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化学(理) 第1页(共 9 页) 太原师院附中 师苑中学 2122 学年高一第四次月考 化 学 试 题(理) 出题人:杨利芳 审核人:曹建国 (考试时间:90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1下列现象或做法与化学反应速率无关的是( ) A “冰墩墩”制作材料生产过程中添加抗老化助剂 B水果箱中放置乙烯利 C馒头制作过程中用酵头发酵 D新冠病毒可能通过气溶胶加速传播 2下列关于“四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4C和14N互为同位素 B. 2H、2D、2T互为同素异形
2、体 C. 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D. 24C H和36C H一定互为同系物 3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硫酸与KOH溶液反应 B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C钠与水反应 D22Ba(OH)8H O晶体与4NH Cl晶体反应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聚氯乙烯PVC,可以制成薄膜,用于食品、药物的包装材料 B. 玻璃、水泥、陶瓷都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C. Si、2SiO、新型陶瓷、纳米材料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 塑料、橡胶、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5. 下列有关金属钠在水中和在乙醇中的反应情况对比正确的是( )。 A.钠能置换出水中所有
3、的氢,却只能置换出乙醇里羟基中的氢 B.钠都要浮在水面上或乙醇液体表面 C.钠无论与水反应还是与乙醇反应都要放出热量 D.钠在乙醇中反应更剧烈,是因为乙醇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比水分子中的多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气燃烧,浓硫酸溶于水,都放出热量,这些变化都为放热反应 B吸热反应需要加热才能进行,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可以进行 C相同条件下形成1mol HC1放出的能量与断开1mol HC1吸收的能量相等 D已知Fe与稀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即Fe的能量大于2H的能量 高一化学(理) 第2页(共 9 页) 7. 下面四个化学反应,你认为理论上不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是( ) AZn+Ag2O+
4、H2O=Zn(OH)2+2Ag B2Al+6HCl=2AlCl3+3H2 CCu(OH)2+H2SO4=CuSO4+2H2O DSO2+Fe2(SO4)3+2H2O=2FeSO4+2H2SO4 8下列四个常用电化学装置的叙述错误的是( ) 图 I 水果电池 图 II 干电池 图 III 铅蓄电池 图 IV 氢氧燃料电池 A图 I 所示电池中,电流从铜片流出 B图 II 所示干电池中锌皮作负极 C图 III 所示电池为二次电池,放电过程中硫酸溶液浓度减小 D图 IV 所示电池中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 9.已知断开21molH (g)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436.4kJ的能量。根
5、据反应22H (g)Cl (g)2HCl(g)+=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断开21molCl (g)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242.7kJ的能量 B. 21molH (g)和21molCl (g)所具有的能量为679.1kJ C. 由H(g)、Cl(g)原子形成1mol HCl(g),共放出431.75kJ的能量 D. 21molH (g)和21molCl (g)反应生成2mol HCl(g),共释放184.4kJ的能量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2O(g)H2O(l)是放热反应 B.决定一个化学反应速率最重要的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高一化学(理) 第3页(共
6、 9 页) C. 增大反应物用量,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 D. 2 mol SO2与 1 mol 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 4 mol 电子 11. 恒温恒压下,20.1mol N (g)与20.3mol H (g)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23N (g)3H (g)2NH (g)+。下列说法不能判断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 ) A. 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B. 相同时间内,断开NH键的数目和生成NH键的数目相等 C. 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D. 各组分浓度不再变化 12. 某温度下,浓度都是1mol/L的两种气体2X和2Y,在密闭容器反应生成气体Z。反应2min后,测得参加反应
7、的2X为0.6mol/L,用2Y表示的反应速率()2Y0.1mol/L minv=(),生成的c(Z)为0.4mol/L,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A. 22XY2XY+= B. 2222XY2X Y+= C. 2233XY2X Y+= D. 223X3Y2XY+= 13某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 14下列各组物质中,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每步转化关系的是( ) A233AlAl OAl(OH) B223SiSiOH SiO C2324H SSSOH SO D323NHNONOHNO 15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案不正确的是( ) A用稀硫酸与锌
8、粒制取2H时,加几滴4CuSO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 B滴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溶液一定含有4NH+ C检验()32Fe NO晶体是否已经氧化变质:将()32Fe NO样品溶于稀24H SO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高一化学(理) 第4页(共 9 页) D将2H S与2SO在集气瓶中混合,瓶内有黄色颗粒产生说明2SO具有氧化性 16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热化学方程式 结论 A 2H2(g)O2(g)=2H2O(g) H483.6 kJmol1 H2的燃烧热为 241.8 kJmol1 B OH(aq)H(aq)=
9、H2O(l) H57.3 kJmol1 含 1 mol NaOH 的稀溶液与浓 H2SO4完全中和,放出热量小于57.3 kJ C 2C(s)2O2(g)=2CO2(g) Ha kJmol1 2C(s)O2(g)=2CO(g) Hb kJmol1 ba D C(石墨,s)=C(金刚石,s) H1.5 kJmol1 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17. 下列关于烷烃叙述错误的是( ) A. 等质量甲烷和乙烷完全燃烧,乙烷消耗氧气的量更多一点 B. 烷烃的通式为n2n 2C H+,符合该通式的化合物一定是烷烃 C. 正丁烷与异丁烷相比,前者熔沸点高 D. 甲烷的二氯代物只有一种,可以证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 1
10、8设AN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4.48LCCl4所含的原子数为AN B常温常压下 15g 甲基中含有A9N电子 C1.0molCH4与 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 CH3Cl 分子数为AN D1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中,H原子总数为A0.6N 19. 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该有机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并放出氢气 B.能在催化剂作用下与 H2发生加成反应 C.不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 D.在铜作催化剂条件下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醛 高一化学(理) 第5页(共 9 页) 20.下列关于几种有机物的性质
11、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乙烯与 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CH3CHBr2 B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反应类型相同 C乙烷和丙烯的物质的量共 1 mol,完全燃烧生成 3 mol H2O D苯中无碳碳双键,化学性质稳定,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21. 化学反应中会出现“一种物质过量,另一种物质仍不能完全反应的特殊情况下列反应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 过量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过量稀硝酸与铜反应;常温下将铝片投入到过量浓硫酸中;过量铜与浓硫酸反应;过量的锌与18mol/ L的硫酸反应; A B C D 2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现象和结
12、论 A 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 将气体通入2Br的4CCl溶液中 2Br的4CCl溶液褪色 B 探究浓硫酸性质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蔗糖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C 24SO的检验 向某溶液滴加2BaCl溶液和稀3HNO 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溶液含24SO D 检验22CHCHCH OH=中的碳碳双键 往该有机物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A. A B. B C. C D. D 23已知:2C(s)O2(g)=2CO(g) H220 kJmol1 氢气燃烧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一化学(
13、理) 第6页(共 9 页) A1 mol C(s)完全燃烧放出 110 kJ 的热量 BH2(g)12O2(g)=H2O(g) H240 kJmol1 CC(s)H2O(g)=CO(g)H2(g) H130 kJmol1 D欲分解 2 mol H2O(l),至少需要提供 4462 kJ 的热量 24.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使其达到分解平衡:H2NCOONH4(s)2NH3(g)+CO2(g)。下列能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个数有 v(NH3)正=2v(CO2)逆 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密闭容器中混
14、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密闭容器中温度不变 密闭容器中 CO2的体积分数不变 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 A4 个 B5 个 C6 个 D7 个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25(13 分)有机物的种类和数目非常庞大,认识简单的有机物是我们学习有机化学的开始。现有如图所示 9 种烃的结构: I 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上述结构图分析,我们可得出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其中正确的是 _ 。 A.有机物中普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B.有机物里的碳元素有多种同位素 C.有机物分子里碳原子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链状,也可以是环状 D.碳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时,可以以单键、双键或三
15、键结合 (2)属于空间填充模型的是_(填编号,下同), 表示同一种有机化合物的是_ , F、G 二者互为_ ,A、B、H 三者互为 。 (3)含碳量最低的是_(填编号) ,含氢量最低的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保留一位小数)。 高一化学(理) 第7页(共 9 页) (4)写出 B 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代物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 : (5)有机物 G 中的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替代后的物质有 种;有机物 H 的分子式为 ,依据 H 的分子式则其名称为 。 26(13 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碳骨架形状进行分类,下列关于各有机物的分类正确的是( ) A链状烃: B链状烃:只有 C环
16、状烃: D芳香烃:只有 (2)下列物质属于烃的衍生物的是_,其中属于醇类物质的是_。 CH3CH=CHCH3 CH3COOH CH3CH2CH2OH (3)已知下列转化关系: 乙烯是石油化工的重要基础原料,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相关反应类型: _,反应类型_; _; _, 反应类型_; (4)写出 CH2=CHCH3发生加聚反应的方程式:_ 27 (13 分)2022 年 2 月在北京举办了冬季奥运会,冬奥会奖牌是金镶玉材料,而玉的成分是硅酸盐和二氧化硅,回答下面问题: (1)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2CO,生成一种凝胶硅酸,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高一化学(理) 第8页(共 9 页) (2
17、)工业上可以用 CO2来生产甲醇(CH3OH)燃料。在体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l mol CO2和 3 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测得CH3OH 和 C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反应开始到 10 min,用 C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 .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 _ .达到平衡后,下列措施中,能使正反应速率增大的有_(填字母) A充入一定量 CO2 B充入一定量的Ar C改用催化效率更高的催化剂 D. 将容器体积扩大至原来 2 倍 (3)北京冬奥会基本实现100%绿电供应和碳中和,利用2CO和2H在光催化
18、酶作用下可以高效合成甲醇 写出甲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 氢气燃料电池和甲醇燃料电池在北京冬奥会上得到广泛应用如图是碱性氢燃料电池的模拟示意图: a 电极是_极,将上图中的2H改为甲醇就构成了碱性甲醇燃料电池,a 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_ 28(13 分).在化学反应中,只有极少数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应物分子发生碰撞时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这些分子称为活化分子,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其单位通常用 kJmol1表示。请认真观察图像,然后回答问题。 高一化学(理) 第9页(共 9 页) (1)图中所示反应是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的 H_(用含E1
19、、E2的代数式表示)。 (2)下列 4 个反应中,符合示意图描述的反应的是_(填字母)。 a铝与盐酸反应 b生石灰溶于水 c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 d高温煅烧石灰石 .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化学计量数相同)分别为H1、H2,H1_H2(填“” “”或“”)。 (2) 化学键 HH ClCl HCl 键能/(kJmol1) 436 243 431 结合上表中的数据可知 H2、Cl2、HCl 三种分子的稳定性最强的是_ (3)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 SiO2与过量焦炭在 13001700oC 的氮
20、气流中反应制得:3SiO2(s)+6C(s)+2N2(g) Si3N4(s)+6CO(g) H=-1591.2kJ/mol,则该反应每转移 1mol e-,可放出的热量为_kJ。 (4)已知 N2(g)2O2(g)=2NO2(g) H67.7 kJmol1, N2H4(g)O2(g)=N2(g)2H2O(g) H534 kJmol1, 则 N2H4(g) 与 NO2(g) 完 全 反 应 生 成N2(g) 和 H2O(g) 的 热 化 学 方 程 式 为_ 。 (5)氨气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可用于制取化肥和硝酸等。已知 HH 键、NH 键、NN 键的键能分别是 436 kJmol1、391 kJmol1、946 kJmol1。写出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_,若 0.5mol N2和足量的 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 1molNH3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