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影教学设计设计思想:现在的某些语文课堂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拿阅读教学来说,一个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来个一网打尽。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所以,在我校实行的“目标导引下的合作学习”的改革潮中,在本课的目标设置上力求做到简单扼要,既符合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系,又符合中学生的实际能力。每堂课力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不贪心,做到一课一得即可。语文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语文素质、语文能力
2、提高的过程,所以在本课的学习中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教学前端分析 一、教学分析:教材分析:背影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是以 “至爱亲情”为中心话题,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最美的亲情。本文被选入单元第一课,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领会和鉴别能力,陶冶他
3、们的情操。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的一篇叙事性散文。文章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歌颂父亲,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学习本文能够使学生深刻的体会这种相怜相爱的感情。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记叙文知识,本文可以侧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品读分析。同时,学生的情感涵养可能还不能够真正体会到文中所描绘的父子深情,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就会使学生更好进入作品的天地。另外,学生个性鲜明,但语文基础与语文能力较差,个体间学习水平差距比较大。重点难点的突破有一定的挑战。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试着读出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爱。2、学习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能说出语句所
4、表达的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3、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本文抓人物特征、并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试着读出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爱。2、学习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能说出语句所表达的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教学难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本文抓人物特征、并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自学1、预习课文,读准字音。 奔丧( ) 差使( ) 交卸( ) 狼藉( ) 簌簌( ) 赋闲( ) 妥帖( ) 踌躇( ) 迂( ) 蹒跚( ) 拭干( ) 颓唐() 琐屑( ) 箸() 2、自由阅读,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选择其
5、中一处摘抄在下面,并说出理由。 3、资料链接:作者介绍: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他的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简洁,结构严谨精巧,具有清新、委婉、隽永的艺术风格。代表作品有春绿荷塘月色等。背影是他前期散文的代表作。他后期的散文文字更加洗炼和成熟,更加接近口语,但是缺少他前期散文动人的情致。关于本文:本文采用记实的手法,作者善于捕捉特定情境中的最富有表现力的形象特征来刻画人物、抒写感情,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写父子之间那种骨肉至情,获得了感人的艺术效果。学习本文,一定要进行品读,小声或不出声地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细细品味文章字里行间蕴藏的思想情感。4、再读课文,思考:(1)找
6、出文中四次描写“我”的眼泪的语句,在文中划出来。(2)本文选择“背影”为表现角度,写了几次背影,你认为哪一次最感人,为什么? 【设计意图: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自己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并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课中学习一、直接导入:父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无私的深沉的爱!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就是一篇体现父子之情的典范作品。【请大家齐读课题。】二、写作背景:我们首先来了解下当时朱自清写作背影时的生活经历。【投影展示】 1916年,
7、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同年祖母去世。(朱自清回扬州奔丧) 1917年,父亲到南京浦口车站送别朱自清。(“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父子二人在家庭变故的背景下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本文写的就是这件事。) 1920年,朱自清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1925年,已为人父的朱自清写下背影,并刊登在文学周报上。(19171925,朱自清写作本文时距离浦口分别那件事已过去八年之久。时隔多年,作者仍将细节刻画入微,可见其印象之深。) 1928年,背影散文集发表。 (以“背影”命名散文集,足见这篇文章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设计意图: 好的导语,可以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带领
8、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学习文本之前,让学生对作者朱自清的生活经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更便于理解文本的情感内涵。】三、作者简介 【投影展示,全班齐读一遍,略讲】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大于江苏扬州,故称“我是扬州人”。北京大学毕业,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文笔清新,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主要作品有背影、春、荷塘月色、绿、欧游杂记。四、阅读文章,品味背影师:预习过的同学都知道,背影主要就讲的是奔丧完毕,父子二人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的情景。1、父亲在送“我”去浦口车
9、站的过程中做了哪些事情?明确:4-5小节 终于决定还是送“我”去浦口车站追问1:抓住“终于”二字,父亲一开始就决定送我了吗?原本打算是什么?(原文答)追问2:这里着重写了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由不送我到决定送我,作者为何刻意写这个环节? 明确:作者这样写恰恰是为了强调父亲对儿子的那种细心关照。通过两次“再三”和两次“踌躇”都可以表现出来。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在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儿子。 和脚夫讲价钱(讲价钱也是一种不放心的表现)拣座位、铺大衣、嘱托茶房照应追问1:父亲为我拣定的是什么座位你注意到了吗?追问2
10、:注意到后文父亲的穿着了吗?“布”父亲穿过铁道买橘子(若学生答不到点,可追问:父亲做的这些事是否有触动到你呢?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你的感受。)【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学习批注法,为下一环节的深入研习做好铺垫。】2、在父亲做的这些事中,作者朱自清写得最详细的,还要属父亲穿越铁道去买橘子的那段。课文开头所说的“最不能忘记”的“背影”就在这一段中。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齐读一遍第六自然段,看看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背影”的?【学生齐读第六段】3、小组合作,研读文本:师:有了初步的感知,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思考:【P
11、PT】分析作者是怎样细致刻画这一“背影”的?(提示:可以从人物的描写方法的角度,抓住一些关键词来赏析) 5分钟时间明确:(一)外貌描写“父亲是一个胖子”、“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写父亲的外貌和穿着,勾画出了一个大体的外貌。交待父亲是个胖子,是为了后面的爬月台做铺垫。父亲的衣着是“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追问:这里突出父亲衣服的料子是?(这里三次突出“布”字,呼应了前文所述的惨淡的家庭境况)追问:除了料子之外,突出了什么颜色?(黑色)为什么突出黑色?(穿黑色衣服与他家中死了亲人有关,黑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板书:沉重】备用师:不
12、知道大家是否有注意到前文所说儿子是何穿着?(“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对比之下,深沉的父爱不言而喻。)(二)动作描写A.作者接着又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教师讲解(蹒跚)追问:这个词的意思? (释义: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小结:写父亲平地走路的样子,平底尚且如此,过铁道、爬月台的艰难可想而知。)【板书:蹒跚】B.写完父亲的蹒跚,作者又写了什么?(父亲爬月台)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动作描写)追问:你觉得当中用的最好的动词有哪几个?(“攀”、“缩”、“倾”)为何用“攀”不用“抓”?(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
13、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地令人揪心啊!)用“缩”字有什么好处?(追问:请问男同学,你是怎么爬月台的?“跳、跃”“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表现了父亲的年老体衰、动作迟缓,不可能像年轻人一样灵活了!)同样,用“倾”字用得也十分巧妙。(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他“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个“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板书:艰难】【要求学生齐读这几句话,要突出应重读的词。】C.追问:作者看到这样的背影,他的反应如何?明确:“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了下来”,作者被父亲深深地感动了,这是
14、一种伟大的父爱。作者当时想到的一定很多,但他一概不写,只写眼泪?你能理解作者的用意吗?“此时无声胜有声”,正因为这背影太感人了,儿子的感动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儿子终于理解了父亲对自己的爱,儿子感情的变化,显出了“背影”感人的力量。小结:作者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爬月台的动作,还用自己的感情烘托这个背影。所以说,这个背影能不感人么!D.父亲买了橘子,那他是怎么回来的呢?我们一起来朗诵一下。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这段描写的文字,看是否能再次体会到深沉的父爱。(三)动作描写 “散放、爬、抱、”买橘子的艰难,可见父爱如山。(四)神态描写 “心里很轻松似的”追问:不就买个橘子么?至于么?(明确:心里很轻松,像
15、完成了一件大事爱儿子,儿子高于一切,买橘子也是大事了。)(五)语言描写“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信,保平安。是告别,惦念儿子旅途平安。)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依依不舍,悉心关照。)小结:【投影展示】朴素的言语中往往含有深挚的爱,平淡的话语里往往有不平静的心情。【设计意图: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往往按知识点肢解课文,以求得“逐点落实”。而“主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有着内在的牵引力,是经过高度概括与提炼的,是一种能引动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从父亲言行的角度出发,体会父亲对儿子细致入微的爱。”这一环节是抓住了文中的一条感情线索,以这样一个主问题,促使学生自己去思考,
16、去探究,从而引导学生在读中求得对课文的初步理解。】3、父亲为儿子买橘子再寻常不过了,为何会让朱自清铭记于心,在时隔八年之后仍清晰不减?师提示:这就要联系当时的家庭背景了。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2、3小节,父亲与我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变卖典质、借钱办丧事、去南京谋事【师:投影展示背景资料】 “一切丧事费用均靠借债和变卖典质;华庭上只剩下几幅清人字画,一张竹帘。往日的巨大古钟、朱红胆瓶、碧玉如意、板桥手迹早已进了当铺,满院枯枝败叶,一派萧条景象。朱自清凝视着微微发胖而显龙钟之态的父亲、老实巴交的母亲和一群弟妹,心情十分沉重,他轻轻叹了一口气,拉着我的手说:“我要争取再早一年毕
17、业。” 朱国华(朱自清弟弟)师小结:在过去的日子里,不要说几个橘子了,就是金橘子、银橘子也不稀罕,然而此时的父亲,已经是负债累累、囊空如洗,当时家里连办丧事都是靠借钱的,家境之惨淡可想而知。可即使是在如此大的生存压力之下,儿子在他心目中依然高于一切,唯恐儿子在路上有什么闪失,终于还是由自己亲自送儿子;唯恐儿子不会照顾自己,细心照料好所有的事宜:唯恐儿子儿子在路上口渴,艰难地买来橘子为儿子解渴。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怎能不让人感动呢!【板书:父爱子】4、师:父对子的一片深情已跃然纸上,那么儿子对父亲呢?投影展示:朱自清对父亲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背影之前:“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
18、非自己插嘴不可”“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我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我”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我”对父爱的不理解。背影之后:“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从儿子的眼泪和“搀”这个动作,儿子终于理解了父亲的爱。5、品析结尾儿子对父爱的理解,其实文章结尾也给出了提示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比较: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
19、光中,又看见父亲买橘子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请学生自主赏析有何表达效果的差异。【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能推敲、把握重要词语、关键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有些词语句子在文本中看起来很普通,但如果仔细思考揣摩就会发现深刻的内涵,文章的主旨往往在我们理解了关键的一词一句后,才会步入柳暗花明的境地。本设计通过比较阅读,把精彩的细节删掉,换成无感情的叙事文字,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平实的语言、传神的细节描写中所渗透出 “父亲爱儿子,儿子爱父亲”这一主题。本设计着眼于对文本的人文内涵与思想精髓的整体挖掘。】五、课堂小结:这是一篇叙事纪实散文,作者截取了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父亲
20、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文章语言朴实,饱含深挚爱的情感,只有细心玩味才能真正有所领悟。文章精巧的选材构思法截取法,也是值得我们好好借鉴学习的!六、情感迁移 感受深情青春年少,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母任性过也有误解过他们的爱心,请以“ ,我想对您说”为开头给你的亲人写一张字条。【设计意图: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人类腾飞的翅膀。在本课的学习中,课堂上有意识地给学生几分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续写结尾,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思维力的训练,将“课堂还给学生”落到实处。】七、板书设计:背影 朱自清父子情深疼父 子爱沉重 感动 艰难 思念 教学再认识: 朱自清以家事为题材的散文大多平淡朴素、含蓄哀
21、婉,绝无写景散文中的那种摇曳多姿。背影就是这类文章的代表作。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几点体会: (1) 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我们的语文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与升华体验,让在学生自主研读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表达,学生的发言有亮点。例如:读到“爸爸为我买橘子”这一部分的时候,有的学生就说:“这真是一个伟大的爸爸,为了儿子,再苦再累也不怕!”但也有的学生认为:爸爸的作法不可取,因为儿子也已经是大人了,就应该让他自己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
22、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的生命就在于读书的过程中,以文本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融入自我的体验和感觉,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世界,引发新的共鸣和思维,创造出新的境界,感悟出新内容,从而让我们的语文教学体现出深刻的人文关怀。 (2)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学习与交流的过程。新课程的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学习过程,它是有着生命意义的师生的共融共进的历程,是生机勃勃和五彩缤纷的。在让学生自主选择内容时,有的学生认为”车站送别”一节感人,有的则觉得”爸爸为我买橘子”一部分更让人感动.同样,让学生畅想表达为什么感动时,学生同样有着不同的感觉和见解。如本课要感悟课文父爱时,学生从几个描写父亲的简单语言和动作中体会了父爱的伟大,从而让我们的学生体会到了语言的魅力。-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