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文档编号:3134889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PPTX 页数:50 大小:3.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十二章》(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论语〉十二章》(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论语〉十二章》(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论语〉十二章》(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论语〉十二章》(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导入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论语是我国古代

2、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论语十二章论语十二章学习目标Contents1231 1、理解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理解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2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确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 3、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把、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实践的意识。所学知识、

3、道理付诸实践的意识。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孔子孔子(前(前551551年年9 9月月2828日日-前前479479年年4 4月月11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了解孔子了解孔子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

4、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易春秋六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最博学者之一,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孔子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孔子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

5、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祭孔大典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大祀”。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3030岁前,位卑而能岁前,位卑而能“鄙事鄙事”,有志于学。,有志于学。30503050岁,欲仕不能。岁,欲仕不能。50555055岁,在鲁从政。岁,在鲁从政。5568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

6、辛。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657365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礼礼”。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

7、规范等。孔子说: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论语学而学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晋国铸了刑鼎,他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晋其亡乎,失其度矣。”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这种合乎“礼礼”的等级制度。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

8、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跏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则刑罚不中,刑跏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论语子路子路)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论语论语颜渊记载: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日: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

9、孔子的孔子的“仁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论语宪问宪问)曾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教育上,孔子主张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和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的精神

10、。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等。了解论语了解论语 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匡义)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匡义)说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赵匡胤)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不论立身处世还是还是政治社会,皆以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半部论语治天下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便是这

11、个意思。了解论语了解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四书”。论语共。论语共2020篇篇,每每篇又分若干章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不相连属;言简义丰言简义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

12、言的同时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章章”指诗文、歌曲的段落。指诗文、歌曲的段落。论语十二章论语十二章,即从学而八即从学而八佾里仁雍也泰伯子佾里仁雍也泰伯子罕颜渊卫灵公阳货九罕颜渊卫灵公阳货九篇中选了十二章篇中选了十二章,包含孔子独白、师包含孔子独白、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等不同形式的内容。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等不同形式的内容。体式上

13、:体式上:(1)(1)语录体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包括说话的对象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2)(2)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3)(3)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内容上:内

14、容上:以教育为主,也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可以看出以教育为主,也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处世方法。东汉时,论语被列为东汉时,论语被列为“七经七经”之一,之一,(七经:诗书礼易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四书”,成为儒家的重,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旧注本有论语注疏要经典。旧注本有论语注疏(三国魏何晏集解,宋邢昺

15、疏三国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和宋朱熹的论语和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等。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等。朗读课文朗读课文八佾(八佾(yy)文质彬彬(文质彬彬(bnbn)迩之事父(迩之事父(rr)譬如(譬如(pp)子罕(子罕(hnhn)未成一篑(未成一篑(kuku)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面对这样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面对这样的乱世,知识分子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针、路线。的乱世,知识分子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针、路线。他们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了不同

16、的学说、流派。除了以他们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了不同的学说、流派。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外,还出现了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的流派。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外,还出现了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之间相互批评,展开了激动人心的学术争鸣,这些流派之间相互批评,展开了激动人心的学术争鸣,“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就此出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的局面就此出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中最重要中最重要的学术流派之一。的学术流派之一。子曰:子曰:“君子食君子食无求无求饱,居无求饱,居无求安安,敏敏于事而慎于言,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就有道而而正正焉,可谓好学也焉,可谓好学也已

17、已。”不追求安逸勤勉亲近匡正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翻译:翻译:孔子说:孔子说:“君子不追求饮食的饱足;不追求君子不追求饮食的饱足;不追求居住的居住的安安逸;做事勤敏而说话谨慎;亲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来匡正自逸;做事勤敏而说话谨慎;亲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来匡正自己,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己,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通“矣”疏通文意疏通文意2、本章主题内容:从从“好学好学”的标准出发,指出了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的标准出发,指出了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孔子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放在对德行的追求上。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放在对德行的追求上。成语:安贫乐道,谨言慎行

18、成语:安贫乐道,谨言慎行思考:思考:1 1、孔子认为君子孔子认为君子“好学的标准是什么好学的标准是什么”?君子要安贫乐道君子要安贫乐道,克制物欲克制物欲,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做到做到物质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物质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食无求饱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居无求安”(排除干扰)(排除干扰)、言行上做事敏捷、说话谨慎言行上做事敏捷、说话谨慎“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而慎于言”(实践锻炼)(实践锻炼)、不断、不断向有道德的人学习向有道德的人学习“就有道而正焉就有道而正焉”(虚心请教)(虚心请教)才算达到才算达到“好学好学”的要求。的要求。3 3、分析本章说

19、理的特点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以具体的行为要求来说理,深刻而平实。以具体的行为要求来说理,深刻而平实。子曰:子曰:“人人而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何?”。”如果把怎么样翻译:翻译:孔子说: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礼呢?一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思考1:本章中孔子是如何看待“仁”和“礼”的关系的?礼礼“辨异辨异”,即区分等级,使各阶层有序,有序则不乱;,即区分等级,使各阶层有序,有序则不乱;乐乐“统同统同”,即抒发情感,使情绪得以纾解,促进社会和谐。,即抒发情感,使

20、情绪得以纾解,促进社会和谐。而而“仁仁”又是礼乐制度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内心不仁爱、善良,又是礼乐制度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内心不仁爱、善良,他会怎样对待礼仪制度,怎样对待音乐呢?他会怎样对待礼仪制度,怎样对待音乐呢?由此可见,由此可见,仁是礼乐的基础,礼乐是仁的表现仁是礼乐的基础,礼乐是仁的表现,二者互为表,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里,不可分割。仁是内在核心,礼乐是外在表现。仁是内在核心,礼乐是外在表现。思考思考2 2:本章说理的特点。本章说理的特点。以回环往复的叠句造势,突出以回环往复的叠句造势,突出“仁仁”在礼乐中的重要性。在礼乐中的重要性。子曰:子曰:“朝朝闻闻道道,夕死夕死可矣。可矣。”名

21、作状为动用法,为而死翻译:翻译:孔子说: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有遗憾。”名作状道理,真理。思考:思考:1 1、如何理解、如何理解“朝闻道,夕死可矣朝闻道,夕死可矣”中的中的“道道”?特指儒家的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仁义之道”。2 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言简意赅,突显对了解言简意赅,突显对了解“仁义之道仁义之道”的重视。的重视。3 3、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于、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于“真理真理”具有怎样的态度?具有怎样的态度?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

22、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也是观,也是“朝闻道,夕死可矣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一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内涵。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的牺牲精神。子曰:子曰:“君子喻君子喻于义,于义,小人小人喻于利。喻于利。”有道德的人指见识浅狭、品质低劣的人。翻译:翻译:孔子说: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知晓,明白思考思考1 1、主题内容:、主题内容:阐明了孔子关于君

23、子与小人不同的义利观。阐明了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义利观。从义利的角度来区别君子从义利的角度来区别君子与小人。通过与小人。通过“君子君子”与与“小人小人”的对比,强调了的对比,强调了“义义”对于君子,对对于君子,对于品格的重要性。于品格的重要性。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从人的价值标准的角度出发,指出了君子与小人在人生价值和追求上从人的价值标准的角度出发,指出了君子与小人在人生价值和追求上的不同。的不同。2 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通过通过“君子君子”与与“小人小人”的对比,强调了的对比,强调了“义义”对于君子,对于品格的对于君子,对

24、于品格的重要性。重要性。3 3、补充、补充说明说明君子理解为有道德的人,小人则指无德之人,这句话就成了判君子理解为有道德的人,小人则指无德之人,这句话就成了判断君子和小人的标准(义利观)断君子和小人的标准(义利观)君子理解为在位当权者,小人则指平民,即在位君子应该有理想的人格,而平君子理解为在位当权者,小人则指平民,即在位君子应该有理想的人格,而平民小人只知道利害计较,因此执政者要对症下药,满足百姓的利益。(人性假设的治民小人只知道利害计较,因此执政者要对症下药,满足百姓的利益。(人性假设的治国建议)国建议)子曰:子曰:“见见贤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省也。也。”形作名,贤

25、能的人翻译:翻译:孔子说: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反省,检查1 1、主题内容:主题内容:从学习的方法和心态的角度,点明人要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从学习的方法和心态的角度,点明人要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短。通过辩证的分析对待通过辩证的分析对待“贤贤”与与“不贤不贤”的态度与做法,点明了的态度与做法,点明了人不断前进的方法。孔子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就是见贤思齐、自人不断前进的方法。孔子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就是见贤思齐、自我反省。孔子强调在修身养德的过程

26、中见贤思齐的重要性。我反省。孔子强调在修身养德的过程中见贤思齐的重要性。成语: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她)看齐。成语: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她)看齐。2 2、这句话反映出孔子的什么思想?这句话反映出孔子的什么思想?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已,可以去除心中的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已,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孔子认为道德修养的方法之一是见贤思齐。见到强于自己的人,要孔子认为道德修养的方法之一是见贤思齐。见到强于自己的人,要

27、向他学习,努力向他靠齐;见到不如自己的人,要反省自已哪些地方还向他学习,努力向他靠齐;见到不如自己的人,要反省自已哪些地方还有欠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已。有欠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已。子曰:子曰:“质质胜胜文文则则野野,文文胜质则胜质则史史。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然后君子。后君子。”质朴、朴实华美、文采粗野、鄙俗虚饰、浮夸文质配合适当。翻译:翻译:孔子说: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质朴超过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才能成为君子。”1 1、主题内容:

28、、主题内容:本章讲的是君子的气质。说明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的关系和君子的本章讲的是君子的气质。说明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的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就是要做到人格模式就是要做到“文文”与与“质质”的平衡。的平衡。成语:文质彬彬: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成语:文质彬彬: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2 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明确清晰,言简意赅。明确清晰,言简意赅。3 3、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文”与与“质质”的关系?的关系?质是先天的、朴实无华的,是质朴本性,质是先天的、朴实无华的,是质朴本性,指内在的仁德指内在的仁德 ;文是后天;文是后天的

29、,经过修饰获得的,的,经过修饰获得的,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只有具备只有具备“仁仁”的内在的内在品质,同时又合乎品质,同时又合乎“礼礼”并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并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君子”。“文文”与与“质质”的关系,亦即的关系,亦即“礼礼”与与“仁仁”的关系。的关系。君子要处理好质、文的君子要处理好质、文的关系,协调发展:内心真实、朴素,待人接物有礼有节,说话办事有关系,协调发展:内心真实、朴素,待人接物有礼有节,说话办事有礼貌修养,这也正是儒家中庸之道在君子气质上的体现。礼貌修养,这也正是儒家中庸之道在君子气质上的体现。曾子曰: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任重而道

30、远。,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志向远大,意志坚强。翻译:翻译:曾子说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宾前正常语序:以人为己任1 1、主题内容:、主题内容:1.1.孔子表达了士人要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坚定信心和决绝勇气。孔子表达了士人要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坚定信心和决绝勇气。2.2.从精

31、神状态的角度出发,点明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从精神状态的角度出发,点明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能够不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能够不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仁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实现仁道是漫长而艰巨的。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实现仁道是漫长而艰巨的。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应勇于担当时代的重任,坚毅刚强,戮力奋斗。负的人,应勇于担当时代的重任,坚毅刚强,戮力奋斗。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32、2 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运用双重否定和反问句的形式,增强语气运用双重否定和反问句的形式,增强语气,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3 3、曾子怎么看待、曾子怎么看待“仁仁”?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可以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才可以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这句话成为很多仁人志士的座右铭,包含三重因果关系:这句话成为很多仁人志士的座右铭,包含三重因果关系:“士不可以不弘毅士不可以不弘毅”是是因为因为“任

33、重而道远任重而道远”;“任重任重”是因为以是因为以“仁仁”为己任(忠恕之道);为己任(忠恕之道);“道远道远”是是因为贯彻因为贯彻“仁仁”的精神需要终生不倦、死而后已。的精神需要终生不倦、死而后已。子曰:子曰:“譬如譬如为山,未成一为山,未成一篑篑,止,吾止也。譬如平,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比如、好比篑(ku):盛土的筐子。翻译:翻译:孔子说: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比平整土地,虽然只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

34、心继续,还是要自己去干的。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还是要自己去干的。”1 1、主题内容、主题内容:孔子阐释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孔子阐释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从人的主观性的角度出发,强调不论做事还是为人,贵在持之以恒,功亏一篑也从人的主观性的角度出发,强调不论做事还是为人,贵在持之以恒,功亏一篑也好,持之以恒也罢,关键都在于自己。好,持之以恒也罢,关键都在于自己。孔子用孔子用“堆土成山堆土成山”和和“平整土地平整土地”的比喻,说明做事不可以半途而废,要持之的比喻,说明做事不可以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而进退的责任在自己而不在别人。以恒。而进退的责任在自己而不在别人。未成一篑:犹

35、功亏一篑。比喻功败垂成。未成一篑:犹功亏一篑。比喻功败垂成。2 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运用比喻和散句,说理生动自然。运用比喻和散句,说理生动自然。“未成一篑未成一篑”:垂成,垂成之际容易懈怠:垂成,垂成之际容易懈怠“虽覆一篑虽覆一篑”:初始,初始之时容易畏难:初始,初始之时容易畏难 当前还是当止,以儒家强调的道义为准则。当前还是当止,以儒家强调的道义为准则。子曰子曰“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同智,聪明。翻译:翻译:孔子说: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的人不畏惧。”1

36、1、主题主题内容内容:从从“智、仁、勇智、仁、勇”的道德范畴出发,点明一个人要达到完美的人格修的道德范畴出发,点明一个人要达到完美的人格修养,智、仁、勇缺一不可。古人认为,君子有三种基本品德,那就是养,智、仁、勇缺一不可。古人认为,君子有三种基本品德,那就是仁爱,智慧和勇敢。仁爱,智慧和勇敢。2 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用否定和整句的形式,增强气势,简洁明确。用否定和整句的形式,增强气势,简洁明确。3 3、“智者智者”为何为何“不惑不惑”,“仁者仁者”为何为何“不忧不忧”,“勇者勇者”为何为何“不惧不惧”?请谈谈你的看法。?请谈谈你的看法。有智慧的人不会疑惑,因为他知道大

37、小、轻重、缓急、本末,判断力有智慧的人不会疑惑,因为他知道大小、轻重、缓急、本末,判断力自然就强;仁德的人行恕道自然就强;仁德的人行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不会招人怨恨,则不会招人怨恨,行忠道行忠道(立人、达人立人、达人)则会令人感激,人际关系处理得完善了,就不会则会令人感激,人际关系处理得完善了,就不会忧虑;真正的勇者不在于行为壮烈,而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忧虑;真正的勇者不在于行为壮烈,而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横逆忧患来临时,能淡然处之,这才是大勇。心,横逆忧患来临时,能淡然处之,这才是大勇。颜渊问仁,子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

38、复礼,天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下归归仁焉。为仁仁焉。为仁由由己,而由人己,而由人乎哉乎哉?”颜渊曰:颜渊曰:“请问请问其其目目?”子曰: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勿动。”颜渊曰:颜渊曰:“回虽回虽不敏不敏,请,请事斯事斯语矣。语矣。”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即合于礼。复礼,归于礼。这称赞,赞许。依靠。语气连用,加强反问语气。条目,细则。条目,细则。犹言不才,谦辞。实践,从事。翻译:翻译: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使自己的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一旦

39、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吗?”颜渊说: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途径。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途径。”孔子说: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言,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言,不合礼的事不做。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主题主题内容内容1 1:阐述了孔子对阐述了孔子对“仁仁”的理解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的理解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仁仁”。其关

40、键是克己复礼,具体是要其关键是克己复礼,具体是要“视、听、言、动视、听、言、动”都符合礼。礼以仁都符合礼。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克己复礼: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克己复礼: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礼”。2 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以对话的形式,层层深入,说出符合以对话的形式,层层深入,说出符合“礼礼”的具体做法。的具体做法。3 3、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如何理解孔子关于“仁仁”的这一回答?的这一回答?“仁仁”从某个基本面上讲,是礼的内在化和自觉;礼显然不是人的从某个基本面上

41、讲,是礼的内在化和自觉;礼显然不是人的本性所固有的,但是礼是社会人生所必须的;拥有仁德,关键在自己,本性所固有的,但是礼是社会人生所必须的;拥有仁德,关键在自己,自己不追求,自己不努力,再好的目标也等于零。自己不追求,自己不努力,再好的目标也等于零。仁就是克己复礼,克己对内,复礼对外,这是儒家的最高理想,也仁就是克己复礼,克己对内,复礼对外,这是儒家的最高理想,也是孔子的毕生追求。是孔子的毕生追求。子贡问曰:子贡问曰:“有一有一言言而可以终身而可以终身行行之者乎之者乎?子曰子曰“其恕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定语后置翻译:翻译:子贡问道:子贡问道:“有一个可以终身奉

42、行的字吗?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孔子孔子说说“大概是大概是恕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字奉行,实践表委婉推测语气的副词,大概,也许。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 1、主题主题内容内容:阐释孔子对阐释孔子对“恕恕”的理解。以对话的形式,点出的理解。以对话的形式,点出“恕恕”这一准则,以及具体的做这一准则,以及具体的做法,明确而详细。从人的行为准则的角度出发,提出孔子认为推己及人的法,明确而详细。从人的行为准则的角度出发,提出孔子认为推己及人的“恕恕”是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原则。君子的品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也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原则。君

43、子的品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也是“修己修己”。成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 2、怎样正确理解孔子的怎样正确理解孔子的“恕恕”的内涵?我们从中可以悟出怎样的为人处世的人生的内涵?我们从中可以悟出怎样的为人处世的人生道理?道理?(1 1)在孔子看来,)在孔子看来,“恕恕”这个字是可以终身奉行的,而这个字是可以终身奉行的,而“恕恕”就是就是“己所不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施于人”。它在根本上与。它在根本上与”仁仁“是相同的,所以常把它看成是是相同的,所以常把它看成是”仁仁“的实践原则。的实践原则。(2 2)学会互相理解,设身处地地看待问题。)学会互相理解,设身处地地看待

44、问题。3.3.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以对话的形式,点出以对话的形式,点出“恕恕”这一准则,以及具体的做法,明确而详细。这一准则,以及具体的做法,明确而详细。子曰:子曰:“小子小子何莫学何莫学夫夫诗!诗,可以诗!诗,可以兴兴,可以,可以观观,可以,可以群群,可以,可以怨怨:迩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名。”老师对学生的称呼。那指提高人的交往能力。指激发人的感情。指在礼的准则下怨刺时政。近。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翻译:(一)翻译:(一)孔子说:孔子说:“你们怎么为不学你们怎么为不学诗诗呢?呢?诗诗可以激发人的情感,可以可以激

45、发人的情感,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可以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可以在礼的准则下怨刺时政在礼的准则下怨刺时政。近则可。近则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称。”(二)孔子说:(二)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呢?诗可以激发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呢?诗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

46、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1 1、主题内容:、主题内容:从学习的内容的角度,概括了诗经的社会价值,诗可以兴、观、群、从学习的内容的角度,概括了诗经的社会价值,诗可以兴、观、群、怨,就是肯定文学的观察社会、干预生活、修养身心、治国养家的作用。怨,就是肯定文学的观察社会、干预生活、修养身心、治国养家的作用。孔子孔子“兴观群怨兴观群怨”说概括了诗经的社会价值说概括了诗经的社会价值:一是诗教,兴、观、群、怨以修身;二是诗用,事父事君以治国;三是诗一是诗教,兴、观、群、怨以修身;二是诗用,事父事君以治国;三是诗识,鸟兽草木以致知。识,鸟兽草木以致知。2 2

47、、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运用反问和铺陈的手法,详细而全面,语气更强。运用反问和铺陈的手法,详细而全面,语气更强。3 3、如何理解、如何理解“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一句?一句?这句话可译为这句话可译为“从近处来说可以侍奉父母,从长远来说可以辅佐君王从近处来说可以侍奉父母,从长远来说可以辅佐君王”。强调。强调了了“诗诗”的教化作用和文化地位。充分说明孔子对的教化作用和文化地位。充分说明孔子对“诗诗”的重视。的重视。4 4、如何理解和评价孔子所说的诗可以、如何理解和评价孔子所说的诗可以“兴兴”“”“观观”“”“群群”“”“怨怨”?“兴观群怨兴观群怨”是孔子对诗经的

48、社会功能的认识和概括。是孔子对诗经的社会功能的认识和概括。“兴兴”,是说诗经能够激发人们的广泛联想,能影响人们的心灵,调动其是说诗经能够激发人们的广泛联想,能影响人们的心灵,调动其内在情感,引起情感共鸣。内在情感,引起情感共鸣。“观观”,是说诗经可以帮助人们观察,是说诗经可以帮助人们观察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群群”,是说诗经可以帮助人们沟通,是说诗经可以帮助人们沟通交流,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交流,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怨怨”,是说诗经可以帮助人们抒,是说诗经可以帮助人们抒发对苛政的怨愤和讥刺之情。发对苛政的怨愤和讥刺之情。孔子的孔子的“兴观群怨兴观群怨”说,根据诗经

49、的特点指出了文艺具有美感说,根据诗经的特点指出了文艺具有美感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政治作用,这是历史上对诗经的作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政治作用,这是历史上对诗经的作用所进行的第一次明确而全面的理论概括,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用所进行的第一次明确而全面的理论概括,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代许多理论家都继承和发扬了这一思想,对诗歌创作提出具体的要后代许多理论家都继承和发扬了这一思想,对诗歌创作提出具体的要求。但孔子强调求。但孔子强调“兴观群怨兴观群怨”,目的是,目的是“事父事父”“”“事君事君”,即为封建,即为封建礼教、封建统治阶级服务,有其明显的阶级局限性。礼教、封建统治阶级服务,有

50、其明显的阶级局限性。本文阐述了哪些观点?本文阐述了哪些观点?本课所选论语十二章,在仁、义、礼等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阐本课所选论语十二章,在仁、义、礼等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孔子关于君子人格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在思想道德修养、读书育人、为人述了孔子关于君子人格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在思想道德修养、读书育人、为人处世等方面对后人都有很好的启发意义。处世等方面对后人都有很好的启发意义。主旨主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具有重要意义。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我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具有重要意义。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我们好一点,但很少想到自己对别人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论语〉十二章》(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为本站会员(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