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全套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154550 上传时间:2022-07-24 格式:PPT 页数:212 大小:3.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治疗学-全套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2页
针灸治疗学-全套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2页
针灸治疗学-全套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2页
针灸治疗学-全套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2页
针灸治疗学-全套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甘肃中医学院针灸教研室(七版)(七版)上篇腧穴总论部分腧穴总论部分难点重点难点重点一腧穴的概念及分类一腧穴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概念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即转输、输通、输注;“穴”即孔、隙。腧穴又名砭处、节、会、骨空、骨孔、气穴、穴道、气府、孔穴、穴位。人体的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术部位。2、腧穴的分类、腧穴的分类 十四经穴凡归属于十四正经的腧穴,称十四经穴,简称“经穴”。共有361穴。奇穴既有固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没有归属于十四正经的腧穴,因其有奇特的疗效,故称之为奇穴。又因其在十四经穴以外,故又称“经外奇穴”。阿是穴既无具体的名称,又无固定

2、的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的部位,叫作“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二、二、腧穴的的治疗作用及主治规律腧穴的的治疗作用及主治规律腧穴的治疗作用腧穴的治疗作用 近治作用腧穴均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远治作用十四经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治疗局部病证,而且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病证。特殊作用某些腧穴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腧穴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腧穴的主治规律腧穴的主治规律腧穴(主要是十四经穴)的主治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主要有分经主治和分部主治两大规律。大体上,四肢部经穴以分经主治为主,头身部经穴以分部主治为主。分

3、经主治分经主治,是指某一经脉所属的经穴均可治疗该经循行部位及其相应脏腑的病证。古代医家在论述针灸治疗时,往往只选取有关经脉而不列举具体穴名,即所谓“定经不定穴”。后世医家在针灸治疗上有“宁失其穴,勿失其经”之说。分部主治分部主治,是指处于身体某一部位的腧穴均可治疗该部位及某类病证,即腧穴的分部主治与腧穴的位置特点相关。如位于头面、颈项部的腧穴,以治疗头面五官及颈项部病证为主,后头区及项区穴又可治疗神志病。三三 腧穴的定位方法腧穴的定位方法中医学对于人体腧穴方位的描述是以人体自然直立,两手下垂,掌心向内的姿势而定的。上肢以掌心一侧(屈侧)为“内侧”,手背一侧(伸侧)为“外侧”。以人身前后正中线为

4、准,距正中线近者为“内侧”,距正中线远者为“外侧”。人体腹侧面为“前”,背侧面为“后”。以手足掌面与背面皮肤的移行外为“赤白肉际”。腧穴的定位方法分四种:骨度分寸定位法骨度分寸定位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设定尺寸,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又称“骨度法”。其原出于灵枢骨度,经后人修改补充,为目前常用骨度分寸,作为量取腧穴的依据,不论男女、老少、高矮、胖瘦均按这一标准测量。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定义:这是以人体自然解剖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具体又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种。固定标志:以骨节和肌肉的突起、凹陷、五官、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作为定穴的标志。例如:两眉之间定印堂,肚脐中央

5、定神阙。活动标志:以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间隙、凹陷、皱纹、尖端等作为定穴的标志。例如:张口在耳前凹陷中取听宫、听会、耳门;抬臂在肩部前凹陷取肩髃、肩髎。手指同身寸取穴法定义:这是以患者的手指为标准来定取穴位的方法。医者可根据病人的高矮胖瘦适当伸缩,也可用自己的手指来测定穴位。包括中指同身寸法、拇指同身寸法、横指同身寸(一夫法)。简便取穴法这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如直立垂手,中指端取风市穴,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端处取列缺穴等。中篇中篇各各 论论第一章内科病证内科病证定义:定义:痹证是由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痹证是由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

6、重着、屈伸不利,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第一节第一节 头面躯体痛证头面躯体痛证 现代医学相关疾病现代医学相关疾病:风湿热风湿热(风湿性关节风湿性关节炎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血沉,抗实验室检查:血沉,抗“o o”,类,类风风 湿因子,湿因子,x x线检查线检查痹证痹证病因病因: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外感风寒湿热之邪 人体正气不足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等邪气风寒湿等邪气侵入机体经络,侵入机体经络,留于关节留于关节-经脉气血闭阻不同,经脉气血闭阻不

7、同,不通则痛不通则痛主症: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主症: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行痹行痹(风痹风痹):疼痛游走,痛无定处,时见恶风发热,舌淡,苔薄白痛痹痛痹(寒痹寒痹):疼痛较剧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 痛减,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痛减,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 薄白,脉弦紧薄白,脉弦紧热痹:热痹: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关节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关节 活动不利,可累及多个关节,伴有发热恶风,活动不利,可累及多个关节,伴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苔黄燥,脉滑数口渴烦闷,苔黄燥,脉滑数着痹着痹(湿痹湿痹):肢体关节酸痛重着不移,或有肿胀,

8、肢体关节酸痛重着不移,或有肿胀,肌肤麻木不仁,阴雨天加重或发作,肌肤麻木不仁,阴雨天加重或发作,苔白腻苔白腻,脉濡缓脉濡缓1.1.基本治疗基本治疗治法:治法:通痹止痛。以病痛局部穴为主,结合 循经及辨证选穴。主穴:主穴:阿是穴 局部经穴风邪偏盛为行痹风邪偏盛为行痹-取膈俞、血海以活血,遵取膈俞、血海以活血,遵“治风先治风先 治血,血行风自灭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之义。湿邪偏盛为着痹湿邪偏盛为着痹-取阴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取阴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治疗治疗病痛局部循经选穴,可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病痛局部循经选穴,可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所依附,痹痛遂解。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

9、所依附,痹痛遂解。寒邪偏盛为痛痹寒邪偏盛为痛痹-取肾俞、关元,益火之源,振奋取肾俞、关元,益火之源,振奋 阳气而祛寒邪。阳气而祛寒邪。热痹热痹-加大椎、曲池可泻热疏风、利气消肿。加大椎、曲池可泻热疏风、利气消肿。1.1.基本治疗基本治疗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寒痹、湿痹可加灸法。寒痹、湿痹可加灸法。大椎、曲池可点刺出血。大椎、曲池可点刺出血。局部穴位可加拔罐法。局部穴位可加拔罐法。其他治疗其他治疗2.2.穴位注射法穴位注射法 采用当归、丹皮酚、威灵仙等注射采用当归、丹皮酚、威灵仙等注射 液液,在病痛部位选穴在病痛部位选穴,每穴注入每穴注入0.50.5 1ml1ml,注意勿注

10、入关节腔内。每,注意勿注入关节腔内。每 隔隔1 13 3日注射日注射1 1次。次。3.3.电针法电针法 选择上述处方穴位,针刺得气后,通电选择上述处方穴位,针刺得气后,通电 针机,先用连续波针机,先用连续波5 5分钟,后改疏密波,分钟,后改疏密波,通电通电10102020分钟。分钟。4 4、皮内针:、皮内针:痛点固定可用皮内针。痛点固定可用皮内针。1.1.刺络拔罐法刺络拔罐法 用皮肤针重叩背脊两侧和关节病痛用皮肤针重叩背脊两侧和关节病痛 部位,使出血少许,加拔火罐。部位,使出血少许,加拔火罐。临床治例巨刺法:首先辨清疼痛的经络,然后按照同名经“上病下取”,“左病右取,右病左取”针刺。如左肩疼痛

11、,痛在手太阴经,可取右阴陵泉透阳陵泉;痛在阳明经,取右条口透承山;痛在手太阳经,取右飞扬透漏谷。龙虎交战法见于金针赋及明代针灸聚英,进针后先左转(大指向前)9次,后右转(大指向后)6次,反复交替。以捻转补泻中的一补一泻,一龙一虎结合九六数交替施行而组成,故名“龙虎交战”法。起到通行营卫,疏调经气作用,适用于一切痛证。应注意其刺激较强,卧位针治在穴位选取方面,应取肌肉丰厚穴位。灵枢灵枢.官针官针篇有谓篇有谓:“凡刺之要凡刺之要,官针最妙官针最妙”。考。考其所载之其所载之“九刺九刺”、“十二刺十二刺”、“五刺五刺”共共26种种刺法,验之临床,颇有效用。刺法,验之临床,颇有效用。1齐刺齐刺灵枢灵枢.

12、官针官针篇谓篇谓:“齐刺者齐刺者,直入一直入一,傍入二傍入二,以治寒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治痹气小深者也。”方法方法是是:找准痛点,直刺入一针,捻转提插,得气后留针再找准痛点,直刺入一针,捻转提插,得气后留针再从两旁向病所各刺入从两旁向病所各刺入1针,留针针,留针30分钟。常用治肩周炎、分钟。常用治肩周炎、肱三头肌长头肌腱炎、冈上肌炎、坐骨神经痛、臀上肱三头肌长头肌腱炎、冈上肌炎、坐骨神经痛、臀上皮神经损伤等痛点小而固定者。皮神经损伤等痛点小而固定者。2 短刺短刺灵枢灵枢.官针官针“短刺者短刺者,刺骨痹刺骨痹,稍摇而深之稍摇而深之,致针骨致针

13、骨所所,以上下摩骨也。以上下摩骨也。”是一种强调手技的方法。此法是一种强调手技的方法。此法的操作进针后的操作进针后,稍微摇动针柄稍微摇动针柄,慢慢进针至骨部慢慢进针至骨部,然后在然后在骨头上或骨缝间上下提插骨头上或骨缝间上下提插,好比针尖在击打骨头好比针尖在击打骨头,故谓故谓之短刺。常用于治疗跟骨骨刺、颈椎病、老年性膝关之短刺。常用于治疗跟骨骨刺、颈椎病、老年性膝关节退变等症。节退变等症。3合谷刺合谷刺 灵枢灵枢.官针官针“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操作:针刺得气后,。操作:针刺得气后,将针退至皮下,再向左刺

14、入,再将针退至皮下将针退至皮下,再向左刺入,再将针退至皮下,,向右,向右刺入,针再退至皮下,最后直刺入肌肉刺入,针再退至皮下,最后直刺入肌肉(分肉分肉)深处。深处。整个过程就好像用针在肌肉间划了个鸡爪,用于治疗整个过程就好像用针在肌肉间划了个鸡爪,用于治疗肌痹肌痹(肌肉挛缩不用等症肌肉挛缩不用等症)。定义:定义:由股外侧皮神经受损而产生的大腿前外侧皮夫感异常及疼痛的综合征,是皮神经炎中最常见的一种。解剖:解剖:股外侧皮神经起源于腰2,3几神经后根,自腰大肌外缘伸出,经髂肌伸面至髂前上棘,通过腹股沟韧带的下方穿出,浅行于大腿前外侧。病因病理:病因病理:外伤,腰椎退性病变,腰大肌压迫,糖尿病,肥胖

15、,妊娠,腹部手术等引起。神经末梢代谢障碍,血液供应受限而发病。股外侧皮神经炎股外侧皮神经炎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主症:大腿前侧感觉异常。大多为单侧发病,与疲劳受冷有关,痛、触觉减退。治疗方法治疗方法1.基本治疗基本治疗治则;处方:方义:加减:操作。2.其他疗法其他疗法皮肤针:三棱针;电针。穴位注射:走罐。定义:定义:腰痛又称腰痛又称“腰脊痛腰脊痛”,是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是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第一节第一节 头面躯体痛证头面躯体痛证 现代医学相关疾病现代医学相关疾病:腰部软组织损伤、肌腰部软组织损伤、肌肉风湿、腰椎病、椎间盘病变及部分内脏肉风湿、腰椎病、椎间盘病变及部分内脏病变

16、。病变。腰痛腰痛病因病因: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劳欲太过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劳欲太过感受风寒禀赋不足年老 -损伐肾气-腰部脉络失于温煦、濡养房劳过度长期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经筋、络脉受损,瘀血阻络坐卧湿地风寒水湿之邪浸渍经络经络之气阻滞腰部闪挫撞击伤未全恢复辨证归经:膀胱经、督脉、带脉、肾经辨证归经:膀胱经、督脉、带脉、肾经辅助检查:腰椎正、侧位片、骨盆平片、辅助检查:腰椎正、侧位片、骨盆平片、CTCT、MRIMRI、妇科相关检查有助、妇科相关检查有助 于疾病的诊断于疾病的诊断主症:腰部疼痛督脉病证:督脉病证:疼痛在腰脊中部足太阳经证:足太阳经证:疼痛部位在腰脊两侧瘀血腰痛:瘀血腰痛:腰部有劳伤或

17、陈伤史,劳累、晨起、久 坐加重,腰部两侧肌肉触之有僵硬感,痛 处固定不移肾虚腰痛:肾虚腰痛:腰部隐隐作痛,起病缓慢,或酸多痛 少,乏力易倦,脉细寒湿腰痛:寒湿腰痛:兼见腰部受寒史,值天气变化或阴雨风 冷时加重,腰部冷痛重着、酸麻,或拘 挛不可俯仰,或痛连臀腿1.1.基本治疗基本治疗治法:治法:活血通经。以局部阿是穴及足太阳经穴为主。主穴主穴 阿是穴 大肠俞(肾俞、腰阳关)委中 寒湿腰痛者温阳散寒,加灸大椎寒湿腰痛者温阳散寒,加灸大椎肾虚腰痛者益肾壮腰,加命门、志室肾虚腰痛者益肾壮腰,加命门、志室治疗治疗可疏通局部经脉、络脉可疏通局部经脉、络脉及经筋之气血,通经止及经筋之气血,通经止痛痛瘀血腰痛

18、者活血化瘀,加膈俞瘀血腰痛者活血化瘀,加膈俞足太阳经穴,足太阳经穴,“腰腰背委中求背委中求”,可疏,可疏调腰背部膀胱经之调腰背部膀胱经之气血气血1.1.基本治疗基本治疗主穴实证用泻法,虚症用补法。主穴实证用泻法,虚症用补法。寒湿证加艾灸;寒湿证加艾灸;瘀血证加刺络拔罐;瘀血证加刺络拔罐;肾虚证命门穴加用附子饼灸。肾虚证命门穴加用附子饼灸。操作操作其他治疗其他治疗2.2.耳针法耳针法 取患侧腰骶椎、肾、神门,毫针刺后取患侧腰骶椎、肾、神门,毫针刺后 嘱患者活动腰部;或用揿针埋藏或用嘱患者活动腰部;或用揿针埋藏或用 王不留行籽贴压。王不留行籽贴压。3.3.穴位注射法穴位注射法 用地塞米松用地塞米松

19、5ml5ml和普鲁卡因和普鲁卡因2ml2ml混混 合液合液,严格消毒后刺入痛点严格消毒后刺入痛点,无回无回 血后推药液血后推药液,每穴注射每穴注射0.50.51ml1ml,每日或隔日每日或隔日1 1次。次。1.1.皮肤针法皮肤针法 选择腰部疼痛部位,用梅花针叩刺选择腰部疼痛部位,用梅花针叩刺 出血,加拔火罐。出血,加拔火罐。适用于寒湿腰痛和瘀血腰痛。适用于寒湿腰痛和瘀血腰痛。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治疗治疗 治法治法 疏通经络,行气止痛。疏通经络,行气止痛。以以足太阳足太阳、足少阳经穴足少阳经穴 为主。为主。取穴取穴 1 1、足太阳经型、足太阳经型 2 2、足少阳经型、足少阳经型 症状症状 定义定义

20、 坐骨神经痛是指多种病因所致的沿坐骨神坐骨神经痛是指多种病因所致的沿坐骨神 经通路经通路,(,(腰、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腰、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侧)以放射性疼痛为主要以放射性疼痛为主要 特点的综合征。特点的综合征。附附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环跳环跳 阳陵泉阳陵泉 痿证治则:补益气血,濡养经脉处方:以手,足阳明经穴和夹脊穴为主上肢:下肢:方义:治痿独取阳明其他疗法(1)皮肤针(2)电针(3)温和灸注意纠正足内翻,足下垂,加强功能锻练,改善及避免缩。定义:定义:中风中风(apoplexy)(apoplexy)是以突然晕倒是以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不省人事,伴口角喎斜、语言不利、半身

21、伴口角喎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喎、半身不遂为或不经昏仆仅以口喎、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临床主症的疾病。第二节第二节 内科病证内科病证 1.1.起病急骤起病急骤 特点特点 2.2.症见多端症见多端 3.3.病情变化迅速病情变化迅速中风中风病因病因:风、火、痰、瘀风、火、痰、瘀病位病位:脑府脑府-肝肾阴虚肝肾阴虚,水不涵木水不涵木,肝风妄动肝风妄动 气滞气滞 血运不畅血运不畅-气机失调气机失调 血瘀血瘀 气虚气虚 推动无力推动无力-五志过极五志过极,肝阳上亢肝阳上亢,引动心火引动心火,风火相煽风火相煽,气血上冲气血上冲-饮食不节饮食不节,食厚味食厚味,痰浊内生痰浊内生中风

22、中风窍闭神匿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神不导气上扰清窍上扰清窍1.1.中经络中经络主症:半身不遂主症:半身不遂,舌强语謇舌强语謇,口角歪斜口角歪斜兼见面红目赤,眩晕头痛,心烦易怒,口兼见面红目赤,眩晕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舌红或绛苦咽干,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口粘痰多口粘痰多,腹胀便秘腹胀便秘,舌红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脉弦滑大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头晕目眩,苔白腻或苔白腻或黄腻黄腻,脉弦滑脉弦滑肢体软弱肢体软弱,偏身麻木偏身麻木,手足肿胀手足肿胀,面色淡白面色淡白,气短乏力气短乏力,心悸自汗心悸自汗,舌暗舌暗,苔白腻苔白腻,脉细涩

23、脉细涩肢体麻木肢体麻木,心烦失眠心烦失眠,眩晕耳鸣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手足拘挛或蠕动或蠕动,舌红舌红,苔少苔少,脉细数脉细数肝阳暴亢:肝阳暴亢:风痰阻络:风痰阻络:痰热腑实:痰热腑实:气虚血瘀:气虚血瘀:阴虚风动:阴虚风动:2.2.中脏腑中脏腑主症:神志恍惚主症:神志恍惚,迷蒙迷蒙,嗜睡嗜睡,或昏睡或昏睡,甚者昏迷甚者昏迷,半身不遂半身不遂闭证:闭证:兼见神昏兼见神昏,牙关紧闭牙关紧闭,口不开口不开,肢体强痉肢体强痉脱证:脱证:面色苍白面色苍白,瞳神散大瞳神散大,手撒口开手撒口开,二便失禁二便失禁,气息短促气息短促,多汗腹凉多汗腹凉,脉散或微脉散或微1.1.基本治疗基本治疗中经络中经络 治法:治

24、法: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以手厥阴经、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以手厥阴经、督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督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主穴:主穴:内关 水沟 三阴交 极泉 尺泽 委中治疗治疗内关:内关:(心包经络穴)心主血脉藏神,内关可调理 心神,疏通气血。水沟:水沟: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穴,可醒脑开窍,调神导气三阴交: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滋补肝肾极泉、尺泽、委中极泉、尺泽、委中:疏通肢体经络内关内关用泻法;水沟水沟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佳;三阴交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度角,使针尖 刺到三阴交穴,用提插补法。极泉极泉:在原穴位置下2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

25、者上肢有麻胀 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尺泽、委中:直刺,用提插泻法使肢体有抽动感。操作操作1.1.基本治疗基本治疗配穴配穴:肝阳暴亢肝阳暴亢者,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风痰阻络者,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痰热腑实者,加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气虚血瘀者,加气海、血海;阴虚风动阴虚风动者,加太溪、风池;中脏腑中脏腑治法:治法: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以手厥阴经及督脉穴为主。主穴主穴:素髎素髎 百会百会 内关内关 配穴配穴:闭证:加十宣、太冲、合谷。脱证:加关元、气海、神阙内关:内关:调理心神。水沟:水沟:可醒脑开窍十宣:十宣:开窍启闭太冲、合谷:平肝熄风关元关元神阙神阙 益气固本,回阳固脱气海气海方义

26、方义操作:内关、水沟操作同前。十宣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太冲、合谷用泻法,强刺激;气海、关元用大艾炷灸法,神阙用隔盐灸法其他治疗其他治疗1.1.头针法头针法 顶颞前斜线、顶旁顶颞前斜线、顶旁1 1线及线及2 2线线 2.2.电针法电针法定义:定义:面瘫面瘫(facial paralysis)(facial paralysis)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证,又称为口眼症的病证,又称为口眼歪斜。歪斜。第二节第二节 内科病证内科病证 现代医学相关疾病现代医学相关疾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瘫面瘫病因病机病因病机(中医理论中医理论 )正气不足正气不足 脉络空虚脉络空虚

27、卫外不固卫外不固 内因内因外因外因风邪乘虚入中经络风邪乘虚入中经络 少阳脉络少阳脉络 阳明经筋阳明经筋 肌肉纵缓不收肌肉纵缓不收气血痹阻气血痹阻面部面部 失于濡养失于濡养 风风 邪邪病因病机病因病机(现代医学现代医学 )风寒风寒痉挛痉挛缺血缺血 水肿水肿 面神经受压面神经受压 神经营养缺乏神经营养缺乏神经变性神经变性(1)(1)面神经血管面神经血管病因病机病因病机(现代医学现代医学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 非化脓性炎症非化脓性炎症(2)诊断要点诊断要点 (1)急性发作急性发作 (2)一侧表情肌麻痹,额纹消失,眼裂一侧表情肌麻痹,额纹消失,眼裂 变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变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

28、垂歪向 健侧,病侧不能作皱眉、蹙额、闭健侧,病侧不能作皱眉、蹙额、闭 目、露齿、鼓腮、噘嘴等动作目、露齿、鼓腮、噘嘴等动作 眼裂变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眼裂变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诊断要点诊断要点(3)初起可有耳后、耳下疼痛,还可出初起可有耳后、耳下疼痛,还可出 现患侧舌前现患侧舌前 2/3 2/3 味觉减退或消失,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听觉过敏诊断要点诊断要点临床表现:分期:急性期:一周 恢复早期:一周至三周 恢复晚期:三周至两个月 后遗证期:两个月以上 角膜反射、眼轮匝肌反射、威吓瞬目反射均减退,患侧面肌痉挛、“鳄鱼泪”、“倒错”现象。面神经损害与表现1:损害在茎乳孔

29、以上影响鼓索支时,则有舌前23味觉障碍;2:损害在镫骨神经处,可有听觉障碍;3:损害在膝状神经节,可有乳突部疼痛,外耳道及耳廓感觉障碍或出现疱疹样损害;4:损害在膝状神经节以上,可有泪液、唾液减少。鉴别诊鉴别诊断断 中枢性面瘫中枢性面瘫口角歪斜(眼以上正常)口角歪斜(眼以上正常)治治疗疗 治法: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经筋祛风通络,疏调经筋 1.基本治疗基本治疗处方:处方:攒竹攒竹 鱼腰鱼腰 阳白阳白 颧髎颧髎 颊车颊车 地仓地仓 合谷合谷 昆仑昆仑方义:方义:攒竹攒竹 鱼腰鱼腰 阳白阳白 四白四白 颧髎颧髎 颊车颊车 地仓地仓治疗治疗 基本治疗基本治疗疏调局部经气疏调局部经气翳风翳风手少阳三焦经

30、手少阳三焦经,深层为面神经出颅之处深层为面神经出颅之处,急性急性 期面神经水肿针刺手法宜轻或加灸以温经散寒期面神经水肿针刺手法宜轻或加灸以温经散寒地仓地仓阳白阳白颊车颊车翳风翳风鱼腰鱼腰合谷合谷昆仑昆仑攒竹攒竹四白四白颧髎颧髎治治疗疗 1.基本治疗基本治疗治治疗疗 操作操作 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针刺不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针刺不宜过深,取穴不宜过多,肢体远端的腧穴行宜过深,取穴不宜过多,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肢体远端的足三里施行补法,合在恢复期,肢体远端的足

31、三里施行补法,合谷、昆仑行平补平泻法。余穴均用泻法。谷、昆仑行平补平泻法。余穴均用泻法。其他治疗其他治疗1.皮肤针法 用梅花针叩刺阳白、颧髎、地仓、颊车,以局部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适用于恢复期。2.刺络拔罐法 用三棱针点刺阳白、颧、地仓、颊车,拔罐,每周2次,适用于恢复期3.电针法 选太阳、阳白、地仓、颊车,接通电针仪,通电1020分钟,强度以患者面部肌肉微见跳动而能耐受为度。如通电后,见牙齿咬嚼者,为针刺过深,刺中咬肌所致,应调整针刺的深度。适应于面瘫的中、后期。4.穴位贴敷法 选太阳、阳白、颧醪、地仓、颊车,将马钱子锉成粉末约12分,撒于胶布上,然后贴于穴位处,57日换药1次。或用蓖

32、麻仁捣烂加少许麝香,取绿豆粒大一团,贴敷穴位上,每隔35日更换1次。或用白附子研细末,加少许冰片作面饼,贴敷穴位,每日1次。其他治疗其他治疗临床操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临床操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急性期:宜少刺、浅刺、风寒型多用艾灸。2:关于电针(1)频率:低频连续波 (2)时间:间断电针 (3)强度:患者耐受偏弱3:调护:避风寒,注意保暖定义:定义:面痛面痛(facial Pain)(facial Pain)是以眼、面颊部出现是以眼、面颊部出现放射性、烧灼样抽掣疼痛为主症的疾病,放射性、烧灼样抽掣疼痛为主症的疾病,又称又称“面风痛面风痛”、“面颊痛面颊痛”。第一节第一节 头面躯体痛证头面躯体

33、痛证 现代医学相关疾病现代医学相关疾病: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面痛面痛病因病因:外感邪气、情志不调、外伤外感邪气、情志不调、外伤-风寒、风热风寒、风热-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瘀滞气血瘀滞主症:主症:面部疼痛突然发作,呈闪电样、刀割样、面部疼痛突然发作,呈闪电样、刀割样、针刺样、电灼样剧烈疼痛,持续数秒到针刺样、电灼样剧烈疼痛,持续数秒到2分钟。发分钟。发作次数不定,间歇期无症状,痛时面部肌肉抽搐,作次数不定,间歇期无症状,痛时面部肌肉抽搐,伴面部潮红、流泪、流涎、流涕等,常因说话、吞伴面部潮红、流泪、流涎、流涕等,常因说话、吞咽、刷牙、洗脸、冷刺激、情绪变化等诱发。咽、刷牙、洗脸

34、、冷刺激、情绪变化等诱发。手、足阳明和手太阳经病证手、足阳明和手太阳经病证:上颌、下颌部痛上颌、下颌部痛 -第第2 2枝痛点枝痛点:眶下孔眶下孔(四白四白)-第第3 3枝痛点枝痛点:颏孔颏孔(承浆承浆)风寒证:风寒证:兼见面部有感受风寒史,遇寒则甚,得热则轻,鼻流清兼见面部有感受风寒史,遇寒则甚,得热则轻,鼻流清 涕涕,苔白,脉浮苔白,脉浮足太阳经病证足太阳经病证:眼部痛眼部痛-第第1 1枝痛点枝痛点:眶上孔眶上孔(攒竹攒竹)风热证:风热证:痛处有灼热感痛处有灼热感,流涎流涎,日赤流泪日赤流泪,苔薄黄苔薄黄,脉数脉数气血瘀滞:气血瘀滞:有外伤史,或病变日久,情志变化可诱发,舌暗或有有外伤史,或

35、病变日久,情志变化可诱发,舌暗或有 瘀斑,脉细涩瘀斑,脉细涩1.1.基本治疗基本治疗治法:治法:疏通经络,祛风止痛。以足太阳及手 足阳明经穴为主。主穴:主穴:攒竹 四白 下关 地仓 合谷 太冲 内廷治疗治疗 疏通面部经络疏通面部经络-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手阳明大肠经原穴,“面口合谷面口合谷收收”-配合谷可祛风、通络、止痛配合谷可祛风、通络、止痛-荥水穴,清泻阳明热邪荥水穴,清泻阳明热邪1.1.基本治疗基本治疗配穴配穴:眼部痛者,加丝竹空、阳白、外关;眼部痛者,加丝竹空、阳白、外关;下颌部痛者,加承浆、颊车、翳风、内庭;下颌部痛者,加承浆、颊车、翳风、内庭;上颌部痛者,加颧髎、迎香;上颌部痛者,加

36、颧髎、迎香;风寒证者,加列缺;风寒证者,加列缺;风热证者,加曲池、尺泽;风热证者,加曲池、尺泽;气血瘀滞者,加太冲、三阴交。气血瘀滞者,加太冲、三阴交。1.1.基本治疗基本治疗毫针泻法。针刺时宜先取远端穴,毫针泻法。针刺时宜先取远端穴,局部穴位在急性发作期宜轻刺。局部穴位在急性发作期宜轻刺。其他治疗其他治疗2.2.刺络拔罐法刺络拔罐法 选颊车、地仓、颧选颊车、地仓、颧髎髎,用三棱针点,用三棱针点 刺,行闪罐法,隔日刺,行闪罐法,隔日1 1次。次。3.3.皮内针法皮内针法 在面部寻找扳机点,将揿针刺入,外在面部寻找扳机点,将揿针刺入,外 以胶布固定,埋藏以胶布固定,埋藏2 23 3天天,更换揿针

37、。更换揿针。1.1.耳针法耳针法 选面颊、颌、额、神门。毫针刺法,或选面颊、颌、额、神门。毫针刺法,或 用埋针法。用埋针法。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颈椎骨质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颈椎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脊髓、神经根、增生,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交感神经,并由此产生颈、肩、上血管及交感神经,并由此产生颈、肩、上肢一系列表现的疾病,称其为颈椎骨性关肢一系列表现的疾病,称其为颈椎骨性关节病,简称颈椎病。节病,简称颈椎病。治疗治疗:活血通经。以颈夹脊及手足太阳、活血通经。以颈夹脊及手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足少阳经穴为主。取穴取穴:局部局部:风池风池 颈夹脊颈夹脊 天柱天柱 肩井肩井

38、 远端远端:后溪后溪 合谷合谷 外关外关操作操作:用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用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颈椎病定义:定义:漏肩风漏肩风(omalgia)(omalgia)是以肩部长期固定疼痛,活动是以肩部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主症的疾病。受限为主症的疾病。由于风寒是重要诱因,故常称为由于风寒是重要诱因,故常称为“漏肩风漏肩风”;本病多发于本病多发于5050岁左右的成人岁左右的成人,故俗称故俗称“五十肩五十肩”;患肩局部常畏寒怕冷,尤其后期常出现肩关患肩局部常畏寒怕冷,尤其后期常出现肩关 节的粘连,肩部呈现固结状,活动明显受限,节的粘连,肩部呈现固结状,活动明显受限,故又称故又称“肩凝症肩凝症”、“

39、冻结肩冻结肩”等。等。第一节第一节 头面躯体痛证头面躯体痛证 现代医学相关疾病现代医学相关疾病: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周围炎漏肩风漏肩风病因病因:体虚、劳损、风寒体虚、劳损、风寒-年老气血不足,筋骨失养-肩部感受风寒,阻痹气血-筋脉受损-气滞血瘀肩部脉络肩部脉络气血不利,气血不利,不通则痛不通则痛主症:主症:早期早期:肩周肩周疼痛、酸重,夜间为甚,常因天疼痛、酸重,夜间为甚,常因天 气变气变 化及劳累而诱发或加重,患者肩化及劳累而诱发或加重,患者肩 前、后及外侧均有压痛,主动和被动外前、后及外侧均有压痛,主动和被动外 展、后伸、上举等功能明显受限。展、后伸、上举等功能明显受限。后期后期:功能障碍加

40、重,还可出现肌肉萎缩。功能障碍加重,还可出现肌肉萎缩。手太阳经证:手太阳经证:肩后部压痛明显手少阳经证:手少阳经证:肩外侧压痛明显手阳明经证:手阳明经证:肩前部压痛明显气滞血瘀:气滞血瘀:肩部有外伤或劳作过度史,疼痛拒按,舌暗或有瘀斑,脉涩气血虚弱:气血虚弱:肩部酸痛,劳累加重,或伴见头晕目眩,四肢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外邪内侵:外邪内侵:有明显的感受风寒史,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1.1.基本治疗基本治疗治法:治法:通经活血,祛风止痛。以局部阿是穴 及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经穴为主。主穴:主穴:肩髃肩髃 肩髎肩髎 肩贞肩贞 肩前肩前 阿是穴阿是穴治疗治疗-手阳明经手阳明经-手少阳经

41、手少阳经-手太阳经手太阳经-奇穴奇穴疏通肩部经络气血,疏通肩部经络气血,活血祛风而止痛。活血祛风而止痛。.肩髃肩髃 肩髎肩髎.肩贞肩贞.肩前肩前 临床操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临床操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急性期:宜少刺、浅刺、风寒型多用艾灸。2:关于电针(1)频率:低频连续波 (2)时间:间断电针 (3)强度:患者耐受偏弱3:调护:避风寒,注意保暖头痛定义:头痛是患者自觉头部疼痛的一类病证,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如脑及眼、口鼻等头面部病变和许多全身性疾病。第一节第一节 头面躯体痛证头面躯体痛证 手、足三阳经和足厥阴肝经均上头面相关经脉 督脉直接与脑府相联系经脉辩证经脉辩证阳明阳明头痛头痛:前额痛

42、前额痛少阳少阳头痛头痛:侧头痛侧头痛太阳太阳头痛头痛:后枕痛后枕痛厥阴厥阴头痛头痛:巅顶痛巅顶痛1.1.基本治疗:局部基本治疗:局部+循经循经配穴配穴:阳明头痛者,加印堂、攒竹、合谷、内庭;少阳头痛者,加风池、外关、足临泣;太阳太阳头痛者,加天柱、后溪、申脉、昆仑;厥阴厥阴头痛者,加四神聪、太冲、行间、太溪;风寒风寒头痛者,加风门;风热风热头痛者,加曲池、大椎;风湿风湿头痛者,加阴陵泉。毫针泻法。风门拔罐或艾灸;大椎点刺出血。操作操作其他治疗其他治疗1.耳针法耳针法:选枕、额、脑、神门,毫针刺或埋针或王不留行籽压丸。对于顽固性头痛可在耳背静脉点刺出血。2.2.皮肤针法皮肤针法:用皮肤针叩刺太阳

43、、印堂及头痛处,出血少量,适用于外感头痛。3.3.穴位注射法穴位注射法:选风池穴,用1%的盐酸普鲁卡因或维生素12注射液,每穴0.51.0毫升,每日或隔日次,适用于顽固性头痛。【附附】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紧张性头痛(tension headachtension headach)是颈部和头面部肌肉持续性收缩而产生的头部压迫感,沉重感,或紧箍感,是头痛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头痛的75,有68的男性和88的女性感受过紧张性头痛,好发于20岁左右的年轻人,女性多于男性,疼痛程度为轻、中度。本病发生可能与工作紧张、精神压力、限过度疲劳以及姿势不正确等因素有关。表现为围绕头颈部

44、紧箍感或压缩样疼痛,常为头部两颞侧的钝痛和束带样感觉,部分患者发生在枕部,头顶部及全头,可出现胀痛、压迫痛、麻木感,常常伴有疲劳、失眠和抑郁等。眼过度疲劳姿势不正确头颈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瘀阻,经络不通,不通则痛【病因病机】工作紧张精神压力情志失调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情志抑郁不舒肝木克脾脾失运化,气血生化不足,心失所养失眠、疲乏无力【治疗】治法:疏肝健脾,通络止痛。以局部颈夹脊 及足厥阴、足少阳、足太阴经为主。取穴:局部取穴-太阳 头维 风池 颈夹脊 远端取穴-太冲 足三里 三阴交操作: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余穴均用泻 法。可在项背部加拔火罐。偏头痛(偏头痛(migrainemigraine)

45、是由于神经、血管性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疾病,以一侧头部疼痛反复发作,常伴有恶心、呕吐,对光及声音过敏等为特点。本病与遗传有关,部分患者可在头部、脑外伤后出现,某些脑神经递质(如一羟色胺)可诱发,以年轻的成年女性居多,疼痛程度多为中、重度。头痛多为一侧,常局限于额部、颞部和枕部,疼痛开始时为激烈的搏动性疼痛,后转为持续性钝痛。任何时间可发作,但以早晨起床时为多发,症状可持续数小时到数天。典型的偏头痛有先兆症状,如眼前闪烁暗点、视野缺损、单盲或同侧偏盲。发作时头痛部位可由头的一个部位到另一个部位,同时可放射至颈、肩部。【病因病机】中医理论认为,本病多与恼怒、紧张、风火痰浊有关。1.情志不遂,肝失疏泄,

46、郁而化火2.恼怒急躁,肝阳上亢,风火循肝胆经脉上冲头部3.体内素有痰湿,随肝阳上冲而循经走窜,留滞于头 部少阳经脉,使经络痹阻不痛,故暴痛骤起。【治疗】治法:疏泄肝胆,通经止痛。以足厥阴及手足 少阳经穴为主。取穴:局部取穴-头维 风池 率谷 角孙 远端取穴-太冲 足临泣 外关 丰隆 操作:当发作时要以远端穴为主,并先刺,行较 强刺激的泻法。诸穴均用泻法。眩晕定义:定义:眩晕眩晕(vertigo)(vertigo)是自觉头晕眼花、是自觉头晕眼花、视物旋转动摇的一种症状。视物旋转动摇的一种症状。第二节第二节 内科病证内科病证 现代医学相关疾病现代医学相关疾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脑动脉硬化

47、、贫血、神经衰弱、耳源性眩晕、晕动病等贫血、神经衰弱、耳源性眩晕、晕动病等病因病因:情绪、饮食、劳伤情绪、饮食、劳伤病位病位:脑髓清窍脑髓清窍忧郁-气郁化火-风阳升动素体薄弱或病后体虚-气血不足-清窍失养恼怒-肝阳暴亢-滞脾-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上蒙清窍清窍被扰过度劳伤-肾精亏耗-脑髓不充主症:头晕目眩,泛泛欲吐主症:头晕目眩,泛泛欲吐,甚则昏眩欲仆甚则昏眩欲仆肝阳上亢:肝阳上亢:兼见急躁易怒,口苦,耳鸣,舌红,苔黄,脉弦肾精亏损:肾精亏损:耳鸣,腰膝酸软,遗精,舌淡,脉沉细气血两虚:气血两虚:神疲乏力,面色晄白,舌淡,脉细痰湿中阻:痰湿中阻:头重如裹,胸闷恶心,神疲困倦,舌胖苔白腻,脉濡

48、滑1.1.基本治疗基本治疗实证实证治法:治法:平肝化痰,定眩。以足少阳经、督脉及 手足厥阴经穴为主。主穴:主穴:风池 太冲 百会 内关肝阳上亢肝阳上亢者,加行间、侠溪、太溪;痰湿中阻痰湿中阻者,加头维、丰隆、中脘、阴陵泉;治疗治疗毫针泻法毫针泻法肝经为风木所寄,肝经为风木所寄,与胆经相表里,与胆经相表里,取胆经风池和肝取胆经风池和肝经太冲经太冲,清泻肝胆,清泻肝胆,平抑肝阳。平抑肝阳。百会用百会用泻法,泻法,可清利可清利脑窍而脑窍而定眩。定眩。内关宽内关宽胸理气,胸理气,和中化和中化痰止呕。痰止呕。1.1.基本治疗基本治疗虚证虚证 治法:治法:益气养血,定眩。以足少阳经、督脉穴及 相应背俞穴为

49、主。主穴:主穴:风池 百会 肝俞 肾俞 足三里气血两虚气血两虚者,加气海、脾俞、胃俞;者,加气海、脾俞、胃俞;肾精亏虚肾精亏虚者,加太溪、悬钟、三阴交。者,加太溪、悬钟、三阴交。风池用平风池用平补平泻法,补平泻法,可疏调头可疏调头部气血部气血百会用补百会用补法可升提法可升提气血,气血,肝俞、肾俞滋肝俞、肾俞滋补肝肾、养血补肝肾、养血益精、培元固益精、培元固本以治本。本以治本。足三里补足三里补益气血。益气血。二穴配合以充养脑髓二穴配合以充养脑髓而缓急治标。而缓急治标。其他治疗其他治疗1.1.头针法头针法 选顶中线,沿头皮刺入,快速捻转,选顶中线,沿头皮刺入,快速捻转,每日每日1 1次,每次留针次

50、,每次留针3030分钟。分钟。2.2.耳针法耳针法 选肾上腺、皮质下、额。选肾上腺、皮质下、额。肝阳上亢肝阳上亢者,加肝、胆;者,加肝、胆;痰湿中阻痰湿中阻者,加脾;者,加脾;气血两虚气血两虚者者,加脾、胃;加脾、胃;肾精亏虚肾精亏虚者,加肾、脑。者,加肾、脑。毫针刺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毫针刺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治疗中的几个问题治疗中的几个问题1 1:多针百会穴之由:多针百会穴之由 百会是督脉经的腧穴;又是督脉、三阳经和足厥阴经的交百会是督脉经的腧穴;又是督脉、三阳经和足厥阴经的交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内为元神之府所居。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内为元神之府所居。施用补法有升阳举陷、健脑补虚的作用;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针灸治疗学-全套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