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1 干线子系统的设计范围干线子系统的设计范围干线子系统是综合布线系统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又称垂直子系统,它由设备间子系统与管理间子系统的之间的布线组成,采用大对数电缆或光缆。两端分别连接在设备间和楼层配线间的配线架上。它是建筑物内综合布线的主馈线缆,是建筑物设备间和楼层配线间之间垂直布放(或空间较大的单层建筑物的水平布线)缆线的统称。干线子系统包括:1. 供各条干线接线间之间的电缆走线用的竖向或横供各条干线接线间之间的电缆走线用的竖向或横向通道;向通道;2. 主设备间与计算机中心间的电缆。主设备间与计算机中心间的电缆。4.3 干线子系统设计干线子系统设计4.3.2 干线子系统线缆类型
2、的选择干线子系统线缆类型的选择通常情况下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以及应用系统的通常情况下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以及应用系统的类型,决定所选用的干线线缆类型。在干线子系统设计时类型,决定所选用的干线线缆类型。在干线子系统设计时通常使用以下线缆:通常使用以下线缆:(1)62.5/125m多模光缆。多模光缆。(2)50/125m多模光缆。多模光缆。(3)8.3/125m单模光缆。单模光缆。(4)100双绞线电缆(包括双绞线电缆(包括4对和大对数(对和大对数(25对、对、50对、对、100对等)。对等)。无论是电缆还是光缆,干线子系统都受到最大布线距无论是电缆还是光缆,干线子系统都受到最大布线距离的限制
3、(见离的限制(见3.3节)。节)。4.3 干线子系统设计干线子系统设计4.3.2 干线子系统线缆类型的选择干线子系统线缆类型的选择在下列场合,应首先考虑选择光缆:u 带宽需求量较大,如银行等系统的干线。u 传输距离较长,如园区或校园网主干线。u 保密性、安全性要求较高,如保密、安全国防部门等系统的干线。u 雷电、电磁干扰较强的场合,如工厂环境中的主干布线。4.3 干线子系统设计干线子系统设计4.3.3 干线子系统的接合方式干线子系统的接合方式通常,干线子系统线缆的接合方式有三种:通常,干线子系统线缆的接合方式有三种:(1)点对点端接)点对点端接;(2)分支递减端接)分支递减端接;(3)电缆直接
4、端接。)电缆直接端接。4.3 干线子系统设计干线子系统设计4.3.3 干线子系统的接合方式干线子系统的接合方式点对点端接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接合方法。如图4.33所示。首先要选择一根双绞线电缆或光缆,其容量(电缆对数或光纤芯数)可以支持一个楼层的全部信息插座需要,而且,这个楼层只设一个配线间。然后从设备间引出这根电缆,经过干线通道,端接于该楼层的一个指定配线间的连接件。这根电缆到此为止,不再往别处延伸。这根电缆的长度取决于它要连往哪个楼层以及端接的配线间与干线通道之间的距离。4.3 干线子系统设计干线子系统设计1.点对点端接点对点端接4.3 干线子系统设计干线子系统设计第1层第2层第3层第4层第
5、5层干线通道楼层配线间图图4.33 点对点端接方法点对点端接方法50对50对50对50对50对50对50对50对50对BD4.3.3 干线子系统的接合方式干线子系统的接合方式分支递减终接是用1根大对数干线电缆来支持若干个电信间的通信容量,经过电缆接头保护箱分出若干根小电缆,它们分别延伸到相应的电信间,并终接于目的地的配线设备。如图4.34所示。当各配线间只用作通往二级交接间的电缆的过往点时,采用单楼层接合方法是比较合适的。也就是说,在这些配线间,没有提供端接I/O用的连接硬件。一根电缆通过干线通道而到达某个指定楼层,其容量足以支持该楼层所有配线间的所有连接信息插座需要。安装人员接着用一个适当大
6、小的绞接盒把这根主电缆与粗细合适的若干根小的电缆连接起来,后者分别连往各个二级交接间。4.3 干线子系统设计干线子系统设计2. 分支递减终接分支递减终接4.3 干线子系统设计干线子系统设计第1层第2层第3层第4层第5层楼层配线间图图4.34 分支接合方法分支接合方法50对50对50对50对50对50对50对50对50对BD500对双绞线电缆绞接盒干线通道4.3.3 干线子系统的接合方式干线子系统的接合方式在必要时可在目的楼层的干线分出一些电缆,把它们横向敷设到各个房间,并按系统的要求对电缆进行端接。如果建筑物只有一层,没有垂直的干线通道,则可以把设备间内的端点用作计算距离的起点,然后,再估计出
7、电缆到达二级交接间必须走过的距离。典型的电缆直接端接如图4.35所示。4.3 干线子系统设计干线子系统设计3.电缆直接端接电缆直接端接4.3 干线子系统设计干线子系统设计200对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干线通道至二级交接间图4.35 端接和连接电缆方法直达电缆200对4.3.4 干线线缆容量的确定干线线缆容量的确定一般而言,在确定每层楼的干线类型和数量时,都是根据配线子系统所有的各个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插座的需求与数量来进行推算的。在配线子系统中已经加以描述。主干缆线包括了大对数语音及数据电缆、多秒和单模光纤,4对双绞线电缆。它们的两端分别连接至FD与BD干线侧的模块,缆线与模块的配置
8、等级与容量保持一致。BD模块在设备侧应与设备的端口容量相等,也可考虑少量冗余量,并可根据支持的业务种类选择相应连接方式的配线模块。数据和语音模块应分别设定配置方案,配置时可参考水平部分FD的内容。4.3 干线子系统设计干线子系统设计4.3.5 干线子系统的布线路由设计干线子系统的布线路由设计干线线缆的布线路由的选择走向应选择较短的安全的路由。干线子系统的布线大多是垂直的,但也有水平的。路由的选择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以及建筑物内预留的管道等决定。目前,垂直型的干线布线路由主要采用电缆井电缆井和电缆孔两种方法。对于单层平面建筑物水平型的干线布线路由主要用金金属管道和电缆托架属管道和电缆托架两种方法。
9、4.3 干线子系统设计干线子系统设计4.3.5 干线子系统的布线路由设计干线子系统的布线路由设计干线子系统是建筑物内的主馈电缆,在大型建筑物内,都有开放型通道和弱电间。开放型通道通常是从建筑物的最低层到楼顶的一个开放空间,中间没有隔断,如通风道或电梯通道。弱电间是一连串上下对齐的小房间,每层楼都有一间。在这些房间的地板上,预留圆孔或方孔。并将它们从地板上向上延伸25mm,为所有电缆孔建造高的护栏。在综合布线中,将方孔称为电缆井,圆孔称为电缆孔。干线子系统通道就是由一连串弱电间地板垂直对准的电缆井或电缆孔组成。弱电间的每层封闭型房间做楼层配线间。4.3 干线子系统设计干线子系统设计1. 电缆通道
10、类型电缆通道类型4.3.5 干线子系统的布线路由设计干线子系统的布线路由设计确定干线子系统的通道规模主要就是确定干线通道和配线间的数目。确定的依据就是布线系统所要服务的可用楼层面积。如果所有给定楼层的所有信息插座都在配线间的75m范围之内,那么采用单干线接线系统。也就是说,采用一条垂直干线通道,且每个楼层只设一个配线间。如果有部分信息插座超出配线间75m范围之外,那就要采用双通道干线子系统,或者采用经分支电缆与设备间相连的二级交接间。一般来说,同一幢大楼的配线间都是上下对齐的,如果未对齐,可采用大小合适的电缆管道系统将其连通。在楼层配线间里,要将电缆井或电缆孔设置在靠近支持电缆的墙壁附近。但电
11、缆井或电缆孔不应妨碍端接空间。4.3 干线子系统设计干线子系统设计2. 确定通道规模确定通道规模4.3.5 干线子系统的布线路由设计干线子系统的布线路由设计(1)电缆孔方法。)电缆孔方法。干线通道中所用的电缆孔是很短的管道,通常是用一根或数根直径为100mm的金属管做成。它们嵌在混凝土地板中,这是在浇注混凝土地板时嵌入的,比地板表面高出25 mm 100mm。也可直接在地板上预留一个大小适当的孔洞。电缆往往捆在钢丝绳上,而钢丝绳又固定到墙上已铆好的金属条上。当配线间上下都对齐时,一般可采用电缆孔方法,如图4.36所示。4.3 干线子系统设计干线子系统设计3. 垂直通道布线垂直通道布线4.3 干
12、线子系统设计干线子系统设计图图4.36 电缆孔布线电缆孔布线4.3.5 干线子系统的布线路由设计干线子系统的布线路由设计(2)电缆井方法。电缆井是指在每层楼上开出的一些)电缆井方法。电缆井是指在每层楼上开出的一些方孔,一般宽度为方孔,一般宽度为30cm,并有,并有2.5cm高的井栏,具体大小高的井栏,具体大小要根据所布干线电缆的数量而定,如图要根据所布干线电缆的数量而定,如图4.37所示。在很多情所示。在很多情况下,电缆井不仅仅是为综合布线系统的电缆而开设的,换况下,电缆井不仅仅是为综合布线系统的电缆而开设的,换句话说,其他许多系统比如监控系统、消防系统、保安系统句话说,其他许多系统比如监控系
13、统、消防系统、保安系统等弱电系统所用的电缆也都与之共用同一个电缆井。等弱电系统所用的电缆也都与之共用同一个电缆井。在电缆井中安装电缆与电缆孔差不多,也是把电缆捆在电缆井中安装电缆与电缆孔差不多,也是把电缆捆在或箍在支撑用的钢绳上,钢绳靠墙上金属条或地板三脚架在或箍在支撑用的钢绳上,钢绳靠墙上金属条或地板三脚架固定住。电缆井的选择非常灵活,可以让粗细不同的各种电固定住。电缆井的选择非常灵活,可以让粗细不同的各种电缆以任何组合方式通过。对于新建建筑物,首先应考虑采用缆以任何组合方式通过。对于新建建筑物,首先应考虑采用电缆井方式。电缆井方式。4.3 干线子系统设计干线子系统设计3. 垂直通道布线垂直
14、通道布线4.3 干线子系统设计干线子系统设计图图4.37 电缆电缆井井布线布线4.3.5 干线子系统的布线路由设计干线子系统的布线路由设计(1 1)金属管道方法)金属管道方法金属管道方法是指在水平方向架设金属管道,金属管金属管道方法是指在水平方向架设金属管道,金属管道对干线电缆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线缆穿放在管道等保道对干线电缆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线缆穿放在管道等保护体内,管子可沿墙壁、顶棚明敷,也可暗敷于墙壁、楼板护体内,管子可沿墙壁、顶棚明敷,也可暗敷于墙壁、楼板及地板等内部,如图及地板等内部,如图4.384.38所示为穿越墙壁的管道。所示为穿越墙壁的管道。4.3 干线子系统设计干线子系
15、统设计4. 横向通道布线横向通道布线4.3 干线子系统设计干线子系统设计图图4.38 金属管道金属管道4.3.5 干线子系统的布线路由设计干线子系统的布线路由设计(2)电缆桥架方法电缆桥架包括梯架、托架、线槽三种形式。电缆梯架一般是铝制或钢制部件,外形很像梯子,但在两侧加上了挡板,是电缆桥架的一种。若将它们安装在建筑物墙壁上,就可供垂直电缆走线;若安装在天花板上(吊顶内),就可供水平电缆走线。电缆铺在梯架上,由水平支撑件固定住,如图4.39所示。4.3 干线子系统设计干线子系统设计4. 横向通道布线横向通道布线4.3 干线子系统设计干线子系统设计图图4.39 电缆桥架方法电缆桥架方法4.3 干
16、线子系统设计干线子系统设计图图4.40 吊装金属线槽安装示意图吊装金属线槽安装示意图4.3.5 干线子系统的布线路由设计干线子系统的布线路由设计(1)不同主干线缆之间的隔离布线设施中服务于不同功能的主干线缆应尽可能分离成独立的路径。例如,语音和数据主干应在两条分离的主干管道系统中或两组主干管道中走线。支持视频应用的线缆和光缆应穿入相关的第三条主干管道。主干线缆分离的目的是减少不同服务线路之间电磁干扰的可能性,并为不同种类的线缆(电缆和光缆)提供一层物理保护。这种分离可以简化整体线缆系统管理,为线缆提供整齐的路径、封装和端接。线缆的分离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完成:u不同的主干管道;不同的主干管道;u主
17、干管道中独立的内部通道;主干管道中独立的内部通道;u独立的主干或套管;独立的主干或套管;u线槽内金属隔板隔离。线槽内金属隔板隔离。4.3 干线子系统设计干线子系统设计5.干线路由方案设计应注意干线路由方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的问题4.3.5 干线子系统的布线路由设计干线子系统的布线路由设计(2)垂直线缆的支撑)垂直线缆的支撑垂直主干线缆的正确支撑不仅对于系统的性能,而且对于专垂直主干线缆的正确支撑不仅对于系统的性能,而且对于专用通信间中及四周工作人员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线缆过重用通信间中及四周工作人员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线缆过重或支撑点过少会影响系统的长期性能。或支撑点过少会影响系统的长期
18、性能。在选择垂直支撑系统时,线缆可承受的垂直距离是一个要考在选择垂直支撑系统时,线缆可承受的垂直距离是一个要考虑的因素,垂直距离以米为单位,它是线缆在不降低系统等级的虑的因素,垂直距离以米为单位,它是线缆在不降低系统等级的情况下,可以承受的长期拉伸应力的线性函数。不同的线缆对所情况下,可以承受的长期拉伸应力的线性函数。不同的线缆对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均有明确限制,在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满足其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均有明确限制,在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满足其要求。要求。(3)电缆井(孔)的防火)电缆井(孔)的防火弱电竖井的烟筒效应对防火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当采用电缆弱电竖井的烟筒效应对防火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当采
19、用电缆井、电缆孔方式时,在线缆布放完后应该用防火材料密封所有的井、电缆孔方式时,在线缆布放完后应该用防火材料密封所有的电缆井或电缆孔,包括其中有电缆的电缆井和电缆孔。电缆井或电缆孔,包括其中有电缆的电缆井和电缆孔。4.3 干线子系统设计干线子系统设计5.干线路由方案设计应注意干线路由方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的问题4.4.1 设备间子系统基本概念设备间子系统基本概念设备间是安装各种通信或信息设备的专用房间,它提设备间是安装各种通信或信息设备的专用房间,它提供一个安装设备的空间,其本身属于房屋建筑工程范畴,它供一个安装设备的空间,其本身属于房屋建筑工程范畴,它是智能化建筑设计的组成部分。故在设备间内安
20、装的通信或是智能化建筑设计的组成部分。故在设备间内安装的通信或信息设备以及室内的电气照明或防火报警装置,分别属于通信息设备以及室内的电气照明或防火报警装置,分别属于通信或信息设备安装工程或土建工程,都不属于综合布线系统信或信息设备安装工程或土建工程,都不属于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工程。设备间除一般意义上的建筑物设备间和建筑群设备间设备间除一般意义上的建筑物设备间和建筑群设备间外,还包括楼层电信间(又称楼层配线间、楼层设备间、弱外,还包括楼层电信间(又称楼层配线间、楼层设备间、弱电间)。电间)。4.4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设备间子系统设计4.4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设备间子系统设计图图4.41 典型设备间的
21、内部结构典型设备间的内部结构4.4.2 设备间的设计要点设备间的设计要点设备间的位置及大小应根据设备的数量、规模、最佳网络中设备间的位置及大小应根据设备的数量、规模、最佳网络中心、网络构成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通常有以下几种因素会使设心、网络构成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通常有以下几种因素会使设备间的设置方案有所不同。备间的设置方案有所不同。(1)主体工程的建设规模和工程范围的大小。)主体工程的建设规模和工程范围的大小。(2)设备间内安装的设备种类和数量多少。)设备间内安装的设备种类和数量多少。(3)设备间有无常驻的维护管理人员,是专职人员用房还是)设备间有无常驻的维护管理人员,是专职人员用房还是
22、合用共管的性质,这些都会影响到设备间的位置和房间面积的大小合用共管的性质,这些都会影响到设备间的位置和房间面积的大小等。等。每幢建筑物内应至少设置每幢建筑物内应至少设置1个设备间,如果用户电话交换机与个设备间,如果用户电话交换机与计算机网络设备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场地、或根据计算机网络设备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场地、或根据 安全需要时,也安全需要时,也可设置可设置2个或个或2 以上的设备间,以满足不同业务的设备安装需要。以上的设备间,以满足不同业务的设备安装需要。4.4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设备间子系统设计1.设备间的设置方案设备间的设置方案4.4.2 设备间的设计要点设备间的设计要点 由于设备间是大楼的电
23、话交换机设备和计算机网络设备,由于设备间是大楼的电话交换机设备和计算机网络设备,以及建筑物配线设备(以及建筑物配线设备(BD)安装的地点,也是进行网络管理)安装的地点,也是进行网络管理的场所。是大楼中数据、语音垂直主干线缆终接的场所;也是的场所。是大楼中数据、语音垂直主干线缆终接的场所;也是建筑物的线缆进入建筑物终接的场所;更是各种数据语音主机建筑物的线缆进入建筑物终接的场所;更是各种数据语音主机设备及保护设施的安装场所。设备间用于安装电信设备、连接设备及保护设施的安装场所。设备间用于安装电信设备、连接硬件、接头套管等。为接地和连接设施、保护装置提供控制环硬件、接头套管等。为接地和连接设施、保
24、护装置提供控制环境;是系统进行管理、控制、维护的场所。对综合布线工程设境;是系统进行管理、控制、维护的场所。对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而言,设备间主要安装总配线设备(计而言,设备间主要安装总配线设备(BD和和CD)。当信息通)。当信息通信设施与配线设备分别设置时考虑到设备电缆有长度限制的要信设施与配线设备分别设置时考虑到设备电缆有长度限制的要求,安装总配线架的设备间与安装电话交换机及计算机的设备求,安装总配线架的设备间与安装电话交换机及计算机的设备间之间的距离不宜太远,以免影响信息传输的质量。间之间的距离不宜太远,以免影响信息传输的质量。4.4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设备间子系统设计1.设备间的设置方案设备
25、间的设置方案4.4.2 设备间的设计要点设备间的设计要点综合布线系统与外部通信网连接时,应遵循相应的接口标准要求。同时预留安装相应接入设备的位置。这在考虑设备间的面积大小时应考虑在内。此外,“建筑群干线电缆、光缆、公用网的光、电缆(包括无线网络天线馈线)进入建筑物时,都应设置引入设备,并引入设备,并在适当位置终端转换成室内电缆、光缆在适当位置终端转换成室内电缆、光缆。引入设备还包括必要的保护装置。引入设备宜单独设置房间,如条件合适也可与BD或CD合设。引入设备的安装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外部业务引入点到建筑群配线架的距离可能会影响综合布线系统的运行。在应用系统设计时,宜将这段电缆、光缆的特
26、性考虑在内。”“如果公用网的接口没有直接连接到综合布线系统的接口时,应仔细考虑这段中继线的性能”。4.4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设备间子系统设计2.综合布线系统与外部网络的连接综合布线系统与外部网络的连接4.4.2 设备间的设计要点设备间的设计要点设备间的位置及大小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综合布线系统规设备间的位置及大小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综合布线系统规模、管理方式以及应用系统设备的数量等放面进行综合考虑,择模、管理方式以及应用系统设备的数量等放面进行综合考虑,择优选取。一般而言,设备间应尽量建在建筑平面及综合布线干线优选取。一般而言,设备间应尽量建在建筑平面及综合布线干线综合体的中间位置。在高层建筑中
27、,设备间也可以设置在综合体的中间位置。在高层建筑中,设备间也可以设置在1、2层。层。确定设备间位置可以参考以下设计规范:确定设备间位置可以参考以下设计规范:(1)设备间的位置应尽量建在建筑物平面及其干线子系统)设备间的位置应尽量建在建筑物平面及其干线子系统的中间位置,并考虑主干缆线的传输距离和数量,也就是应布置的中间位置,并考虑主干缆线的传输距离和数量,也就是应布置在综合布线系统对外或内部连接各种通信设备或信息缆线的汇合在综合布线系统对外或内部连接各种通信设备或信息缆线的汇合集中处。集中处。(2)设备间位置应尽量靠近引入通信管道和电缆竖井(或)设备间位置应尽量靠近引入通信管道和电缆竖井(或上升
28、房或上升管槽)处,这样有利于网络系统互相连接,且距离上升房或上升管槽)处,这样有利于网络系统互相连接,且距离较近。要求网络接口设备与引入通信管道处的间距不宜超过较近。要求网络接口设备与引入通信管道处的间距不宜超过15m。4.4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设备间子系统设计3. 设备间的位置设备间的位置4.4.2 设备间的设计要点设备间的设计要点(3)设备间的位置应便于接地装置的安装。尽量减少总)设备间的位置应便于接地装置的安装。尽量减少总接地线的长度,有利于降低接第电阻值。接地线的长度,有利于降低接第电阻值。(4)设备间应尽量远离高低压变配电、电机、)设备间应尽量远离高低压变配电、电机、X射线、射线、无线
29、电发射等有干扰源存在的场地,也应尽量远离强振源(水无线电发射等有干扰源存在的场地,也应尽量远离强振源(水泵房)、强噪声源、易燃(厨房)、易爆(油库)和高温(锅泵房)、强噪声源、易燃(厨房)、易爆(油库)和高温(锅炉房)等场所。在设备间的上面或靠近处,不应有卫生间、浴炉房)等场所。在设备间的上面或靠近处,不应有卫生间、浴池、水箱等设施或房间,以确保通信安全可靠。池、水箱等设施或房间,以确保通信安全可靠。(5)设备间的位置应选择在选择在内外环境安全、客观)设备间的位置应选择在选择在内外环境安全、客观条件较好(如干燥、通风、清静和光线明亮等)和便于维护管条件较好(如干燥、通风、清静和光线明亮等)和便
30、于维护管理(如为了有利搬运设备,宜邻近电梯间,并要注意电梯间的理(如为了有利搬运设备,宜邻近电梯间,并要注意电梯间的大小和其载重限制等细节)的地方。大小和其载重限制等细节)的地方。4.4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设备间子系统设计3. 设备间的位置设备间的位置4.4.2 设备间的设计要点设备间的设计要点设备间的使用面积不仅要考虑所有设备的安装面积,还要考虑预留工作人员管理操作的地方。设备间内应有足够的设备安装空间,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0m2,该面积不包括程控用户交换机、计算机网络设备等设施所需的面积在内。一般情况下,综合布线系统的配线设备和计算机网络设备采用19in标准机柜安装。机柜内可以安装光纤配线架
31、、RJ45配线架、交换机、路由器等等。如果一个设备间以10m2计,大约能安装5个19in的机柜。在机柜中安装电话大对数电缆多对卡接式模块,数据主干缆线配线设备模块,大约能支持总量为60008000个信息点所需(其中电话和数据信息点各占50)的建筑物配线设备安装空间。4.4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设备间子系统设计4设备间的面积设备间的面积4.4.2 设备间的设计要点设备间的设计要点设备间的工艺要求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点:(1)设备间梁下净高不应小于2.5m,采用外开双扇门,门宽不应小于1.5m。(2)综合布线系统有关设备对温度湿度的要求可分为A、B、C三级,设备间的温湿度也可参照这3个级别进行设计。(3
32、)设备间内应保持空气清洁,应防止有害气体(如氯、碳水化合物、硫化氢、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侵入,并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尘埃含量限值宜符合表4-7的规定。(4)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在设备间内操作设备和维护相关的综合布线器件,设备间内必须安装足够照明度的照明系统,并配置应急照明系统。4.4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设备间子系统设计5. 设备间的工艺要求设备间的工艺要求4.4.2 设备间的设计要点设备间的设计要点(5)电磁场干扰。)电磁场干扰。根据综合布线系统的要求,设备间无线电干扰的频率应在0.15MHz1000MHz范围内,噪声不大于120dB,磁场干扰场强不大于800A/m。(6)供电系统)供电系统设备间
33、供电电源应满足的要求:设备间供电电源应满足的要求:频率:50Hz电压:380V/220V;相数:三相五线制或三相四线制/单相三线制。设备间内供电可采用直接供电和不间断供电相结合的方式。注意:我国规定,单相电源的三孔插座与相电对应关系为,正视其右孔接相(火)线,左孔接中性(零)线,上孔接地线。4.4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设备间子系统设计5. 设备间的工艺要求设备间的工艺要求4.4.2 设备间的设计要点设备间的设计要点(5)电磁场干扰。)电磁场干扰。根据综合布线系统的要求,设备间无线电干扰的频率应在0.15MHz1000MHz范围内,噪声不大于120dB,磁场干扰场强不大于800A/m。(6)供电系统
34、)供电系统设备间供电电源应满足的要求:设备间供电电源应满足的要求:频率:50Hz电压:380V/220V;相数:三相五线制或三相四线制/单相三线制。设备间内供电可采用直接供电和不间断供电相结合的方式。注意:我国规定,单相电源的三孔插座与相电对应关系为,正视其右孔接相(火)线,左孔接中性(零)线,上孔接地线。4.4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设备间子系统设计5. 设备间的工艺要求设备间的工艺要求4.4.3 设备间线缆敷设设备间线缆敷设设备间内的线缆敷设方式应根据房间内设备布置和线缆经过段落的具体情况,可以分别选用在活动地板下敷设、地板或墙壁沟槽内敷设、穿放在预埋的管路中或在机架上敷设等几种方式。如图4.4
35、2所示为在机架上安装桥架的敷设线缆方式,架桥的尺寸根据线缆需要设计,在已建或新建的建筑中均可使用这种敷设方式(除楼层层高较低的建筑外),它的适应性较强,使用场合较多。4.4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设备间子系统设计4.4.3 设备间线缆敷设设备间线缆敷设4.4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设备间子系统设计4.4.3 设备间线缆敷设设备间线缆敷设4.4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设备间子系统设计4.4.4 设备间配置设计设备间配置设计1. 在设备间内安装的BD配线设备干线侧容量应与主干缆线的容量相一致。设备侧的容量应与设备端口容量相一致或与干线侧配线设备容量相同。2. BD配线设备与电话交换机及计算机网络设备的连接方式亦应符
36、合第4.2.3条的规定。(1)电话交换配线的连接方式。电话交换配线的连接方式应符合图4.23要求。(2)计算机网络设备连接方式。计算机网络设备连接方式通常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经跳线连接应符合图4.24要求。第二种情况是经设备缆线连接方式应符合图4.25要求。4.4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设备间子系统设计4.4.5 电信间设计要求电信间设计要求电信间又称楼层配线间、楼层交接间楼层配线间、楼层交接间,主要为楼层配线设备(如机柜、机架、机箱等安装方式)和楼层计算机网络设备(交换机等)的场地,并可考虑在该场地设置线缆垂井、等电位接地体、电源插座、UPS配电箱等设施。在场地面积满足的情况下,也可设置建筑物
37、诸如安防、消防、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无线信号覆盖等系统。如果综合布线系统与弱电系统设备合设于同一场地或房间,这就是通常统称的弱电间(它包含电信间)。4.4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设备间子系统设计4.4.5 电信间设计要求电信间设计要求楼层配线间的主要功能是供水平布线和主干布线在其间互相连接。为了以最小的空间覆盖最大的面积,安排电信间位置时,设计人员应慎重考虑。电信间最理想的位置是位于楼层平面的中心,每个电信间的管理区域面积一般不超过1000m2。电信间应与强电间分开设置,以保证通信安全。在电信间内或其紧邻处应设置相应的干线通道(或电缆竖井),各个电信间之间利用电缆竖井或管槽系统使它们之间互相之间的路由
38、沟通,以达到网络灵活、安全畅通的目的。4.4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设备间子系统设计1. 电信间的位置和数量电信间的位置和数量4.4.5 电信间设计要求电信间设计要求电信间的数量应按所服务的楼层范围及工作区面积来确定。如果该层信息点数量不大于400个,水平线缆长度在90m范围以内,宜设置一个电信间;多个电信间,以求减少水平电缆的长度,缩小管辖和服务范围,保证通信传输质量。当每个楼层的信息点数量较少,且水平线缆长度不大于90m,宜几个楼层合设一个电信间。4.4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设备间子系统设计1. 电信间的位置和数量电信间的位置和数量4.4.5 电信间设计要求电信间设计要求电信间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电信
39、间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5m2,也可根据工程中配线,也可根据工程中配线设备和网络设备的容量进行调整,其尺寸的确定可以参考表设备和网络设备的容量进行调整,其尺寸的确定可以参考表4-9所示。所示。一般情况下,综合布线系统的配线设备和计算机网络一般情况下,综合布线系统的配线设备和计算机网络设备采用设备采用19in标准机柜安装。如果按建筑物每个楼层标准机柜安装。如果按建筑物每个楼层1000m2面积,电话和数据信息点各为面积,电话和数据信息点各为200个考虑配置,大个考虑配置,大约需要有约需要有2个个19in(42U)的机柜空间,以此测算电信间面)的机柜空间,以此测算电信间面积至少应为积至少应为5m2(2.
40、5mX 2.0m)。但如果是国家政府、部委等。但如果是国家政府、部委等部门的办公楼,且综合布线系统须分别设置内、外网或专用部门的办公楼,且综合布线系统须分别设置内、外网或专用网时,应分别设置电信间,并要求它们之间有一定的间距,网时,应分别设置电信间,并要求它们之间有一定的间距,分别估算电信间的面积。对于专用安全网也可单独设置电信分别估算电信间的面积。对于专用安全网也可单独设置电信间,不与其他布线系统合用房间。间,不与其他布线系统合用房间。4.4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设备间子系统设计2. 电信间的面积和布局电信间的面积和布局4.4.5 电信间设计要求电信间设计要求电信间机柜内可安装光纤连接盘、RJ-
41、45(24口)配线模块、多线对卡接模块(100对)、理线架、HUBSW设备等。在电信间内安装机柜,正面应有不小于800mm的净空,背面应有不小于600mm的净空。对于墙面安装(或壁挂式)的设备,其底部离地面高度应不小于300mm。一般来说,垂直干线电缆或光缆的容量小,适合布置在机柜顶部;配线子系统电缆容量大,而且跳接次数相对较多,适合布置在机柜中部,便于操作;网络设备位有源设备,布置在机柜下部。4.4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设备间子系统设计3. 电信间的设备配置和配线架端子电信间的设备配置和配线架端子数的计算数的计算4.4.5 电信间设计要求电信间设计要求(1)水平配线区的端子数)水平配线区的端子数
42、某建筑物的某一层需要设300个信息插座,其中100个电话插座,200个数据插座。配线子系统线缆全部采用5e类4对双绞线,共300根。在配线架上,一般将电话端子和数据端子分别设置,故上式中的电话端子数和数据端子数应分别根据配线架规格取整后相加,将例子中的数据代入上式,得:D=4100(110)4200(110%)=440+880=450+900=1350(对)(按25对取整)由上述计算,可确定该楼层配线架水平配线区应配置1350对端子。若在数据出线口使用24口RJ-45模块式快速配线架,则需要采用10个,占用42410960对线。4.4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设备间子系统设计3. 电信间的设备配置和配
43、线架端子电信间的设备配置和配线架端子数的计算数的计算4.4.5 电信间设计要求电信间设计要求(2)垂直干线区的端子数)垂直干线区的端子数楼层配线架垂直干线区的端子数应根据垂直干线的数量来确定。在本例中,用于电话垂直干线的端子数为220对,连接电话主干线;用于数据垂直干线的端子数为40对,用于连接作为数据垂直干线的5e类双绞线电缆;同时配置3对光纤连接端口,用于连接电缆。4.4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设备间子系统设计3. 电信间的设备配置和配线架端子电信间的设备配置和配线架端子数的计算数的计算4.4.5 电信间设计要求电信间设计要求(2)垂直干线区的端子数)垂直干线区的端子数楼层配线架垂直干线区的端子
44、数应根据垂直干线的数量来确定。在本例中,用于电话垂直干线的端子数为220对,连接电话主干线;用于数据垂直干线的端子数为40对,用于连接作为数据垂直干线的5e类双绞线电缆;同时配置3对光纤连接端口,用于连接电缆。(3)网络设备的配置)网络设备的配置本例中,网络设备的配置可考虑在220250端口之间,即配备10台24端口的交换机,也可配备5台48端口的交换机。4.4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设备间子系统设计3. 电信间的设备配置和配线架端子电信间的设备配置和配线架端子数的计算数的计算4.4.5 电信间设计要求电信间设计要求电信间的网络有源设备应有设备间或机房的不间断电源(UPS)供电,并为了便于管理,可采
45、用集中供电方式。并应设置至少两个220V、10A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但不作为设备供电电源。4.4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设备间子系统设计4. 电信间的供电电信间的供电4.4.5 电信间设计要求电信间设计要求电信间应采用外开丙级防火门,门宽大于0.7m。电信间内温度应为1035,相对湿度宜为2080。如果安装信息网络设备时,应符合相应的设计要求。电信间温、湿度按配线设备要求提出,如在机柜中安装计算机网络设备(HUBSW)时的环境应满足设备提出的要求,温、湿度的保证措施由空调专业负责解决。电信间内以总配线设备所需的环境要求为主,适当考虑安装少量计算机网络等设备制定的规定,如果与程控电话交换机、计算
46、机网络等主机和配套设备合装在一起,则安装工艺要求应执行相关规范的规定。4.4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设备间子系统设计5电信间的环境电信间的环境进线间实际就是通常称的进线室,是建筑物外部通信和信息管线的入口部位,并可作为入口设施和建筑群配线设备的安装场地。在智能化建筑中通常利用地下室部分。4.5 进线间设计进线间设计4.5.1 进线间的位置进线间的位置一般一个建筑物宜设置一个进线间,一般是提供给多家电信运营商和业务提供商使用,通常位于地下一层。外部管线宜从两个不同的路由引入进线间,这样可保证通信网络系统安全可靠,也方便与外部地下通信管道沟通成网。进线间与建筑物红外线范围内的人孔或手孔采用管或通道的方式
47、互连。由于许多的商用建筑物地下一层环境条件大大改善,可安装电、光的配线架设备及通信设施。在不具备设置单独进线间或入楼电、光缆数量及入口设施较少的建筑物也可以在入口处采用挖地沟或使用较小的空间完成缆线的成端与盘长,入口设施则可安装在设备间,最好是单独的设置场地,以便功能区分。4.5 进线间设计进线间设计4.5.2 进线间面积的确定进线间面积的确定进线间因涉及因素较多,难以统一提出具体所需面积,可根据建筑物实际情况,并参照通信行业和国家的现行标准要求进行设计。进线间应满足缆线的敷设路由、成端位置及数量、光缆的盘长空间和缆线的弯曲半径、以及各种设备(如充气维护设备、引入防护设备和配线接续设备)等安装
48、所需要的空间和场地面积。进线间的大小应按进线间的进局管道最终容量及入口设施的最终容量设计。同时应考虑满足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安装入口设施等设备的面积。4.5 进线间设计进线间设计4.5.3 线缆配置要求线缆配置要求建筑群主干电缆和光缆、公用网和专用网电缆、光缆及天线馈线等室外缆线进入建筑物时,应在进线间成端转换成室内电缆、光缆,并在缆线的终端处可由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设置入口设施,入口设施中的配线设备应按引入的电、光缆容量配置。电信业务经营者或其他业务服务商在进线间设置安装入口配线设备应与BD或CD之间敷设相应的连接电缆、光缆,实现路由互通。缆线类型与容量应与配线设备相一致。4.5 进线间设计进线
49、间设计4.5.4 入口管孔数量入口管孔数量进线间应设置管道入口。在进线间缆线入口处的管孔数量应留有充分的余量,以满足建筑物之间、建筑物弱电系统、外部接入业务及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和其他业务服务商缆线接入的需求,建议留有24孔的余量。4.5 进线间设计进线间设计4.5.5 进线间的设计进线间的设计进线间宜尽量靠近建筑物的外墙,且在地下室设置,以便于地下缆线引入。进线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进线间应采取切实有效地防止渗水的措施,并设有抽排水装置。(2)进线间应与综合布线系统的垂直布置(或水平布置)的主干缆线竖井沟通,连成整体。(3)进线间应采按相应的防火等级配置防火设施。例如门向外开的防火门,宽
50、度不小于1000mm。(4)进线间应设防有害气体措施和通风装置,排风量按每小时不小于5次容积计算。(5)进线间内不允许与其无关的管线穿越或通过。(6)引入进线间的所有管道的管孔(包括现已敷设缆线或空闲的管孔)均应采用防火和防渗材料密封严堵,切实做好防水防渗处理,保证进线间干燥不湿。(7)进线间内如安装通信配线设备和信息网络设施,应符合相关规范和设备安装设计的要求。4.5 进线间设计进线间设计4.6.1 综合布线系统管理的级别及选择综合布线系统管理的级别及选择1. 综合布线系统管理的级别综合布线系统管理的级别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技术管理涉及综合布线系统的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入口设施、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