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作文热点视频素材:雪糕刺客、“小学生毕业答辩”缘何起争议、关注就业.小学答辩“小学生毕业答辩”缘何起争议作者:王丹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07日02版)这两天,云南昆明一所小学的毕业生论文答辩在网上引起不小的争议。在网传的答辩视频中,十二三岁的小学生们“纵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短视频对小学生的影响、中国女子服饰变迁等,不仅全程脱稿,有的甚至用全英文展示。在一众热点话题中,一场小学生的论文答辩能成功“突围”,可见其确实触碰了社会的敏感神经。有部分网友认为此举是“揠苗助长”,对孩子来说“过于早熟”“过于成人化”,更有人痛心疾首,认为这“不是童年应有的模样”。小学生可以写论文做答辩展示吗
2、?应该没有人会认为不可以。没有谁规定,写论文、搞答辩还有年龄等限制。至于那些论文题目,倒也谈不上多高大上或者超纲。严格来说,这里的“写论文”并不是严格的学术写作,而更像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就一个开放式问题进行探究。相比于对标准答案的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方式无疑更接近我们理想中的思辨教育。既然如此,争论又缘何而起?论文答辩向来是“热搜体质”,每个毕业周期都会引起不小的讨论。答辩是拿到学位的必经环节,舆论场中的大部分公共讨论参与者大都经历过至少一次这种“磨炼”。他们对于论文“注水”、答辩走过场等通病再熟悉不过。人们在审视小学生毕业论文答辩这件事中,会下意识“挪用”各自的经验以
3、及对此的认知。所谓“过于早熟”“成人化”,不过是担心成人学术世界中的那些套路,被他们眼中的孩子们过早窥探;而“不是童年应有的模样”的“语重心长”,言外之意不外乎童年应该是“无害”的,是“纯真”或“单纯”的代名词。可问题是,儿童到底该在什么节点“成熟”才算是不早不晚?早与不早,谁又能或者有权力来界定?当童年等同于童真,是否也构成对“童年”概念本身的误解和矮化?当然,要承认,一些网友的担忧虽然有夸大的成分,但也并非全然没有道理。比如,不少网友质疑,在这场开放式学习中,学生们的独立完成度到底有多高?家长和老师们承担了什么样的角色?如果老师出题、家长上马、学生署名和讲演的分工结构不变,那么与手抄报等作
4、业有什么区别?还有人担心,如果让学生误以为课题研究就是百度搜索、复制粘贴外加排列组合式“洗稿”,那么这颗人生的扣子可就算是扣错了。此外,相关稿件中“云南首家”等字眼的标榜,也不可避免让人将其与“公关”“表演”等想象联系起来。再叠加升学中本就存在的高浓度焦虑,很难让人不对此作出过度反应。很显然,对于家长来说,能指导孩子写论文、准备展示,也是有一定门槛的,而这又会被放大到教育公平及文化资本代际传递等话题中。从公开报道的消息看,新闻事件中的毕业答辩并不与学生的成绩挂钩,似乎也并不是嵌套在日常教学中的常规操作。这似乎可以让不少家长松一口气,更准确地说,抢跑下的“鸡娃”焦虑得以暂时纾解。其实,对于各种“
5、花式”教育探索,对其保持一定的警惕当然可以,但也不妨多一些松弛心态,且让子弹多飞一会。对于探索者来说,也应该对各种声音多一些耐性和宽容,读懂其背后的关注和期待,为自身探索争取宽松的试验环境。归根结底,就是让孩子们在不功利的舒展状态中自由遨游和探索。论文答辩并非成年人专利,探索与发现值得鼓励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7月06日姚华松7月3日,昆明一所学校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学生论文答辩活动,辩题包括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短视频对小学生的影响、中国女子服饰变迁探讨、秦始皇的功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智能AI对居家生活的利与弊,甚至有用全英文方式表达的。对此,不少人认为此举太“内卷”,太成人化,大
6、可不必。谈到答辩两个字,我们会习惯性联想到本科论文答辩、研究生论文答辩、职称申报过程中的业绩答辩、某些竞争性项目申报过程中的专题答辩。换言之,答辩经常是老师或专家对学生或专业技术人员掌握某种知识与能力的检验手段,你说你已经掌握或领会了某些知识或某项技能,但不能自说自话,你得通过答辩来验证或证实你真的掌握或领会了。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论文答辩之前基本上包含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框架、调查与分析过程、研究发现等核心环节,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学生需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网络化与信息化时代给孩子们提供了较好的探索知识与拓展能力的契机,孩子们有很多渠道学习
7、与接触到课外知识,很多人经常有机会旅游或游学,为探索知识奠定了良好基础。除了教孩子们掌握各种知识及应付考试外,学校有责任挖掘与培养孩子们探索分析问题的能力,孩子们日后的健康与全方位成长也有赖于具备上述能力。学生们对一些特定主题开展调查与分析,以答辩的方式进行展示,答辩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倡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参与探究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范畴。对于前文提及的几个辩题,六年级的同学完全可以独立或团队合作完成:保护环境方面,可以对身边人的环保意识以及各种环保实践开展深度调查;短视频方面,可以对身边同学及家长展开访谈,好在哪里,不好
8、在哪里,应该怎么处理;女性服饰方面,也可以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查阅相关资料,或问问奶奶、阿姨及姐姐的意见,探究不同时期女性服装的变化,将服饰变迁作为映射时代变迁的一面镜子;秦始皇功绩方面,可以通过精读相关历史书籍,对秦始皇的所作所为和一言一行进行归纳与总结,看看他主政时期发生了哪些历史性变革;AI方面,可以围绕各种人在使用AI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展开访谈。这一过程中,大家精诚合作,分工明确,有的查阅资料,有的研读文献,有的踏勘现场,有的访谈,有的制作PPT,有的汇报,一起学习,共同进步。我不认为这是揠苗助长或涉嫌“超纲”,相反,此举绝不止于一个有高级感的毕业仪式这么简单。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更多是呆
9、在学校,绝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放在学习语数英等功课,沉迷于背诵、记忆与题海战术。这是很多同学的日常,越到高年级与毕业班,这种状态越明显。而调查、研究及答辩,则超越了传统的语数英学习,要求同学们步入社会,走进社区,查阅并研究文献,做很多之前没有做过的事,这一过程中,同学们之间会合作,同学与家长及老师会合作,这无疑能激发他们的某些潜能,是他们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重要过程。在小学阶段引进论文答辩这种行为,不是“内卷”,而是对抗或反抗“内卷”,不要认为答辩就一定是成年人才能做的高大上的事,不能低估孩子们的能力,探索与发现永远值得鼓励与推崇,特别是针对孩子们。小学组织毕业论文答辩,是教育创新还是形式主义2
10、022年07月05日 北京青年报蒋理据报道,昆明市北清实验学校日前举行小学生论文答辩会,论文答辩内容包含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短视频对小学生的影响、中国女子服饰变迁探讨、秦始皇的功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这些话题对小学生来说都有些“超纲”,但从网传视频看,参加答辩的学生都是脱稿。对于小学组织毕业论文答辩,有网友点赞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网友表示,展示学生才能的途径有很多种,用论文答辩的方式过于成人化了,更有网友揣测答辩内容是由家长准备的。小学组织毕业论文答辩,显然是借鉴了本硕博的毕业论文答辩,但这并不是真正的毕业论文答辩,既没有要求学生必须写毕业论文、做毕业设计,也没有答辩委员会进行答
11、辩、审议。这只是借用了毕业论文答辩这一形式,目的是展示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质上和毕业汇演没什么两样。这种借用大学育人方式进行的“小学教学创新”,需要引起警惕和反思。中小学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念,杜绝教育中的形式主义,更不能把学生作业变为家长作业,把“学生论文”变为“家长论文”。网友质疑小学生毕业答辩“太卷”,以及怀疑就是家长做的,并非故意抬杠。小学阶段让学生结合学科学习,搞一些小课题研究,开展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这是值得肯定的。学校也可组织活动,以班级方式或者小组方式,让学生陈述小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但是,把这称为小学毕业论文答辩,则言过其实,而安排小学毕业论
12、文答辩更无必要。毕业论文答辩绝不是表演,搞表演式的毕业论文答辩,会误导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此前,曾有小学在班级公众号展示小学生撰写的比本科生论文还“硬核”的论文,被认为是在“拼爹”,是父母帮孩子写的“论文”,而不是孩子自己写的“论文”。因为按照孩子的实际能力与水平,不可能写出这样的论文,更遑论取得什么“研究成果”。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重在让学生体验、探索,而不是获得怎样的研究成果。强调并展示小学生写的论文,偏离了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的初衷,会由此产生形式主义与弄虚作假的问题。有的父母会亲自上阵帮孩子弄论文、制作PPT,学生只是登台演示家长的成果。如果存在这一问题,不仅不
13、利于培养孩子从小形成严谨的学术规范和诚信意识,也会增加家长的焦虑和负担。事实上,就是本科生参与科研,都不应该追求出成果,发表论文或者申请专利,而应该重视体验科研过程,培养科研能力,形成科研规范。还没有接受严格的科研训练,就想着撰写论文,就会急功近利。保障本科教育质量是通过重视每一门课程的质量实现。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双减”,要求学校教育提质增效,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今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于义务教育学校来说,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新方案和课程新标准,是提高整体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教育创新必须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不能流于形式主义。关注就业“紫领”
14、将成未来主流职业群体作者:严飞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04日02版)今年以来,就业话题的热度始终不减。在人才市场中,有一群我们身边“最熟悉的陌生人”“紫领”,值得我们投以更多关注。所谓“紫领”,是指拥有管理创新、实践操作与综合协调等多重能力,横跨不同领域、行业的新职业群体。根据国家人社部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1年版),目前国家共收录职业资格72项,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59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13项。这些分布于各个行业具有一定“管理+技术”能力,且被国家或社会认定为专业技术人员与技能人员的群体,是市场活力的重要构成部分,事实上都可以被视为“紫领”群体,或未来有成为“紫领”的潜力。
15、从数量上看,据全国总工会今年6月的估测,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超过26%。但这一数据仅囊括了那些与正式组织建立正式联系的“紫领”,更多属于个体化且灵活就业的“紫领”群体并未进入官方的正式统计口径之中。考虑到各行各业的发展现状,未来“紫领”群体的规模将持续扩大,且有成为主流职业群体的趋势。从社会学视角来看,“紫领”群体的出现并非仅是市场、技术、竞争与时代的产物,同时也蕴含着“紫领”群体对自身所处职业结构与社会结构的一种补充。简言之,“紫领”群体具有的“多重穿透”特征,使得这一群体正在成为国家经济增长与转型中的重要主
16、体,在服务业升级、城乡就业转移、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劳动者素质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紫领”群体更有可能实现社会阶层的穿透,增加社会流动,提升“共同富裕”的质量。传统职业中的“白领”通常被视为中产或新中产阶层,而“蓝领”则被视为中产以下的阶层。“紫领”群体因此可能实现一种社会阶层的穿透。其一,新的“紫领”群体更可能借助互联网与数字经济快速积累经济资本。特别是在智能制造领域,既具有管理创新能力、又熟悉制造流程且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的“新IT人才”,将会成为智能化转型背景下的主力军。其二,“紫领”群体所拥有的“技术+管理”的个人品牌会提升其社会声望,带来更多的符号资本,而那些在上述领域表现优异
17、的“紫领”群体,更有可能获得相应的技能资本,进入更高的综合管理岗位。其次,“紫领”群体可以通过产业结构的穿透推动微观层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往由国家通过制度设计来进行引导、规范的产业结构转型往往缺少微观层面的实践主体与抓手,而“紫领”则可能成为产业结构转型的实践者,可以更好地结合新技术使用面向社会需求,同时不受既往产业结构分工及其相关经济逻辑的制约。在此意义上,“紫领”群体成为微观层面实现产业转型的重要推动力,为当下经济结构转型尤其是“供给侧结构转型”提供了微观动力。再次,“紫领”群体可以通过科层制的穿透为新发展格局下的经济变革提供新的微观逻辑。“紫领”群体基于新技术、新场域、新时空所形成的
18、新的工作逻辑,弥补了既往科层制所强调的明确规章、清晰级别、精细分工、专职专人等带来的可能缺陷,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为市场变革在微观层面上提供新的发展逻辑。总的来说,在市场、技术、竞争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紫领”势必成为未来劳动力市场中的重要主体。为更好促进“紫领”群体的发展,当前需重视宏观政策引导,提升均等化公共服务,如对“紫领”人才的子女教育、医疗养老、购房购车、项目承接资质等领域进行优化;此外,还应构建正面话语体系,培育职业道德与职业组织,拓展以“民生”为导向的职业技能培训。今天,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正快速发展,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为“紫领”群体提供了系统性支撑。作为面向未来且面
19、向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职业群体,我们需要在技术培育的同时,强调对“紫领”群体的职业道德教育,助力该群体更好地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发展需要有志拼搏的年轻人作者:赵明昊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06日 10版)时值毕业季,正是广大毕业生寻求就业的黄金时间。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了2021年的900多万,达到1076万的历史峰值。随着大量00后初入职场,这一群体在经济快速发展、技术日新月异的影响下,展现出独特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也带来了新的择业观。对207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关于00后的调查显示,今年毕业的首批00后在选择工作时,主要考虑薪资待遇(73.5%)和行业前景(61.1%),92.
20、7%的受访者对新职业有兴趣,37.4%的受访者对新职业非常有兴趣。这一趋势,一方面映射了当下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多元化带来的就业选择空间有了极大的扩展,另一方面也印证了00后更加大胆开放、包容性强、追求新鲜事物的特点。毫无疑问,社会需要为年青一代构建一个更加自由、宽松、公平的职场环境,而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也需要不断深化对新身份的理解,让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对接得更平顺一些。例如,近期人社部公示的18个新职业,大都是新业态带来的专业化岗位。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数据安全工程技术人员等,顺应了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碳汇计量评估师、综合能源服务员、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是着
21、眼“双碳”战略的新兴“绿色”岗位;民宿管家、城市轨道交通检修工、家庭教育指导师,则是为满足越来越丰富的社会需求而诞生的新职业。(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作文选刊)这些新兴职业更加依赖于从业者的技能和素质,以及他们所必需的随着时间发展而快速自我提升的能力。这些特点,毫无疑问会极大满足00后对高价值、高回报、体现个人价值和影响力就业岗位的诉求。机遇只属于有准备的人。对于年青一代来说,经济社会的发展依旧需要依靠那些有志于、有能力和潜力在市场上拼搏奋斗、创业创新的年轻人。在新经济快速发展并不断催生新兴职业的当下,年轻人以及他们所具备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仍然是经济社会提升活力、转型
22、升级的关键。也因此,在00后初入职场的阶段,为他们提供一个兼顾理想与现实的环境,是全社会无可推卸的责任。如何避免新职业“韭菜证”击碎人才梦2022年07月07日 北京青年报冰启长沙女孩陈晨(化名)和老公报名了碳排放管理师职业培训,当时负责培训的机构老师向她保证,拿到“碳排放管理师”证书后,兼职“挂靠”一年的收入不低于5万元。很快,陈晨发现此前合约承诺的内容与实际服务项目不同,于是与培训机构展开退费拉锯战。结果,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私自使用了陈晨和丈夫的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代替两人参加了1月底的“碳排放管理师”考试,并以完成服务为由,拒绝退费。(7月6日中国青年报)你想拿到一本证书“一本万利”,却
23、被当做“韭菜”收割。对于围绕新兴职业的“山寨培训”乱象,社会一直呼吁要从严监管培训机构,杜绝虚假宣传,但如果总有人相信“一本万利”,不法机构与人员就会有收割不完的“韭菜”。说到底,这是“培训诈骗”,而培训、证书不过是行骗的道具。因此,要加强对公众的“职业科普”、“证书科普”,让公众了解新职业的内涵,并引导所有选择培训者都以提升能力而非获得一纸证书来规划职业。每一个新职业出现,马上就会出现围绕新职业的培训,培训宣传都强调,这类新职业人才存在巨大的缺口,培训通过获得证书后,将捧上“金饭碗”。如针对新兴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培训机构就宣传我国对家庭教育指导师的需求达到四五百万之多,参加培训获得一
24、张“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年薪少说二三十万。(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作文选刊)这样的宣传当然令人心动,可这是真的吗?根据“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性质、职业内容,我国需要的专职家庭教育指导师最多10多万,而“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证书,并不是国家要求的职业资格证书,而只是职业能力评价证书,是由社会机构认定、发放的,不能作为某个职业的“敲门砖”或“通行证”。如果机构是具有资质的合法机构,这可以通过强化监管,加强招生宣传规范进行治理,而如果本来就是游离在监管之外的没有资质的机构,甚至是地下“黑机构”,往往只有在参加培训者举报后,才能进行调查处理,而等到那个时候,涉事人员很有可能已经卷
25、款而逃。遏制这类问题发生,就需要在强化监管之外,加强信息公开,为公众提供公益性的指导服务,引导公众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新职业与职业证书。如今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家庭教育指导师”“研学旅行指导师”“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等18个新职业。经公示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这些新职业将被纳入新版职业分类大典。人社部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制定新职业标准,并指导培训机构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开展培训。同时,积极稳妥推行社会化评价,对评价认定合格的人员,由评价机构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证书。只有不让“韭菜证”击碎人才梦,才能以新职业促进人才就业与事业健康发展。谈阳色变谈阳不用色变钱江晚报评论员 陈江生活中,
26、挡在求职者面前的屏障很多。“女性不要”“35岁以上不要”“第一学历非211、985不要”现在又多了一条:“进过方舱的不要、阳过的不要”。最近一段时间,曾感染过新冠的陈峰和他的同伴,在上海求职时吃了无数次这样的闭门羹。据新民晚报报道,今年春天,陈峰从外地赶赴上海,在方舱医院工作时期被确诊为阳性,但如今他早已治愈出院。迎接新生活的他出去找工作,却发现不管是电子厂,还是保安、快递分拣员等,都在招聘要求里写着:“阳过的不要、进过方舱的不要。”从报道来看,像陈峰这样求职屡屡受阻的并非个例。当下,上海已经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而陈峰及其他新冠康复者在求职时,仍然遭受令人费解的歧视,此等情形让人担忧,引发
27、了舆论强烈关注。有的用人单位,对新冠康复者“另眼”相看,或许有“怕复阳”等可以理解的原因。但今年已经是新冠疫情暴发的第三年,大家对新冠病毒的认知可以说今非昔比,就医学角度所言,作为康复者并不具有传染性,人们理应对此更加包容,用人单位更应该卸下心理负担,对康复者求职一视同仁,甚至给予一定程度的保护。更何况,就业权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不能被任何人、任何机构无缘无故地剥夺。我国的就业促进法和传染病防治法都有明确规定,劳动者有平等就业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因为应聘者曾经“进过方舱”“阳过”,在其已经治愈的前提下,还对人家设置就业屏障,不仅违反科学理性,还触犯
28、了法律法规,对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缺失了文明社会应有的人性关怀。如何对待新冠阳性康复者,对社会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都是一次考验。不妨考虑在健康码中遮挡核酸检测阳性记录,实行仅在后台可见的人性化操作,从而保护康复者就业时免遭歧视。无论如何,希望陈峰们尽快回归正常生活。一起努力,消除对新冠康复者的歧视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7月05日 社论“进过方舱的不要、阳过的不要。”最近一段时间,曾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一些人,在求职时屡屡遭遇障碍。有招工者甚至要求查阅求职者最近两个月的核酸检测记录。记者随机走访了某市部分劳务中介,有中介表示,迪士尼、富士康等公司都“不要阳过的”。因感染新冠肺炎受到歧视事件并非
29、新现象。2020年就有媒体报道,有些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还在大巴上就接到了来自小区的电话,让他们不要回家,先到别的地方暂时住一段时间;有的密切接触者解除隔离想回公租房,结果被“婉拒”;还有出院患者回到小区,被邻居“另眼相看”,“身边有朋友得知我得过新冠肺炎后不愿一起玩了”一位新冠肺炎康复者在网络上发公开信求助,开头就说:“我们战胜了病毒,却像病毒一样被排挤、隔离。”可见二次伤害的威力。人们谈“新冠”色变,对康复者拒而远之,这种反应究竟有没有道理?平心而论,社会上之所以会有针对新冠康复者的排斥现象,除了对传染病固有的偏见和歧视以外,一定程度上源于出院核酸检测复阳病例的出现。针对这种担忧,已经有科
30、学的解释。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曾经指出,尽管文献资料显示国内外的新冠核酸检测有不同程度的复阳率,然而事实上发现,这些冠以复阳或复发的新冠康复者,并没有引起周围人群的感染或传染。科技工作者对这些复阳的人群进行研究,采集鼻咽、咽喉和肛门拭子等标本进行病毒培养,结果均未培养到病毒。对复阳的样本进行基因测序,没测到完整的病毒序列,提示这些核酸复阳的标本,其实是病毒的核酸片段。“换言之,死病毒没有传染性。国内外的研究一致证明核酸复阳者没有传染性。”如果说社交中的新冠康复者被污名化现象可以通过科学宣传和劝导进行化解,让人们逐步建立正确的认知,那么职场上的歧视行为,其
31、性质显然就严重多了。传染病防治法第十六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就业促进法第三十条也明确,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根据这些法律,用人单位特别针对新冠康复者设置就业门槛是明目张胆的歧视,涉嫌违法。既然涉嫌违法,那就不是说理、劝导所能解决的问题了。一方面,遭遇歧视的求职者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以维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有关职能部门需要积极主动介入,以法律为准绳,展开监管执法行动,以儆效尤。另外据媒体报道,有企业也坦陈了招工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顾虑,最大的担心是一旦处理不当,万一厂区因此出现了复阳病例,就可能给整个企业带来不可估
32、量的损失。一位网友评论说:这些顾虑也值得听取,企业复工复产太不容易了,作为老板,得为企业生存负责,有一些顾虑也是人之常情。看来,要彻底消除劳动力市场上针对新冠康复者的歧视现象,需要科学,需要法律,也需要遏止各种防疫加码行为。新冠康复者希望自食其力,急于找到工作,却一再遭遇职场歧视,不仅生活可能窘困,信心还会受到打击,他们无疑是现阶段最需要帮助的人群。让新冠康复者回到工作中,回归社交圈,享受正常的生活,有关各方要一起努力。警惕对新冠阳性康复者的“职场歧视”2022年07月05日 北京青年报老鹰今年4月,陈峰从外地赶赴上海,在方舱医院工作时期被确诊为阳性,后经治愈出院。作为一名新冠阳性康复者,陈峰
33、发现自己无论在微信兼职群里,还是去招聘会现场找工作,不少企业都会要求查验近两个月的核酸检测记录,并拒绝招录。近日,陈峰和与他情况类似的几名新冠阳性康复者出院后求职受阻的经历,引发舆论高度关注。(7月4日新闻晨报)今年是新冠疫情暴发后的第三年,尽管公众对新冠疫情的认识越来越理性,对新冠阳性康复者也越来越包容,但实际却依旧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在上海已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的情况下,陈峰及其他有类似情况的人却求职受阻。陈峰们的遭遇应引起社会关注,他们维权应当得到有力的救济。从医学角度来说,陈峰们早已治愈出院,作为康复者不具有传染性。但媒体调查部分劳务中介发现,多家知名大企业都拒绝招录新冠阳性康复者,
34、而一些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犹有过之。我国就业促进法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传染病防治法第十六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新冠阳性康复者的就业权受法律保护,要纠正对新冠阳性康复者的“歧视伤害”,应依据相关法律采取遏制、干预措施。首先,要向用工单位包括一些知名大企业普及医学和法律知识,消除其“传染病恐惧症”。由于知名大企业用工量大、社会影响大,一举一动对其他企业有示范效应,应该成为重点普及对象,使这些大企业真正了解传染病常识和法律规定,从而规范招工管理,让新冠阳性康复者正当就业权得到保障。其次,如果遭遇用人单位的歧
35、视性对待,新冠阳性康复者应当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就业促进法第六十二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为劳动者维权提供了指导和依据。现在的问题在于,如果新冠阳性康复者没有工作和收入,可能就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经济能力通过司法维权,对此,有关部门和工会组织应考虑通过约谈等方式,督促违规企业依法整改。另外,不妨考虑在健康宝中遮挡或消除核酸检测阳性记录。如果后台保留新冠阳性康复者的核酸检测阳性记录,但对外页面不显示相关信息,那么即便企业要求查验应聘者近两个月的核酸检测记录,也能有效避免应聘者被歧视。这是一种人性化操作,有利于新冠阳性康复者就业免遭歧视,尽快回归
36、正常生活。新冠阳性康复者除了遭遇就业歧视外,还可能在生活中遭遇其他方面的歧视。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曾举例,一名爱好跳广场舞的阿姨,在新冠肺炎康复后希望继续加入跳舞队伍,却遭到拒绝;一名曾在医院工作的感染者康复后,看到别人在自己面前洗手、家人朋友不再和他一起吃饭,心情十分沮丧职场歧视对新冠阳性康复者造成了“二次伤害”,对此应予足够重视和警惕。依法遏制这种职场歧视,是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题中之义。雪糕刺客别让“雪糕刺客”凉了人心钱江晚报评论员 项向荣近日,钱报小时记者走访杭州的一些超市便利店,专门对市场上的雪糕价格作了调查,发现不少冰柜里的雪糕,价格令人咋舌。这些雪糕
37、在冰柜里看起来不起眼,等拿到手去付钱时,价钱却让人大吃一惊,但已经不好意思再放回去了。这类雪糕,被网友们戏称为“雪糕刺客”。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已于7月1日起施行,规定明确了经营者不得实施的七种典型价格欺诈行为,明确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进行明码标价,明确标示价格所对应的商品或者服务。在冰饮市场,市场监管总局的这次出手,犹如一声断喝:“雪糕刺客,拿下!”或许有些人会有疑问,同样是高价,为什么如今一些网红雪糕会遭人唾弃,而哈根达斯之类的却少有争议?原因在于,哈根达斯在超市里售卖几乎是单独一个专柜,价格清晰,而网红雪糕则经常是价格标签不清地混装在普通的大冰柜里。
38、“雪糕刺客”能得手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它们在销售过程中,并未在显著位置标明价格,让人误以为如同普通雪糕,价格也是几元一根,结果消费者拿一大堆来到收款台后,自然让它们刺得透心凉。据钱报记者了解,这些“雪糕刺客”大多不是我们常见的品牌产品,而是那些本不是冰饮行业的大佬来跨界经营。有经销商说:“凡是跨界做的产品,都不便宜”。这些雪糕的性价比超出消费者预期,背后的销售逻辑,也许就是利用人们不好意思拒绝的心理来赚钱。没有明码标价,侵害的是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之所以会吐槽这些“雪糕刺客”,不一定是吃不起高价雪糕,而是贵要贵得有价值,贵得明明白白。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中明确,价格欺诈行为包含不标示或者
39、显著弱化标示对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不利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雪糕刺客”的经营行为实质是宰客,因为明码标价的关键在于“标”,要有明确价签,这是属于消费者的知情权,而不是临付钱时的口头告知。在此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对一些商家的类似浑水摸鱼行为要敢于说“不”。同时更希望广大商家诚信经营,别耍小聪明、不玩小心机,否则是会被消费者抛弃的。“买不起”的钟薛高,长成了我以为买得起的样子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7月07日刘远举近日,价格13元-32元之间的雪糕钟薛高在31室温下放1小时不化引发热议。7月5日,一段网友用打火机点燃钟薛高雪糕疑似烧不化的视频再度引发关注。视频中,
40、一男子用打火机尝试燃烧钟薛高雪糕,雪糕上已经显示有黑焦但是并没有大量液体滴落,反而有冒烟现象。钟薛高就此声明,产品均按照国标生产,并于检测合格后出厂。对于雪糕不化,解释是:钟薛高海盐椰椰雪糕产品中蛋白质含量为6.3克/100克,固形物含量约40%,高于国家标准GB/T31119-2014冷冻饮品雪糕中对清型雪糕蛋白质含量0.8克/100克,及固形物含量20%的要求。这段话简单地说,就是其他雪糕都是水,钟薛高品质更好,固体更多,所以不会化。钟薛高也提到了另一个原因:卡拉胶。其来源于红藻类植物,广泛使用于冰淇淋、雪糕和饮品中,适量的卡拉胶有助于雪糕中乳蛋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平均每支78克钟薛高海
41、盐椰椰雪糕中卡拉胶添加量约为0.032克,符合国家标准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卡拉胶可在冷冻饮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添加”的规定。简单地说,就是用卡拉胶形成胶体,一点点卡拉胶就能形成一种分子网络,把水固定在里面。打个比方,果冻,也是一种胶体,大部分都是水。如果烘培果冻,水蒸发完了,也只会剩下少量固体。还有一种叫绿舌头的雪糕,也不会融化,吃的时候就感觉软软的,可以放在嘴里舔很久,孩子很喜欢吃。这种雪糕即使放在室温下很久,融化出一堆水来,但它始终能保持形状,简单地说它就是果冻加上一些做冰淇淋的材料,然后冷冻起来的。对有关钟薛高的争议,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宣传处工作
42、人员回应记者,已关注到此事,并告知相关业务处室。倘若最后的调查结果与钟薛高声明一致,钟薛高不化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产品与市场的进步。不过,即便钟薛高真的没问题,它的评价也未必会迎来反转,这是因为现在人们对高价雪糕,有一定的怨气,而钟薛高就是代表。一方面,这是因为雪糕刺客引发的问题。买雪糕,从冰柜里挑一个,到柜台付款,发现很贵,为了面子,为了免得麻烦再换,就会“忍痛”付款仿佛被冷不丁的刺客宰了一刀。对于这个问题,明码标价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对价格标签,并不现实。只有在雪糕外包装上标识星级分类,让消费者一眼就能大致识别价格区间,才能解决问题。解决好了这个问题,网友的怨气自然就没了。当下的矛盾在于,钟
43、薛高一直在宣传自己的高端定位,但很多品牌却想做“刺客”。当高端雪糕和“刺客”混在同一个没有细化分类的市场,挨打的只有最突出的那个。钟薛高的公关回应可以积极一些,多想想办法,化解消费者的怨气。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作为头部品牌,这是钟薛高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另一方面,人们对产品分层还缺乏认识,特别是对于雪糕这样一个品类。雪糕并非没有分类,哈根达斯、梦龙的定位就高一些。但这样大规模地进入普通生活圈,与其他雪糕混在一起,就会引发舆情。微博上有人讲了一个故事:奶奶病重了,爷爷去给奶奶买批发雪糕,然后问老板要了最好的,然后买了一箱180块钱,那人说我就感觉是钟薛高,结果,果然是。讲故事的人还比较客观,他说爷爷
44、肯定是要给奶奶买最好的。其实,某种程度上,这就是生活中的仪式感。放在墓碑前的鲜花,逝者并不会看到,但这就是人们所要尽的那一份心意。市场分层是天然存在的,是经济发展、市场繁荣的表现。当务之急,是在化解消费者怨气上想办法,让高价雪糕和平价雪糕各得其所,找到自己的消费人群。钟薛高烧不化?“雪糕刺客”伤害的不只是钱包来源:红网作者:任顺恺编辑:陈乘 2022-07-06 19:13:45近日,一条“钟薛高31度室温下放1小时不化”的话题引起网民热议。7月5日,一段网友用打火机点燃钟薛高雪糕疑似烧不化的视频再度引发网络舆论关注。对此,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宣传处工作人员回应称已关注到此事,并告知相关业务处
45、室。钟薛高客服热线工作人员表示,该品牌雪糕一般常温下3-5分钟融化,“烧不化的情况我们也是第一次听到”。(7月6日 澎湃新闻)步入6月后,全国各地气温逐步升高,雪糕成了人们消暑解热的不二之选。然而,近年来许多雪糕品牌的身价也逐渐让人“高攀不起”,小卖部冰柜里的雪糕往往不会明码标价,人们随手拿起一根就可能价值十几、甚至几十元,在结账时“买也痛心、退也尴尬”,即使咬牙买下,味道也不一定如人意。这些身价高昂、味道莫测的雪糕就像装在盲盒里,随时都可能给顾客带来一次“不愉快的消费”,被消费者们无奈地称为“雪糕刺客”。然而,“雪糕刺客”刺的只有消费者的钱包吗?打火机点燃钟薛高疑似烧不化,这一事件若属实,是
46、否表示该品牌雪糕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在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调查结果公示前,谁也不能妄加定论。但是,广为诟病的溢价和风评极差的性价比,伤害的绝不仅仅是消费者的钱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规定明确,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进行明码标价,明确标示价格所对应的商品或者服务。在该规定的作用下,“雪糕刺客”或将无处遁形,而一些雪糕品牌也应该认识到,严重的溢价带来的只能是短暂的利益,而品质、声誉和口碑这些支撑一个品牌长久前行的要素,以及相关行业的市场秩序,才是这场“溢价刺杀”中真正的受害者。这个夏天,需要降火的不止是老百姓只有沉下心来不断提升产品品质、遵循市场定价秩序并正视消费者利益,才是雪糕品牌能够长久经营的唯一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