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年级】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试题(附答案) 一【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乙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1.解释下
2、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分) (1) 选贤与(“与”通“举”,选拔)能 (2)货恶(憎恶)其弃于地也 (3) 故(所以)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 3.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点拨:对比阅读找共同点。“大同社会”与“世外桃源”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是不存在的,都是一种理想的社会。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3分) 论语十则(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乎?有朋自远
3、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4、。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温故而知新 新:新的理解和 B.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 C.及鲁肃过寻阳 过:到 D.但当涉猎 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 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 ) 择其善者而从之 结友而别 安陵君其许寡人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A. 不同,也不同 B. 相同,也相同 C. 不同,相同 相同,不同 3.请你至少写出出自以上选文的三个成语。(2分)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待) 1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
5、(我),(我)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 (2)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拿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4.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述说你的观点及理由。示例:我的体验是,既要广泛涉猎,也要学思结合。对一般文章要广泛涉猎,才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对文化经典要边读边思,认真品味,才能领会其中精要。这样,才能做到学有所获。 三. 【甲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
6、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7、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出师表) 1用“/”标示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仅标一处)(1分) 今 齐 地 方 千 里 今 齐 地 /方 千 里 2下列加点字词语意义
8、相同的一项是(C )(2分) A.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B.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C.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答: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答: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有所不同。 4【质疑探究】邹忌和诸葛亮都苦口婆心地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然而他们劝谏的艺术各有不同,你认为他们的
9、不同表现在哪里?。(3分) 答:第一问:都希望他们的君主能广开言路,接受意见。 第二问:邹忌:用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现身说法,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诸葛亮: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由主而次,循循善诱,谆谆告诫,不失人臣身份。 5【迁移拓展】劝谏是一门艺术,魏徵以“载舟覆舟”劝谏唐太宗,实现了“贞观之治”;曹刿用“取信于民”劝谏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因为要迎接中考班主任取消了本班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为了让班主任恢复你们的这些课程,你准备和他(她)这样说:(2分) 答: 略。评分要点:注意称谓、说话的语气、分寸,符合情景内容即可。 四【甲】于是入朝
10、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
11、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瑾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亦!” 1两则选文表达的共同主旨是什么?(3分) 答案:统治者应该有勇气广开言路,善于纳谏。 2简略说说甲文中进谏人越来越少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案:由于齐威王敢于纳谏,广开言路,使得齐国大治,民众对齐威王治国的满意度越来越高,意见越来越少。 3乙文“君瑾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亦!”句中“此三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4分) 答案: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4将下
12、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5分)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答案:自己身份高了却对人骄横无礼的人人民就会离开他,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 五【甲文】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巨,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巨,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诽谤于朝市,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期月之
13、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日 (选自 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文】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 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 小孺子:年轻人。 三旦:三天。 委身曲附:变着身
14、子紧贴着树枝。 务:一心,一定。 1、请从两篇短文中各找出(归纳)一个成语。( 2 分) 门庭若市或从谏如流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与“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中加点字“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 ( 2 分) A、皆以置从美于徐公 B、奉命于危难之间 C、管夷吾举干士 D、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3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当面指责(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满一年(“一年”也可)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 分) (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且传入我的耳朵的人,受到
15、下等的奖赏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译:这三者都一心想得到他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及后面的祸患。16请比较两篇短文的相同点。 (1)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都采用设喻(类比、讽谏)的方式,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过失。 (2)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吴王:都能接受进谏,并付诸行动。 六【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勾践宴群臣,而
16、言吴王夫差之亡也以杀子胥故。群臣未应,大夫子余起而言曰:“臣尝之东海矣,东海之若游于青渚,介鳞之属以班见。见夔出,鳖延颈而笑,夔曰:尔何笑?鳖曰:吾笑尔之跷跃,而忧尔之踣也。夔曰:我之跷跃不犹尔之跛行乎?且我之用一,而尔用四,四犹不尔持也,而笑我乎?故?之则伤其足,曳之则毁其腹,终日匍匐,所行几许。尔胡不自忧而忧我也?今王杀大夫种,而走范蠡,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臣恐诸侯之笑王者在后也。”王默然。 (刘基郁离子) 【注释】以班见:按照等级依次拜见。夔:ku,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似龙,一足。跷跃:用一只脚跳跃。?:踮起脚尖。曳:拖,牵引。大夫种:越国大夫文种,功臣,助勾践灭吴。后勾践听信
17、谗言,令其自杀。走范蠡:逼走范蠡。范蠡,越国大夫,助勾践灭吴,后为避祸而隐居江湖。 1解释下列短语。(4分) (1)外见:显现(表现、展示)出来 (2)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明白它的心思、想法 (3)介鳞之属:鱼鳖一类的水族动物 (4)延颈而笑:_ (5)所行几许:(能)走多远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况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2)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 天下的贤能之士,都吓得转回身去(掉过头去),不敢到越国来,越国再没有治国的贤才了。 3韩愈讽刺了假伯乐一类的统治者,你觉得勾践属于这一类人吗?请依据选文和补充注释加以辩证分
18、析。(4分) 答案:示例:这要辩证分析。勾践重用文种和范蠡重振越国雄风,说明他还是识人才的,但后来又逼死逼走两位功臣,说明勾践对两位人才的价值并没有认识到位,没有给千里马类的人才以合适的生存条件,又表现出统治者短视的一面,这符合韩愈讽刺的现象。示例:属于同一类,勾践只是看到文种和范蠡的某一方面的才干,复国成功就卸磨杀驴,表现出统治者短视的一面,说明勾践也是一个假伯乐,这完全符合韩愈讽刺的现象。不属于同一类。勾践重用文种和范蠡重振越国雄风,说明他识人才而且能重用人才。当大夫子余委婉讽谏之后,勾践以“默然”表示对自己的错误有所认识,看来伯乐也是会犯错误的。 七【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
19、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
20、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隆中对 【注】每:常常。信然:确实这样。先主:刘备。 就见:到那里拜访。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 枉(wng):委屈。 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 由是:因此。 凡:总共。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A ) (2分) 臣本布衣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先帝不以臣卑鄙
21、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还于旧都 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4分) 先主曰:“君与俱来。”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 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3出师表能流传千古,原因之一是其言辞质朴,情真意切。请以“遂许先帝以驱驰”为例,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许”是答应、许诺的意思。诸葛亮为报答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遂许先帝以驱驰”,而一“许”便是二十一年。在历经了无数“危难”后,如今又要“出师”,继续为刘备的遗志“北定中原”而“驱驰”,这仍然是
22、对“许”的践行。一个简单的“许”字,让我们读出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一份真情、一片忠心,也使我们感受到了他信守承诺、一诺千金的高尚人格。 4针对文中画线句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看法:诸葛亮写出师表时刘备已经去世,那么,即使出师未果,也不会对“先帝之明”造成影响,所以诸葛亮的担心是多余的。对此,你有怎样的见解? 诸葛亮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刘备把国家大事都托付给诸葛亮,这是对诸葛亮的信任。如果诸葛亮辜负了这份信任,也就等于说刘备有眼无珠、看错了人,那“先帝之明”当然受损,甚至就不能成立了。从诸葛亮的“恐”可以看出他把这份信任看得很重,努力维护着刘备的明君形象。“恐”也是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的真
23、切内心写照。 八、(2021?鸡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12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选自晋?葛洪西京杂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假借:_ (2)以是:_ 答案:(1)借(2)因此 2翻译句子。(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我)抄完书,跑着送还给人家,一点也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 (2)衡
24、乃穿壁引其光。 于是,匡衡在墙壁上凿了一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从洞中透过来。 3甲、乙两段在选材上的相同点是什么?请用一个词语或成语分别概括两段内容。(3分) 答案:选取的都与勤学(求学条件艰苦)有关,甲段写读书之艰(得书之难),乙段写凿壁偷光。 4结合上面文段,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3分) 答案:示例一: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要像宋濂和匡衡那样想办法克服,努力学习,最后一定会学有所成。示例二:我们今天的学习条件和宋濂、匡衡相比要优越得多,他们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去读书。我们也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一个知识丰富的人。 九、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2分
25、)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n)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释】帝:指明太祖朱元璋。朕:皇帝自称。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2分) 录 毕 走 送 之 不 敢 稍 逾 约。 答案: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
26、约。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余幼时即嗜学 嗜:爱好 (2)弗之怠 弗: 不 (3)宋濂尝与客饮 尝:曾经 (4)间问群臣臧否 臧: 善,好 点拨:“臧”可以联系出师表中“陟罚臧否”一句。 3翻译下列句子。(3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2)诚然,卿不朕欺。 真是(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4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_; 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_(3分)。 答案:读书方面围绕“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做人方面围绕“正直”“坦诚待人”“与品德优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说人坏
27、话”等要点回答即可。点拨:考查学生读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抓住 “嗜学”“手自笔录”“遍观群书”等内容来作答。【乙】文抓住“濂具以实对”等内容作答。 5请选用一句诗或对联来概括【甲】文字体现出来的意思,并简要说明理由。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或“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甲】文字揭示了学习须不怕艰苦,勤学不辍的道理, 十.【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
28、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月色入户。 户:窗户 盖竹柏影也。 盖:原来 止午、未、申三时。 止:仅仅、只是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工:美妙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安可为俗士道哉?怎么能讲给那些世俗的人听呢? 3.【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写月语句
29、 【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乙】月影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描写方法 【甲】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 【乙】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 4.【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2分) 【甲】文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乙】文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十一【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30、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
31、空自奇;谅可用而不用,固斯焉而取斯。 李绅寒松赋 注释芊眠:茂密状。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盘簿:牢固状。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叶:相合。隆:高。谅:确实。固:鄙视。取:取法。新-课-标-第-一-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穹石盘簿而埋根 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甘冒霜而停雪 停: 使(雪)停止。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 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3.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4
32、.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2分) 2.寒松笔直的树干撑起茂密旺盛的树冠,昂首挺立,生机盎然;坚韧恭肃的树枝,苍翠茂密,遒劲有力。依靠层层山峦生长的寒松与高天白云携手挽臂,掩映成趣; 隐居幽静山涧的寒松积聚着雾霭,收藏着烟霞,氤氲迷离,如诗如画。 3.答案:因为莲具有纯洁、正直、雅致的个性特征。寄寓了作者对君子品德的追求。因为寒松具有坚韧耐寒、忠贞不移的品格。隐寓了作者坚守节操、执着追求的精神气度。 4.答案:运用衬托,突出了莲、寒松卓尔不群的品性;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形象、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富有感染力。 十二.甲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33、,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 戴安道就范宣学,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惟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戴乃画南都赋图,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注释】戴安道就范宣学:戴安道和范宣均为我国晋代人名。 咨嗟:赞叹。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贤于材人远矣 贤:胜过,超过 不宜老思于此 老思:劳神,费心思 2翻译下列句子
34、。(4分) 得为众人而已耶?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 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范宣看后,赞叹不已,认为大有益处,才开始重视画画。 3甲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乙文则直接写出了戴安道和范宣师生之间 虚心学习,相互切磋 的过程。 十三【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
35、,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
36、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D 点拨:A项第一个“过”是“经过”,第二个“过”是“错”“犯错误”。B项第一个“为”是“是“,如“千里之外”,第二个“为”表示心理活动。 C项第一个“以”是“用”,第二个“以”是“因为”。D项 “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不译。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 11【甲】文
37、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2分) 利诱 l1 威胁 害怕(色挠) 12【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问话时,“避席对曰”,“避席”写出了晏子 郑重 的态度,也隐含了他的不满。 13唐雎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雎主要是靠 勇敢 取胜,晏子主要是靠 智慧 取胜。 十四.【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
38、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 【注释】予:给,送。子:你,代词。履:鞋子。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2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9、这、这样) (3)今谓人曰(对说) (3)何故(缘故、原因)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送给你天下,却要你的性命,你愿意这样做吗? 31.【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舍鱼而取熊掌这个比喻来阐述舍生取义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 ,其次论证了天下不如生命珍贵 ,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万事莫贵于义(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中心论点。(4分
40、) 32.【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 十五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
41、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 8.指出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以”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B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以伤先帝之明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指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C A.今安在(哪里) B.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C.躬耕于南
42、阳(身体弯曲) D.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10.请你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 停、投、拔、顾一连串的四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压抑的心情。 11.诵读下面句子,请分别用“/”把句中一处主要停顿标示出来。 直挂云帆济沧海 直挂云帆/济沧海 奉命于危难之间 奉命于/危难之间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13.请你用成语或俗语写出行路难和出师表中隐含的典故(各写一个即可)。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乘风破浪三顾茅庐、鞠躬尽瘁 十六.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
43、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n)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释:帝:指明太祖朱元璋。朕:皇帝自称。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2分) 录 毕 走 送 了 不 敢 销 逾 约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44、分) (1)余幼时即嗜学 嗜:爱好 (2)弗之怠 弗:不 (3)宋濂尝与客饮 尝:曾经 (4)间问群臣臧否 臧:善,好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2)诚然,卿不朕欺。真是(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12.【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 .读书方面围绕“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做人方面围绕“正直”“坦诚待人”“与品德优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说人坏话”等要点回答即可。 十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15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