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题钱塘湖春行第1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古诗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诗意。2.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重点理解诗句,概括内容。难点体会意境,把握情感。一、新课导入钱塘湖指的是西湖,西湖所在的杭州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这样的美誉离不开诗人们的营销传播。本诗的作者白居易,就西湖所写的诗就非常之多,今天我们来看看钱塘湖春行。二、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唐代诗人。在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
2、者。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与元稹齐名,世称“元白”。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著有白氏长庆集。三、背景探寻本诗选自白居易集卷二十(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首诗是长庆三年(823)或四年(824)春诗人任杭州刺史时所作。春天,诗人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观看风景迷人的西湖,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于是他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四、活动一:初读诗句,整体感知1 录音范读,学生听读。正音正字。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2
3、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情感。3学生借助注释,尝试疏通诗文大意。(自我朗读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先朗读再理解某一联含义)明确 :从孤山寺以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春天的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五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五、活动二:感悟全诗,质疑释难1. 通过朗读诗句,你体会到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里看出来的?明确:早春。从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
4、春泥、乱花、浅草看出。2. 用自己的话描述“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所展现的画面。明确:放眼望去,各种各样的花刚刚开放,仿佛马上就要争妍斗艳,诗人眼花缭乱;在早春的西子湖畔,与二三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闲游,萌发的春草刚刚遮没马蹄,真是一派明媚春光啊!3诗歌颈联分别以“乱”“浅”来形容花草,用词精妙,请简要赏析。明确:“乱”字写出了花的颜色和种类繁多,突出了早春花的特点;“浅”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渐绿,但尚未丰茂,只能遮没马蹄的特点,突出了诗人对早春景象的喜爱之情。4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的早春之景。那么诗中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啊?明确:通过描绘西湖早春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六、课堂小结这首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通过对湖水、云脚、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绿杨阴的棉鞋,展现了一幅景色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和对湖光山色的无比热爱。七、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