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初三语文上册《怀疑与学问》教案(集体备课定稿).docx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文档编号:3080105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初三语文上册《怀疑与学问》教案(集体备课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部编版九年级初三语文上册《怀疑与学问》教案(集体备课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XX外国语学校初三(上)语文教案课 题怀疑与学问主 备授课时间课的类型讲读课授课时数2课时课 次第1课时审 核教学目标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3.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教学重点2.3教学难点2教 学 设 计二 次 备 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作者,积累词语,整体把握文本的中心论点及论证思路,重点研读一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赏析】这首诗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

2、字面上的意思,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诗人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这符合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诗人寓理于教,旨在激励儿子不要仅仅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验证所学知识从而获得真知。二了解作者1、走近作者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古史辨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部,历任厦门、中山、燕京、北京、云南、齐鲁、中央、复旦、兰州等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等职。1949年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秦汉的

3、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1980年12月25日因病逝世,享年87岁。2、背景链接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中华书局2011年版)。1922年,顾颉刚先生到上海任商务印书馆编辑,这段时间他与胡适和钱玄同通过信件讨论群经辨伪问题,开始复兴历史上的疑辨运动,并把儒家的辨伪变成历史家的辨伪。在1923年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学说,引起了一场古史大论战。1926年,顾颉刚把论战双方的文章收集起来,编成古史辨第一册,于是,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一个以“疑古”为旗帜的古史辨派,怀疑与学问即为此段时间所作。三检查预习,解决字词,积累词汇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凶险(xing) 视察

4、(ch) 轻信(qng) 虚妄(wn) 盲从(mng) 折扣(zh) 流俗(s) 墨守(m) 停滞(zh) 不攻自破(gng) 塾师(sh) 程颐(y) 譬如(p) 腐草为萤(yn ) 2、 解释词语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腐草为萤】)没有事实根据的。 (【虚妄】)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不攻自破】)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念或学说)。(【辨伪去妄】) 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大儒】)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流俗】)四整体感知。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个论点是如何提出的?明确:“学者先要会疑。”程颐”或“在可

5、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学则需疑)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引用古代名言,开门见山地提出来的。2、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什么?文中哪句话揭示了这两个分论点?这句话在文中还有何作用?分论点与中心论点之间有何联系?明确:分论点: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在内容上从两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分论点是用来证明中心论点的。3、理清结构层次中心论点(12):一、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的精神。二、论证中心论点(36)分论点一(35)论证: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分论点二(6)论证: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

6、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五重点品读(一)研习(1-2)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明确:既开门见山提出了中心论点,又将它作为道理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论点。也使文章开头显得活泼有新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重点研读文本3-5和第6自然节,学习作者的论证方法,梳理局部论证思路,体会论证结构和论证语言的严密性。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教学过程】一重点研读(二)研习(3-5)1、论述第一个分论点,分哪几个层次?明确:第一层(3-4)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第二层(5)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敢于怀疑。2、第三段四句话之间层次关系如何?怎样划分层次?明确

7、:因果关系 3、什么是怀疑的精神?明确:经过一番事前的思考,不随便轻信的态度就是怀疑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4、这个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明确:(3段)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举例论证:论证“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4段)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举例论证:举例说明对于传说要善于思考质疑,强调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性。(5段)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引用孟子的话,进一步论述怀疑精神的重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三)研习(6)1、第6段运用了哪

8、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明确:对于别人的话,.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对比论证:反面论证:缺乏怀疑精神对治学的危害。正面论证:从正面论述怀疑的精神对于做学问的积极作用。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举例论证:论证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是“怀疑”的道理,论证充分具体。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人类文化也不会进步对比论证:正反两方面论述论证怀疑的精神对于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重要作用。2、简述本段的论证思路。明确:首先提出论点然后正反对比论证怀疑的精神对于做学问的积极作用。接着举例论证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是“怀疑”的道理最后通过正

9、反两方面对比论证怀疑的精神对于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重要作用。二【品味语言】体会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答: “一切”是副词,表范围,表明包括所有学问家,强调了怀疑精神是任何学问家都不可缺少的基本 素质,没有例外,如果删去没有强调作用,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2、“常常”能不能去掉?四个“常常”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常常”是表频率的副词,用这些词,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

10、家全部都包括在内,都善于经常的怀疑、提问、评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这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不能,有先后关系。只有先怀疑才能和学说辩论,进而评判真伪,最终达到修正错误的目的,体现出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和逻辑性。三课堂巩固下列关于怀疑的材料,你认为它们可用来作为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l1、毛泽东说:“多想出智慧。” (道理论据)l2、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鲁迅)(道理论据)l3、牛顿看见苹果落地,产生疑问,发明了万有引力。(事实论据)l4、李时珍发现古医药书籍中的谬误,发愤编写出当时最完备的医药宝典本草纲目。(事实论据)l5、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道理论据)四拓展延伸读下文的小故事,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有一天,哲学家罗素问哲学家穆尔,“你的学生中谁最优秀?”穆尔说是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人在听我的课时总露出迷茫的神色,而且老是有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已经没有问题了。” 从做学问到科学、哲学、美术等领域,人类文化进步都要求我们有怀疑精神。让我们大胆怀疑,小心求证,去追寻真理,走向成功。三布置作业1.搜集有关怀疑与学问的名人名言,积累下来。2.完成同步练习册教学后记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九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版九年级初三语文上册《怀疑与学问》教案(集体备课定稿).docx)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