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故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描写。2.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3.理解小说的环境描写、对比方法及其对表达主题的作用。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2.理解小说的环境描写、对比方法及其对表达主题的作用。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的环境描写、对比方法及其对表达主题的作用。教学过程复备栏活动单元一:合作探究分析景物描写,深层理解对比手法。1人物的塑造,不但要通过故事情节的安排,还要通过环境描写,那么文中对“故乡”景物的描写共有几处?它的表达作用是什么?明确:文中对故乡景物的描写有三处:(1)回到故乡时见到的“萧索的荒村”(现实中的故乡);(2)记忆中的“神异的图画”(记忆中的故乡);
2、(3)“朦胧中”想象到的图景(理想中的故乡)。记忆中的故乡和眼前故乡的不同,反映了故乡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形成鲜明对比。在对比中,揭示了旧中国农村日益衰败的悲惨现实,以及农民生活的贫困。小说结尾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作者“理想中的故乡”的象征。2学生仔细研读文中三处景物描写,互相质疑问难,小组内交流研讨。思考:(1)“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句中“萧索的荒村”前用了一个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横”,请体会这个词为什么用得好?“活气”改为“生气”可以吗?明确:“横着”是不整齐、不规则地放着的意思,有一种“被遗弃”的动感,“萧索”是形容词,
3、突出了悲凉的气氛,“荒”字描绘出村落的凋敝和沉寂,这里都是写“我”看到家乡的感觉。动静结合,写得具体而形象,这样的荒村,自然没有活泼的生活气息,有的只是死气沉沉,“生气”指旺盛的生命力,用在这里不确切。(2)“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句中“瓦楞上”的枯草的断茎怎么能成为“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明确:句中的“枯草”“断茎”“寒风”“老屋”渲染的凄凉景象突出的是一种气氛、一种心情,“我”要永离故乡,永离老屋,此时故乡的颓败、荒芜、冷落更增加了惆怅、悲凉的情绪。这与上文“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本没有什么好心绪”是协调一致的。(3)“月下西瓜地”一节的绘景奇异在何处
4、?明确:明丽的色彩: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颇为神奇的传说:项带银圈的英俊少年手捏钢叉向一匹猹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3齐读三处有关景物描写的部分。 (第2段、第12段、第88段)活动单元二:人物分析在故乡,“我”见到了许多人,其中着重写了哪两个人物?这两个人物又以写谁为主?(一)闰土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作者运用前后对比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写他的变化。那么,作品是从哪几方面来进行对比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闰土发生了这么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1)完成表格:少年闰土中年闰土外貌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项套银项圈,红活圆实实的手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头戴破毡帽,
5、身穿极薄的棉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动作语态雪地捕鸟,月夜刺猹,很高兴,说话脱口而出,滔滔不绝。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只是摇头默默的吸烟。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对“我”的态度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便熟识了分别时哭着不肯出门送我贝壳、鸟毛。”态度恭敬,称我老爷对生活的态度热爱生活,农村生活知识丰富。要一副香炉和烛台(2)讨论并归纳人物性格少年闰土:天真、活泼、勤劳、勇敢的小英雄。中年闰土:迷信麻木、毫不觉悟的木偶人。(3)闰土发生了这么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表层原因: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深层原因:受封建思想、等级观念毒害。(二)另一人物杨二嫂又是怎么描写的?(1)
6、对于二十多年前的杨二嫂,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肖像)杨二嫂年轻时候脸上擦着白粉,人称“豆腐西施”,是一个美女。(2)对于今天的杨二嫂,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语言、肖像、动作)肖像:50岁时的杨二嫂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象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极瘦。语言:语言尖刻(“贵人眼高”),怪声怪气(“阿呀呀”“阿呀阿呀”),见解庸俗(“你阔了”,“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实际根本不是这样。)跟“我”说话时愤愤不平,“显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动作:顺手牵羊(“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行为卑劣(栽脏闰土在灰堆里藏碗碟并借此发现以为功,拿走“狗气杀”),跑得快(“飞也似的跑了”)。(3)杨二嫂的变化的说明了什么?明确:城镇小市民阶层的日益贫困。活动单元三:深入研读深入研读第三部分1.为什么“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2.小说结尾“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深刻含义?学法指导:如“高墙”指什么?三个“辛苦”有什么含义?“新的生活”指什么生活?我离开故乡到底留恋不留恋?为什么?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