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饮酒导学案(一)助读,大比拼中导入新课1.课前回顾,学生抢答背诵相关句子答谢中书书中表现作者情感和意愿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朱元思书中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野望中描绘恬静田园风光的诗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2.导入新课:文字是作者情感的外露。重温这些经典名句,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作者在诗文中都期望一种生活,即远离官场、走向自然的归隐生活,温馨淳朴、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今天,我们一起走近陶渊明,来了解他的田园诗和精神追求。(二)作者简介陶
2、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九江县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三)读准字音、读懂诗意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诗歌,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划出在字音或者字意上需要注意或有疑问的字。2.划出节奏、韵律范读朗读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提示:古体诗,形式上以五言为主,朗读时通常按“二三”式来停顿。3.小组讨论,通译全诗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问怎么能做
3、到这样呢?因为心与世俗远离,自然就觉得地处偏远了。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悠然自得地可以看见南边的庐山。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蒙蒙的雾霭中,越发得美妙神奇,而飞鸟借着暮色结伴飞向林间的巢穴。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没有合适的语言表达。4. 破诗题,释疑解难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诗歌的题目和内容之间存在什么问题?预设 诗里根本没写酒,但题目却叫“饮酒”,这是因为这首诗可能是陶渊明喝完酒之后写的。资料助读1:课件出示:饮酒序文: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注释】夜已长:秋冬之季,
4、昼渐短夜渐长,到冬至达最大限度。独尽:独自干杯。忽焉:很快地。辄:就,总是。诠(qun)次:次第,层次。诠,同“铨”。聊:姑且。尔:罢了。师补充:文人的体内有两种液体,一种是泪,一种是酒。泪酝酿为心中的诗情,酒挥洒出笔下的文字,于是诗歌便氤氲出了酒的醇香。也就是说,这组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表达对世事人生的感慨。(四)体悟情感1、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明确:1、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2如
5、何理解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明确:描写诗人在东边的篱笆下专心而悠闲地采摘菊花,偶一抬头,无意间便能望见悠远超然的南山。两句刻画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形象。 “采菊”的动作描写,包含着诗人超凡脱俗,热爱自然的高雅的情趣和高洁的情操。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只有超凡脱俗舍弃功名,归隐田园,才有采菊的悠然;只有采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的悠然,南山的悠然也正是作者自己的悠然。3.“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
6、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什么?有何深意?明确:景物描写,描写夕阳西下,山色迷人,飞鸟结伴,知倦还巢的画面,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仍奔波官场,追名逐利,乐不思返美丽宁静的大自然怀抱。诗人归园田居中写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此二句虽写景,实则抒怀悟理,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人应知“反璞归真”。5如何理解本诗最后两句?明确:这是本诗的主旨句,抒怀。“忘言”是指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形容出来,只可意会,妙不可言。万物运转,各得其所,人生真义,反璞归真,辞官归隐及人生的真谛。(五)小结拓展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但也要辩证地看待他的归隐,要洁身自好,并不一定要归隐田园,与世俗决裂,而应该积极参加社会生活,学会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