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测试试卷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测试试卷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下列数据不符合实际的是( ) A正常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18m/s B教室的长度约为 10m C一枚鸡蛋的质量约 50g D正常人脉博跳动一次约 0.8s 【答案】A 【解析】【解答】A正常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1.1m/s,而不是 18m/s,A 符合题意; B教室的长度一般在 10m 左右,符合实际,B 不符合题意; C一枚鸡蛋的重力约为 0.5N,其质量 那么 50g 符合实际,C 不符合题意; D.1min 内,人的脉搏跳动为 60 到 100 次,那么一次跳动约 0.8s 符合实际,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
2、为:A。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速度、长度、质量和时间,结合数据和单位解答。 2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击鼓面观察纸屑的运动。下面实验的研究方法与它相同的是( ) A速度与密度定义的方法 B敲击音叉,观察与其接触的乒乓球的运动 C为研究问题的方便引入光线的概念 D将闹钟放到玻璃罩中,抽去空气后,声音变小,推理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B 【解析】【解答】通过观察纸屑的运动,而确定发声的鼓面在振动,这是运用了转换法。 A速度的定义是指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而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运用了比例法,A不符合题意; B通过观察乒乓球的运动而知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是运用了转换法,B 符合题意; C引入光
3、线能让人对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的了解更方便和形象,是运用了模型法,C 不符合题意; D在生活中很难找到真空环境,通过玻璃罩中空气减小,闹钟声音变小,而推导真空中声音的传播情况,是运用了实验推理法,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通过其它物体的弹起,表示发声体在振动,利用的是转换法。 3下列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B盛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 C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 D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 【答案】C 【解析】【解答】凝华指的是物体由气体直接变为固体的过程。 A、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A 不符合题意; B、土地干涸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
4、气的结果,属于汽化现象;B 不符合题意; C、“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C 符合题意; D、湖水结冰,是液态水变为固态冰的凝固形成的,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4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塑料棚顶一个很小的“”形孔上,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 ) A圆形 B方形 C“”形 D“”形 【答案】A 【解析】【解答】当太阳光通过塑料棚顶
5、上的“”小孔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地面上就会形成太阳的像,是小孔成像现象; 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与物体有关,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所以光斑的形状与太阳的形状一样,是圆形的,与孔的形状无关,所以 A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光沿直线传播形成形成成像,像的形状和物体相同,和小孔无关。 5日常生活中经常伴有光学现象,下述现象的成因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水中月镜中花光的折射 B筷子在水中“弯折”光的反射 C雨后彩虹光的直线传播 D海市蜃楼光的折射 【答案】D 【解析】【解答】A水中月镜中花是平面镜成像,其实质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是光的折射,A 不符合题意; B水中筷子反射的光从水
6、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筷子“弯折”了,B 不符合题意; C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C 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发生折射形成的,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现象;水中筷子弯折、雨后彩虹、海市蜃楼的形成是光的折射。 6为了规范交通行为,南宁市公安部门在很多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如图所示,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B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 C凹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D凹透
7、镜,成缩小的虚像 【答案】B 【解析】【解答】解: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拍摄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的现场照片时,物距远大于 2 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 B 【分析】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大于 2 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7如图所示,表示近视眼矫正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图示是远视眼的成因,远视眼在看近处的物体时,像落在视网膜的后面,不符合题意; B、图示是对远视眼的矫正,佩戴凸透镜可使光线提前会聚成像在视网膜上,不符合题意; C、图示是近视眼的成因,近视眼在看远处的物体时,像落在视网膜的前面
8、,不符合题意; D、图示是对近视眼的矫正,佩戴凹透镜可以使物体射来的光线先发散一些,通过晶状体时会聚点靠后,落在视网膜上,符合题意 故选 D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在看远处的物体时,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8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烧开了,继续加热,壶中的水的质量保持不变 B把 1kg 的铁块烧红后拉成铁丝,则铁丝的质量大于铁块的质量 C1kg 铁与 1kg 棉花质量相等 D把 1kg 的铁块带到月球上,则在月球上铁块的质量变小了 【答案】C 【解析】【解答】A水烧开了,继续加热,沸腾会让部分水变成水蒸气,那么壶中的水质量会变小,A 不符合题意; B
9、把 1kg 的铁块烧红拉成铁丝,组成铁的物质的多少不变,则铁丝的质量与铁块的质量相等,B 不符合题意; C.1kg 的铁与 kg 的棉花组成物质的多少相同,则两者的质量相等,C 符合题意; D.1kg 的铁块带到月球上,铁块的质量不变,因为空间变化不会影响质量的大小,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是质量,质量和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等无关。 9根据密度的定义式,可以得到( ) A对于不同物质,V 越大, 越小 B对于不同物质,m 越大, 越大 C对于同一物质, 与 m 不成正比,与 V 也不成反比 D对于同一物质, 与 m 成正比,与 V 成反比 【答案】C 【
10、解析】【解答】A对于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 V 越大,密度 越小,而质量不同的不同种物质,体积与密度的关系无法确定,A 不符合题意; B对于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物质,质量越大,密度越大,而体积不同的不同种物质,质量与密度的关系无法确定,B 不符合题意; C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同一种物质的密度与体积和质量无关,C 符合题意,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的多少,是物质的特性,和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10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v 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u 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
11、凸透镜的焦距是 16cm B当 u=12cm 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 u=20cm 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12cm 处移动到 24cm 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16cm 时,所以f=8cmA 错误 B、当 u=12cm 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 错误 C、当 u=20cm 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C 错误 D、物体从距凸透镜 12cm 处移动到 24cm 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
12、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D 正确 故选 D 【分析】 (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2)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二、实验题二、实验题 11在探究“固体的熔化特点”实验中,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某物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由图象可知,该固体的熔点是 oC,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13、; (2)0时物质的状态 (选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状态”或“三者都有可能”) ; (3)另一个小组为了使物质更快受热,设置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你认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 。 【答案】(1)0;温度不变、吸热 (2)三者都有可能 (3)酒精灯加热没用外焰(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 (1)从图中可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 0不变,所以其熔点是 0,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是晶体。 (2)由图像可知此物质的熔点为 0,当物质温度刚好为 0时,这种物质还是固态,继续吸收热量,固体开始熔化,熔化过程中,会变为固液共存状态,温度保持不变,固体完全熔化后变为液态,如果继续吸热
14、,液体的温度才能升高,如果不再吸热,液体的温度仍会是 0,所以对晶体来说,在熔点时,三种状态都可能存在。 (3)乙图中试管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从图中可以看出用的酒精灯内焰加热,酒精灯内焰温度低,故试管内物质受热慢,应该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分析】 (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是熔点; (2)晶体在熔点时,可能是固态、液态、固液共存状态的; (3)使用酒精灯时,利用外焰加热。 12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o 20o 2 45o 45o 3 60o 60o (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 ; (2)如图
15、b,把半面纸板 NOF 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 NOF 上 反射光线(填“看得到”或“看不到”) ,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同一平面内(填“在”或“不在”) ; (3)同学们在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改变了入射角大小,先后做三次实验,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中,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 (4)同学们还发现,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 F 沿 BO 射到 O 点,光将沿图中的 OA 方向射出,这是因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 【答案】(1)显示入射光的传播路线 (2)看不到;在 (3)光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可逆 【解析】【解答】 (1)让光贴着纸板入射,则光在表面粗糙的纸板上发生慢反
16、射,则在各个方向都能观察到入射光线的传播径迹。 (2)图 b 中,将纸板 NOF 向前或向后折,则纸板 NOF 与承接入射光线的纸板 AON 不在同一平面内,那么在 NOF 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由表格数据知,每次实验对应的反射角都等于入射角,所以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将光线沿原来的反射光线的位置 BO 对着 O 点射入,则反射光线会沿着原来的入射光线的位置OA 反射出去,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分析】 (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纸板可以承接光线; (2)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17、(3)在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光在反射时,光路的可逆的。 13洋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 上,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 10cm 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若保持凸透
18、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 35cm 刻度线处,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 (5)如果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_。 A没有影响 B不能成像 C成一半的像 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 【答案】(1)10 (2)同一高度 (3)照相机 (4)放大 (5)D 【解析】【解答】(1)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就是焦点,从光心到焦点的距离即为焦距,故焦距为 10cm。 (2)为了让像成在光屏的正中央,故需要将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同一个高度。 (3)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 10cm 刻度线
19、处,此时的物距为 40cm,物距大于两倍的焦距,是照相机的应用。 (4)将蜡烛移动到标尺 35cm 刻度线处,此时的物距为 15cm,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的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5)若将凸透镜的上半部遮住,下半部仍然有光线通过,能成完整的像,由于经过凸透镜的光线少了,故像变暗了。 【分析】 (1)光线和凸透镜的主光轴平行时会聚于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焦距;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整烛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个高度; (3)当物距大于像距时,成像应用于照相机; (4)凸透镜成像实像时,物距和像距互换时,可以再次成像,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5)挡住部
20、分凸透镜,成像变暗,像完整。 14某同学捡到一个金属螺母,为了测量此螺母的密度,他做了如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要使横梁平衡,应向 调节平衡螺母; (选填“左”或“右”) (2)把金属螺母放在天平 盘中(选填“左”或“右”) ,并用镊子向另一侧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使天平横梁恢复平衡,盘中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螺母的质量是 g; (3)在量筒中装入 20mL 水,用细线系住金属螺母并将其轻轻浸入量筒水中,如图丙所示,则金属螺母的密度是 kg/m3; (4)若金属螺母密度恰好和密度表中某金属的密度
21、相同,则这名同学据此 (填“能”或“不能”)判断该螺母一定是由这种金属制成的。 【答案】(1)左 (2)左;53.4 (3)8.9103 (4)不能 【解析】【解答】 (1)由图甲知,分度盘中指针向右偏转,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才能让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测量时,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 由图乙知,金属螺母的质量 m=20g+20g+10g+3.4g=53.4g (3)由图丙知,量筒的分度值为 1mL,金属螺母浸入水中后,总体积为 26mL,那么金属螺母的体积 V=26mL-20mL=6mL=6cm3 则金属螺母的密度 (4)查密度表知,此金属螺母的密度与铜的密度相同,但
22、不能确定此螺母是铜制成的,因为,此螺母可能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 【分析】 (1)调节天平平衡时,平衡螺母左偏右调; (2)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物体放在天平左盘;根据砝码和游码位置,测量质量; (3)根据量筒中液面位置,测量体积,根据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计算密度; (4)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根据密度可以判断物体的组成材料。 15小李在观看“中国第 36 批南极科考队员,驾驶着雪龙 2 号极地科考船在普里兹湾海域进行科考作业”的电视新闻时,发现浮冰无论多大多重总浮在水面上,于是对刚刚学过的“物体的质量不随物态的变化而变化”产生了质疑。请你利用冰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物体的质量与状态无关。 (1)证明时
23、,你选用的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是: ; (2)操作步骤: ; (3)分析判断: 。 【答案】(1)天平 (2)拿一小块冰放在烧杯中,调平天平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m1;待烧杯中的冰完全熔化后,再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m2。 (3)比较 m1和 m2 的大小,二者相等,即冰和熔化成的水质量相等(烧杯质量不变) ,则物体的质量不随物态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解答】 (1)实验中,需要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天平。 (2)步骤:拿一小块冰放在烧杯中,调平天平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m1;待烧杯中的冰完全熔化后,再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m2。 (3)比较 m1和 m2 的大小,二者相等,即冰和熔化成的水质量相
24、等(烧杯质量不变) ,则物体的质量不随物态的变化而变化。 【分析】 (1)通常利用天平测量质量; (2)探究质量和物体状态的关系时,需要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熔化前、后的质量; (3)根据熔化前、后质量的数据,判断质量和物体的状态的关系。 三、三、填空题填空题 16小明搞社会实践活动,在医院看到了很多现象,并联系到物理知识。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用 B 超给病人检查身体时主要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手术室悬挂着灭菌灯发出淡紫色的光,这种淡紫色的光 (选填“是”或“不是”)紫外线;在医院里我们还经常看到“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
25、控制声音的 ,以免影响他人。 【答案】信息;超声波;不是;响度 【解析】【解答】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听诊器可以让医生判断病人情况,此时声是传递的信息。 B 超主要利用探头发射脉冲超声进入人体各层组织界面后,产生反射脉冲电信号,在监视屏幕上来诊断疾病。 紫外线在可见紫色光之外的不可见光,人眼看不到,所以看见的淡紫色光线不是紫外线。 “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音量的大小,以免影响他人休息,音量的大小是指声音的响度。 【分析】根据声音得知某事,是声音传递信息;B 超利用了超声波;紫外线肉眼看不到;声音的大小指响度。 四、综合题四、综合题 17阅读回答: 小军是一个航天迷,收集了很多神州
26、飞船方面的信息。对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就收集到如下信息: 2021 年 10 月 16 日 0 时 23 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约 582 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3 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10 月 16日 6 时 56 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2021 年 11 月 7 日 18 时 51 分,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舱门,截至 20 时 28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身着中国新一代“飞天”
27、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 2021 年 12 月 9 日 15 时 40 分,“天宫课堂”第一课开始,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 小军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了下列问题: (1)火箭发射后,火箭相对于飞船是 的; (2)航天员出舱后看到了地球是因为地球 了太阳光; (3)航天员出舱后和在地球时的质量相比是 ; (4)航天员出舱后感觉周围一片寂静是因为 ; (5)图中是航天员在飞船中讲课时的情景,航天员前面的是水球。根据看到的现象,航天员通过水球所成的像是 。 (选填“实像”、“虚像”) 【答案】(1)静止 (2)反射 (3)不变/相等
28、 (4)真空不传声 (5)实像 【解析】【解答】 (1)火箭与飞船一起发射升空的,则火箭相对飞船而言,没有位置的变化,是静止的。 (2)地球不是光源,航天员能够看到地球,是因为地球反射太阳光进入到航天员的眼睛。 (3)质量是指组成物体的物质的多少,而空间变化不会影响物体组成物质的多少,所以航天员在太空和在地球上的质量是相同的。 (4)航天员出舱后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周围没有空气,而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听不到声音。 (5)图中的水球相当于凸透镜,而此时所成的是倒立的像,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中,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则图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分析】 (1)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物体是静止的;
29、 (2)不发光的物体,通过反射光线,人们能看到; (3)物体的质量和空间位置无关; (4)真空不能传声; (5)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五、简答题五、简答题 18学习物理后,请解释“霜前冷,雪后寒”的原因。 【答案】气体在降温时会放热凝华成固态,水蒸气降温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气温会很低,即“霜前冷”;固体熔化时要吸热,雪熔化吸热会使气温降低,即“雪后寒”。 【解析】【分析】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雪熔化时,吸收热量。 六、作图题六、作图题 19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 AB 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解:如图所示: 【解析】【解答】解:
30、先作出端点 A、B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A、B,用虚线连接 A、B即为物体AB 的像,如图所示: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 A、B 端点 AB 的像点A、B,连接 A、B即为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七、计算题七、计算题 20为了探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向月球发射激光束,经反射后被接收,激光束从发出到接收共需,求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光的速度为 3108 m/s)能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球和月球的距离?为什么? 【答案】解:由题知,激光从月球传到地球所用的时间: , 由 得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是真空,不能用超声
31、波测量地球和月球的距离 答: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不能,月球上是真空 【解析】【分析】根据光速和接受反射光线的时间,可以计算路程,计算距离;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1小华买来一桶容积为 5L 的食用植物油(植物油的密度 0.9103kg/m3) ,请你计算: (1)这桶植物油的质量是多少 kg? (2)通过计算说明,这个桶能否装下等质量的水?(水的密度 1.0103kg/m3) 【答案】(1)解:植物油密度 1=0.9103kg/m3 ,水的密度 2=1.0103kg/m3,瓶子容积 V=5L=510-3m3 由可得油桶中植物油的质量 m1=1V=0.9103kg/m3 510-3m3=4.5kg 答:这桶植物油的质量是 4.5kg; (2)解:油桶装满水,水的质量 m2=2V=1.0103kg/m3 510-3m3=5kg4.5kg 油桶可以装下等质量的水。 答:这个桶能装下 4.5kg 的水。 【解析】【分析】 (1)根据物体的密度和体积的乘积,计算质量; (2)根据密度和体积的乘积,计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