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大政治系丁仁方一、政策工具的意涵一、政策工具的意涵政策工具意指政策付諸實行後,解決政策問題所使用的各種可行手段,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政策工具應該可以有如下的特性(Kraft & Furlong, p.85):p effective p politically acceptablep technically feasiblep economic impactp long-term effect二、政策工具的類型二、政策工具的類型 政策工具區分基本上反映多元化政策工具,不同學者著重層面政策工具區分基本上反映多元化政策工具,不同學者著重層面不同,以下擇其重要者說明之:不同,以下擇其重要
2、者說明之:Schneider & Ingram的五類型的五類型(下詳)(下詳) 針對不同政策情境分成權威式權威式(authority)、誘因式誘因式(incentive)、能力建立式能力建立式(capacity building)、象徵與勸告象徵與勸告式式(symbolic and hortatory)、學習式學習式(learning) (Schneider & Ingram, 1990)。 此一類型區分根據較常被學者引述,涵蓋主要工具類型。Elmore & McDonnell亦提出類似的區分,包括:命令、誘因、能力建立、系統變遷等四類。後一類重點在個人及機關間的權力移轉,即透過授權或授能(e
3、mpowering)。Howlett & Ramesh的三類型的三類型(下詳)(下詳) 依國家機關涉入程度分成自願性、強制性、與混合性。Van der Doelen區分三類型區分三類型:管制工具、經濟手段、與資訊工具。管制工具即以強制力為基礎,經濟手段則重視誘因機制,資訊工具基本上是以資訊提供勸導行為改變。(丘昌泰,2004)政策工具的類型(續)政策工具的類型(續)Kraft & Furlong(pp.85-87)將政策類型分為以下幾種:Regulation: 主要是基於權威命令的管制Government Management: 政府公共資源的運用Taxing and Spending: 徵稅
4、及支出Market Mechanisms: 透過市場機制引導Education, Information, and Persuasion:對公民進行教育、提供資訊、或勸服 以上區分在分類上較為混淆,但把現行政府主要工具列出,亦可為參考。Schneider & Ingram的五類型區分的五類型區分權威式權威式:以政府正當權威(legitimate authority)為基礎,強制要求或禁止採取某類行動,如管制性措施。誘因式誘因式:依靠正面或負面的實質支付,誘導順服或鼓勵採取某類行動,又可包括激勵(inducements)、付費(charges)、制裁(sanctions)、武力(force)等方
5、式,其中較普遍的是激勵,如補貼。能力建立式能力建立式:藉由提供資訊、訓練、教育和資源給個人或團體,使其有能力決策或從事行動,如培訓。符號和勸告式符號和勸告式:透過影響行為者價值判斷,促其採取某類行動,如政策宣示。學習式學習式:透過執行機關與標的人口間的互動學習,促成政策目標達成,如舉辦公聽會。上述區分仍有部分討論的空間,譬如權威式工具包含一種負面誘因,而能力建立本身就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但整體而言,區隔五種最重要的政策工具。一般而言,權威式工具是層級體制的主要控制機制,誘因式工具是市場的主要控制機制,能力建立式工具是社群主要控制機制,這些也常被認為是不同的治理類型。工具選擇例證(環境治理)權威式
6、權威式:行政命令誘因式誘因式:居民補償能力建立式能力建立式:(環保團體培力)符號和勸告式符號和勸告式:首長宣示。學習式學習式:環境影響評估公共參與。Howlett & Ramesh的三類型的三類型自願性自願性:由下而上,由民間社會在自願性基礎之上所採取的工具類性,包括透過家庭與社區參與、自願性團體(第三部門)、以及市場機制等。強制性強制性:由上而下,透過國家機關的直接管制或干預行動,包括管制、市場干預、委託或授權等。混合性混合性:混合自願及強制,包括符號及勸告、激勵性補貼或稅式支出、使用者付費及徵稅、財產權建立等。三、政策工具的選擇標準三、政策工具的選擇標準1. 選擇適當政策工具的參考標準選擇
7、適當政策工具的參考標準相關相關:首先決定政策工具的選擇是否能達成政策目標,亦即工具與政策目標的完成應該有因果關係,如權威式工具是否適宜民主系絡?扭曲扭曲:工具的選擇是否會導致其他社經機制的扭曲,如補助、津貼造成依賴、反工作誘因?結構整合結構整合:不同工具組合應具備內在一致性邏輯,避免作用相互抵銷,如鼓勵設置大學卻又同時鼓勵整合,是否自相矛盾?可管理性可管理性:工具是否在現有的政經系絡可運作,如國民年金應採由政府預算支應的提撥制或個人自付的保險制,前者可能造成龐大的財政壓力,是否合宜?彈性彈性:工具是否可能對應複雜的環境變遷而有所調整,外包設定過度嚴格的法律條件,反而政府成為利益團體的俘虜?常識
8、常識:工具是否符合社會的風俗習慣與一般認知,如台灣環境污染管理是否適當採取盛行於歐洲的污染權機制?效率效率:工具操作的成本為何?相對而言,權威式工具成本低,誘因式工具成本高。2. 依照政治經濟特性進行選擇依照政治經濟特性進行選擇經濟性的選擇途徑經濟性的選擇途徑:依照福利經濟學的觀點,政府介入市場原則為市場失靈,因此依照特定失靈條件選擇工具;依照古典經濟學的觀點,政府應以不破壞市場機制為最高原則。政治性的選擇途徑政治性的選擇途徑:依照Linder & Peters,可根據政策工具本身的特性、政策風格與政治文化、組織文化、與問題情境系絡等不同面向整體考量政策工具的選擇。四、政策類型Lowi指出政策
9、類型主要包括分配性政策、重分配性政策、及管制性政策,後來又加入自我管制政策,形成以下類型建構: 決策體系決策體系 集中 分散 需求需求 集中 重分配政策重分配政策 分配政策分配政策 (社會福利政策) (補助政策) 型態型態 分散 管制政策管制政策 自我管制政策自我管制政策 (環保政策) (公會政策)據研究指出,分配性政策是民主國家佔比例最高的政策類型,特別是國會議員相互支持通過法案及決議,爭取對個別選區的補助,有時又被稱做pork and barrel politics(Kraft & Furlong, p.88)。Lowi政策類型的區分,同時界定了權力衝突的場域場域(arena),限定了衝突特性,因此他認為不是政治影響政策,而是政策影響政治(蘇偉業譯,pp.26-28)。管制性政策可再進一步區分為競爭性管制政策競爭性管制政策(competitive regulatory policy)及保護性管制政策保護性管制政策(protective regulatory policy),前者為對產業經濟活動進行管制,又稱經濟管制,如壟斷、資訊失靈,後者則著重在保護公眾避免受到私部門,如空氣污染、消費者保護politics(Kraft & Furlong, p.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