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试题(二)(含答案)-(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文档编号:2989692 上传时间:2022-06-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复习试题(二)(含答案)-(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期末复习试题(二)(含答案)-(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期末复习试题(二)(含答案)-(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期末复习试题(二)(含答案)-(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期末复习试题(二)(含答案)-(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期末复习试题(二)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

2、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摘编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材料二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是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

3、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现象和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

4、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

5、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

6、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者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魂。(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材料三鲁迅的“个人”是指一种独立人格,而这种独立人格又是在个性精神的支撑下实现的,所以他才把民族振兴和民族文化重建的基本途径最终归结到“尊个性而张精神”上来。在鲁迅看来,个人化的思想是历史进化和社会解放的动力之源。他所强调的人的精神,不仅是一种民族解放和文化重建的历史需要,而且常常在他的历史文化评判中不声不响地成为某种价值标准。他所提倡的是与肯定个性精神和思想意识的重

7、要地位合拍的文化价值,他所反对的一般也是否定和压制精神至上的历史观念和文化现象。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一生思想和作为虽也不断地变化,但始终没有放弃思想启蒙这个追求。鲁迅走上文艺的道路是出于他看准了文艺最善于改变人的精神。作为文艺家的鲁迅,也正是自觉用这样一种价值原则去选择文化和接受文化的选择。鲁迅批判政治和张扬文艺并非他真正的和最终的目的。他所急于实现的历史功能是人的精神的改变,即人的精神的独立。概而言之,从存在角度说,这种精神至上主义,在鲁迅的思维结构中是否是一种自觉,或者是在多大程度上的自觉十分复杂,但无可辩驳的是鲁迅的思维所触及的许多方面都体现出精神至上的思想倾向。同时精神至上主义在鲁迅一

8、生的精神活动中,构成了某种反复和不断出现的现象,这说明精神至上主义已经成为鲁迅的分析范式。(选自文学教育,有删改)1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B接受美学认为,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B对艺术家

9、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于沸腾的生活。C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D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A鲁迅的通过转变国人的思想意识,振兴疲弱的旧中国的理想,体现了他的“精神至上观”或“精神至上主义”。B鲁迅从小受到的是正规的儒家文化的教育,他的最直接的文化环境是一个以儒家传统为信仰的正统家庭。C鲁迅脚踏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

10、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民族传统保持着积极的联系。D中国哲学和思想史中,在实际的历史行为里,人们也从未忘记“民心”,忘记“人的因素”。4材料二的论证思路是什么?(4分)答:5习近平主席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源头活水。请结合三则材料内容说说你的看法。(6分)答:(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白光(节选)鲁迅陈士成一见县考的榜,便先在十二张榜的圆图里细细地搜寻陈字。陈字也不少,似乎也都争先恐后的跳进他眼睛里来,然而接着的却全不是“士成”这两个字。凉风吹动他斑白的短发,初冬的太阳还是很温和的来晒他。但他似乎被太阳晒得头晕了,脸色越加变成灰白。这时他其实早已看不到什

11、么墙上的榜文了,只见有许多乌黑的圆圈,在眼前泛泛的游走:考了秀才,上省去乡试绅士们千方百计的来攀亲,深悔先前的轻薄、发昏屋宇全新了,门口是旗杆和扁额他平日安排停当的前程,这时候又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刹时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了。他觉得涣散了身躯,惘惘的走向归家的路。他刚到自己的房门口,七个学童便一齐放开喉咙读书。“回去罢。”他迟疑了片时,这才悲惨的说。他们一溜烟跑走了。“这回又完了!”他大吃一惊,这分明就在耳边的话,回过头去却并没有什么人,仿佛听得嗡的敲了一声响,自己的嘴又说道:“这回又完了!”他屈指想,十一,十三回,连今年是十六回,竟没有一个考官懂得文章,有眼无珠,也是可怜的事,便不由嘻嘻的失了

12、笑。然而他愤然了,蓦地从书包布底下抽出誊真的制艺和试帖往外走,刚近院门,却看见满眼都明亮,连一群鸡也正在笑他,便禁不住心头突突的狂跳。别家的炊烟早消歇了,而陈士成还不去做饭。空中青碧到如一片海,月亮对着陈士成注下寒冷的光波来,当初也不过像是一面新磨的铁镜罢了,而这镜却诡秘的照透了陈士成的全身。他还在房外的院子里徘徊,耳边似乎听到急促的低声说:“左弯右弯”他耸然了,记得了。那时他不过是十岁有零的孩子,躺在竹榻上,祖母便坐在榻旁边给他讲有趣的故事。伊说是曾经听伊的祖母说,陈氏的祖宗是巨富的,这屋子便是祖基,祖宗埋着无数的银子,有福气的子孙一定会得到的罢,然而至今还没有现。至于处所,那是藏在一个谜语

13、的中间:“左弯右弯,前走后走,量金量银不论斗。”今天铁镜的光罩住了陈士成,白光如一柄白团扇,摇摇摆摆的闪起在他房里了。“也终于在这里!”他说着,狮子似的走进那房里去,但不见了白光的影踪。他慢慢的再定睛,白光却分明的又起来了,这回更广大,而且在靠东墙的一张书桌下。陈士成不知怎的有些怕了,就张皇的点了灯。他移开桌子,用锄头一气掘起四块大方砖,蹲身一看,照例是黄澄澄的细沙,揎了袖爬开细沙,便露出下面的黑土来。他极小心的,一锄一锄往下掘,然而深夜究竟太寂静了,尖铁触土的声音,总是钝重的不肯瞒人的发响。陈士成心里仿佛觉得空虚了。这其间,触着一种古怪的小东西了。他谨慎的挖起那东西来就灯光下仔细看时,那东西

14、斑斑剥剥的像是烂骨头。他已经悟到这许是下巴骨了,而那下巴骨也便在他手里索索的动弹起来,而且笑吟吟的显出笑影,终于听得他开口道:“这回又完了!”他栗然的发了大冷,同时也放了手,便再不敢向那边看。但忽而耳朵边又听得窃窃的低声说:“这里没有到山里去”陈士成似乎记得白天在街上也曾听得有人说这种话,他不待再听完,已经恍然大悟了。他突然仰面向天,月亮已向西高峰这方面隐去,远远离城三十五里的西高峰正在眼前,周围便放出浩大闪烁的白光来。他奔跑着,这白光又远远的在前面了。“是的,到山里去!”他惨然的奔出去了。灯火结了灯花毕毕剥剥的炸了几声之后,便渐渐的缩小以至于无,那是残油已经烧尽了。第二天,有人在万流湖里看见

15、一具浮尸。那是一具男尸,五十多岁,浑身也没有什么衣裤。或者说这就是陈士成。但邻居懒得去看,也并无尸亲认领,于是便由地保埋了。(选自鲁迅呐喊,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陈士成坚持科举考试十六次,但一直未考中,他认为考官有眼无珠,不懂他的文章,其实是他能力不够,达不到录取标准。B小说通过陈士成在追求功名失败后,失去常态,在幻音、白光引导下疯狂而可怜地追寻银子下落而不得的悲惨遭遇,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吃人本质。C“他移开桌子,用锄头一气掘起四块大方砖,蹲身一看,照例是黄澄澄的细沙,揎了袖爬开细沙,便露出下面的黑土来”,表现了陈士成在屋内挖银子时的急切、兴奋

16、、小心的心理。D综合全文来看,陈士成为了寻到银子,不惜一切代价,从自己屋里到城外山里,表面上看是一个落第的知识分子,骨子里是一个利欲熏心的贪婪鬼。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刹时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一句运用比喻修辞,真切地体现了陈土成科举落榜希望落空后的心理状态。B文中“这回又完了!”这个句子反复出现,增强了刻画陈士成失望心理的效果,为下文他出现幻觉并发疯埋下伏笔。C小说结尾灯光“渐渐的缩小至于无,那是残油已经烧尽了”,对灯光的描写,明示陈士成悲惨的命运。D小说围绕陈士成因落榜产生白光的幻觉并最终为追逐白光落水而亡来写,以“白光”为题点明

17、了小说的内容(线索)。8文中的画线句子,用“糖塔倒塌”来比喻陈士成希望破灭。如果把“糖塔倒塌”换成“肥皂泡破灭”好不好?请说明理由。(4分)答:9鲁迅的小说,内容丰富而深刻,“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是其主题之一。这里的“凉薄”指人际关系的冷漠。请结合选文白光,对“苦人的凉薄”加以解说。(6分)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

18、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沈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庠。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

19、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注沈:弄脏。房书名稿:进士考试的优秀闱墨。狃(ni)

20、:因袭。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B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C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D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21、春秋”,这里指的是“春秋笔法”。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这部书叙事简括,但字里行间“寓褒贬,别美恶”,世称“春秋笔法”。B“两试”,明清科举制度,诸生每三年参加两次考试,一为岁试,一为科试。参加岁考,成绩优异者可补廪膳生员(即廪生)。科试成绩优异者可录送乡试。C“入闱中副车”,入闱,指参加乡试;副车,副贡。乡试名额已满,额外录取,贡入太学,称副榜贡生,简称副贡。清初副贡仍需参加岁试,故下文有“一次四等,两次五等”之说。D“前茅”,原指行军时的先头部队。古代行军时,前哨以茅为旌,遇敌情或变故,则举茅以示警告。后称考试成绩优秀,榜示名次在前为“名列前茅”。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

22、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非常怨恨狐狸。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D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4分)译文:(2)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4分)译文:14阅读文章后,分别找出表现郭生虚心

23、和骄傲态度的句子。(3分)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16

24、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在劝学中,以君子之言提出中心论点“”,又以“木”“金”为喻,认为“”,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无过。(2)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在被岁月磨洗得光滑洁净的石板路上,我独自慢慢走,慢慢品味着每一道厚实的木门,每一扇木格的窗户,每一

25、栋静默的房屋。悠长的小巷深处,低矮安静的门楣里,一定深藏着无数的沧桑与故事。林家铺子里寂静无人,柜台上光溜溜的,静默的物什无声地倾诉着曾经的热闹。茅盾故居就坐落在林家铺子斜对面,走进去仿佛就把满屋子的书香带在了身上。河边的木板房里,有几家店铺。一位老太太坐在柴火灶前卖点心,热气腾腾的蒸锅上,是用荷叶包着的粑粑。我买了一个剥开来吃,那淡淡的甜味,清清的荷香让人回味隽永。临街住房的门半掩或敞开,里面的人说话声音极小,有女子低头缝着蓝花布包我的脚步不想迈动,。东栅尽头,几个女子在河边浣衣,小孩子们欢快地跑来跑去。我伫立在廊桥上,左岸回廊人迹寥落,中间河水碧澈如镜,右边民居似水墨画。在渐渐退去的夕辉中

26、,乌镇就如一位恬静的古典女子,着蓝花布衣,坐在河边默默与我对视。我读出了她的简静、安详、内敛,而她也仿佛看出了我的复杂、浮躁、虚荣我竟不敢与她长久对视,于恋恋不舍中落荒而逃了。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A排比、拟人、比喻 B比喻、排比、夸张C排比、比喻、借代 D借代、排比、夸张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乌镇就如一位着蓝花布衣的恬静的古典女子,在渐渐退去的夕辉中,坐在河边默默与我对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答: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4分)答:21下面是一位同

27、学在座谈会上发言的部分内容,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有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相应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今天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人生体验座谈会,下面我就“自信与自卑”谈谈看法。虽然自信与自卑只是一字之差,但两者的心态却完全不同,结果也截然不同。不仅自信是自信者对自己能力的认可,更是对自己所追求目标的执着,所以我认为自信是成功的重要秘诀。人们有了它,就能到达胜利的彼岸。自卑却与自信不同,它往往表现为自卑者对自己的长处认识不足,而将别人的优点看得过多、过重,于是就产生了沉重的心理压力。有些平时成绩很好的同学在大型考试中考不出好成绩,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够相信自己造成的。我的发言到此结束,

28、感谢各位尊长以及各位同学的聆听。答:22阅读下面的材料,提取材料要点,用一个单句为“新体验小说”下定义。(不超过70个字)(5分)新体验小说不同于传统小说,传统小说是虚构的,而新体验小说是以亲历性、真实性为基础,以作家深切的人生体验为基础。新体验小说不同于散文,散文以体验和情绪为主,新体验小说虽然也有体验和情绪,但它仍是以情节、人物、故事来吸引读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新体验小说不同于纪实文学,纪实文学以客观发生的事件为基础,类似于新闻报道,新体验小说以体验为红线,用主客体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作家解读过的世界,给人一种新体验,给人以思考。新体验小说是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

29、文。(60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是去敲门,也有时是门被敲,敲门是再寻常不过的动作。敲门是一种礼仪,敲门是对别人的尊重,敲门能看出修养;敲门也有学问,敲轻、敲重,敲在什么部位,发出多大的声音,这些都有讲究;敲门也有故事,敲门是一种试探,等待对方的回应,有时再多敲一下也许就开门了,可是敲门的人却放弃了。敲门这个寻常的小动作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值得关注。其实,敲门也是人生必须面临的一大课题,多少人在一扇扇有形或无形的门面前,停住了脚步,缩回了举起的手,被永远隔在成功的大门之外。请以“敲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

30、得抄袭。 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就能”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二第二段说的是“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C项,从材料二第四段“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来看,选项说法绝对。D项,从材料二最后一段中“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来看,“无须考虑”错误,应是不只考虑“娱乐和消费”,更须“凝聚精神上的认同”“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魂”。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项,“少而精”在文中缺乏依据,材料二末段说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主要矛盾“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

31、题”,没有提到应“少”。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与论据关系的能力。A项与材料三的连接更紧密,体现了鲁迅的精神至上主义观点。4、答案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论证。作者首先提出“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接下来从“机遇”“挑战”两个方面指出当前艺术创作者存在的困惑,引用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用典型事例来论证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是认识人民的主体地位,认识现实,指出要认识人民的主体地位,应该“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最后强调新时代文艺创作的目标是把精品提供给人民群众,以此来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32、文章框架结构是论述类文本的纲。这篇文章开宗明义,首段提出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接下来从“机遇”和“挑战”两个角度指出当前艺术创作者存在的问题,即“分析问题”;接下来对围绕以人民为中心应当如何做进行了阐述,即“解决问题”。5、答案赞同。(1)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创作的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接下来是读者、观众、听众的再创作,只有扎根人民,才能使作品获得最大的丰富与完善。(2)文学及艺术作品固然是作者智慧的结晶,但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以人民为中心,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3)扎根人民即意味着以文艺为人民服务,正如鲁迅,他着眼于国人思想意识的改变,力图通过文艺达

33、到振兴疲敝旧中国的理想,这正是扎根人民获得创作活水的实例。(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首先通读三则材料,从材料中找到论证依据。材料一提到了接受美学,人民群众是读者。材料二提到只有与时代互动,以人民为中心才能获得艺术创作的生机。材料三以鲁迅为例来说明以文艺为人民服务,改造人民的思想。据此整理归纳要点,分条作答即可。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A项,主观臆断。“其实是他能力不够,达不到录取标准”于文无据,文中并未明确提到他落榜的原因。C项,“小心的心理”无中生有,没有表现其小心的心理。D项,“骨子里是一个利欲熏心的贪婪鬼”错误

34、。陈士成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敏感自卑固执的老童生,他找银子不是因为贪婪,更多是出于对功名的渴望。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C项,“明示陈士成悲惨的命运”错误,应该是“暗示”。8、答案不好。“糖塔”能表现出陈士成“希望”的高远、美好。“受潮的糖塔”的倒塌,准确地表现了陈士成希望破灭的心路历程。而“肥皂泡”飘忽不定,没有“塔”的高耸、厚重之感,“肥皂泡的破灭”是瞬间的,无法表现陈士成希望一次次破灭的过程。解析本题考查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刹时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一句运用比喻修辞,“糖塔”能表现出陈士成“希望”的高远、美好,真切地体现了

35、陈士成科举落榜希望落空后的心理状态。“塔”的倒塌,是一个慢慢的过程,“肥皂泡破灭”,是一个瞬间的动作,无法形象生动地写出陈士成希望一次次破灭的过程。9、答案白光中的陈士成十六次参加科举考试,始终落榜。他敏感脆弱,以致神智昏乱,而周围没有一个人过问。陈士成总感觉周围一切,甚至连他所教的学童都看不起他。他生活在一个孤寂、冷漠的环境中,内心极度苦闷,然而又无处宣泄,最终精神崩溃。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题目要求结合白光解说“苦人的凉薄”,显然就是要以陈士成为例解说其如何“苦”(十六次落榜,敏感脆弱自卑,最终精神崩溃),周遭人乃至社会对其如何“凉薄”(无人关心,“邻居懒得

36、去看”“无尸亲认领”)。据此进行解说即可。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余习”,偏正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势不至不止也”句式较固定,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B项。1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春秋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原文第三段说的是“于是渐不信狐”,可见“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错。13、答案(1)(狐狸)只是把浓墨洒成大黑点,点点滴滴(弄得)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2)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美味的)鸡肉和饭,准备给狐狸吃喝。解

37、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关键点:(1)但,只是;以(第一个“以”),拿、把;异,意动用法,感到奇怪;白,告诉。(2)以是,因此;德,用作动词,感激;恒,常常;置,置办;啖,吃。14、答案虚心的句子: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骄傲态度的句子:于是渐不信狐;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围绕“虚心”和“骄傲”找出有关郭生的表现即可。参考译文 郭生是淄博东山人。他从小特别喜欢读书,但山村没有地方可以请教,二十多岁时,他的字画还有很多错误。以前,他家中狐狸作难,衣服、食品、器

38、物,总是丢失,他深深地为狐狸的祸害而苦恼。一天晚上,他阅读自己的诗文,读完后,随手把诗卷放在案头,(第二天他发现自己精心写出的诗文)被狐狸涂抹得很厉害,杂乱不堪,以至于连字行都分辨不清。于是,他只好选择稍稍干净的编辑起来读,只留下了六七十首诗,他心里十分愤恨,但又无可奈何。后来,他又收集了新写的二十多篇诗文,准备向名人请教。早上起来,见诗卷(被狐狸)翻开摊在案几上,墨汁几乎把它们全部涂满了,他更加愤恨。刚好王生因事到东山,他向来与郭生交好,便登门拜访郭生。他见到被墨汁污染的诗卷,问郭生是怎么回事。郭生详细诉说了他的苦恼,并拿出残剩的诗文给王生看。王生仔细地看了看,发现狐狸的涂抹留白,好像有章法

39、。(王生)再一次观察了被弄脏的诗卷,(认为被它污染的地方)大都内容繁杂可以删去。他惊讶地说:“狐狸好像故意这样做。它不仅不是你的祸害,而且你应该马上拜它为师。”(郭生开始不以为然,)过了几个月,郭生回头看自己的旧作,忽然感到狐狸涂得很对。于是修改了两篇,放在案几上,以观察有什么怪异。到天亮时,又被狐狸涂抹了。过了一年多,狐狸不再涂抹了,(狐狸)只是把浓墨洒成大黑点,点点滴滴(弄得)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王生看了看说:“狐狸真是你的老师啊!这好文章可以考中了。”这一年,郭生果然考上了秀才。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美味的)鸡肉和饭,准备给狐狸吃喝。他每次买了别人名稿,自

40、己不选择,而是让狐狸选择。因此,他在县、府两级考试中都名列前茅,考中副榜贡生。当时,叶公的作品,风格典雅,文辞华美,家传户诵。郭生有一个抄本,爱惜备至。忽然被狐狸倒了约一碗墨汁在上面,污染遮盖几乎没有剩余的字,(第二天郭生)又仿照叶公的题目创作,自己感到很得意,没想到,狐狸又把它肆意地涂黑。从此郭生渐渐不相信狐狸。过了不久,叶公因为文章内容不当被囚禁,郭生又渐渐佩服狐狸有先见之明。但自己每次惨淡经营地写一篇文章,总是被狐狸涂坏。郭生自以为前几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心中志气很高,因此更加怀疑狐狸妄为,就抄了从前被狐狸洒了很多黑点的文章来试狐狸,狐狸又全部涂污。郭生于是笑着说:“这真是胡闹了!为什么以

41、前肯定而现在否定呢?”于是,他就不再为狐狸安排饮食,并把读过的书锁在箱子里。第二天清晨看箱子分明锁着,打开一看,卷面却涂了比手指粗的四道印,第一章涂了五道印,第二章也涂了五道印,后面就没有涂了。此后狐狸竟然悄然无踪。此后郭生在科举考试中得了一次四等,两次五等,才知道那征兆已寄寓在狐狸的涂画中。蒲松龄说:“自满招来损失,谦虚则能受益,这是真理。刚刚小有名气,就自以为是,坚持(模仿)叶公遗留的文风,因袭、模仿而不改变,形势不到一败涂地不停止,骄傲、自满带来祸害就像这样啊!”1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理解分析的能力。D.“受恩必报”属于无中生有。“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的意思是“男

42、子接受人家的恩惠必须要有缘由,我平生绝不接受人家平白无故的恩惠”,这是对别人施加恩惠的态度,并无“受恩必报”之意。16、答案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的能力。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颈联描写了渔乡隐居(垂纶,垂丝钓鱼,指隐居)和风中鸿雁鸣叫两个场景,“隐者”和“鸿雁”都是孤高耿介的意象代表,形象化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怀。结构安排方面的作用:其他三联直抒胸臆,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感情激烈。而中间写两个具体场景,使得全诗节奏得到了舒缓。白话诗歌

43、我虽然身份卑微但心中道义长存,我并非来攀附权贵而是因为你也是心怀道义之人。只希望您能读读我写的文章,我(此行)不求入朝为官,只希望和你一起谈谈为文著书方面的事情。雨中垂钓结下了隐居渔乡的孤傲之情,吹过树林的夜风传来了远飞鸿雁的心志。男子汉接受恩惠必须要有缘由,我平生绝不接受别人平白无故的施舍恩惠。17、答案(1)学不可以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解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易错字:(1)博、参省;(2)遗;(3)袅、绝。1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每一道厚实的木门,每一扇木格的窗户,每一栋静默的房屋”使用了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的句式,因此可以判断使用了排比。“静默的物什无声地倾诉着曾经的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必修 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期末复习试题(二)(含答案)-(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