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标要求】认识近代以来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智能技术等的出现对改变人们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意义。【内容简介】1.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大生产,以工厂代替工场,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2.工业革命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知识清单】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一)机器大生产出现1.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已经向集中的手工工厂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过程专业化。2.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引发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巨大变革。3.机器大生产使工厂出现,生产从零散到集中。(二)工厂制度出现:随着工
2、厂的出现,工厂制度逐渐形成。(三)内容1.劳动模式:为保证机器的昼夜运行,实行倒班制。2.管理形式:工厂主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以罚款、体罚和解雇等方式强化纪律意识,迫使工人服从管理。3.生产形式:生产流水线广泛应用,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以保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标准化生产)4.原料供给: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四)作用1.有利于科学管理。2.提高生产效率。3.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4.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五)在中国推广1.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2.民族资产阶级:张謇、范旭东等民族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开办工
3、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二、工业革命后生产方式的变化(一)积极影响1.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空间。2.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出行。3.促进了乡村的改变。4.时间观念增强。5.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文化素养逐渐提升。 (1)1802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工厂法,西方国家通过立法推行初等教育,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支持。(2)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癸卯学制”,中国出现大量中小学堂,普及初等教育。(二)消极影响1.表现: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工人健康。2.斗争:19世纪,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3.结果:经过一系列斗争,产业工人的待遇有所改善,最长工时受到限制,最低工资得到一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