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海卷高考作文解读: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docx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文档编号:3134836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上海卷高考作文解读: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上海卷高考作文解读: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上海卷高考作文解读: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2上海卷高考作文解读: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2022高考上海卷作文题评析2022高考上海卷作文: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以上,是2022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近几年,上海卷作文题几乎一直在问:关于某个问题,有人这样说,有人那样说(两种观点看上去是矛盾对立关系,其实往往并不是),你觉得呢?我的回答是:某种情境下是这样,某种情境下是那样。当然,真正分析问题,这只是开始。不过,今年的作文题,的确散发着属于上海卷的老味道。因此,我的思路适用于近几年上海卷和上海市绝大多数区级模拟卷的作文题。

2、谓予不信,且看今年上海市各区二模卷中的几道作文题。【例1】上海市金山区2022年高三二模卷生活中,人们往往因为有所恃而失之于大意,反不如无所恃更有益。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文题思考解析如下:首先,认同这句话的合理性。正是因为“有所恃”(如对父母、师长、单位的依赖),遇事就会想,反正有人替我兜着。怀着这样的心理处事,自己很难成长;只有将自身放置在无所依靠的情境里,一切靠自己去解决、去打拼,才有利成长与成熟。其次,对这句话提出质疑。有时候自己奋斗了一辈子,还远远到不了别人的起点,“有所恃”者是站在家族或前人的肩膀上,怀着继承和超越所依赖对象的宏愿,怎么会、怎么敢“大意”?“无

3、所恃”确实锻炼并催生了一批卓越人才,但面对时代的无情巨浪,“无所恃”者常常更缺乏抵抗力。最后总结:“恃”并不一会成就或者毁坏一个人,是否“有所恃”也不是我们能够选择的。个体唯一能做的,是在“有所恃”时保持敬慎的态度,力求超越给我们依靠的人;在“无所恃”时保持足够的斗志,才能在惊涛骇浪来临时站稳脚跟,寻求突破。思维路径可以概括为:肯定观点,解释原因;质疑观点,解释原因;得出结论。当然,并不是对所有的作文题都是给出一个判断,先肯定其合理性,再否定其不合理性。还有复杂的、变形的试题。如:【例2】上海市长宁区2022年高三二模卷人们几乎不可能在知识与经验都完备的情况下做事,仍然可以做成很多事。但每当有

4、事情未做成时,人们习惯于在知识和经验上找原因。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文题解析思考如下:先分析做成事的外部原因和内在原因。外因包括时代需要、好的机遇等,内因包括智慧、胆识、勇气、知识、经验等。因此,在“知识和经验不完备”的情形下做成很多事,需要“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大胆敢闯、勇于尝试,还有可能是智慧过人(智慧不一定完全依赖知识和经验),或者恰逢合适的机遇。事情未做成的原因也包括外部原因和内在原因,需要思考的是:人们为何“习惯于在知识和经验上找原因”?一方面,这可能是种严格的内省心理,觉得自己准备不充分,今后要进一步丰富知识、积累经验,才有可能解决复杂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也可能

5、是种推卸心理,无视自己在胆识、智慧、勇气等方面的匮乏,以谦虚的假相掩盖能力的薄弱。因此,分析某种现象,要推测其背后的动机、意图,才有可能接近事件的真相。思维路径可以概括为:(1)分析成事原因(天时机遇,知识经验,胆识勇气);(2)分析不能成事为何归因于其中一种原因(知识经验);(3)得出结论:不同情境下心理动机不同,不去简单地肯定或者否定某种行为。与例1相比,例2虽然试题材料略有变化,但对于现象或行为的分析路径完全相同,即我们要认识这种行为的“两面性”。再看一模卷的部分作文题。【例3】上海市徐汇区2022年高三一模卷成长是个不断被塑造,也是个不断自我塑造的过程。这句话对你认识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

6、系带来哪些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材料可以提炼为:成长是被塑造还是自我塑造?哪有这么简单的取舍,答案当然是:既存在被塑造(被时代、祖国的需求塑造),又存在自我塑造(按照自己的个性、品质,不断修炼,成为更好的自己)。【例4】上海市松江区2022年高三一模卷生活中,人们总在努力创设各种“连接”,而有人认为保持一定的“间隔”更为重要。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命题遵循同样的路数:人和人之间的相处,是“连接”重要,还是“间隔”更重要?可以这样立意:脱离任何背景,无法确定谁更重要。当人们渴望沟通、合作、交流、共同发展时,“连接”更重要;当人们需要维护自我空间,需要保持个

7、体独立时,保持一定的“间隔”更重要。人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答案不可能拘泥一端。再来看今年的上海卷高考作文题,你会觉得好友善、好面熟。觉得友善,是因为文字表述清晰易懂。觉得面熟,是因为审题思维路径与模拟考试时高度一致。材料第一句话是“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可以这样分析:小时候见闻有限,好奇心盛,因而喜欢发问;长大了阅历渐深,不好再扮天真,已经学会分析问题,需要的是结论。当然,也有少年老成心存鸿鹄之志、老来天真不失赤子之心的情况。其实这句话只是引入,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重点是后一句:“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你有怎样的思考?”按照之前的分析思路,不应对“觉得正常”

8、或者“担忧”简单赞同或反对,而要揣测那些持不同意见的人是在何种情境之下表达这种观点的。先分析为什么有人觉得正常。第一,这是不同年龄心理的正常反应。少年的可贵,是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成年人的可贵,是用知识和能力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随着年龄增长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一般考生都能想到。第二,这是对年龄特点的一般刻画,并不意味着没有其他表现。如少年爱发问,未必没有寻求结论的愿望和能力;成年人看重结论,未必没有对新问题的好奇心。材料用的是“往往”,并未将年龄与认知特点完全对立。第三,发问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希望找到确定性的结论。这个世界需要好奇心,更需要从好奇心出发,通过艰苦研究得出结论。成年

9、人的责任是提供结论,为少年人解惑。再分析为什么会感到担忧。其实,人们不是为以上几种“正常”情况担忧,而是担忧出现以下情况。第一,成年人的责任是提供结论,如果习惯于盯着已经出现的问题,但对问题之外的、充满无限奥秘的世界失去了好奇,这是令人担忧的。第二,个人发展、科学研究和解决社会矛盾,都需要面对突发事件和无数的新问题,缺少发问的思维习惯,就很难有前瞻意识和预警意识,这是很令人担忧的。第三,成年人是社会中坚,他们一旦失去好奇心,放弃发问的思维习惯,整个社会就可能缺少活力,这更令人担忧。总之,与之前的试题类似,2022年上海卷作文题完全可简化为“有人这样说,有人那样说,你觉得呢”,而我的答案依然是:某种情境下是这样,某种情境下是那样。上文已详细分析觉得“正常”和觉得“担忧”的多条理由,而让高中生具有这种分析能力,可能正是我们在后续教学中需要强化和提升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高考作文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上海卷高考作文解读: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docx)为本站会员(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