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预习及拓展解读+课文解读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一、预习与单元导语的关系及其教学价值预习:法军上尉巴特勒,在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之后,给大文豪雨果写信,征询他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想一想,雨果会怎样回答他呢?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富有激情和想象力的语言。 “预习”中第一段内容简要交代了文章背景,巴特勒想要征询雨果的意见,为什么要说“征询他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呢?“所谓”一词意思是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之意。它在提示我们什么呢?如果不是诚恳地征求意见那巴特勒的用意是什么呢?雨果会看穿他的别有用意吗?雨果的表态会如巴特勒所愿吗?这一段预习提示能激起学生好奇
2、心,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第二段内容指引学生关注“激情和想象力的语言”,并给出了“体会作者富有激情和想象力的语言”的具体方法朗读,是在引导同学们从语感的角度体味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和抨击讽刺侵略者的反语,有助于把握文章内容的两大板块,有助于实现“把握作者观点”“理清论证思路”的单元教学目标。二、思考探究、积累拓展与单元导语的关系及其教学价值思考探究一通读全文,看看这封书信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文中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二朗读第3段,根据作者的描述,想象一下圆明园的美。再想一想:在雨果的心目中,圆明园具有怎样的地位?三文章的后半部分围绕着“两个强盗”的比喻展开,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思考探
3、究一指向单元导语中的“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论证的思路”这一单元教学目标。是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各部分内容,梳理出赞叹圆明园之美和揭露英法联军强盗行为两个层次。并在了解文章各部分所用材料基础上明晰论证的观点和所用材料,从而实现“区分观点和材料”的教学目标。思考探究二是让同学们从语感的角度体味赞美圆明园的语句,理解圆明园的重要价值,利用想象感知文章语言,在品味中激起情感的波澜,与作品充溢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实现清晰的“把握作者观点”的目的。思考探究三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说理的技巧,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充分感受文字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从而把握文章中心即作者的观点。积累拓展四作者善于运用反语表明自己的态度
4、,例如:“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请从文中再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些反语的含义和作用。五雨果是法国人,但对法国的“胜利”没有喜悦,没有赞美,而是站在正义和良知的立场上揭露和批判了这次“胜利”。他这样是不是不够“爱国”?谈谈你的看法。积累拓展四引导学生理解反语的手法,体会本文讽刺辛辣的特点。把握了这些反语的含义和作用,就明晰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积累拓展五是引导学生理解雨果超越狭隘民族主义的立场,明晰他强烈的爱憎情感,感受文章的正义性,使文章更深入人心,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课文解读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先生: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本篇是以英法联军
5、侵华战争为背景的文章。巴特勒上尉是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所谓的胜利捧场。)你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征求意见,是希望听到别人的看法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起借鉴或指导作用,而巴特勒上尉早已狂妄的给自己的行为定性为“体面的”甚至是“出色的”,可见其是打着征求意见的幌子,实则是想借更多的声势和附和的夸赞为强盗的行径披上遮羞的外衣。)多谢你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多谢”“重视”看似充满敬意的诚恳的词语,实则制造了一种讽刺效果。)在你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你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次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睿智的雨果早就看穿了巴
6、特勒的预谋,一语揭示其虚伪、贪婪、狂妄的丑态。“赞誉”是褒义词贬用,蕴含雨果的憎恶之情。)既然你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奇迹”意思是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是以全球的眼光对圆明园的高度肯定。作者摆出“圆明园是奇迹”这一观点,接下来围绕其进行论述。)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巴特农神庙是希腊最负盛名的古建筑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文化奇迹之一。把圆明园与巴特农神庙作比较,充分肯定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
7、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作者把中华民族看作“超人的民族”,可见其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对圆明园超乎寻常的极高的艺术成就的由衷赞誉。)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作品”:通过作者的创作活动产生的具有文学、艺术或科学性质具有独创性而以一定有形形式复制表现出来的智力成果。“典范”:指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被认为是值得仿效的人或物在某方面的表现和基本特征。圆明园“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是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比对这两个概念,不难看出,圆明园不是普通的“以一定形式复制
8、表现出来的智力成果”,它是作为“仿效标准”的了不起的、伟大的杰作。再看前后出现的两个词语“理想”和“幻想”,理想:对未来事物的合理的设想或希望。幻想:一般指虚而不实的思想,也可以指以理想或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比对两个词语,理想能实现,幻想不能实现,而圆明园却作为幻想的典范出现了,这还不堪称奇迹”吗?)请你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月宫”:古代神话传说中月中的宫殿,是上界神仙为仙女嫦娥建造的一座宫殿。圆明园“恍若月宫”,表明其是超乎寻常的存在。)请你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
9、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大理石”“玉石”“青铜”“瓷器”建筑材料何其稀有珍贵,“宝石”“绸缎”“琉璃”“珐琅”“黄金”装饰程度何其精美华丽,“一座座”“一方方”“一眼眼”极言园林景观数量之多,“一个梦”“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真是“此园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啊!圆明园的美丽神奇真是引人遐想。)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
10、“神殿”:供神的大建筑物,被认为是神所居住的大建筑物。“洞府”:指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神庙”:一般指帝王的宗庙。作者眼里的圆明园哪里是什么人间园林,分明是神仙居所,仙气氤氲,如梦似幻这样的圆明园难道不是“奇迹”吗?)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圆明园工程浩大,是全人类的文明成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他的立场不是狭隘民族主义,而是群众的角度,世界的角度,人类的角度。此句表达了他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和对人类文明创造者的尊重,也为后文谴责英法两个强盗对中
11、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做铺垫。)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将圆明园与另外四个世界文化奇迹并列,是把圆明园放在世界的坐标中,更突出了它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没有看见过”但“梦见过”凸显圆明园的神秘、浪漫的色彩;“令人惊骇”“依稀可见”表明其不寻常,可望而不可即;“剪影”是照物体的轮廓剪纸成形,“亚洲文明的剪
12、影”强调圆明园是亚洲文明的模板,是亚洲文明的代表。这样的圆明园让人们对它充满惊羡和向往。)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独立成段,痛惜和愤怒之情蕴含其中,并引出下文。)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强盗”“洗劫”“放火”“行窃”,几个词语鲜明地指出“远征”的罪恶性质,一针见血。“洗劫”意思是把财物全部抢光,可见英法联军劫掠的彻底,罪恶的滔天。)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额尔金是英国殖民主义者,曾参与毁坏希腊雅典巴特农
13、神庙。他的小儿子小额尔金1860年10月曾下令火烧圆明园。此句点明做事之人罪恶多端、臭名昭著。)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更彻底,更漂亮”以反语强烈讽刺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丰功伟绩意思是做出突出贡献,创造巨大业绩。这两个褒义词是对英法联军的辛辣讽刺,这是反语的手法,突出了劫掠赃物之多、罪行之重!)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
14、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用近乎漫画的形式形象地再现了英法强盗相互勾结、贪婪掠夺的丑恶情态,让人看后为他们的行为不耻,具有极强的讽刺力。)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放火、抢劫,做尽坏事的是“文明人”吗?这里运用反语,活画出两个强盗政府颠倒黑白、恬不知耻的丑恶嘴脸。“文明”和“野蛮”是一组反义词,放在一起用,形成一种鲜明的对照,讽刺性极强。由这些语句也能看出作者的凛然正气和博大胸怀。)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你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制裁”: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义正辞严,无比愤怒
15、之情呼之欲出。)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政府”是英法联军背后的支持者,它只代表少数侵略势力。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行为,强盗政府不能代表广大人民,雨果将善良的人民和罪恶的政府加以区别,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滔天罪行,这需要多强的正义感和多大的勇气啊!)法兰西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1861年2月23日至4月10日,拿破仑三世公然将抢来的圆明园文物在当时的王宫杜伊勒里宫展出。“吞”“天真地以为”极具讽刺,“富丽堂皇”的是圆明园宝贵的文物,“破烂”强调其离
16、开祖国的支离破碎感,又因英法的强盗行为而带有强烈的罪恶感、耻辱感。“富丽堂皇的破烂”用语奇妙,含义丰富,一方面赞美了圆明园物品的珍贵,另一方面谴责了法兰西帝国厚颜无耻的强盗行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作者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希望物归原主,也希望政府能认清错误,期待一个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属于人民的、正义的政府。)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作者不顾个人安危,公理至上,“证实”如法庭宣判一般,掷地有声,义正辞严,强调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的行为是强盗行为。作为法国公民的雨果拥有令人钦佩的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非凡的勇气!)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本文并非一篇赞誉,相反,是一篇控诉状,是对英法联军滔天罪行的深刻揭露和讽刺,“赞誉”呼应开头,运用反语,立场鲜明而坚定地答复了巴特勒的询问,严厉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维克多雨果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