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循环生理循环系统心脏血管一、心脏的泵血功能一、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包括收缩期和舒张期。包括收缩期和舒张期。若正常成人安静时心率为若正常成人安静时心率为7575次次/ /分分( (心动周期为心动周期为0.80.8s)s)心房心房心室心室0.1s第一节 心脏生理心脏心脏射血射血心房心房收缩收缩期期心室心室收缩收缩期期心室心室舒张舒张期期等容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射血期射血期等容舒张期等容舒张期心室充盈期心室充盈期快速快速射血期射血期缓慢缓慢射血期射血期快速快速充盈期充盈期缓慢缓慢充盈期充盈期心脏的泵血过程心脏的泵血过程1. 1. 心房收缩期心
2、房收缩期: :时间时间: :约约0.10.1s s压力压力: : 房内压室内压房内压室内压 主主A A压压瓣膜瓣膜: : 房室瓣开房室瓣开, ,半月瓣关半月瓣关容积容积: : 心室容积增大心室容积增大血流血流: : 从心房从心房 心室心室以左心射血为例以左心射血为例: : ( (注意注意各期心室容积、压力、瓣膜、血流的变化)各期心室容积、压力、瓣膜、血流的变化)2. 2. 心室收缩期心室收缩期等容收缩相等容收缩相: :时间时间: :约约0.050.05s s压力压力: :主主A A压室内压房内压压室内压房内压瓣膜瓣膜: :房室瓣和半月瓣均关闭房室瓣和半月瓣均关闭容积容积: :不变不变血液血液:
3、 :血液在左室内不流动血液在左室内不流动射血相射血相时间时间: 0.25: 0.25s s压力压力: :主主A A压室内压压室内压 房内压房内压 ( (可达可达120120mmHg)mmHg)瓣膜瓣膜: : 房室瓣关房室瓣关, ,半月瓣开半月瓣开容积容积: : 缩小缩小血流血流: : 从左心室从左心室 主主A A快速快速射血相射血相: : 占搏出量的占搏出量的808085%85% (0.10 (0.10s)s)缓慢缓慢射血相射血相: : 血液靠惯性流入主血液靠惯性流入主A A (0.15s) (0.15s)等容舒张相等容舒张相时间时间: : 约约0.070.07s s压力压力: : 主主A A
4、压室内压压室内压 房内压房内压瓣膜瓣膜: : 房室瓣和半月瓣均关闭房室瓣和半月瓣均关闭容积容积: : 不变不变血流血流: : 在左室内在左室内3. 3. 心室舒张期心室舒张期心室充盈相心室充盈相快速快速充盈相充盈相: :占充盈量占充盈量60%60%缓慢缓慢充盈相充盈相: :占充盈量占充盈量10%10% ( (房室瓣开放心房收缩之前房室瓣开放心房收缩之前) )时间时间: : 约约0.330.33s s压力压力: :房内压室内压房内压室内压 主主A A压压 ( (约约0mmHg)0mmHg)瓣膜瓣膜: :房室瓣开房室瓣开, ,半月瓣关半月瓣关容积容积: :增大增大血流血流: :从大从大V V 心房
5、心房 心室心室( (抽吸作用抽吸作用) )心动周期中房室活动、压力变化、瓣膜活动、血液流动心动周期中房室活动、压力变化、瓣膜活动、血液流动 期期 房房 室室 室压室压 压力梯度压力梯度 房室瓣房室瓣 动脉瓣动脉瓣 血液流动血液流动 室容积室容积 房缩房缩 缩缩 舒舒 房室房室A A 开开 闭闭 房房室室 等缩等缩 舒舒 缩缩 房室房室A A 闭闭 闭闭 无无 不变不变快射快射 舒舒 缩缩 房室房室A A 闭闭 开开 室室A A 慢射慢射 舒舒 缩缩 房室房室A A 闭闭 开开 室室A A 等舒等舒 舒舒 舒舒 房室房室A A 闭闭 闭闭 无无 不变不变快充快充 舒舒 舒舒 房室房室A A 开开
6、 闭闭 房房室室 慢充慢充 舒舒 舒舒 房室房室A A 开开 闭闭 房房室室 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1.1.心输出量心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 : 一侧一侧心室每次搏动所输出的血量。心室每次搏动所输出的血量。 正常值正常值: :正常成人安静时正常成人安静时60608080mlml 每分输出量每分输出量: : 一侧心室每分钟内射入动脉的血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内射入动脉的血量。 每分输出量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心率 正常值正常值: :4.54.56.06.0L/minL/min心指数心指数: : 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出的心输出量。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出的心输出
7、量。 正常人静息心指数正常人静息心指数: :3.03.03.53.5L /min.mL /min.m2 22.2.射血分数射血分数: : 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正常射血分数正常射血分数: :55%55%65%65%射血分数射血分数= =搏出量搏出量( (ml)ml)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ml)ml)100%100%( (四四) )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1. 1. 每搏输出量的调节每搏输出量的调节(1)(1)异长调节异长调节(Starling(Starling机制机制): ): 通过改变心肌初长度而影响搏出量的调节。通
8、过改变心肌初长度而影响搏出量的调节。 调节效应:调节效应:在一定范围内,在一定范围内,V V回心血量回心血量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心肌初长度心肌初长度 心肌收缩心肌收缩 搏出量搏出量 生理意义:生理意义:对搏出量进行精细调节,使心对搏出量进行精细调节,使心 室射血量与静脉回心血量相平衡。室射血量与静脉回心血量相平衡。 (2)(2)等长调节:等长调节: 不改变心肌的初长度,通过改变心肌收不改变心肌的初长度,通过改变心肌收 缩能力(强度和速度)来调节心脏泵血缩能力(强度和速度)来调节心脏泵血 功能的调节方式。功能的调节方式。 效应:效应:心肌收缩能力心肌收缩能力 心肌收缩心肌收缩 搏
9、出量搏出量(3)(3)大动脉血压的影响大动脉血压的影响: : 后负荷:后负荷: 指心室收缩开始后遇到的负荷指心室收缩开始后遇到的负荷( (大动脉血压大动脉血压) )。 直接影响直接影响:使搏出量减少;:使搏出量减少; 间接影响:间接影响:通过异长调节和等长调节,使搏通过异长调节和等长调节,使搏 出量恢复出量恢复正常水平正常水平,以维持正常心输出量。,以维持正常心输出量。 2. 2. 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在正常心率范围内在正常心率范围内(60(60100100次次/ /分分) ): 心率心率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 心率心率170180170180次次/ /分分 心舒期充盈时间缩
10、短心舒期充盈时间缩短 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心室舒张末期容量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 心率心率4040次次/ /分分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二、心音二、心音 第一心音:第一心音: 房室瓣关闭产生,标志心室收缩的开始;房室瓣关闭产生,标志心室收缩的开始; 特点特点: 持续时间较长持续时间较长(0.120.14S),音调较低。,音调较低。 意义:意义: 房室瓣功能房室瓣功能 反映心肌缩力强弱反映心肌缩力强弱 第二心音:第二心音: 半月瓣关闭产生,标志心室舒张的开始。半月瓣关闭产生,标志心室舒张的开始。 特点特点:持续时间较短持续时间较短(0.080.10S),音调较高。,音调较高。 意义:意义:反映半月瓣功能反映半
11、月瓣功能 反映动脉压高低反映动脉压高低PQRSQRST三、体表心电图三、体表心电图ECGECG的概念及意义的概念及意义: : 概念概念: :用测量电极置于人体表面的一定部用测量电极置于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位, , 记录出来的心电变化波形。记录出来的心电变化波形。心电图的各波及意义心电图的各波及意义: : P P波波: : 左右两心左右两心房房去去极化过程极化过程; ; QRS QRS波波: : 左右两心左右两心室室去去极化过程极化过程; ; T T波波: : 左右两心左右两心室室复复极化过程极化过程; ; PR PR间期间期(PQ(PQ间期间期): ): 兴奋从心房传到心室兴奋从心房传到心室 所
12、需的时间所需的时间(0.120.20(0.120.20s)s); QTQT间期间期: :心室开始兴奋去极化到完全复心室开始兴奋去极化到完全复 极到静息状态的时间;极到静息状态的时间; STST段段: : 心室肌心室肌C C动作电位的平台期。动作电位的平台期。心肌细胞的分类心肌细胞的分类 普通普通心肌细胞心肌细胞 特殊分化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的心肌细胞 非非自律细胞自律细胞 自律自律细胞细胞 ( (心房、心室肌细胞心房、心室肌细胞) () (窦房结、浦氏纤维窦房结、浦氏纤维) ) 工作细胞工作细胞( (具收缩功能具收缩功能) ) 缺乏收缩功能缺乏收缩功能 四、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四、心肌细胞的生物
13、电现象静息电位静息电位 内负外正内负外正,-90-90mVmV; K K+ +外流形成外流形成的的K K+ +平衡平衡电位电位。K+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快快反应和反应和慢慢反应细胞:反应细胞:( (根据根据APAP去去极化极化速度划分速度划分) )慢反应细胞慢反应细胞慢反应慢反应自自律律C C:窦房结、房结区、:窦房结、房结区、 结希区结希区慢反应慢反应非非自律自律C: C: 结区结区快反应细胞快反应细胞快反应快反应自自律律C C快反应快反应非非自律自律C C:心室、心房肌:心室、心房肌C C房室束及其分支房室束及其分支浦肯野纤维浦肯野纤维膜膜电电位位TP10030080701234心室肌细胞心室
14、肌细胞APAP0特点:特点:1.1.上升支与下降支不对称;上升支与下降支不对称; 2.2.复极过程比较复杂。复极过程比较复杂。9070300膜膜电电位位mvmv0Na RP1.1.去极过程去极过程(0(0期期) ) AP AP的快速上升支的快速上升支机制机制: : 快快NaNa+ +通道开放,通道开放,NaNa+ +内流,可被河豚毒阻断内流,可被河豚毒阻断心室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心室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9070300膜膜电电位位mvmv01K+ RP2.2.复极过程复极过程 1 1期期 ( (快速复极初期快速复极初期): ):与与0 0期构成期构成锋电位锋电位机制机制: : K K为主的外
15、向离子流为主的外向离子流9070300膜膜电电位位mvmv012 K+Ca2RP机制机制: :主要由主要由CaCa2+2+缓慢内流和缓慢内流和K K+ +外流外流形成,形成,CaCa2+2+通道可被异搏定阻断。通道可被异搏定阻断。2期期(平台期)(平台期)9070300膜膜电电位位mvmv0123 KRP3 3期期 ( (快速复极末期快速复极末期) )机制机制: : 由快速由快速K K+ +外向离子流构成外向离子流构成9070300膜膜电电位位mvmv0123RPTP4 NaATPADPK4 4期期 ( (静息期静息期) )机制机制: : NaNa+ +泵被激活泵被激活, , NaNa+ +和
16、和K K+ +逆浓度差进行逆浓度差进行跨膜转运,以维持膜内、外跨膜转运,以维持膜内、外 K K+ +、 NaNa+ +浓度梯浓度梯度度; ;此外此外CaCa2+2+外流与少量外流与少量NaNa+ +内流内流( (回漏回漏) )。9070300膜膜电电位位mvmv KRP9070300膜膜电电位位mvmv0Na RP9070300膜膜电电位位mvmv01K+ RP9070300膜膜电电位位mvmv012 K+Ca2RP9070300膜膜电电位位mvmv0123 KRP9070300膜膜电电位位mvmv0123RPTP4 NaATPADPK3慢反应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及形成机制慢反应细胞动作电位的特
17、征及形成机制膜膜电电位位(mv)Ca2+K+Na+04TP-70-400最大复极电位最大复极电位K+Ca2+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慢反应细胞慢反应细胞APAP的特点的特点: : ( (以以窦房结窦房结细胞为例细胞为例) )1. 1. RP(RP(70mv70mv) )和和TP(TP(40mv)40mv)较快反应细胞较快反应细胞低;低;2. 02. 0期去极化期去极化速度慢速度慢 , , 幅值小幅值小(7070mvmv), , 时程长时程长(7ms7ms););3. 3. 只有只有0 0、3 3、4 4期(无明显的期(无明显的1 1期和期和2 2期);期);4. 04. 0期去极化
18、离子基础不同(慢钙期去极化离子基础不同(慢钙R R););5. 45. 4期自动去极化。期自动去极化。最大复极电位最大复极电位: : 心肌细胞心肌细胞APAP复极后所达到的最大膜电位值。复极后所达到的最大膜电位值。五、心肌的生理特性五、心肌的生理特性 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自动节律性:自动节律性: 组织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够组织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够 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 。1.1.自律性组织自律性组织 窦房结窦房结:100100次次 / / 分分 房室交界房室交界:40604060次次
19、/ / 分分 浦肯野纤维浦肯野纤维:20402040次次 / / 分分窦性心律窦性心律:以窦房结为起搏点所控制的心律。:以窦房结为起搏点所控制的心律。机制机制: : 1. 1. 抢先占领抢先占领 2. 2. 超速压抑超速压抑异位心律异位心律:由潜在起搏点所控制的心律。:由潜在起搏点所控制的心律。心脏起搏点心脏起搏点正常正常起搏点起搏点窦房结窦房结潜在起搏点潜在起搏点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窦房结以外的自律C C窦房结在心脏活动中的作用:窦房结在心脏活动中的作用:121212CCC214期去级速度期去级速度最大复极电极最大复极电极阈电位阈电位2.2.自律性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自律性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
20、素: :心肌的兴奋:心肌的兴奋: 心肌兴奋性的周期变化:心肌兴奋性的周期变化:1.1.绝对不应期与有效不应期绝对不应期与有效不应期2. 2. 相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3. 3. 超常期超常期特点: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特点:有效不应期特别长有效不应期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心室肌心室肌AP机械收缩机械收缩膜膜电电位位(mv)0超常期超常期-100-90+40时间时间( (ms)ms)300200100-70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代表窦房结的冲动代表窦房结的冲动 代表外加刺激代表外加刺激期前收缩期前收缩代偿间歇代偿间歇期前收缩:期前收缩: 在心室肌的在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有效不应期之之
21、后后, ,心肌受到人为心肌受到人为的刺激或来自窦房结以外的刺激时的刺激或来自窦房结以外的刺激时, ,心室可产生心室可产生一次一次正常节律以外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的收缩, , 称为期前收缩。称为期前收缩。代偿间歇:代偿间歇: 在在期前收缩期前收缩之之后后,来自窦房结的一次兴奋,来自窦房结的一次兴奋往往落在期前兴奋的往往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有效不应期内而脱失,须等而脱失,须等下次窦房结的兴奋传来才能发生收缩,这段间歇下次窦房结的兴奋传来才能发生收缩,这段间歇期称代偿间歇。期称代偿间歇。传导性传导性1.1.心内兴奋传布的途径和速度心内兴奋传布的途径和速度: :心房肌心房肌 窦房结窦房结 0.05
22、m / s 心房肌的优势传导通路心房肌的优势传导通路 0.4m / s 房室交界房室交界 0.02m / s(0.1s完成完成) 房室束房室束 1.5m / s 左右束支左右束支 3.0m / s 普肯耶纤维网普肯耶纤维网 4.0m / s 心室肌心室肌 1.0m / s(0.06s完成完成)(0.06s完成完成)特点:特点: 各部位心肌细胞的传导性不一。各部位心肌细胞的传导性不一。生理意义:生理意义: 兴奋在心室内传播速度快,有利于心室肌兴奋在心室内传播速度快,有利于心室肌 同步收缩,产生较大的效果;同步收缩,产生较大的效果; 兴奋在房室交界区传导缓慢(兴奋在房室交界区传导缓慢(房室延搁房室
23、延搁),), 保证了心房收缩完毕后心室收缩。保证了心房收缩完毕后心室收缩。2.2.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因素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结构因素结构因素: : 兴奋传导速度与心肌细胞的直径呈兴奋传导速度与心肌细胞的直径呈正正比关系。比关系。生理因素生理因素: : 0 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 如快反应细胞的兴奋传导速度快;如快反应细胞的兴奋传导速度快;邻近未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成正比。邻近未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成正比。收缩性收缩性 特点特点: : 1.1.对细胞外液的对细胞外液的CaCa2+2+浓度有明显依赖性浓度有明显依赖性 2. “2. “全或无全或无”式的收缩式的收缩
24、心房或心室表现为同步化收缩心房或心室表现为同步化收缩离子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离子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K K+ + 、 CaCa2+ 2+ 、 NaNa+ +一、血流量与血压一、血流量与血压 1.1.血流量(血流量(QQ): : 指单位时间内血液流过某一指单位时间内血液流过某一 截面积的血量截面积的血量, , 也称容积速度也称容积速度( (L/min)L/min)。 QQP/RP/R P: P: 主主A A和右心房压力差和右心房压力差( (接近于主接近于主A A压压P PA A) ) 则则: : Q =PQ =PA A/R/R第二节第二节 血血 管管 生生 理理3.3.血流阻力(血流阻力(R
25、R):):血液内各成分之间的血液内各成分之间的 摩擦力和血液与血管壁之间的摩擦力。摩擦力和血液与血管壁之间的摩擦力。 R 8L r4与血管长度和血液粘滞度成正比与血管长度和血液粘滞度成正比与血管半径的与血管半径的四四次方成反比次方成反比2.2.血压血压 ( (P)P): 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单位单位: : 1 1mmHg=1.36cmHmmHg=1.36cmH2 2O=0.133kPaO=0.133kPa二、动脉血压二、动脉血压动脉血压的生理意义:动脉血压的生理意义:收缩压收缩压: : 在心动周期中,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在心动周期中,心室
26、收缩时,动脉血 压升高,其最高值称心缩压或收缩压。压升高,其最高值称心缩压或收缩压。 正常值正常值: : 13.3 13.317.317.3KPaKPa (100 (100130mmHg)130mmHg)舒张压舒张压: :在心动周期中,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在心动周期中,心室舒张时,动脉血 压下降,其最低值称心舒压或舒张压。压下降,其最低值称心舒压或舒张压。 正常值正常值: : 9.312.09.312.0kPakPa(7090mmHg)(7090mmHg)脉压脉压 ( (脉搏压脉搏压) ):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 正常值正常值: :4.04.05.35.3KPaKPa(30
27、(3040mmHg)40mmHg)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 = 舒张压舒张压1/31/3脉压脉压 正常值正常值: : 约约12.012.0KPaKPa(90mmHg)(90mmHg)1.1.动脉血压的形成动脉血压的形成: : 前提:前提:循环系统内足够的血液充盈;循环系统内足够的血液充盈; 动力:动力:心脏收缩射血;心脏收缩射血; 阻力:阻力:小动脉和微动脉形成外周阻力;小动脉和微动脉形成外周阻力; 主主A A和大和大A A管壁的弹性贮器作用:管壁的弹性贮器作用: 维持血管内血流的连续性;维持血管内血流的连续性; 缓冲动脉血压缓冲动脉血压: : 使收缩压不至于过高,使收缩压不至于过高, 舒张压不
28、至于过低。舒张压不至于过低。动脉血压及其形成和影响因素动脉血压及其形成和影响因素2.2.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Bp=QR)Bp=QR)搏出量搏出量 心搏出量心搏出量 Bp (Bp (以以收缩压收缩压升高为主升高为主) ) 心搏出量心搏出量 Bp (Bp (以以收缩压收缩压下降为主下降为主) )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 主要是小动脉和微动脉形成的阻力主要是小动脉和微动脉形成的阻力 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Bp (Bp (以以舒张压舒张压升高为主升高为主) ) 脉压脉压 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Bp (Bp (以以舒张压舒张压下降为主下降为主) ) 脉压脉压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29、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心率心率主主A A和大和大A A的弹性贮器作用的弹性贮器作用大动脉管壁弹性大动脉管壁弹性 血管可扩张性血管可扩张性 ( (顺应性顺应性) ) 收缩压收缩压 和舒张压和舒张压 脉压脉压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比例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比例循环血量循环血量 或血管容量或血管容量循环血量循环血量( (平均充盈压平均充盈压) )动脉血压动脉血压四、静脉血压与血流四、静脉血压与血流五、微循环五、微循环 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微循环的组成与通路微循环的组成与通路 1.1.直捷通路直捷通路 2.2.动动- -静脉吻合支静脉吻合支 3.3.迂回
30、通路迂回通路微循环的调节微循环的调节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1.1.组织液生成的组织液生成的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滤过滤过 2.2.组织液生成的组织液生成的动力动力: :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 组织液生成压组织液生成压 - - 组织液回流压组织液回流压 =(=(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 (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A A端端V V端端血压血压1.61.6kPkPa a血压血压4.04.0kPakPa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静水压组织静水压组织静水压组
31、织静水压滤过滤过回流回流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动脉端的有效滤过压动脉端的有效滤过压 (4.0(4.02.0)2.0)(3.33(3.331.33) 1.33) 1.34(1.34(KPaKPa) ) = =10mmHg10mmHg毛细血管毛细血管静脉端的有效滤过压静脉端的有效滤过压 (1.6(1.62.0)2.0)(3.33(3.331.33) 1.33) 1.06(1.06(KpaKpa) ) = =8mmHg8mmHg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1.1.毛细血管血压增高或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血压增高或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毛细血管Bp Bp 组织液生成组织液生成 水肿水肿毛细血管通透
32、性毛细血管通透性 血浆蛋白渗出血浆蛋白渗出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 局部水肿局部水肿 例例: : 过敏、烧伤等过敏、烧伤等2.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组织液生成组织液生成 水肿水肿 例例: :肾病时血浆蛋白排出过多肾病时血浆蛋白排出过多 水肿水肿3.3.淋巴液回流淋巴液回流 淋巴液回流受阻淋巴液回流受阻 组织液生成组织液生成回流回流 水肿水肿 第三节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一、神经调节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1. 1. 心脏的神经支配心脏的神经支配(1) (1) 心交感神
33、经及其作用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作用作用: : 心率加快心率加快( (窦房结自律性窦房结自律性) ); 房室交界的传导速度加快;房室交界的传导速度加快; 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肌收缩力加强。正性变时、变传导、变力作用正性变时、变传导、变力作用例例: :作用机制作用机制: :与心肌细胞膜对与心肌细胞膜对CaCa2 2通透性升高有关通透性升高有关交感交感N N N N末梢释放末梢释放NENE 与与 1 1R R结合结合 慢慢CaCa2 2通道通透性通道通透性 CaCa2 2内流内流心房肌、心室肌细胞心房肌、心室肌细胞APAP平台期平台期CaCa2+2+内流内流兴奋兴奋- -收缩耦联活动加强收缩耦联活动加强
34、心肌收缩能力增强心肌收缩能力增强(2)(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延髓延髓疑核疑核 迷走迷走N N背核背核节前节前Nf Nf 心内心内神经节神经节( (换换N N元元) ) 节后节后Nf Nf 窦房结、心房肌、窦房结、心房肌、 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 作用作用: : 心率减慢心率减慢( (窦房结自律性降低窦房结自律性降低) ); 传导速度减慢传导速度减慢( (房室交界最大复极电位增大房室交界最大复极电位增大) ); 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收缩力减弱。负性变时、负性变传导、负性变力作用负性变时、负性变传导、负性变力作用作用机制作用机制: :与心肌细胞膜对与心
35、肌细胞膜对K K通透性升高有关通透性升高有关迷走迷走N N N N末梢释放末梢释放AChACh 与与MRMR结合结合 心肌细胞膜对心肌细胞膜对K K通透性通透性 窦房结窦房结P P细胞复细胞复极过程极过程K K+ +外流外流最大复极电位最大复极电位4 4期自动除极速度期自动除极速度窦房结窦房结自律性自律性2. 2. 血管的神经支配血管的神经支配(1)(1)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 (: (起源于起源于T T1 1L L2 23 3) )交感缩血管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 () ) N N末梢末梢释放释放NENE主要主要与与 受体结合受体结合与与 2 2受受体结合体结合血管收缩血管收缩
36、血管舒张血管舒张分布特点分布特点: :除毛细血管、括约肌除毛细血管、括约肌( (血管血管) )和少数微动脉和少数微动脉 外外, ,其余血管均有分布;其余血管均有分布; 各组织器官的分布差异各组织器官的分布差异: : 皮肤皮肤( (血管血管) ) 骨骼肌骨骼肌 内脏脑内脏脑 心肌心肌作用作用: : 主要主要NE-NE- 受体受体 血管收缩血管收缩 维持血管的紧张性维持血管的紧张性( (单一支配);单一支配); 调节外周阻力;调节外周阻力; 容量性血管收缩,促进容量性血管收缩,促进V V回流。回流。心血管中枢:心血管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心血管活动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
37、经元集中的部位。神经元集中的部位。 心血管中枢分布在包括脊髓、脑干、下丘心血管中枢分布在包括脊髓、脑干、下丘脑、小脑和大脑皮层等中枢神经系统的各个脑、小脑和大脑皮层等中枢神经系统的各个水平上,但水平上,但基本的心血管中枢位于延髓基本的心血管中枢位于延髓。心血管反射心血管反射( (颈颈A A窦主窦主A A弓压力弓压力感受性反射感受性反射) ) 意义意义: :对动脉血压进行快对动脉血压进行快速调节速调节, , 参与维持动参与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脉血压的相对稳定。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 (降压反射降压反射) ) 血压血压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38、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窦窦N(N(舌咽舌咽N)N)和主和主AN(AN(迷走迷走N)N)传入冲动传入冲动延髓传入延髓传入N N接替站接替站( ( 孤束核孤束核) )缩血管区心血管缩血管区心血管N N元元心抑制区的迷走心抑制区的迷走N N背核和疑核背核和疑核交感缩血管紧张和心交感紧张交感缩血管紧张和心交感紧张心迷走紧张心迷走紧张血管舒张血管舒张, ,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心率心率 心缩力心缩力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血血 压压1.1.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 E E:与与 、 受体结合能力均强受体结合能力均强 NENE:对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结合能力依次对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结合能力依
39、次 为为: : 受体受体 1 1受体受体 2 2受体受体 肾上腺素受体在心血管的分布肾上腺素受体在心血管的分布: : 心肌心肌: : 1 1受体为主受体为主血管血管皮肤、肾、胃肠皮肤、肾、胃肠 受体为主受体为主骨骼肌、肝、冠脉骨骼肌、肝、冠脉 2 2受体为主受体为主二、体二、体 液液 调调 节节全身性体液调节全身性体液调节心脏心脏心率心率 心缩心缩力心输出量力心输出量对心脏的直接作用对心脏的直接作用同同E E,但因降压反射,但因降压反射使心率使心率 血管血管外周阻力无明显变化外周阻力无明显变化 ( (皮肤、肾、胃肠血皮肤、肾、胃肠血管收缩管收缩) )( (骨骼肌、肝、冠脉骨骼肌、肝、冠脉血管舒
40、张血管舒张) )外周阻力明显增加外周阻力明显增加(较(较E E更明显)更明显)( (无明显作用无明显作用) )血压血压 (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 ) )血压血压 ( (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 )效应效应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E) (E) 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NE)NE)E E与与NENE对心血管作用的对比对心血管作用的对比2.2.肾素肾素- -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醛固酮系统肾素的分泌调节肾素的分泌调节: :入球小入球小A A壁张力壁张力交感交感N N 血血ClCl- -和和NaNa+ + NENE前列腺素前列腺素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肾近球肾近球细胞细胞肾素释放肾素释放血管紧
41、血管紧张素张素血管升血管升压素压素肾素肾素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十肽十肽)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 (八肽八肽) )血管紧张素酶血管紧张素酶A A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七肽七肽) )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原 ( (肝脏合成肝脏合成) )肾素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 :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的升压效应的升压效应: :1.1.增加外周阻力增加外周阻力血管收缩血管收缩( (小小A A、微、微A A、V)V)使外周阻力升高使外周阻力升高 和心输出量增多和心输出量增多 血压血压2.2.增加循环血量增加循环血量醛固酮分泌醛固酮分泌引起或增强渴觉引起或增强渴觉, , 并导致饮水行为。并导致饮水行为。交感交感N N末梢释放末梢释放NENE交感缩血管紧张性交感缩血管紧张性血压血压水和水和NaNa重吸收重吸收血压血压 3.3.加压素加压素( (VPVP或或ADH)ADH)血浆晶体血浆晶体滲透压滲透压循环血量循环血量下丘脑下丘脑VPVP合成合成神经垂体神经垂体释放释放VPVP血管平滑肌收血管平滑肌收缩外周阻力缩外周阻力肾小管、集合管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对水的重吸收循环血量循环血量动脉血压动脉血压V V1 1V V2 2窦弓反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