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现代史:第三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021438 上传时间:2022-06-23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4.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现代史:第三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安徽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现代史:第三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安徽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现代史:第三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安徽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现代史:第三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安徽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现代史:第三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二战后的世界变化(19461991年)(9年6考,12道,29分) 时序坐标时序坐标国际视角国际视角阶段特征世界(1)美苏冷战:“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北约”“华约”相继成立,美苏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2)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欧洲走向联合: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建成社会保障制度(3)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改革与变化: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改革;苏联解体;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各国社会主义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4)亚非拉

2、民族解放运动兴起:万隆会议召开;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古巴独立;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阶段特征中国(1)解放战争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3)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中外联系(1)政治外交: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中美建交(2)经济外交:苏联援助中国进行“一五”计划;中国建立社会主义

3、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强了与世界的经济联系美苏“冷战” 杜鲁门主义 德国分裂 “北约”与“华约” 1. 美苏“冷战”9年1考 时间1947年3月1991年底概念“冷战”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面对面面对面“过过”考点考点背景201716(2)(1)战后美国的强大与战略追求: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2)苏联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二战后苏联的西部边界大大向西推移,并在东欧国家建立起与苏联类似的社会主义制度(3)美

4、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美国认为自身的制度和观念是最优越的,全世界都应该实行和它一样的制度;苏联认为战争是资本主义国家垄断和竞争的产物,美国是苏联潜在的重点防御对象,双方的对抗与冲突不断加剧(4)世界人民的心声:战后人心思定,和平与进步的思想深入人心序幕1946年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鼓动英美联合对抗苏联,揭开“冷战”序幕过程(表现)(1)开始(政治方面):1947年,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2)发展(经济方面):1947年,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重要步骤;1949年,苏联建立经济经济互助委

5、员会,在经济上控制东欧(3)基本形成(政治方面):1949年,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4)正式形成(军事方面):1949年,美国主导的“北约”、苏联主导的“华约 ” 相继成立,两大集团全面冷战对峙结束 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影响消极(1)威胁人类和平:“冷战”给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带来了长期的对峙和对抗,对人类社会进步和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如1962的古巴导弹危机,20世纪80年代美国制定“星球大战计划”,使人类处于核战争阴霾之下)(2)阻碍全球经济发展:阻碍了全球化发展和进程。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际贸易体系将社会主义国家排斥在外(3)导致国家分裂和

6、局部战争:造成了德国、朝鲜半岛、中国(台湾问题)等的分裂,爆发美国侵朝、侵越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等局部战争等影响积极(1)均势下的和平:在“冷战”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共存中的进步: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3)新兴力量崛起:面对两极格局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于1961年组成的不结盟运动,成为国际政治舞台重要的力量 (4)科技迅猛发展:美苏双方军备竞赛不断升级,双方在核技术和空间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客观上推动了人类科技发展2. 杜鲁门主义 德国

7、分裂 “北约”与“华约” 杜鲁门主义提出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了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政策内容(1)声称希腊和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威胁。杜鲁门要求国会拨款援助(2)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影响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战书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德国分裂背景(1)纳粹法西斯垮台以后,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2)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美、英、法三国与苏联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前奏“柏林危机”:1948年,美、英、

8、法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筹建新政权。苏联立即对西柏林实施封锁,美、英对苏战区采取反封锁措施德国分裂标志东西德的建立:1949年9月,美、英、法占领区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949年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柏林也随之一分为二影响(1)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2)德国分裂是美苏在欧洲划分各自势力范围的结果,是大国意志和强权政治的体现柏林墙1961年,民主德国为防止居民外流和西方势力的渗透,在东西柏林之间修筑了“反法西斯防卫墙”,又称“柏林墙”。柏林墙成为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北约”与“华约”概况(1)北约:1949年,

9、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简称“北约”,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成员国实行集体防卫,并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2)华约:1955年,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简称“华约” ,总部设在莫斯科。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卫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影响(1)标志着美苏全面“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确立起来(2)使美苏间的“冷战”带有明显的军事对抗色彩欧洲的联合 日本经济的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 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1. 欧洲的联合9年3考 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失去对世界的主导地位。美、苏崛起并展

10、开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欧洲成为美国全球战略重点和遏制苏联扩张的第一线(2)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并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016.10)原因(1)经济因素:战后西欧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联合有利于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政治因素:西欧各国国际地位和实力下降,联合起来能够应对美、苏威胁,维护自身安全,并提高国际地位(3)历史渊源:西欧各国有共同的文化和心理认同;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巨大灾难,各国人民渴望和平目标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维护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特点(1)组织规模逐渐扩大:20世纪50年代西欧6个成员国20

11、13年,28个成员国(2)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经济联盟(欧共体)经济政治联盟(欧洲联盟)欧洲共同体奠基19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2015.17(2)形成1967年,这3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影响(1)欧共体成立,使各成员国协调了各国的经济政策,合理利用了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2)逐渐消除了战争留下的积怨,实现了和解,为西欧和平发展创造了条件(3)欧共体成员国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促进了西欧国际地位的提高欧洲联盟依据1991年,12个欧共体成员国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亦称

12、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成立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英文缩写“EU”)目标(1)通过建设欧洲内部市场、建立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发行单一货币来实现经济的高度一体化(2)通过建立共同的外交政策、共同的防务政策、 联盟的公民权制度、 取消内部边界等实现政治的高度一体化欧洲联盟表现(1)成员国逐步使用单一货币欧元(2)成员国公民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成员国公民拥有统一的欧洲护照影响对经济:(1)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货物自由流通,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2)欧盟的成立,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极大

13、地促进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了欧盟各国的竞争力对政治:欧盟力求在政治、外交和国家安全方面步调一致, 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与欧洲联盟成员国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反映内容20世纪50年代中期90年代初的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形成原因(1)1945年2月召开的雅尔塔会议,基本确定了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雏形。同时,西欧走向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2)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地图速查特点欧洲被分为两大阵营,东西欧对峙两大阵营(1)北约: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成立

14、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2)华约: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阵营成立华沙条约组织,1991年解散影响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加剧了欧洲局势的紧张,是西欧国家逐渐走向联合的原因之一;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反映反映内容内容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的联合关键关键信息信息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荷兰特点特点 欧洲结束对峙局面,走向联合形成形成条件条件(1)20世纪50年代,法、德和解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2)1967年,欧共体成立(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华约的解散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对峙局面结束,欧洲也结束了分裂对峙局面2.2.日

15、本经济的发展日本经济的发展9年3考 原因外部因素(1)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推动日本政府颁布了“和平宪法”(2)冷战开始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美国开始着手扶持日本(3)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获得了美军大量军需订单(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内部因素日本政府制定适应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促进经济发展表现(1)1955年,日本经济发展水平超过战前(2)20世纪50年代末直到70年代初,日本国民总值平均增加率超过10%,位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3)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2011.17(2)影响经济

16、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政治(1)日本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2018.17(3)(2)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开始谋求成为政治大国,军费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战后日本、西欧与美国经济发展原因与启示项目日本西欧美国不同点获得美国的扶持,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欧走向联合发展,成立欧洲共同体美国战后确立霸主地位的政策要求相同点都重视高科技的发展,制定恰当的政策,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启示要抓住历史机遇,加强国际合作;要大力发展教育,重视科技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政策异同比较3. 社会保障制度战后资

17、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社会保障制度概况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福利国家”制度),大体包括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两大类,覆盖社会多个方面建立美国 (1)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实行养老金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向无依无靠者提供救济(2)20世纪50年代,美国两次修订社会保障法,扩大受益群体,提高最低工资,资助贫困学生其他国家(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2)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不久法国与联邦德国等国也宣布成为“福利国家”建立完善(1)随着福利政策的推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险服务、养

18、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2)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影响积极(1)是工人阶级坚持斗争的结果,使广大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2)有利于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消极(1)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社会保障开支的增长率超过了经济的增长率,而且居高不下;福利国家的再分配超过了税收,使国家财政出现了赤子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1)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转移:美国取代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美国在全球各地建立几百个军事基地;以美元为中心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19、建立起来(2)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源发于罗斯福新政期间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在战后资 本主义各国得到适用并发展。其实质是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3)资本主义对外扩张方式的转变:利用跨国公司在全球采集原材料、组织生产、开展金融活动等;将劳动密集型、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制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国际经贸规则等(4)注重缓和社会阶级矛盾: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制度等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推广 苏联的改革与变化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1.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推广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如:东欧的民主德国、南斯拉

20、夫、波兰等;亚洲的中国、朝鲜、越南等;拉丁美洲的古巴。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东欧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1)政治上:1947年,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苏共还加强了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按苏联模式对这些进行全方位的内部改造。苏联还在东欧各国进行大清洗,以保证苏联政治路线和外交政策的执行(2)经济上:1949年,苏联同东欧诸国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帮助东欧各国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同时将各成员国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轨道中国(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2)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

21、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2. 苏联的改革与变化 赫鲁晓夫改革时间 19561964年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内容(1)政治上: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2)经济上:发展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影响(1)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2)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勃列日涅夫改革时间 19641982年概况(1)执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2)与美国开战军备竞赛,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成果一些重工

22、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与美国抗衡局限性(1)勃列日涅夫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存在严重偏差(2)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的状态,轻工业明显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戈尔巴乔夫改革时间1985年开始概况(1)19851988年,实施加速经济改革方案,总体效果不佳 (2)1988年以后,戈尔巴乔夫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领导 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这些措施使人们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随之加剧影响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危机,直接促成了苏联解体 中国改革开

23、放与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改革开放与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项目中国改革开放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文化大革命”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苏联模式进一步僵化导致经济、政治形势恶化时间1978年开始1985年开始领导人邓小平戈尔巴乔夫异同比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在政治、教育等方面进行改革由于经济改革效果不佳,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结果得巨大成就,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导致苏联解体中苏改革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改革中是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是否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是否重视国内民

24、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等是否采取了正确的对策3.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时间1991年12月原因(1)根本原因:苏联模式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起许多问题和矛盾(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向,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危机(3)重要原因: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破坏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形象,也消耗国力(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长期的推行“和平演变”战略苏联解体经过(1)1991年,苏联新联盟条约要把苏联变成松散的邦联(2)1991年8月,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挽救苏联的努力失败。政变后,俄罗斯领

25、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分裂进一步加快(3)1991年12月21日,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决定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及苏联停止存在(4)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第二天,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解体苏联解体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即资本主义制度取代社会主义制度影响(1)对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挫折,使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发展困难增大 (2)对世界格局: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终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朝着局多极化趋势发展(3)对国际关系:因为苏联的解体,世界范围内历史遗留的各种矛盾激化,地区冲突和战乱加剧(4

26、)对欧洲发展: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为欧盟的扩大创造了条件;军事威胁的减轻,使欧洲各国更加注重经济发展 东欧剧变原因(1)根本原因:没有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建设道路(2)历史原因:效仿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激化了社会矛盾(3)主要原因: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4)外部原因:西方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实质社会会制度都发生根本性变化表现(1)政治体制: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2)经济体制: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3)政治版图: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完成统一;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20世纪以来国际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27、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建立,两极格局最终形成。(3)1991年底,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彻底瓦解,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归纳总结名词解释万隆会议万隆会议 “ “非洲年非洲年 ” ” 古巴独立古巴独立 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 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1. 万隆会议9年2考 时间1955年4月 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

28、隆2016.16(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非国家取得独立(2)新独立的国家面临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普遍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2016.16(2)与会代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非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概况(1)中国外交代表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获得与会国的一致赞同,各国撇开分岐,共同发表了亚非会议的最后公报,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2016.16(3);2013.6(2)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等十项原则性质第一次没有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影

29、响(1)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2)从万隆会议(第一次亚非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3)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认可,逐渐推行开来万隆精神会议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中非交往:宋元时期中非商业贸易(P36)、郑和下西洋(P40)、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P115)、万隆会议(P183)关联速查2.“非洲年”9年1考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力量极大削弱 进程兴起(1)1951年底,利比亚宣

30、布独立(2)1952年,纳赛尔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埃及封建王朝,次年成立埃及共和国;1956年,埃及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3)1962年,阿尔及利亚人民经过长期的民族解放战争,推翻了法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进程高潮(1)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以因此被称为“非洲年”(“非洲独立年”)继续发展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2011.10)意义(1)沉重打击了殖民主义,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崩溃(2)新兴的非洲独立国家,成为一支重要的反帝反殖民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世界反侵略民族英雄:华盛顿(P13

31、9)、玻利瓦尔与圣马丁(P148)、章西女王(P148)、扎格鲁尔(P166)、纳赛尔(P183)、卡斯特罗(P184)关联速查3.古巴独立9年1考 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9年1考 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古巴独立(1)1959年,古巴在卡斯特罗等人的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2013.14(3)(2)之后,古巴挫败了美国支持的雇佣军入侵,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背景(1)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具有重要战略地位(2)运河开通后,美国在运河沿岸划出运河区并加以控制概况(1)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主权;(2)19

32、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订条约,收回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主权,并参与运河的管理和营运(3)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2013.14(4)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背景(1)1925年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成立,它主张通过非暴力斗争方式实现种族平等(2)1961年,南非获得独立,但掌控政治、经济的荷兰、英国殖民者后裔推行针对黑人的种族隔离制度概况(1)1962年,非国大领导人曼德拉被捕入狱,但南非人民争取种族平等的努力仍在继续(2)1990年,南非政府迫于国内外压力,被迫释放曼德拉。(3)1991年,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 (4)1993年,曼德拉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19

33、94年,曼德拉当选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近现代美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斗争时间杰出领袖结果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华盛顿推翻英国殖民统治,赢得美国独立拉美独立运动19世纪初玻利瓦尔、圣马丁推翻了西班牙等在南美洲的殖民统治古巴革命1959年卡斯特罗取得胜利,古巴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归纳总结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第一次19201922年,第二次(1930年开始)甘地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印度的独立奠定基础埃及华夫脱运动1918开始扎格鲁尔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斗争20世纪6090年代1999年,巴拿马收回了巴拿

34、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史料学史史料学史【统计图表】【统计图表】 19671999年西欧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表单位:百万(年西欧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表单位:百万(1990年国际元年国际元)1967年1975年1983年1991年1999年2 433 8803 213 8703 836 8594 672 2995 403 597 摘编自(英) 安格斯 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关键信息:时间(19671999年)、西欧六国、国民生产总值发展趋势 19671999年西欧六国国民生产总值逐渐增加原因西欧诸国走向联合(欧共体欧盟);积极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文献类】材料一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

35、,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次的危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但是危机最后双方都各退一步。革命的盟友。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以恫吓世界,旨在吓阻西方的入侵。其中一次的危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但是危机最后双方都各退一步。 美菲利普费尔世界:一部历史设问:根据材料概括学者认为推动冷战形势不断加剧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对峙对世界局势产生的主要影响。(侧重历史解释)答案:因素:美苏双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了自己的利益;美苏双方各自成立政治军事阵营推动对峙局面的形成;苏联领导人的对

36、外态度摇摆不定;苏联领导人发出核战争威胁。主要影响:积极性: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一轮世界大战的爆发;消极性:军备竞赛、局部冲突造成国际局势动荡。材料二 1948年,美国通过了对外援助法案,马歇尔计划正式启动, 年内美国对欧拨款达131.5亿美元,为赠款。 马歇尔计划既帮助欧洲国家恢复了经济,也推动西欧各国走上一体化的道路,加强了西方国家之间的联合。 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设问:根据材料指出马歇尔计划的影响有哪些?设问:根据材料指出马歇尔计划的影响有哪些?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歇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歇尔计划实施的目的。(侧重历史解释)尔计划实施的目的。(侧重历史解释)答案:影响: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的作用,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目的: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对抗苏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安徽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现代史:第三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