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2上海宝山区民办交华中学八下期末考试(总分:150分 练习时间:100分钟) 一一、古古诗诗文文(36 分分) (一一)默默写写与与运运用用(12 分分) 温馨提示:请把以下(1)-(4)题做在下面答题框内并上传到(图片一) 1.(1)-(4)题拍照区(图片一): (一)(12 分分) (1) 挥手自兹去, 。 (李白送友人) (2) ,下者飘转沉塘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谁见幽人独往来, 。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 虽有嘉肴的结尾引用尚书兑命中的话“ ”,进一步佐证了文章的观点“ ”。 (二二)阅阅读读下下列列文文段段,完完成成第第(5)(8)题题。
2、(12 分分) 【甲甲】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乙】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
3、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5)下列对上述文段的理解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甲】
4、【乙】反映的都是古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B“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 C【甲】文侧重于议论,而【乙】文则侧重于记叙和描写。 D【甲】【乙】都暗示了文中的言论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温温馨馨提提示示:选选择择题题在在线线上上的的答答题题卡卡上上直直接接选选择择填填写写 (6)上述文段,【甲】的作者是西汉时的_ (人名),【乙】选自 (2分) 2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 分) 选贤与能 ( ) 寻病终(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3 分)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2)题。(12 分)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适遇牧
5、马童子,问涂焉,曰: “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庄子徐无鬼) 【注释】大隗(wi):传说中的神名。 具茨:山名。 涂:通“途”,路。 奚:何,什么。 (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 分) 适遇牧马童子( ) 黄帝再拜( ) (10).后人将“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归纳为成语 ,现在通常比喻 。(2分) (11).从文中对黄帝的 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的人;从文中对黄帝
6、的 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的人。(4 分) 温馨提示:请把以上第(6)-(11)题做在下面答题框内并上传到(图片二) 3.(6)-(11)题拍照区(图片二): (6). (2 分) (7).( )( )(4 分) (8). (3 分) (9).( ) ( ) (4 分) (10). (2 分) (11). (4 分) 4.(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下列最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那些开辟天下的人,凭借什么和放马的人不同呢? B治理天下的人,与放马的人也没有什么不同吧。 C治理天下的人,与放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D那些开辟天下的人,凭什么与放马的人不同呢! 温馨提示:选择
7、题在线上的答题卡上直接选择填写温馨提示:选择题在线上的答题卡上直接选择填写 3 二二、现代文(现代文(34 分)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题(18 分)分) 壶口瀑布(节选壶口瀑布(节选)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 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
8、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 乘隙而进的, 折返迂回的, 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 ; 或淌过石板, ; 或被夹在石间, ;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 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
9、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xi ( )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5.(13
10、)结合语境,第段横线中所填四字词语,最合理的排序应该是( )(3 分) 潺潺成溪 如丝如缕 汩汩如泉 哀哀打旋 A. B. C. D. 6.(14)“看罢水”后,为何“再细观脚下的石”?下列对此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壶口瀑布是水和石共同造就的,文章虽以写水为主,但写石也是衬托中心。 B写被河水侵蚀的石,从侧面展示了黄河的力量,体现了黄河的“刚中有柔”。 C壶口瀑布之所以能集纳所有水的形态,正是由于黄河水对石的不断冲刷。 D从观景的角度而言,作者定点观察,游目四顾后把视线收归脚下,略显生硬。 温馨提示:温馨提示:以上两道以上两道选择题在线上的答题卡上直接选择填写选择题在线上的答题
11、卡上直接选择填写 (15)给文中加点字注拼音,或依据拼音写出汉字。(2 分) 怒不可遏( ) xi ( )而不服 (1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的妙处。(4 分) 4 (17) . 第段的画线句中, 作者前面说壶口的水 “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 后面又说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为什么这样写?(6 分) 温馨提示:请把以上第(15)-(17)题做在下面答题框内并上传到(图片三) 7.(13)-(16)题拍照区(图片三): (15).( ) ( ) (2 分) (16). (4 分) (17). (6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1821 题(题(16 分)
12、分) 蜡烛的前世今生 停电的夜晚越来越少,精美的工艺蜡烛却渐渐流行起来。光线和阴影在摇曳地做着游戏,令人遐思。蜡烛带给我们的别样温存,也许是任何照明方式都难以取代的。 (1)蜡烛的发展 原始人的主要照明工具是纤维浸透油脂的火把,逐渐的,油脂包裹纤维的蜡烛在很多国家被独立发明出来。显然,蜡烛比火把和油灯更加便携轻巧,而且烛芯可以使它完全直立燃烧。 人类早期制作蜡烛的原料是动物脂肪,5000 年前的埃及人把芦苇插在牛羊的脂肪中点燃,这可以算是蜡烛的雏形。后来蜜蜂腹部蜡腺分泌出的蜂蜡、提炼自鲸鱼油脂的鲸蜡、从棕榈树叶和月桂果等植物中提取的蜡油,很快取代了牛羊脂蜡。不过那时民间照明用的多是油灯,只有贵
13、族和皇室才能使得起蜡烛,因为脂蜡是可以食用的,大多还非常有营养,人们可以用它来充饥。 蜡烛真正放下身价是在 19 世纪。化学家从煤焦油中分离出石蜡,商人们开始用机器大量生产石蜡蜡烛,就是我们最常见的细长白蜡。此后,曾经的“照明贵族”也就变得不那么稀罕了。作为照明方式,蜡烛迎来了属于它的辉煌时代。可惜好景不长,随后而来的电灯让这种亦真亦幻的光亮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2) “蜡炬成灰泪始干” , 越烧越短的蜡烛究竟去哪了?燃烧时蜡由固态熔化成液态,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熄灭后又逐渐凝固。在这个从物理到化学再到物理变化的过程中,烛芯起着关键作用。 5 燃烧的烛芯使周围的蜡升温熔化后发生“毛细现象”,蜡
14、液沿着烛芯上升,作为燃料被消耗掉以后,露出更多的烛芯,继续供给燃烧。 “何当共剪西窗烛”看似浪漫,实际是件很麻烦的事。最早用两根棉线搓成的烛芯无法充分燃烧, 如果没有及时把炭化的末端剪掉, 蜡烛就可能熄灭。 直到 1820 年,一个法国人发明了三根棉线编成的辫状烛芯。与两根棉线搓成的烛芯相比,三根棉线编成的烛芯燃烧时能自然松开,末端完全烧掉,省去了剪烛花的麻烦。 (3) 被电灯取代的蜡烛,逐渐成了停电时的备用品,但是更多时候它们被用在特殊场合。在蜡烛发明伊始,它就被赋予了一种神秘色彩。基督教徒很早就把蜡烛视为宗教神物。在东方和西方的文化中,也都有为逝者长燃蜡烛的习俗,点燃的蜡烛象征着不灭的灵魂
15、。 生日宴会上,先许个愿,再一口气吹熄蜡烛,据说能够让你梦想成真。这个传统来源于古希腊,月亮女神生日时,人们在祭坛上供奉蜂蜜蛋糕,插上点燃的蜡烛,比喻月亮撒向人间的轻柔光芒。这个传统后来被用在希腊孩子们的庆生会上,逐渐在许多国家流行开来,沿用至今。 “洞房花烛夜”时,又粗又长的红烛被称为“喜烛”。喜烛从头烧到底,是对新人白头偕老的祝福。 如今,流行的工艺蜡有着各种色彩、形状和香味,它们是在蜡的基础上添加了颜料、精油等辅料。工艺蜡烛优雅的外形被摇曳的烛光衬托着,慢慢挥发出诱人的香味,营造出温馨而浪漫的氛围。 现在, 帮人减肥或戒烟的各种保健蜡也被发明出来了。 看来,蜡烛的传说仍然被书写着,也许会
16、一直延续下去。 (18)根据文意,在文中(2)(3)处的横线上拟写小标题。(4 分) (1) 蜡烛的发展 (2) (3) (19)根据第部分内容,填写表格。(4 分) 使用环境 作 用 宗教、习俗 被视为神物;点燃的蜡烛象征灵魂不灭 (2) (3) 日常生活中 营造浪漫气氛;具有保健作用 (20).第段“商人们开始用机器大量生产石蜡蜡烛”中,加点字能否删掉?请说明理由。(4 分) (21)第部分划线句作用是什么?(4 分) 6 温馨提示:请把以上第(18)-(21)题做在下面答题框内并上传到(图片四) 8.18-21题拍照区(图片四): (18). (4 分) (19). (2) (3) (4
17、 分) (20). (4 分) (21). (4 分) 三、三、综合运用(综合运用(20 分)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阅读下列材料,完成(22)-(24)题。题。 快放暑假了。 八年级语文老师准备在假期组织学生开展“跟着书本去旅行”活动。 但是,有些同学认为,马上要升入毕业班,出去旅行是浪费时间。 9.(22)对于上述情况,语文老师请你代进行一次三分钟演讲。下列不属于演讲稿必备要素的有( )( )(4 分) A内容要有针对性 B要明确表达观点 C注意演讲的技巧 D一定要有背景音乐 E语言要通俗易懂 F现场要进行互动 温馨提示:选择题在线上的答题卡上直接选择填写温馨提示:选择题在线上的答题卡上直
18、接选择填写 (23)同学们决定一起出行后,对旅行路线产生了分歧。目前大家有以下三条路线可供选择。 我选择的路线是(填写字母)_,理由是_。(4 分) A北线:上海出发,途径南京、泰山,最终到北京 B西线:上海出发,途径开封、洛阳,最终到西安。 C南线:上海出发,途径杭州、贵阳,最终到昆明。 (24)同学们准备到浦东机场集结出发。这天,前往机场的路上,看到车窗两边的风景,小敏忍不住和同伴说道: “我看到通往机场的指示牌了!路旁开放着许多茉莉花,伸展着腰身,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漂亮!”请联系当时的特定情境,发挥想象,以小方的身份,再仿写两三句话。(4 分) 小方说:_。 (25)傅雷在傅雷家书中写道
19、:“对于新感受的东西不要让它浮在感受的表面:而要仔细分析, 究竟新感受的东西, 和你原来的观念、 情绪、 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旅行结束后,请你联系这次经历或者阅读经历,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8 分) 7 温馨提示:请把以上第(23)-(25)题做在下面答题框内并上传到(图片五) 10.(23)-(25)题拍照区(图片五): (23) .我选择的路线是_, 理由_ (4 分) (24). (25). (8 分) 四、写作(四、写作(60 分)分) (26)题目:餐桌上的故事 要求: (1)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温馨提示:请把以上第(26)题做在下页答题框内并上传到(图片六、七) 8 11.拍照区:图片六 9 12.拍照区:图片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