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PPT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103073 上传时间:2022-07-12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6.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1房 颤 定 义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房颤波。可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结果,其中,心室律(率)紊乱、心功能受损和心房附壁血栓形成是房颤患者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 ;目前的观点已将其认为是一种“疾病”,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心律失常。2房颤的病因及诱因分类具体疾病备注急性病因可能与某些一过性的因素或急性疾病有关,如:过量饮酒、电击、外科手术(特别是心胸外科手术)、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炎、肺部疾病(如肺动脉栓塞等)、甲亢、代谢紊乱等。治疗一过性因素或急性疾病,房颤可能不再出现

2、心脏器质性病变高血压,特别是伴左心室肥大;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肌肿瘤;缩窄性心包炎;肺源性心脏病和右心房特发性扩张;等。治疗这些疾病可能减少或者避免房颤的发生发展其他内科疾病导致右心房压力的疾病:原发性/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内分泌失调:如肥胖、甲亢、嗜铬细胞瘤等;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等(可能通过影响神经系统)。孤立性房颤无明确基础疾病,机制尚不明确;其中,据推测,在老年人中,老年性心肌纤维化可能与房颤的发生有关。另外,感染致心房炎症反应及等可能也与房颤的发生有关。以年轻人多见家族性房颤可能与遗传性缺陷相关。自主神经的影响一般迷走神经介导的房颤更为常见,常发生在夜间或餐后,而肾上腺

3、素能诱导的房颤常发生在白天或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房颤发作前,反映自主神经张力波动的心率变异性就已经开始出现变化。3房颤的分类-基于房颤的自然病史及不同阶段分类临床特点发作特点治疗意义首诊房颤(First diagnosed episode of AF)首次检测到(不论其是否首次发作、有无症状、是何种类型、持续多长时间、有无并发症)可反复也可不反复发作具体可根据后期分型后考虑治疗方案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F)持续时间 7天 (常7天,非自限性,一般不能自行转复,常需药物或电转复反复发作控制心室率,必要时抗凝和或转复和预防性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或选择导管消融治疗)长期持续性房颤(Lo

4、ng-standingPersistent AF)持续时间1年,患者有转复愿望长期持续发作拟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电复律、导管消融或外科手术转复为窦律永久性房颤(Permanent AF)持续时间1年,不能终止或终止后又复发,患者无转复愿望长期持续发作控制心室率,抗凝治疗-2010,2012ESC欧洲指南,2012中国专家共识4五种房颤类型之间的关系-2010ESC指南5房颤的分类-基于临床应用分类临床特点备注急性房颤(acute AF)指发作时间48h,患者症状明显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包括:首诊房颤和阵发性房颤的发作期,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的加重期。多需紧急处理无症状性房颤(asymp

5、tomatic AF)患者没有房颤的相关症状,通过检测偶然发现或因为出现并发症而被诊断。静默性房颤(silent AF)。可表现为上表各种类型的房颤孤立性房颤(lone AF)患者年龄60岁且经充分的临床检查未检测到病因(如心肺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的房颤。就血栓栓塞及死亡率而言,多预后良好。可表现为上表各种类型的房颤-2010,2012ESC欧洲指南,2012中国专家共识6心房的解剖和电生理特点1、心房解剖学屏障多于心室 2、心房电活动缓慢而生理性不同步 3、心房肌壁薄 4、心房肌血供差 5、心房肌植物神经丰富,对心房肌电生理影响大 6、心房肌不应期比心室肌不应期短 7、心房的各向异性结构

6、明显 7房颤的发病机制 房颤的发生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有多种机制共同参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这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房颤的触发因素(trigger),二是房颤发生和维持的基质(substrate)。l 触发因素: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刺激、心动过缓、房性早搏或心动过速、房室旁路和急性心房牵拉等,其中肺静脉电活动触发房颤 最为常见,也是房颤导管消融的重要理论依据。l 房颤基质:是房颤发作和维持的必要条件,电重构(心房肌有效不应期缩短 )和结构重构(心房扩张和组织纤维化)在房颤基质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重构有利于折返的形成。 房颤基质(电及结构重构)促发因素房颤房颤的发病机制8房颤发病电生理机制的

7、经典学说 对于房颤的发生机制有众多的假设和学说,较为经典的学说包括多发子波折返和局灶激动学说。机制机制主要特点主要特点成功临床实践成功临床实践备注备注图解图解多发子波折返心房内存在多个折返形成的子波,且相互间不停地发生碰撞等,新的子波不断形成,进而形成房颤。维持子波折返需要一定数量的心肌组织。 成功的临床实践主要是“迷宫手术”。但目前主要认为多发子波折返学说更多地反映了房颤的维持机制。局灶激动心房内存在异位激动灶(自律性增强、也可能是触发活动或折返),激动以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状传导,但周围组织因传导的不均一性和各相异性不能产生与驱动灶1:1的传导,这就形成了颤动样传导。消融心房内异位兴奋灶,能停

8、止房颤。似乎更多说明了激动机制。提出时间较晚。9心房颤动的现代认识 基于以往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多子波折返机制与局灶激动机制),目前认为房颤发生机制包括心房内存在折返发生的基质(substrate)和心大静脉等的异位激动触发作用(trigger)两个方面 :l 基质(substrate) :心房有形成多个子波折返激动的异常基质存在,是房颤发作和维持的必要条件。l 触发作用(trigger) :异位快速激动可引发单个或成对的房性早搏(房早)、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或房扑而触发房颤,并对房颤的维持起着驱动作用。10心房颤动的现代认识(一)心房重构:早期表现为电重构,晚期则表现为结构重构:l 电重构:

9、电重构的基础是心房肌细胞跨膜离子流的改变,房颤时L型钙通道Ca2+内流增多,延长动作电位时限,提高平台期电位水平,诱发细胞内钙超负荷,使激动传导的波长缩短,利于折返的形成。l 结构重构:主要包括心房肌细胞改变及间质改变(从分子水平至超微结构均会发生改变),从而有利于房颤的发生发展。(二)体液因子的作用:房颤的发生及持续和体液因子的激活有关,这些体液因子导致心房肌及间质发生电及结构重构,如CRP、IL-6及RASS等。(三)房颤的遗传机制: 主要为编码钾离子通道基因,包括KCNQ1、KCNE家族基因的变异等,还包括及钠通道、ACE、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IL-10等11心房颤动的现代认识(

10、四)入心静脉的作用:1998年,法国学者Haissaguerre等发现,心房及肺静脉内的异位兴奋灶发放的快速冲动可以导致房颤的发生,而消融这些异位兴奋灶可使房颤得到根治。l 肌袖:心肌组织延伸至肺静脉开口内1-3 cm,在开口部位的厚度1.0-1.5 mm,由开口部向内延伸移行渐薄,此称肌袖;肌袖内含有起搏细胞,后者可自发产生电活动,这些电活动可以以很快的频率(可高达每分钟几百次)传人心房触发或驱动维持心房的电活动,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便形成房颤,这是房颤发生的重要机制。l 左心房和肺静脉间的电连接是不连续的,存在着数量不等的电突破点,节段性肺静脉隔离就是找到这些电联接部位并逐一消融。12异位兴奋

11、灶的分布电 连 接13心房颤动的现代认识(五)自主神经的作用: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元分布于心外膜的脂肪垫和Marshall韧带内,这种聚集在一起的神经细胞团称为神经节丛(GP),GP包含了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GP活性增强和房颤诱发有关。l 心脏的神经支配:交感神经支配心脏各 个部分(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 心房肌和心室肌)。迷走神经支配窦 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其 分支;心室肌也有迷走神经支配,但纤 维末梢的数量远较心房肌中为少。14l迷走神经可缩短心房肌的不应期,增大离散度,利于折返的形成;交感神经可增加心房肌的自律性,并缩短动作电位时限在房内形成微折返而引发房颤。l在器质性心脏

12、病患者中,心脏生理性的迷走神经优势逐渐丧失,交感神经介导的房颤变得更为常见。1516心房颤动的并发症及预后并发症临床特点备注脑卒中主要的栓塞性事件。非瓣膜病房颤引起脑栓塞发生的危险是对照组的5.6倍,瓣膜病房颤是对照组的17.6倍。CHADS2:CHA2DS2-VASc:心力衰竭相互促进,互为因果。轻、中和重度心力衰竭者的房颤发生率分别为5%、10-26%和50%外周血管栓塞已有研究证实房颤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D-Dimer)水平高于正常人群D-Dimer水平可以用于预测房颤抗凝治疗期间的血栓栓塞事件和心血管事件。冠心病房颤患者中合并冠心病的比例超过20%;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人群中,合并

13、房颤的为7.9-11.4%;房颤可使冠心病的远期死亡风险增加。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房颤时当心室率持续超过120-130bpm时,可能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心脏扩大、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的患者,如伴有心室率较快的房颤,应考虑是否存在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可能。小规模的研究显示,拟诊扩张型心肌病且合并房颤的患者中,心脏扩大可全部或部分归因于心动过速的可占25-50%17房颤治疗方式的变迁18治疗理念的变迁 既往 房颤的治疗都以消除和缓解患者症状为主要指标,而疗效常以心电图的改善为重要标准,包括将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或控制房颤过快的心室率;因此,这一理念下的治疗则以率律治疗为主导,包括转复窦律、维持窦律及控制心室率。 目前 房颤治疗是为减少和逆转房颤本质性危害。达到“三降三升”:降低病死率、住院率、脑卒中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心功能、活动耐量。2010/2012ESC指南的新策略调整为:(1)抗凝治疗,(2)率律控制,(3)上游治疗;因为有效降低房颤病死率的重要措施是减少脑卒中的发生,这使抗凝治疗跃居治疗总策略的第1位.19小 结 心房的解剖和电生理特点的7个方面 房颤发生和维持的2个经典理论:基质(substrate)和触发因素(trigger) 房颤的发生机制的2个经典学说:多发子波折返和局灶激动学说 房颤发生的具体内容的5个方面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