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 家 的 管 理 智 慧 友情提示上课时间请勿:-请将您手机改为“震动” 避免在课室里使用手机-交谈其他事宜-随意进出教室请勿在室内吸烟上课时间欢迎:-提问题和积极回答问题-随时指出授课内容的不当之处法家的管理智慧 学派简介:学派简介:代表人物代表人物: 商鞅商鞅 韩非子韩非子代表著作:代表著作:商君书商君书韩非子韩非子 法家像法家像4法家法家 前期法家代表人物:战国初期的新兴地前期法家代表人物:战国初期的新兴地主阶级改革家和政治家,如魏国的李悝主阶级改革家和政治家,如魏国的李悝kui、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韩国的申不害。主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韩国的申不害。主要贡献在社会经济政治的改革
2、方面。要贡献在社会经济政治的改革方面。 后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主要贡献在政后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主要贡献在政治学术思想方面。治学术思想方面。5商鞅商鞅 (约前约前390前前338)商鞅是卫国国君疏远的宗族商鞅是卫国国君疏远的宗族,姓公孙名鞅姓公孙名鞅,也也叫卫鞅叫卫鞅,后在秦因功封为商君后在秦因功封为商君,所以历史上称为商鞅。所以历史上称为商鞅。 在位执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商鞅年轻时爱好刑名之学,先到魏国,为魏相公叔痤商鞅年轻时爱好刑名之学,先到魏国,为魏相公叔痤cuo家臣。家臣。公叔痤在临死前,推荐他给魏惠王,要惠王用他为相。魏惠公叔
3、痤在临死前,推荐他给魏惠王,要惠王用他为相。魏惠王嘿嘿而应。公孙痤当即明白魏惠王不会重用商鞅,就又说王嘿嘿而应。公孙痤当即明白魏惠王不会重用商鞅,就又说如果不用,就把他杀掉,不能让他离开魏国,以免他日后去如果不用,就把他杀掉,不能让他离开魏国,以免他日后去帮助别国强大。魏惠王又点头同意。魏惠王走后,公叔痤叫帮助别国强大。魏惠王又点头同意。魏惠王走后,公叔痤叫来商鞅:来商鞅:“我刚才向大王推荐你为相国,但看上去他不会采我刚才向大王推荐你为相国,但看上去他不会采纳我的建议,我又建议他说如不用公孙鞅,当杀之。大王答纳我的建议,我又建议他说如不用公孙鞅,当杀之。大王答应了我,我这是先君王,后臣下,现在
4、,你赶快逃吧。应了我,我这是先君王,后臣下,现在,你赶快逃吧。”商商鞅却说:鞅却说:“大王既然不会听你的而用我,又怎会听你的话杀大王既然不会听你的而用我,又怎会听你的话杀我呢?我呢?”他没有马上离开魏国,后来,公叔痤病逝,魏惠王他没有马上离开魏国,后来,公叔痤病逝,魏惠王果然既没有用商鞅,也没有杀他。果然既没有用商鞅,也没有杀他。6秦孝公下令求贤,商鞅就到了秦国。他不知道秦孝公秦孝公下令求贤,商鞅就到了秦国。他不知道秦孝公心里想的是什么,于是采取先行试探的方法。商鞅心里想的是什么,于是采取先行试探的方法。商鞅托人引见,第一次见孝公,托人引见,第一次见孝公,讲远古尧帝、舜帝之事讲远古尧帝、舜帝之
5、事,秦孝公直打瞌睡。商鞅知道秦孝公对五帝的事没有秦孝公直打瞌睡。商鞅知道秦孝公对五帝的事没有兴趣,就在第二次见孝公时,又对孝公讲述兴趣,就在第二次见孝公时,又对孝公讲述夏禹、夏禹、商汤、周文等人做王的方法商汤、周文等人做王的方法,孝公听时神色很烦。,孝公听时神色很烦。商鞅又知道孝公对前朝诸王之事不感兴趣,志不在商鞅又知道孝公对前朝诸王之事不感兴趣,志不在此。第三次见孝公,就讲许多在当前形势下此。第三次见孝公,就讲许多在当前形势下强国称强国称霸的方法和真理,霸的方法和真理,孝公怦然心动,在商鞅走后,觉孝公怦然心动,在商鞅走后,觉得商鞅的话很有道理,但并未说透。于是,孝公主得商鞅的话很有道理,但并
6、未说透。于是,孝公主动召见商鞅,两人面对面交谈,孝公直接动召见商鞅,两人面对面交谈,孝公直接 告诉商鞅:告诉商鞅:“我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显名天下,哪能活活等待我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显名天下,哪能活活等待数十百年成为帝王!数十百年成为帝王!”商鞅就将早已想好的富国强商鞅就将早已想好的富国强兵、称霸诸侯的战略规划对孝公一一道出。兵、称霸诸侯的战略规划对孝公一一道出。7韩非韩非韩非,也称韩非,也称韩非子韩非子(约公元前(约公元前280一前一前233)战)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新郑),韩王室诸公子),韩王室诸公子之一,之一,史记史记记载,韩非精于记载,韩非精于“刑名刑名法术之法术
7、之学学”,与,与秦秦相相李斯李斯都是都是荀子荀子的学生。韩非不擅的学生。韩非不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韩非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韩非目睹目睹战国战国后期的后期的韩国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认为这是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著便退而著书,写出了书,写出了孤愤孤愤、五蠹五蠹du、内外内外储储、说林说林 说难说难等著作,洋洋十万余等著作,洋洋十万余言。言。
8、 8 韩非的一篇韩非的一篇孤愤孤愤,曾让秦始皇为之倾,曾让秦始皇为之倾倒:倒:“嗟夫!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嗟夫!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不恨矣!” 有人说:有人说:“身为帝王,不能不学韩非学身为帝王,不能不学韩非学说。说。”其实其实“抱法处势任术抱法处势任术”不仅在春秋不仅在春秋战国时代,而且在以后都被历代王朝的君战国时代,而且在以后都被历代王朝的君主所利用,成为帝王之利器。主所利用,成为帝王之利器。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与“霸王道杂之霸王道杂之”的治国秘诀的治国秘诀“儒法兼综儒法兼综”9一、以法为重的制度管理经典名言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物之仪表也。 (管
9、子明法解) 大意大意 法律制度是天下的规程,万物的准则。法律制度是天下的规程,万物的准则。10(一)人性(一)人性“自为自为”的管理前提的管理前提 慎道:慎道:“自为自为”:靠自己:靠自己 商鞅:自私自利,好利恶害商鞅:自私自利,好利恶害 韩非认为,人人都是自私的,追求名利是人的本性。韩非认为,人人都是自私的,追求名利是人的本性。 造马车与造棺材的目的?造马车与造棺材的目的? 韩非讲了一对卫国夫妻的故事:一天,一对卫国夫韩非讲了一对卫国夫妻的故事:一天,一对卫国夫妻去作祈祷,妻子虔诚地求愿:妻去作祈祷,妻子虔诚地求愿:“愿我平安无事,愿我平安无事,得到一百束布。得到一百束布。”丈夫不解的问:丈
10、夫不解的问:“为什么只要求为什么只要求这么少?这么少?”妻子回答:妻子回答:“多了,你会用它去买小老多了,你会用它去买小老婆?婆?”11 结论:自私本性不能改变,管理者要顺应并利用这一状况。 法治即是从人性出发而设计的一种管理制度,并以此来制约人的自私之性。 12 儒法之别?儒法之别? 人治人治法治?法治? 为何取法?为何取法? “使中主守法治,拙匠执规使中主守法治,拙匠执规矩尺寸,则万不失矣矩尺寸,则万不失矣”。 “法法”的三重含义:的三重含义: 立法立法立制度,定规矩立制度,定规矩 变法变法制度变革制度变革 任法任法排除情感,以法为准排除情感,以法为准(二)以法治国的管理取向(二)以法治国
11、的管理取向13 (三)一断于法的管理措施(三)一断于法的管理措施 首先是首先是“明法明法”,就是要将法律条文公布就是要将法律条文公布出来,使法令公开化、明确化出来,使法令公开化、明确化,让老百姓明让老百姓明明白白,认真遵守。明白白,认真遵守。 其次是其次是“守法守法”,就是要求法律制度必须,就是要求法律制度必须普遍适用,普遍适用,“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最后是最后是“严法严法”,就是严格执行法律制度,就是严格执行法律制度,为了达到治理的目的,甚至不惜实行严刑为了达到治理的目的,甚至不惜实行严刑峻法。峻法。 14 “以法治国以法治国”与与“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否等同?是否等同
12、? 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法家所讲的法是君主利益或意志的体现,法家所讲的法是君主利益或意志的体现,君主本君主本人则是超越于法律之上的,人则是超越于法律之上的,而现代法律则是民众而现代法律则是民众利益或意志的体现,没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权力;利益或意志的体现,没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权力; 法家的法家的“法治法治”强调公共权利而忽略私人权利,强调公共权利而忽略私人权利,强调惩罚而忽略保护,而现代法治则建立在尊重强调惩罚而忽略保护,而现代法治则建立在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基础上,主张公共权利和私人权利和保护人权的基础上,主张公共权利和私人权利的一致性。的一致性。 法家的法家的“法治法治”观
13、既有积极的意义,又具有明显观既有积极的意义,又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的历史局限性。15古代故事古代故事 汉武帝一向执法严厉,不徇私情。昭平君是隆虑汉武帝一向执法严厉,不徇私情。昭平君是隆虑公主的儿子,又娶了汉武帝的女儿夷安公主,可公主的儿子,又娶了汉武帝的女儿夷安公主,可以说既是汉武帝的外甥又是汉武帝的女婿,身份以说既是汉武帝的外甥又是汉武帝的女婿,身份十分特殊,并且隆虑公主病危的时候,出钱恳请十分特殊,并且隆虑公主病危的时候,出钱恳请预先为儿子昭平君赎一次死罪,汉武帝也答应了。预先为儿子昭平君赎一次死罪,汉武帝也答应了。后来,昭平君醉酒后杀死公主的一个保姆,犯了后来,昭平君醉酒后杀死公主的一
14、个保姆,犯了死罪,法官请示武帝应该怎样处理,武帝身边的死罪,法官请示武帝应该怎样处理,武帝身边的人也都提示武帝,当初对隆虑公主的承诺,汉武人也都提示武帝,当初对隆虑公主的承诺,汉武帝说:帝说:“我妹妹老年得子,临终托付给我,可是我妹妹老年得子,临终托付给我,可是国家法令由先祖所创,我若为了妹妹破坏了先祖国家法令由先祖所创,我若为了妹妹破坏了先祖的法令,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又如何对得起天的法令,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又如何对得起天下的百姓,于是痛哭不已,但还是批准法官的要下的百姓,于是痛哭不已,但还是批准法官的要求,将昭平君处以死刑。求,将昭平君处以死刑。”16二、以势为尊的集权管理 (一)得势而
15、治的权势作用(一)得势而治的权势作用 (二)得助于众的权威基础(二)得助于众的权威基础 (三)重在人为的权力运用(三)重在人为的权力运用17 法家十分注重最高管理者(帝王)的法家十分注重最高管理者(帝王)的权威问题,一方面他们主张帝王应当充分权威问题,一方面他们主张帝王应当充分利用自己的利用自己的“势势”来实行来实行“法治法治”、进行、进行管理,另一方面,他们又主张用管理,另一方面,他们又主张用“法法”与与“术术”来稳固、强化帝王的权威,法家所来稳固、强化帝王的权威,法家所提供的是一种提供的是一种集权管理集权管理模式。模式。 18经典名言势者,胜众之资也。 (韩非子八经) 大意大意 权势是制服
16、众人的凭借。权势是制服众人的凭借。(一)得势而治的权势作用(一)得势而治的权势作用19解说所谓所谓“势势”,即权势、权威、权力。,即权势、权威、权力。 管理的前提和凭借管理的前提和凭借 慎到指出,君主要想实行慎到指出,君主要想实行“法治法治”,必须,必须“权重位尊权重位尊”,才能,才能“令行禁止令行禁止”。 儒家:以德服人儒家:以德服人 法家:以势服人法家:以势服人20 孔子名满天下,人人都称他为圣人,但他孔子名满天下,人人都称他为圣人,但他周游列国也只有周游列国也只有70来个学生追随他。鲁国来个学生追随他。鲁国当时的国君鲁哀公生来愚笨,但全鲁国没当时的国君鲁哀公生来愚笨,但全鲁国没有一个人敢
17、违背他的意志,即使孔子也不有一个人敢违背他的意志,即使孔子也不得不听鲁哀公的命令,说明:得不听鲁哀公的命令,说明:权势高于一权势高于一切。切。21古代故事古代故事 大权不可旁落大权不可旁落 东汉中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成了东汉历史的东汉中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成了东汉历史的主题,发生多次流血事件。主题,发生多次流血事件。 东汉外戚专权最厉害的是梁翼,他在汉顺帝刘东汉外戚专权最厉害的是梁翼,他在汉顺帝刘保年间就已经权力很大了,顺帝死后,冲帝刘炳在保年间就已经权力很大了,顺帝死后,冲帝刘炳在位半年就死了,于是立了汉质帝刘缵位半年就死了,于是立了汉质帝刘缵zuan。别看汉。别看汉质帝人小,但是很
18、聪明,梁翼怕威胁到自己,就把质帝人小,但是很聪明,梁翼怕威胁到自己,就把质帝毒杀了,又拥立了汉桓质帝毒杀了,又拥立了汉桓huan帝刘志,也是因为帝刘志,也是因为他才他才15岁,无法掌握实权。外戚梁翼掌握大权岁,无法掌握实权。外戚梁翼掌握大权20几几年,皇帝身边都是他的眼线,汉桓帝想除掉他,只年,皇帝身边都是他的眼线,汉桓帝想除掉他,只能依靠身边最亲近的人,就是那些宦官,等到利用能依靠身边最亲近的人,就是那些宦官,等到利用这些宦官除掉了梁翼,汉桓帝把五个宦官一天内封这些宦官除掉了梁翼,汉桓帝把五个宦官一天内封候。打这儿起,东汉的大权又转到宦官手里,等汉候。打这儿起,东汉的大权又转到宦官手里,等汉
19、灵帝刘宏继位后,外戚窦氏家族,力图铲除宦官的灵帝刘宏继位后,外戚窦氏家族,力图铲除宦官的实力,发生了窦武与太监两军对垒的情况,最终窦实力,发生了窦武与太监两军对垒的情况,最终窦22武失败,结果汉灵帝身边形成了以武失败,结果汉灵帝身边形成了以“十常侍十常侍”为首的为首的宦官集团,把握了汉末政治,直到被袁绍等人发动宦官集团,把握了汉末政治,直到被袁绍等人发动兵变,将他们赶尽杀绝,东汉政权也随之在事实上兵变,将他们赶尽杀绝,东汉政权也随之在事实上灭亡了。灭亡了。 我们回顾东汉后期的历史,这些皇帝继位的时候,我们回顾东汉后期的历史,这些皇帝继位的时候,年纪都非常的小,汉冲帝只有两岁,汉质帝年纪都非常的
20、小,汉冲帝只有两岁,汉质帝7岁,岁,汉桓帝汉桓帝15岁已经算大的了,汉灵帝继位的时候,只岁已经算大的了,汉灵帝继位的时候,只有有12岁,在这种情况下,女王摄政,只能依靠外戚,岁,在这种情况下,女王摄政,只能依靠外戚,小皇帝夺取权力依靠宦官,在这个交替过程中,皇小皇帝夺取权力依靠宦官,在这个交替过程中,皇帝始终无法扭转乾坤,大权始终旁落,皇帝失去应帝始终无法扭转乾坤,大权始终旁落,皇帝失去应有的权威性,屡屡出现被谋害的情况。有的权威性,屡屡出现被谋害的情况。 适当的授权是必需的,但是必须保证控制局势的权适当的授权是必需的,但是必须保证控制局势的权力不可旁落。力不可旁落。23 春秋后期,鲁国鲁桓公
21、的后代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春秋后期,鲁国鲁桓公的后代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人称鲁国三桓,他们作为王族成员,朝中重臣,氏,人称鲁国三桓,他们作为王族成员,朝中重臣,一面大肆兼并土地,发展势力,一面图谋更大的政治一面大肆兼并土地,发展势力,一面图谋更大的政治势力,公元前势力,公元前562年,鲁国三桓年,鲁国三桓“三分公室三分公室”,即将,即将鲁国的军队分为三军,由三桓各自统领一军。这样鲁鲁国的军队分为三军,由三桓各自统领一军。这样鲁国国君的势力大减,国国君的势力大减,20多年后,三桓又多年后,三桓又“四分公四分公室室”,这样鲁君的实际政权已被彻底瓜分。三桓日盛,这样鲁君的实际政权已被彻底瓜分。三
22、桓日盛,鲁君日衰,鲁君不满现状,企图反扑,鲁君联合贵族鲁君日衰,鲁君不满现状,企图反扑,鲁君联合贵族组织兵马,突袭季孙氏,但三桓的势力已很强大,执组织兵马,突袭季孙氏,但三桓的势力已很强大,执掌政权也很久了,不是轻易可以击败的,果然,三桓掌政权也很久了,不是轻易可以击败的,果然,三桓联合起来打败了鲁君,并且一不做二不休,将鲁君赶联合起来打败了鲁君,并且一不做二不休,将鲁君赶出国都,鲁昭公最终客死他乡。昭公之后,三桓势力出国都,鲁昭公最终客死他乡。昭公之后,三桓势力更加壮大,鲁哀公稍有企图,便遭到被放逐出国都的更加壮大,鲁哀公稍有企图,便遭到被放逐出国都的命运,到了命运,到了“三分公室三分公室”
23、近百年之时,近百年之时,“鲁(君)如鲁(君)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小侯,卑于三桓之家。”24(二)得助于众的权威基础经典名言得助则成,释助则废。 (慎子威德) 大意大意 只有凭借众人的帮助,才能够把事情办成功;只有凭借众人的帮助,才能够把事情办成功;如果摈弃众人的帮助,那就什么事情也办不如果摈弃众人的帮助,那就什么事情也办不成。成。 25解说 法家强调君主在国家治理中的权威,但又明确指出,法家强调君主在国家治理中的权威,但又明确指出,这种权威的基础来自于民众,即所谓这种权威的基础来自于民众,即所谓“得助于众得助于众”。慎到论述说:一把软弱无力的弓,凭什么能够把箭慎到论述说:一把软弱无力的弓,凭
24、什么能够把箭射上天射上天?这靠的是风力。同样,一个没有多大本事的这靠的是风力。同样,一个没有多大本事的人,居然能够发号施令,那也是因为得到众人的帮人,居然能够发号施令,那也是因为得到众人的帮助。助。 管理者要想得到众人的帮助,就要善于集思广益,管理者要想得到众人的帮助,就要善于集思广益,兼容并包。慎到指出,人们聚居杂处,各干一行,兼容并包。慎到指出,人们聚居杂处,各干一行,其专长各有不同,这显然是由各人的兴趣、爱好所其专长各有不同,这显然是由各人的兴趣、爱好所决定的。作为一个高明的管理者,就应当充分爱护决定的。作为一个高明的管理者,就应当充分爱护并热情培养这些各有专长的人,当作自己的依托。并热
25、情培养这些各有专长的人,当作自己的依托。对这些人,不但要竭力加以包容,还应当精心进行对这些人,不但要竭力加以包容,还应当精心进行培养,也不要定下什么框框,去作种种限制。这样,培养,也不要定下什么框框,去作种种限制。这样,管理国家所需要的人才就不会匮乏。管理国家所需要的人才就不会匮乏。26古代故事 李斯上书批驳“逐客令” 秦王嬴政开始执掌秦国大权后,下了一道秦王嬴政开始执掌秦国大权后,下了一道“逐客逐客令令”,规定凡是别国来秦的人不准居住在首都咸阳;,规定凡是别国来秦的人不准居住在首都咸阳;在秦国做官任职的别国人,一律就地免职,三天之在秦国做官任职的别国人,一律就地免职,三天之内离境。李斯是当时
26、朝中的客卿,来自楚国,也在内离境。李斯是当时朝中的客卿,来自楚国,也在被逐之列。他认为秦王此举实在是亡国的做法。因被逐之列。他认为秦王此举实在是亡国的做法。因此,上书进言,详陈利弊。他说:从前秦穆公实行此,上书进言,详陈利弊。他说:从前秦穆公实行开明政策,广纳天下贤才,从西边戎族请来了由余,开明政策,广纳天下贤才,从西边戎族请来了由余,从东边宛地请来了百里奚,让他们为秦之大业出谋从东边宛地请来了百里奚,让他们为秦之大业出谋划策。而当时秦国的重臣蹇叔来自宋国,配豹和公划策。而当时秦国的重臣蹇叔来自宋国,配豹和公孙枝则来自晋国,这些人都来自于异地,但却为秦孙枝则来自晋国,这些人都来自于异地,但却为
27、秦国的强大做出了巨大贡献,收复了二十多个小国,国的强大做出了巨大贡献,收复了二十多个小国,而秦穆公并未因他们是异地人而拒之门外。而秦穆公并未因他们是异地人而拒之门外。27古代故事 李斯上书批驳“逐客令” 李斯又举出大量历代有作为的秦王广招贤才、多方李斯又举出大量历代有作为的秦王广招贤才、多方纳谏的事例,并直言指出,纳谏的事例,并直言指出,“逐客令逐客令”实在是荒唐实在是荒唐之极,把各方贤能的人都赶出秦国,只能是为自己之极,把各方贤能的人都赶出秦国,只能是为自己的敌国推荐人才,帮助他们扩张实力,而自己却被的敌国推荐人才,帮助他们扩张实力,而自己却被销弱,这样不仅统一中国无望,就连保住秦国不亡销弱
28、,这样不仅统一中国无望,就连保住秦国不亡也是一件难事。这一系列的肺腑之言虽然尖锐刻薄,也是一件难事。这一系列的肺腑之言虽然尖锐刻薄,但都是逆耳之忠言,使得嬴政如醍醐灌顶,恍然大但都是逆耳之忠言,使得嬴政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他立刻传令四方,告知士人,收回悟。他立刻传令四方,告知士人,收回“逐客令逐客令”,挽留各方人才。同时派人请回李斯,为其复职,当挽留各方人才。同时派人请回李斯,为其复职,当面谢罪,并同他共同商讨统一六国的大业,决定此面谢罪,并同他共同商讨统一六国的大业,决定此后要广招各方志士,争取他们为秦国的强大做出贡后要广招各方志士,争取他们为秦国的强大做出贡献。由此,秦国的实力大大增强,
29、最终扫平六国,献。由此,秦国的实力大大增强,最终扫平六国,统一了天下。统一了天下。28古代故事古代故事 上(刘邦)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韩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如何?”信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29 张良张良善于筹谋划策,所以善于筹谋划策,所以刘邦留在身边,留在身边,充当高级参谋,随时献计献策、咨询顾问;充当高级参谋,随时献计献策、咨询顾问; 萧何萧何是搞行政出身,所以让他镇守后方,是搞行政出身,所以让他镇守后方,安顿根据地,抚慰老百姓,随时供应粮草安顿根据地,抚慰老百姓,随时
30、供应粮草物资,支援前线;物资,支援前线; 韩信韩信善于统兵打仗,所以让他征战沙场。善于统兵打仗,所以让他征战沙场。这样使他们各司其职,分工明确。这样使他们各司其职,分工明确。30现代回响 伊利员工“弃明投暗”奔蒙牛 蒙牛的横空出世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蒙牛的横空出世本身就是一个奇迹。1999年初,蒙牛的注册资年初,蒙牛的注册资本只有本只有100万元。万元。 传说伊利老总郑俊怀听到这个消息,不由拍传说伊利老总郑俊怀听到这个消息,不由拍案大笑:案大笑:“100万元能干什么万元能干什么!”但老郑大概没有想到,他的手下但老郑大概没有想到,他的手下大将,包括液体奶的老总、冰淇淋的老总、总工程师,纷纷弃大大将
31、,包括液体奶的老总、冰淇淋的老总、总工程师,纷纷弃大就小,都跑到牛根生那边去了就小,都跑到牛根生那边去了这样陆陆续续这样陆陆续续“哗变哗变”的,前的,前后大概有三四百人。后大概有三四百人。 当然,到底是当然,到底是“跑跑”过去的,还是过去的,还是“赶赶”过去的,尚可探讨。因过去的,尚可探讨。因为相当一部分人是在被免职、被降职的情况下出走的。牛根生曾为相当一部分人是在被免职、被降职的情况下出走的。牛根生曾告诫他们:告诫他们:“你们不要弃明投暗。你们不要弃明投暗。”但大家坚定地认为他不是但大家坚定地认为他不是“暗暗”而是而是“明明”。 王富属于王富属于“跑跑”过来的一族。王富当时担任伊利冰淇淋公司
32、销售过来的一族。王富当时担任伊利冰淇淋公司销售部副部长,在部副部长,在1998年的牛根生风波中,属于年的牛根生风波中,属于“纯而又纯纯而又纯”的第的第三阵营。三阵营。1999年年4月月14日,他决定加盟蒙牛。牛根生说:伊利工日,他决定加盟蒙牛。牛根生说:伊利工资高,企业大,待你也不薄,蒙牛现在啥也没有资高,企业大,待你也不薄,蒙牛现在啥也没有你为什么要你为什么要过来过来?王富答:我相信跟着牛总肯定差不了,肯定能做好王富答:我相信跟着牛总肯定差不了,肯定能做好万万一做不好,讨吃要饭也认了。牛:你这是弃明投暗嘛。王:今天一做不好,讨吃要饭也认了。牛:你这是弃明投暗嘛。王:今天看上去是弃明投暗,明天
33、也许就成了弃暗投明。牛:我们过去没看上去是弃明投暗,明天也许就成了弃暗投明。牛:我们过去没怎么打交道,你为什么这么相信我怎么打交道,你为什么这么相信我?王:虽然没有直接打交道的王:虽然没有直接打交道的机会,但你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我都知道。牛叹:无心插柳柳机会,但你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我都知道。牛叹:无心插柳柳成荫啊成荫啊 31现代回响 伊利员工“弃明投暗”奔蒙牛在在“蒙牛品牌为零蒙牛品牌为零”的时候,这些忠诚的老部下演出了一幕的时候,这些忠诚的老部下演出了一幕“哀兵必胜哀兵必胜”的的悲壮剧:他们或者变卖自己的股份,或者借贷,有的甚至把自己留作养老的悲壮剧:他们或者变卖自己的股份,或者借贷,有
34、的甚至把自己留作养老的钱也倾囊掏出钱也倾囊掏出“连买棺材的钱都拿出来了连买棺材的钱都拿出来了”,一位中层干部这样评论。在,一位中层干部这样评论。在1000多万元多万元“同心钱同心钱”面前,牛根生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面前,牛根生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这是后话。孙先红有句名言:蒙牛是郑俊怀一手这是后话。孙先红有句名言:蒙牛是郑俊怀一手“办办”起来的。起来的。如果郑俊怀不赶走牛根生如果郑俊怀不赶走牛根生如果郑俊怀只赶走牛根生,而对其他人采取怀柔政策如果郑俊怀只赶走牛根生,而对其他人采取怀柔政策如果伊利这头狮子没有对蒙牛这只羚羊穷追不舍如果伊利这头狮子没有对蒙牛这只羚羊穷追不舍然而,历史从来没有然而
35、,历史从来没有“如果如果”,历史只有弯弯曲曲的现实,历史只有弯弯曲曲的现实于是,郑俊怀成为内蒙古乳业事实上的、史无前例的大功臣。或许连他自己于是,郑俊怀成为内蒙古乳业事实上的、史无前例的大功臣。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正是由于他逼走了牛根生,清洗了一批人,追逼了这个叫做都没有意识到,正是由于他逼走了牛根生,清洗了一批人,追逼了这个叫做“蒙牛蒙牛”的企业的企业才使内蒙古乳业在几年之中,风靡全国,液态奶市场分才使内蒙古乳业在几年之中,风靡全国,液态奶市场分额蹿升至额蹿升至47%!如果老郑是无心这样做的,可谓是弄巧成拙。如果老郑是无心这样做的,可谓是弄巧成拙。如果老郑是有心这样做的,那他是如果老郑
36、是有心这样做的,那他是我们说他是神仙吧!我们说他是神仙吧!(资料来源:孙先红、张治国著:蒙牛内幕,第55-56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2 (三)重在人为的权力运用 韩非把势分为韩非把势分为“自然之势自然之势”与与“所得而设之所得而设之势势”(即(即人为之势人为之势)。)。 “自然之势自然之势”是指客观的既定条件下的或治是指客观的既定条件下的或治或乱的管理情势;或乱的管理情势; “人为之势人为之势”则指管理者通过创造条件而人则指管理者通过创造条件而人为地对自己权威的强化,使被管理者不得不为地对自己权威的强化,使被管理者不得不顺从君主的意志和的权威。顺从君主的意志和的权威。 33
37、法家获得法家获得“人为之势人为之势”的手段:的手段: 重赏严罚(韩非),以刑去刑(商鞅)重赏严罚(韩非),以刑去刑(商鞅) 控制言论(商鞅)控制言论(商鞅) ,不贵学问(商鞅、韩,不贵学问(商鞅、韩非)非) 李斯建议:李斯建议: “焚书坑儒焚书坑儒” 34经典名言 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 (韩非子难三) 大意:所谓大意:所谓“术术”是藏在君主胸中,用以综合检验各种是藏在君主胸中,用以综合检验各种情况,而暗中驾驭群臣的。情况,而暗中驾驭群臣的。三、以术为用的控制技巧三、以术为用的控制技巧 35解说 韩非将申不害的韩非将申不害的“术术”纳入其纳入其“法治法治”体系,并力图使二
38、者紧密结合起来。在体系,并力图使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在韩非看来,韩非看来,“法法”是君主要求臣下遵守是君主要求臣下遵守的东西,而的东西,而“术术“则是君主自己掌握在则是君主自己掌握在手里的东西手里的东西,“君主不用术,就会在上君主不用术,就会在上面受蒙蔽;臣下不守法,就会在下面胡面受蒙蔽;臣下不守法,就会在下面胡作非为。作非为。” 因此,因此,“术术”和和“法法”缺一缺一不可,都是帝王行使权力所必须具备的不可,都是帝王行使权力所必须具备的东西。东西。 术:小动作,不能公开。术:小动作,不能公开。 36韩非子驾驭臣下的“七术”从不信任的角度 1、参观:从多方参考验证臣下的言行。 2、必罚:罚必威严
39、,要有权力 3、赏誉:赏赐要讲究信用。 4、一听:逐一听取臣下言论。 5、诡使:故布疑阵迷惑臣下,以观察是否忠诚 6、挟智:明知故问 7、倒言:故意说反话,做反事,以检验臣下的正邪。 37 术:是否有好坏之分?38古代故事 齐泯王一听吹竽退南郭韩非主张君主要韩非主张君主要“一听一听”,就是逐一听取臣下的,就是逐一听取臣下的言论,然后责求他们的功效。在韩非看来,一言论,然后责求他们的功效。在韩非看来,一一听取臣下的意见,那么愚蠢、智慧就不会混一听取臣下的意见,那么愚蠢、智慧就不会混乱;责求臣下,那么有能的臣下与无能的臣下乱;责求臣下,那么有能的臣下与无能的臣下就不参杂在一起。例如,齐宣王喜欢听竽
40、,每就不参杂在一起。例如,齐宣王喜欢听竽,每次都要三百人一起吹奏。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次都要三百人一起吹奏。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但也混进了乐队。宣王很高兴,给予他象竽,但也混进了乐队。宣王很高兴,给予他象其他人一样吃官粮的待遇。宣王死后,齐泯王其他人一样吃官粮的待遇。宣王死后,齐泯王即位,齐泯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人吹竽,南郭即位,齐泯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人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只好逃走了。先生不会吹只好逃走了。39古代故事 唐玄宗轻信丧权而误国唐玄宗过分相信唐玄宗过分相信李林甫李林甫而丧权误国,就是一个反面的教训。当时唐而丧权误国,就是一个反面的教训。当时唐玄宗年纪大了,听政决断就有些懈怠,厌倦各种
41、约束和处理繁芜玄宗年纪大了,听政决断就有些懈怠,厌倦各种约束和处理繁芜政事。李林甫每有奏请,必然给皇帝周围的人送东西,探知皇帝政事。李林甫每有奏请,必然给皇帝周围的人送东西,探知皇帝的心思,投其所好,曲意奉承,稳固自己的宠信。众宦官、宫女的心思,投其所好,曲意奉承,稳固自己的宠信。众宦官、宫女都能得到李林甫的厚待,所以唐玄宗的一举一动他都知道。就这都能得到李林甫的厚待,所以唐玄宗的一举一动他都知道。就这样,唐玄宗愈加对他信任不疑。当时,唐玄宗颁诏让天下有一技样,唐玄宗愈加对他信任不疑。当时,唐玄宗颁诏让天下有一技之长的人到朝中受选,李林甫害怕士人面见皇上时说出对他不利之长的人到朝中受选,李林甫
42、害怕士人面见皇上时说出对他不利的言谈,当即向唐玄宗建议说:的言谈,当即向唐玄宗建议说:“皇上日理万机,政务繁忙,而皇上日理万机,政务繁忙,而且士人一向恃才傲物,不知禁忌规矩,只会以狂言扰乱圣德,不且士人一向恃才傲物,不知禁忌规矩,只会以狂言扰乱圣德,不如把这小事交给下面的人去办好了。如把这小事交给下面的人去办好了。”唐玄宗乐得落个逍遥自在,唐玄宗乐得落个逍遥自在,就放手让李林甫去办。李林甫遂让亲信统一监督试问,结果没有就放手让李林甫去办。李林甫遂让亲信统一监督试问,结果没有一个符合要求的人。李林甫因此上书向唐玄宗庆贺,一个符合要求的人。李林甫因此上书向唐玄宗庆贺,说皇恩浩荡,说皇恩浩荡,天下士
43、人皆已归心为朝廷效力,认为朝野没有遗留任何人才。天下士人皆已归心为朝廷效力,认为朝野没有遗留任何人才。一一席奉承话,说的唐玄宗龙颜大悦,更加觉得李林甫办事得力了。席奉承话,说的唐玄宗龙颜大悦,更加觉得李林甫办事得力了。李林甫凭借着唐玄宗对他的宠信,欺上瞒下,纳谏官们都被他所李林甫凭借着唐玄宗对他的宠信,欺上瞒下,纳谏官们都被他所贿赂,没有人敢讲真话。一些正直大臣上书言事,痛斥李林甫的贿赂,没有人敢讲真话。一些正直大臣上书言事,痛斥李林甫的奸佞谄媚,如张九龄、赵奉璋等人,最后都被李林甫借故罢免官奸佞谄媚,如张九龄、赵奉璋等人,最后都被李林甫借故罢免官职或处死了。李林甫权倾朝野,唐玄宗的言路被彻底
44、禁绝,唐皇职或处死了。李林甫权倾朝野,唐玄宗的言路被彻底禁绝,唐皇朝从此走向下坡路。朝从此走向下坡路。 40古代故事 韩昭侯失职越职皆处罚 有一次,韩昭侯喝醉酒而睡觉,典冠官有一次,韩昭侯喝醉酒而睡觉,典冠官(掌掌管君主帽子的近侍官管君主帽子的近侍官)怕昭侯受寒,便替他怕昭侯受寒,便替他加了一件衣物,昭侯醒后很高兴,便问左加了一件衣物,昭侯醒后很高兴,便问左右近卫:右近卫:“谁给我加了一件衣物谁给我加了一件衣物?”左右告左右告诉他,是典冠官。韩昭侯因此而处罚了典诉他,是典冠官。韩昭侯因此而处罚了典衣官衣官(掌管君主衣服的近侍官掌管君主衣服的近侍官)和典冠官。和典冠官。韩非对此评论道,处罚典衣官
45、,是因为他韩非对此评论道,处罚典衣官,是因为他失职;处罚典冠官,是因为他越职行事。失职;处罚典冠官,是因为他越职行事。并不是韩昭侯不怕冷,而是因为官员职责并不是韩昭侯不怕冷,而是因为官员职责被侵犯的行为比寒冷更厉害。被侵犯的行为比寒冷更厉害。 41现代回响 王石观言查行看下属 王石对于下属的考核方式有比较独特的见解,他有一次这样袒露王石对于下属的考核方式有比较独特的见解,他有一次这样袒露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思路:“有的人习惯表现自己,有的人不动声色,但后者有的人习惯表现自己,有的人不动声色,但后者并不意味着就是踏实肯干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本并不意味着就是踏实肯干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
46、表达方式,本身并不说明什么问题。观察一个部属的工作态度和能力要观其言,身并不说明什么问题。观察一个部属的工作态度和能力要观其言,查其行。我的观察方法比较简单:判断你的行政管理能力,去看查其行。我的观察方法比较简单:判断你的行政管理能力,去看办公室的卫生间就可以了。设想一下:卫生间都打理不好,其他办公室的卫生间就可以了。设想一下:卫生间都打理不好,其他免谈。一般来说,万科办公间的卫生间还有吸烟室的功能,不讲免谈。一般来说,万科办公间的卫生间还有吸烟室的功能,不讲究怎么行呢究怎么行呢?” 有一次在一个论坛上,王石这套理论刚说到这里,北大的张维迎有一次在一个论坛上,王石这套理论刚说到这里,北大的张维
47、迎教授在旁边听了就打趣说:教授在旁边听了就打趣说:“那你的部下很容易揣摩你,专门打那你的部下很容易揣摩你,专门打扫卫生间。扫卫生间。”听众们忍俊不禁。听众们忍俊不禁。 王石也哈哈一笑说:王石也哈哈一笑说:“这只是一个例子,说明观察要从细微之处这只是一个例子,说明观察要从细微之处着眼。到工地,不是看样板房,而是看施工队的宿舍,宿舍乱七着眼。到工地,不是看样板房,而是看施工队的宿舍,宿舍乱七八糟,施工能保证质量才是怪事呢八糟,施工能保证质量才是怪事呢”(资料来源: 陆新之著:王石是怎样炼成的,第217-218页,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2 韩非的监督技巧防奸术 首先是辨别“成奸”之术1
48、、同床(“吹枕边风”)人臣贿赂君主的夫人和宫妾2、“在旁”人臣贿赂身边的太监、侍从3、“父兄”4、“养殃”投君主所好5、“民盟”人臣发放公家财物或私行小惠取悦民众6、“流行”豢养巧言之人,为自己私利向君主进言7、“威强”人臣招揽侠客以恐吓群臣百姓成其私8、“四方”借用别国的势力来挟制恐吓自己的君主43管理者潜御下属、确保权力的方法管理者潜御下属、确保权力的方法1、密不可测术。、密不可测术。 8、善用二柄(刑、德)术。、善用二柄(刑、德)术。2、装聋作哑术。、装聋作哑术。 9、因任授官术。、因任授官术。3、明知故问术。、明知故问术。 10、防止篡位术。、防止篡位术。4、监视群臣术。、监视群臣术。
49、 11、防范近亲术。、防范近亲术。5、严防重臣术。、严防重臣术。 12、韬晦之术。、韬晦之术。6、功君罪臣术。、功君罪臣术。7、除阴奸术。、除阴奸术。441、密不可测术、密不可测术 管理者要在下属面前深藏不露,让下属不管理者要在下属面前深藏不露,让下属不知道你在想什么,不知道你的观点和决策,知道你在想什么,不知道你的观点和决策,这样下属就会更加敬畏管理者。这样下属就会更加敬畏管理者。452、装聋作哑术、装聋作哑术 管理者不仅要装出高深不可测的样子,还管理者不仅要装出高深不可测的样子,还得学会装聋作哑,使自己处在暗处观察大得学会装聋作哑,使自己处在暗处观察大臣,引导下属暴露思想,然后制裁他们的臣
50、,引导下属暴露思想,然后制裁他们的过错。过错。463、明知故问术(、明知故问术(挟智) 明明是心知肚明的事,偏要装作不知道,明明是心知肚明的事,偏要装作不知道,询问下属,这样可以检验下属是否正直,询问下属,这样可以检验下属是否正直,忠心。忠心。47古代故事古代故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生性多疑,他豢养锦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生性多疑,他豢养锦衣卫(特务人员)暗中监视朝臣,严察不忠衣卫(特务人员)暗中监视朝臣,严察不忠心不诚实的大臣。有一天,大学士心不诚实的大臣。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宋濂在家在家中设宴,请客饮酒。次日早朝,朱元璋就问中设宴,请客饮酒。次日早朝,朱元璋就问宋濂昨天干了什么?宋答:请人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