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教科书全册教材的主要调整和变化全册教材的主要调整和变化 各单元教材分析各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修订后教材的变化修订后教材的变化 1.1.重新整合年、月、日和重新整合年、月、日和2424时记时记 时法的认识。时法的认识。全册教材的主要调整和变化全册教材的主要调整和变化 2.2.提前安排两步混合运算,鼓励提前安排两步混合运算,鼓励 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全册教材的主要调整和变化全册教材的主要调整和变化 3.3.按按“解决问题策略解决问题策略”内容板块内容板块 的整体规划,教学从问题出
2、发的整体规划,教学从问题出发 进行思考的策略。进行思考的策略。全册教材的主要调整和变化全册教材的主要调整和变化 4.4.后移平均数的认识,重新设计后移平均数的认识,重新设计 简单数据统计活动内容。简单数据统计活动内容。全册教材的主要调整和变化全册教材的主要调整和变化 5.5.把把算算“2424点点”由二上移至由二上移至 本册,同时设计长作业性质的本册,同时设计长作业性质的 综合与实践活动综合与实践活动上学时间上学时间。全册教材的主要调整和变化全册教材的主要调整和变化 6.6.增设探索乘法计算规律的专题增设探索乘法计算规律的专题 活动。活动。全册教材的主要调整和变化全册教材的主要调整和变化 图:
3、第18页至第19页全部各单元教材分析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修订后教材的变化修订后教材的变化一是适当降低口算要求,突出口算对估算和笔算的支持作用。一是适当降低口算要求,突出口算对估算和笔算的支持作用。二是调整和充实估算教学内容。二是调整和充实估算教学内容。三是把原来随三位数乘一位数安排的两步连乘实际问题移三是把原来随三位数乘一位数安排的两步连乘实际问题移至本册进行教学。至本册进行教学。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例例1 1:两位数乘:两位数乘1010的口算(包括几十乘几十)的口算(包括几十乘几十)例例2 2: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两位数乘两
4、位数例例3 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例例4 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例例5 5:两位数乘几十的笔算:两位数乘几十的笔算例例6 6: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 1、教学两位数乘、教学两位数乘1010,鼓励,鼓励学生探索算法,在交流中相学生探索算法,在交流中相互印证,从中选择比较方便互印证,从中选择比较方便的方法。的方法。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建议教学建议2 2、为解决实际问题而、为解决实际问题而估算,体现估算的意义;估算,体现估算的意义;创设需要估算
5、的问题情创设需要估算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境,引导学生经历估算的过程。的过程。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建议教学建议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建议教学建议3 3、意义建构笔算的竖、意义建构笔算的竖式,首先要解决分几步式,首先要解决分几步乘以及每步乘的结果写乘以及每步乘的结果写在哪里的问题,然后要在哪里的问题,然后要解决如何进位的问题,解决如何进位的问题,最后形成完整的计算法最后形成完整的计算法则。则。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1.重视估算重视估算的方法的方法2.2
6、.培养估算培养估算的意识的意识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建议教学建议4 4、教学两位数和几十、教学两位数和几十相乘,不仅要让学生知相乘,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简便的竖式怎样写,道简便的竖式怎样写,还要他们体会这样写的还要他们体会这样写的合理性。合理性。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理解题意,确定思路。理解题意,确定思路。根据思路,列式解答。根据思路,列式解答。回顾反思,交流体会。回顾反思,交流体会。教学建议教学建议5 5、教学连乘计算的实、教学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重视解题思路际问题,重视解题思路的形成,发展推理能力。的形成,发展推理能力。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建议教学建议6 6、结合乘法计算,渗、
7、结合乘法计算,渗透乘法运算律和积的变透乘法运算律和积的变化规律。化规律。第二单元 千米和吨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修订后教材的变化修订后教材的变化 教材设计了更加多样也更加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以教材设计了更加多样也更加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1 1千米的实际长短和千米的实际长短和1 1吨的实际轻重。吨的实际轻重。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例例1 1:认识千米:认识千米例例2 2:认识吨:认识吨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 1、因地制宜,安排学、因地制宜,安排学生感知生感知1 1千米的实际长千米的实际长度。度。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8、2 2、创设学习、创设学习“吨吨”的的情境,帮助学生体会情境,帮助学生体会1 1吨有多重。吨有多重。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教学建议教学建议3 3、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进一步体验“千米和千米和吨吨”的实际应用,并的实际应用,并进行简单的计算或估进行简单的计算或估计。计。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修订后教材的变化修订后教材的变化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是选择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尝试从问题出发展开分析一是选择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尝试从问题出发展开分析 和思考。和思考。二是突出几何直观在理解和分析问题中的作用。二是突出几何直观在理解和分析问题中的作用。三是通过相似问题解答
9、过程的比较,引导学生形成对策略相三是通过相似问题解答过程的比较,引导学生形成对策略相对理性的认识。对理性的认识。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例例1 1:初步体会从问题出发的推理过程,解决有三个已知条:初步体会从问题出发的推理过程,解决有三个已知条件的,求还剩多少的两步计算问题。件的,求还剩多少的两步计算问题。例例2 2:利用从问题向条件的推理,解决只有两个已知条件的、:利用从问题向条件的推理,解决只有两个已知条件的、求一共多少或相差多少的两步计算问题。求一共多少或相差多少的两步计算问题。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 1、首次教学从问题向、首次教学从问题向条件的推理,加
10、强对条件的推理,加强对学生引领的力度,凸学生引领的力度,凸显思路的特点和方法。显思路的特点和方法。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2 2、解答只有两个已知、解答只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实际条件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从问题,进一步体会从问题想起的好处。问题想起的好处。利用线段图直观表示题意和数量关系。利用线段图直观表示题意和数量关系。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改变所求问题,仍然根据问题的数量关改变所求问题,仍然根据问题的数量关系来解决。系来解决。比较例题和比较例题和“想一想想一想”,寻找它们的相,寻找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1、同点和不同点。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建议教学建议3 3、编排必要的基础训、编排必要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解练,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决问题的策略。根据问题先说出数量关系,再说说缺少什么条件。根据问题先说出数量关系,再说说缺少什么条件。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利用利用“从问题想起从问题想起”的策略推理的策略推理分析两步计算问题的数量关系。分析两步计算问题的数量关系。第四单元 混合运算第四单元:混合运算修订后教材的变化修订后教材的变化 一方面注意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他们借助实一方面注意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他们借助实际问题中的事理和数量关系初步体会相关混合运算顺序的合际
12、问题中的事理和数量关系初步体会相关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理性。 另一方面,在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之后,另一方面,在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之后,及时安排各种实际问题,引导他们尽可能列综合算式进行解及时安排各种实际问题,引导他们尽可能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使学生在运用知识、巩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体会两步混答,使学生在运用知识、巩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体会两步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单元: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例例1 1: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例例2 2:除法和加、减法的两
13、步混合运算:除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例例3 3: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第四单元:混合运算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 1、联系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运算顺序体会运算顺序第四单元:混合运算教学建议教学建议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计算综合算式计算综合算式比较概括运算顺序比较概括运算顺序第四单元:混合运算教学建议教学建议第四单元:混合运算教学建议教学建议2 2、在教学运算顺序的、在教学运算顺序的同时,教学列综合算同时,教学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际问题。初步体会第四单元:混合运算教学建议教学建议2 2、在教学运算顺序的、在教学运算顺序
14、的同时,教学列综合算同时,教学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际问题。逐步体会第四单元:混合运算教学建议教学建议2 2、在教学运算顺序的、在教学运算顺序的同时,教学列综合算同时,教学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际问题。学会思辨第四单元:混合运算教学建议教学建议3 3、精心安排题组练习,、精心安排题组练习,使全单元的教学效果使全单元的教学效果更好。更好。第四单元:混合运算渗透运算性质渗透运算性质估计并比较混合运算的结果估计并比较混合运算的结果列综合算式求长方形的周长列综合算式求长方形的周长第五单元 年、月、日第五单元:年、月、日修订后教材的变化修订后教
15、材的变化一是以认识年、月、日、时等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为主线组一是以认识年、月、日、时等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为主线组织相关教学内容。织相关教学内容。二是适当降低求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的难度。二是适当降低求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的难度。三是结合相关知识的教学安排更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收三是结合相关知识的教学安排更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对时间的体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对时间的体验,加深对不同时间单位相互关系以及不同记时方法彼此特验,加深对不同时间单位相互关系以及不同记时方法彼此特点的认识,同时受到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等方点的认识,同
16、时受到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教育。面的教育。第五单元:年、月、日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例例1 1:认识年、月、日:认识年、月、日例例2 2:认识平年和闰年:认识平年和闰年例例3 3:认识:认识2424时记时法时记时法例例4 4:求简单的经过时间: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第五单元:年、月、日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 1、安排学生在年历上、安排学生在年历上收集、整理有关年、收集、整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帮助月、日的知识,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认知他们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结构。教学建议教学建议2 2、比较不同年份二月、比较不同年份二月的天数,教学平年和的天数,教学平年和闰年的知识。闰年的知识。第五单元:年、
17、月、日第五单元:年、月、日第五单元:年、月、日动手做动手做第五单元:年、月、日教学建议教学建议3 3、联系生活常识,利、联系生活常识,利用图形直观表示用图形直观表示2424时时记时法的原理与方法。记时法的原理与方法。第五单元:年、月、日教学建议教学建议4 4、解决、解决“求经过时间求经过时间”的问题,放开思考与的问题,放开思考与算法。算法。第五单元:年、月、日第六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修订后教材的变化修订后教材的变化 一方面继续重视引导学生把握概念产生和发展的来龙去脉,一方面继续重视引导学生把握概念产生和发展的来龙去脉,自觉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参与获得
18、概念的过程;继自觉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参与获得概念的过程;继续强调通过有层次的操作活动,启发学生在摆、量、想的过程续强调通过有层次的操作活动,启发学生在摆、量、想的过程中逐步进行抽象概括,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想;继续注意通过不中逐步进行抽象概括,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想;继续注意通过不同角度的比较,帮助学生把握面积和周长的联系与区别。同角度的比较,帮助学生把握面积和周长的联系与区别。另一方面,则突出和强调用不同策略测量或估计物体表面面另一方面,则突出和强调用不同策略测量或估计物体表面面积的活动。积的活动。一是在直接计量的操作中估计。一是在直接计量的操作中估计。二是借助推算进行估计。二是借助推算进
19、行估计。三是应用面积公式进行估计三是应用面积公式进行估计。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修订后教材的变化修订后教材的变化另一方面,则突出和强调用不同策略测量或估计物体表面面另一方面,则突出和强调用不同策略测量或估计物体表面面积的活动。积的活动。一是在直接计量的操作中估计。一是在直接计量的操作中估计。二是借助推算进行估计。二是借助推算进行估计。三是应用面积公式进行估计三是应用面积公式进行估计。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例例1 1、例、例2 2:认识面积:认识面积例例3 3:认识面积单位:认识面积单位例例4 4、例、例5 5、例、例6 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长方形和正方
20、形的面积计算例例7 7: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 1、加强直观感受,在、加强直观感受,在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上抽象出面积的意义。上抽象出面积的意义。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 1、加强直观感受,在、加强直观感受,在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上抽象出面积的意义。上抽象出面积的意义。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建议教学建议2 2、教学常用的面积单、教学常用的面积单位,加强操作活动,位,加强操作活动,形成面积单位的初步形成面积单位的初步观念。观念。引出引出讲述讲述应用应用第六单元:长方
21、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建议教学建议3 3、通过测量,探索长、通过测量,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公式。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建议教学建议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一类是直接计算面积。第一类是直接计算面积。教学建议教学建议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二类是估计和测量面积。第二类是估计和测量面积。教学建议教学建议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三类是解决有关面积的实际问题。第三类是解决有关面积的实际问题。教学建议教学建议4 4、通过计算正方形的、通过计算正方形的面积,推算出面积单面积,推算出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位之间的
22、进率。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建议教学建议5 5、适时安排关于周长、适时安排关于周长和面积的比较。和面积的比较。比较计量单位及其使用。比较计量单位及其使用。比较概念及其算法。比较概念及其算法。体会周长相等,面积不体会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一定相等;面积相等,周长不一定面积相等,周长不一定相等。相等。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动手做动手做教学建议教学建议6 6、编排、编排“动手做动手做”,激发对图形的兴趣,激发对图形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渗透培养探索精神,渗透图形的运动。图形的运动。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修订后教材的
23、变化修订后教材的变化 一方面注意把分数含义的教学与应用分数含义解决问题的一方面注意把分数含义的教学与应用分数含义解决问题的教学交替进行。教学交替进行。 另一方面,则重新设计对一个整体几分之一的认识。另一方面,则重新设计对一个整体几分之一的认识。(在教学建议中具体介绍)(在教学建议中具体介绍)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例例1 1、例、例2 2: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例例3 3:“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实际问题例例4 4: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例例5 5:“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一个整体
24、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实际问题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 1、教学整体的几分之、教学整体的几分之一,创设有趣的情境,一,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发认知需要;借用引发认知需要;借用集合圈,把若干个物集合圈,把若干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凸体看成一个整体,凸显几分之一的本质特显几分之一的本质特征。征。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建议教学建议2 2、教学整体的几分之、教学整体的几分之几,突出它与几分之几,突出它与几分之一的关系。一的关系。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建议教学建议3 3、求整体的几分之一、求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是多少,加几分之几是多少,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强对分数意
25、义的理解。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建议教学建议4 4、把几厘米改写成十、把几厘米改写成十分之几分米,把几角分之几分米,把几角改写成十分之几元,改写成十分之几元,为教学一位小数作准为教学一位小数作准备。备。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建议教学建议5 5、编排、编排“动手做动手做”,开展形象思维,体验开展形象思维,体验分数分数1/41/4的意义。的意义。动手做动手做第八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修订后教材的变化修订后教材的变化 一方面注意联系实际情境和问题,让学生感受学习小数的一方面注意联系实际情境和问题,让学生感受学习小数的现实意义。现实意义。 另一方面则进一步突出直观图形
26、在认识小数过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则进一步突出直观图形在认识小数过程中的作用。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例例1 1、例、例2 2:认识小数:认识小数例例3 3: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例例4 4: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 1、联系实际事例引出、联系实际事例引出一位小数,初步揭示一位小数,初步揭示一位小数的概念。一位小数的概念。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建议教学建议2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里,比较一位小情境里,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计算一位数的大小,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的加、减法。第八单元:小数的初
27、步认识教学建议教学建议3 3、精心编排练习题,、精心编排练习题,加强概念,发展数感。加强概念,发展数感。数形结合,加强一位数形结合,加强一位小数的概念。小数的概念。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建议教学建议3 3、精心编排练习题,、精心编排练习题,加强概念,发展数感。加强概念,发展数感。感受数之间的关系,感受数之间的关系,发展数感。发展数感。第九单元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修订后教材的变化修订后教材的变化 本单元引导学生在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中,学本单元引导学生在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中,学习数据的简单汇总和简单的排序、分组,围绕需要解决的问习数据的简单汇总和
28、简单的排序、分组,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数据统计的意义和价值。题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数据统计的意义和价值。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例例1 1:简单的数据汇总:简单的数据汇总例例2 2:分析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分析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 1、把各个小组的数据、把各个小组的数据合并,是常用的汇总合并,是常用的汇总方法;把数据按不同方法;把数据按不同标准分类,是常用的标准分类,是常用的数据整理方法。数据整理方法。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建议教学建议2 2、分析数据、引发思、
29、分析数据、引发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考,发现并解决问题。监测内容:监测内容:“运算能力运算能力”具体包括:具体包括:(1 1)基本运算技能,如口算、笔算;)基本运算技能,如口算、笔算;(2 2)灵活运算,如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计算;)灵活运算,如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计算;(3 3)计算结果合理性判断,如纠错题等;)计算结果合理性判断,如纠错题等;(4 4)估算;)估算;(5 5)对算理的分析;)对算理的分析;(6 6)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理的算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理的算法;灵活运算灵活运算试题分析及评分要求试题分析及评分要求对算理的分析对算理的分析2014年常州市小学阶段学业
30、质量常规抽测(六年级小学数学)年常州市小学阶段学业质量常规抽测(六年级小学数学)试题分析及评分要求试题分析及评分要求江苏省江苏省2012年学业质量检测试卷(小学数学年学业质量检测试卷(小学数学B卷)卷)江苏省江苏省2012年学业质量检测试卷(小学数学年学业质量检测试卷(小学数学B卷)卷)21.包装一个小礼盒需要31厘米的彩带,现有32个这样的小礼盒,估计一下,准备900厘米长的彩带够吗?请写出估算过程。估算估算试题分析及评分要求试题分析及评分要求寻找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张老师想买张老师想买5 5本书,单价分别是本书,单价分别是7474元、元、6868元、元、7171元、元、6767元、
31、元、7373元,合起来会超过元,合起来会超过400400元吗?会低于元吗?会低于300300元吗?把你的想法元吗?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写下来。做法一:做法一:74746868717167677373353,353353,353400,353400,353300300,得,得2 2分。分。做法二:做法二:7474686871716767737370705=3505=350,350350400,350400,350300300,得,得4 4分。分。做法三:做法三:7474686871716767737375755=3755=375, 74 74686871716767737365655=3255=3
32、25,大于,大于300300,小于,小于400400,得,得6 6分。分。做法四:做法四:7474686871716767737380805=4005=400, 74 74686871716767737360605=3005=300,大于,大于300300,小于,小于400400,得,得6 6分。分。 试题分析及评分要求试题分析及评分要求教学中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教学中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1 1)加强口算、笔算基本技能的形成。)加强口算、笔算基本技能的形成。(3 3)重视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重视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2 2)关注算理的理解和表达。)关注算理的理解和表达。(4 4)重视算法的灵活性。)重视算法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