租额长期不变,领主自营地则开始征收固定地租或分成制地租。这说明法国()A.商品经济发展瓦解了封建庄园B.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C.赋税征收中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D.自由农民成为农村社会结构的主体22.罗马法原先具有浓重的群众自治的特色,但一经查士丁尼之手就带上了拜占庭国家专制的特点,11 世纪晚期罗马民法大全进入西欧后深受许多君主们的尊敬。
11、这是由于()A.罗马法推动了西欧王室的复兴B.罗马民法大全含有限制君权的内容C.拜占庭帝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D.罗马民法大全蕴含着君权至上的理念23.大化五年(649 年) ,孝德天皇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并建立“至八省百官”的中央机构和地方行政机构(国、郡、里) 。材料中这项改革措施的作用是()A.编订律令法典,建立起法律体系B.庄园经济形成,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C.改革行政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D.武士集团形成,促进了日本进步发展24.“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对欧洲的现实威胁使得基督教必须同时面临来自国内、其他基督教国家和基督教世界之外的多重压力, 国家的生死存亡是崛起中的民族君主国最应优
12、先考虑的和最高的国家利益。 ”材料所蕴含的观点是奥斯曼帝国的扩张()A.加重了欧洲各国的民族危机B.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C.促进了欧洲国家间的联合D.加强了欧洲国家的君主专制二、材料分析题(共 52 分。其中 25 题 22 分,26 题 12 分,27 题 18 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公元前 1 世纪建立,到公元 4 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言语、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
13、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 5400 万,意大利约有人口 600 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与帝国全境,但整各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 (古代史编上卷)材料二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 至东汉末, 全国有百余郡, 实施统一制度、 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 5900 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
14、,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同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 “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据汉书 后汉书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16 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6 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材料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中国人能现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现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
15、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这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并且接受得愈早愈速就愈好。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938 年)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加以阐释。 (要求:观点明确,事实准确,史论结合。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90 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从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6、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五四运动开启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摘自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 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扬弃和超越。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继承了孙中山等志士仁人的革命遗志和正确策略。同时,在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政治纲领、依靠力量阶级目标等方面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和资产阶级的自身弊端。摘编自刘新如大道之行:辛亥革命 100 周年与中国共产成立 90 周年的历史昭示材料三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地探索,辛亥革命“走西方的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又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过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条件。 (6 分)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的“继承”?(4 分) 中国共产党“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分别指的是什么?各自结果如何?(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