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课件:现代管理会计.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158606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PPT 页数:148 大小:5.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书课件:现代管理会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8页
全书课件:现代管理会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8页
全书课件:现代管理会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8页
全书课件:现代管理会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8页
全书课件:现代管理会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现代管理会计第一章 总论1.本章将阐述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管理会计的对象、职能和目标,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和原则,管理会计的内容和概念体系,以及管理会计的程序和方法体系等内容。第一节 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管理会计是把管理科学的一些方法吸收到会计科学中来,从而形成一门新兴的和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始终贯穿着这样两条线索:第一是商品经济或者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是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动力),第二是管理科学理论的发展(为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一、管理会计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传统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这样两个相对独立的分支系统。20

2、世纪20年代末期和30年代初期 管理会计的诞生20世纪50年代 执行性的管理会计第一节 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二、管理会计的发展(一)现代决策理论对管理会计发展的影响(一)现代决策理论对管理会计发展的影响 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进行正确的决策就必须要求会计工作者提供有关决策的信息,于是把现代决策理论吸收引用到管理会计中来,就构成了以服务于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决策性的管理会计。它不同于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果为核心的执行性的管理会计,而使管理会计日趋成熟,进入其发展历程中的高级阶段。(二)行为科学对管理会计发展的影响(二)行为科学对管理会计发展的影响 责任会计全面吸收了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3、责任会计对行为科学成功的运用,极大地推动了管理会计的发展。(三)运筹学在现代管理会计中的应用(三)运筹学在现代管理会计中的应用 运筹学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使管理会计的方法精密化,是保证现代管理会计能够卓有成效地全面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一个必要条件。第二节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一)在服务对象方面的区别(一)在服务对象方面的区别 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各级管理者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化决策的管理信息系统。财务会计主要是通过传统的会计方法向企业外界和与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组织或者个人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的信息。(二)在职能方面的区别 管理会计的职能是规划未来,参

4、与决策,控制现在,评价业绩;而财务会计的职能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是一种对过去的经济活动进行货币化的总结。(三)在遵循原则方面的区别 管理会计由于信息的提供者与信息的使用者相对统一,它可以不遵循公认的会计原则或者统一的会计制度和法规。它遵循的是管理会计的一般原则和具体原则。而财务会计由于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相互分离,这一点就决定了财务会计必须遵循一般公认的会计原则且受有关会计法规制度的约束。第二节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四)在会计主体方面的区别(四)在会计主体方面的区别 管理会计的主体是兼顾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体、全局与局部的班组、车间以及责任中心;而财务会计主

5、要是以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提供集中的、概括性的资料来综合评价、考核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五)在工作重点方面的区别(五)在工作重点方面的区别 管理会计为了有效地服务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其工作重点在于面向未来,通过对过去历史资料的分析,为规划未来和控制现在服务。而财务会计一般只反映实际已经完成的事项,侧重于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作历史性的描述,而对预期尚未发生的事项,一般不涉及。第二节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六)在会计程序与方法方面的区别(六)在会计程序与方法方面的区别 管理会计的程序不涉及填制凭证和复式记账,报表的编制也无一定的期间和格式要求,而是视企业经营中心出现的问题而定,具体的业务处理也

6、没有固定的格式,可以根据管理人员的需要而自行设计,具有比较大的自由选择度。管理会计的方法总的说来是具体、灵活、多样性的。财务会计从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的程序是不能前后颠倒的,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和强制性。财务会计的方法主要就是针对会计主体实际已经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完整的记账、算账和报账所应用的各种方法,通常有填制和审核凭证、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报表。(七)在成本概念方面的区别七)在成本概念方面的区别 管理会计的成本概念是随着不同的目标、对象、时间、范围而有不同的多元化的表述方式。而财务会计运用的成本概念一般是实际成本,是

7、根据过去实际已经发生的支出计算的,一般都要记录在账簿上,通过它来计算所费与所得之比,考核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还有信息特征、计量单位和精确程度等方面的相对独立性。第二节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一)在研究对象方面的联系(一)在研究对象方面的联系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同属于现代企业会计的两个子系统,它们的研究对象都是企业的资金及其运动,只不过是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各有所侧重。管理会计的对象在时间上侧重于未来的资金及其运动,而财务会计的对象在时间上侧重于过去已经发生的资金及其运动。管理会计对象在空间上侧重于部门、车间、班组,即责任中心的经济活动所表现的资金

8、及其运动,而财务会计必须以企业整体的经济活动所表现的资金及其运动作为其对象。(二)在原始资料方面的联系(二)在原始资料方面的联系 管理会计信息的主要来源仍然是财务会计系统中有关记账、算账的信息资料。管理会计经常直接引用财务会计的凭证、账簿和报表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和必要的加工、改制和延伸,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而财务会计所反映的企业经济活动是用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和控制的结果。第二节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三)在服务对象方面的交叉(三)在服务对象方面的交叉 不论管理会计还是财务会计,都同时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有关经济组织(集团)和人员服务,在这一点上是统一的,它们的对立方面只表现

9、在侧重面不同。(四)在职能方面的相互补充(四)在职能方面的相互补充 财务会计的职能是管理会计职能发挥的基础,而管理会计职能的很好发挥,又促进财务会计职能的实现。财务会计对历史状况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是管理会计科学地规划未来、积极地参与决策、有效地控制现在和客观地评价业绩的依据。第三节 管理会计的对象、职能和目标一、管理会计的对象 管理会计的一般对象是贯穿整个会计内容始终的,它就是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资金及其运动。而管理会计的具体对象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在成本性态、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中,它主要是对财务会计的资料进行分类、加工、延伸和扩展,故其研究对象是已经发生的资金及其运动;在预测和短期经营决

10、策中,其研究对象是已经发生的资金及其运动和未来的资金及其运动;在长期投资决策中,其研究对象是“现金流动”;在预算编制中,由于预算是决策的具体化、数量化和货币化,故全面预算编制的对象也是未来的资金运动和现金流动;在成本控制中,事前的成本控制是尚未发生的资金及其运动,事中的成本控制是正在发生的资金及其运动;在责任会计中,其研究对象是责任中心可控制的资金及其运动。这样,整个管理会计对象就是一般对象和具体对象的统一。第三节 管理会计的对象、职能和目标二、管理会计的职能(一)规划职能(一)规划职能(二)组织职能(二)组织职能(三)控制职能(三)控制职能三、管理会计的目标(一)协助各层次的管理人员确定各项

11、经济目标(一)协助各层次的管理人员确定各项经济目标(二)协助企业各层次的管理人员履行组织职能,合理地使用经济资源(二)协助企业各层次的管理人员履行组织职能,合理地使用经济资源(三)协助企业各层次管理人员履行控制职能,调节和控制经济活动(三)协助企业各层次管理人员履行控制职能,调节和控制经济活动(四)协助各业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履行管理职能,评价和考核经营业绩(四)协助各业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履行管理职能,评价和考核经营业绩第四节 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和基本原则一、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为主和币值变化的假设委托代理关系假设第四节 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和基本原则二、管理

12、会计的基本原则(一)管理会计的一般原则(一)管理会计的一般原则全面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系统分析原则客观性和及时性原则(二)管理会计的具体原则(二)管理会计的具体原则“费用与收益相配合”的原则及价值实现原则目标利润最大化原则成本相关性原则稳健性原则和货币时间价值原则可控性原则和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第五节 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和概念体系一、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 根据管理会计的职能和目标,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决策与规划会计以及控制与业绩评价会计。决策就是在经营业务和投资活动中,从诸多的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规划就是把决策的结果确定为经济活动的具体目标的过程。控制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对实际经济活

13、动施加影响,使之能按照预定目标或计划进行的过程。业绩评价,是根据责任会计的要求,通过实际数与预测数的对比,来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并确定其经济责任,以便对各个责任单位的实绩和成果进行恰当的评价与考核的过程。二、管理会计的概念体系 九个基本概念第六节 管理会计的程序和方法体系一、管理会计的程序 第一,企业管理当局在进行科学管理时,首先要占有信息,包括企业外部的市场信息和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统计信息及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并以此进行预测分析,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企业内部的生产能力,制定出企业的各项经营目标。而管理会计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帮助管理当局通过科学预测,把各项经营目标确定

14、下来。第二,企业管理当局进行经营决策时,管理会计应该参与决策,并相应地编制全面预算。第三,企业管理当局要合理运用管理会计,建立责任会计制度。第四,管理当局要执行并监督管理会计积累财务成本数据,进行内部控制。第五,管理当局对实际执行的结果进行检查,管理会计要按照责任会计的要求,进行差异分析,评价业绩。以上五个步骤,从管理循环来讲:第一、二、三这三个步骤属于计划范畴,第四、五这两个步骤属于控制范畴。从管理会计程序来看:第一、二、三这三个步骤属于决策与规划会计,第四、五这两个步骤属于控制与业绩评价会计。企业管理程序循环和管理会计程序循环用图1-1表示。第六节 管理会计的程序和方法体系图1-1 企业管

15、理程序循环和管理会计程序循环图第六节 管理会计的程序和方法体系二、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科学的规划与决策方法 控制与业绩评价方法复习思考题1.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贯穿着哪两条线索和哪两个阶段,试加以具体论述。2.什么是管理会计?它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3.什么是管理会计的对象?为什么要把管理会计的对象分为一般对象和具体对象?4.什么是管理会计的职能和目标?目标与职能有什么关系?5.什么是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它与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有何联系和区别?6.什么是管理会计的原则?为什么管理会计可以不遵循财务会计的原则?7.管理会计有哪些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8.试具体论述管理会计程序与企业管理程序的关

16、系。9.管理会计的方法有哪些?它与财务会计的方法有何不同?第二章 成本性态与边际贡献 本章主要阐述管理会计的成本概念、成本分类、成本性态的分类、混合成本的分解,以及边际贡献的概念和意义。第一节 管理会计的成本概念和分类 管理会计的成本是一个因使用和分析的目标、对象、时间、范围、状态不同而不同的成本概念,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而发生的或尚未发生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价值牺牲。这就要求管理会计对成本概念的运用,必须限定特定的目标、对象、时间、范围等标准,这样才能满足为企业内部各管理阶层提供管理信息的需要。既不能站在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角度抽象地描述成本概念,也不能站在传统财务会计核算的角度僵死地描述成本

17、概念。管理会计的成本分类是以不同的目标来对成本进行分类,如果以管理为目标,揭示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规律性,可把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如果以决策为目标,可以把成本分为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其中相关成本有差量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重置成本、可避免与可递延成本等;非相关成本有历史成本、沉没成本、不可避免成本与不可递延成本。以控制为目标可把成本划分为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等。此外,还可以按其他标准对成本进行分类。本章将以管理为目标,把成本按性态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第二节 成本性态及分类一、成本性态的意义 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量(产量或销量)总数的依存关系,这种关系是客观存在的,是成本

18、固有的性质,故称成本“性态”或“习性”。研究成本总额与业务量总数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可以事前科学地计划成本支出,事中科学地控制成本支出,从而为最优决策和改善经营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二、成本性态的分类 按照成本性态,可将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一)变动成本一)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就是在一定时期特定的业务量范围内,成本总额随业务量总数呈正比例关系增减变动的成本;但单位产品中的变动成本,即单位变动成本却保持不变。变动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与业务量的关系可用图2-1表示。(二二)固定成本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在一定时期特定的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相对稳定的成

19、本,但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则与业务量的变化呈反向变动。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固定成本与业务量的关系用图2-2表示。第二节 成本性态及分类图2-1 变动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与业务量的关系图2-2 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固定成本与业务量的关系第二节 成本性态及分类(三三)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相关范围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相关范围 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相关范围,泛指的是使变动成本总额与业务量保持正比例关系变动,使固定成本总额与业务量保持不变的一定时期的业务量范围。综上所述,当在一定的相关范围内变动成本总额随业务量呈正比例关系变化的时候,单位变动成本却保持不变;当在一定的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保持不变时,单位固定成

20、本却随着产量呈反向变化。可见,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这就是变和不变的辩证法。第三节 混合成本及其分解一、混合成本的概念和类型(一一)半变动成本半变动成本 这类成本通常在企业经营活动进行时,哪怕业务量为零,都有一个固定的基数,相当于固定成本,然后在这个基数之上随业务量的变动而相应地呈正比例关系变动,这部分又相当于变动成本。故半变动成本是随业务量的增减而有所变动,但不保持严格的比例关系的成本。半变动成本与业务量的关系如图2-3所示。(二二)半固定成本半固定成本 这类成本发生额的固定性质,是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的,当业务量超过此范围增长到一定的限度,成本发生额就突然增加到一个新水平;然后在增长的新

21、的业务量范围内成本发生额又相对稳定,直到业务量再超过此范围为止。按如此的规律变化,成本习性模型就像阶梯一样,故又称为“阶梯式变动成本”。其性态模型如图2-4所示。第三节 混合成本及其分解图2-3 半变动成本与业务量的关系图2-4 半固定成本与业务量的关系第三节 混合成本及其分解(三)延期变动成本三)延期变动成本 这类成本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总额保持不变,超过特定业务量以后开始随业务量按比例增长。其习性模型如图2-5所示。(四四)曲线变动成本曲线变动成本 这类混合成本通常有一个相当于固定成本的初始量,在这个初始量的基础上,虽然成本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而逐步增加,但不呈正比例关系而呈非线性的曲线关系,这

22、种曲线成本又分为诸如热处理电炉设备的递减曲线成本和诸如累进计件工资和各种违约金、罚金之类的递增曲线成本。其习性模型如图2-6所示。图2-5 延期成本与业务量的关系图2-6 曲线成本与业务量的关系第三节 混合成本及其分解二、混合成本的分解1.高低点法 混合成本项目中包含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种因素。设y为混合成本,a为固定成本,b为单位变动成本,x为产量,则y=a+bx。在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a保持不变,与产量x的大小无关,而单位变动成本b又在相关范围内是个常数,那么,混合成本的变化是由产量的变化所引起的。设y1是最高产量x1时的混合成本,y2是最低产量x2时的混合成本,则y1-y2=a+bx1

23、-(a+bx2),由此可得:b=(y1-y2)/(x1-x2),把b代入y1或y2中可求得a的值,从而把混合成本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这就是根据一定时间内最高产量的混合成本与最低产量的混合成本之差除以最高产量与最低产量之差,推算出混合成本中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的方法,即高低点法。第三节 混合成本及其分解2.散布图法 一般是以横轴代表业务量x,以纵轴代表混合成本金额y,在坐标图上标明过去某一期间的混合成本的历史数据,各个历史成本数据就形成若干个成本点散布在坐标图上。通过目测,在各个成本点之间画一条能反映成本变动的平均趋势直线,此直线与y轴相交的一点即固定成本,然后再据以计算单位变动成本,从而确

24、定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3.回归直线法 在前面的散布图中,如果把固定成本点和散布图中的每个散布点相联结,就能得到许多条反映业务量和混合成本关系的平均变动趋势直线,在这些直线中应选用以全部观测数据的误差的平方和最小的直线,作为最能代表各种业务量下成本变动趋势的直线,该直线也称为回归直线。通过回归直线方法,来确定混合成本中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叫回归直线法。第三节 混合成本及其分解4.账户分析法 会计人员凭借其知识经验,根据会计账户的成本记录资料,通过分析、比较和检查,来确定成本的性态及数量。5.合同确认法 这种方法通常适应于企业耗用的公用事业费,如电费、水费、煤气费、电话费等费用的成本性态的确

25、认,财会人员根据企业与对方供应单位签订的合同中关于支付费用的规定,来确认哪些属于固定成本,哪些属于变动成本,一般把合同中规定的公用事业费的基数划为固定成本,而把按耗用量的多少计价的部分划为变动成本。6.技术测定法 这种方法是会计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对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消耗部分,通过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计算一定单位工作时间和每单位产出量所需要的投入量,从而测定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第四节 边际贡献一、边际贡献的概念及计算 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是销售收入和变动成本的大小。管理会计把销售收入超过变动成本的金额称为边际贡献或贡献毛益,一般把单位产品售价和单位变动成本的差额称为单

26、位边际贡献,把销售收入总额和变动成本总额之间的差额称为边际贡献总额。单位边际贡献=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单位售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单位边际贡献销量 边际贡献率=单位边际贡献/单位售价=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总额二、贡献式收益表和边际贡献的意义 当边际贡献总额大于固定成本时,企业为盈利;当边际贡献总额小于固定成本时,企业为亏损;当边际贡献总额等于固定成本时,企业不盈不亏,即处于保本状态。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成本性态”?在管理会计中为什么要按照成本性态对成本进行分类?2试举例说明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特征。3什么是成本的相关范围?什么是变动成本的相关范

27、围?4什么是混合成本?混合成本分为几类,各类的特点是什么?5什么是边际贡献和边际贡献率?具体应如何计算?6边际贡献的意义是什么?第三章 变动成本法 本章主要阐明变动成本法的概念和特点,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编制收益表上的差别,以及对变动成本法的评价和应用。第一节 变动成本法的概念和特点一、对全部成本法的回顾全部成本法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全部成本法计算的单位产品成本,不能真实地反映生产部门成本控制的真实成果。原因在于它把产量增长降低的成本和节约消耗降低的成本交织在一起,难以分清。(2)采用全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使管理者当局会片面地追求产量,轻视销售,盲目生产,造成产品积压,

28、这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3)全部成本法成本未按性态分类,不利于明确反映本、量、利之间的关系,不能为短期经营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4)全部成本法把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混在一起,难以按不同的成本性质制定标准成本进行控制,也不利于建立责任会计,评价各部门成本控制业绩。(5)采用全部成本法增加成本核算的工作量,影响成本核算的及时性,原因在于采用全部成本法把固定成本经过归集、分配很繁杂的程序才能完成。而且,对固定成本的分配方法,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从而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第一节 变动成本法的概念和特点二、变动成本计算法的概念及特点 变动成本计算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只包括在生

29、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从当期边际贡献总额中一笔冲减的成本计算方法。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变动成本法和全部成本法成本划分的标准不同。(2)变动成本法和全部成本法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3)固定性制造费用的流转程序不同。(4)未销产成品和在产品的存货计价不同。(5)变动成本法和全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可能相同,但更多的是不同。第二节 变动成本法和全部成本法收益表的编制一、在产量不变,销量逐期变动,期初、期末存货数量不同时,两种成本计算法税前利润差别的分析 当产量不变,即单位固定生产成本(或固定性制造费用)不变,只

30、有销量发生变化,即期初、期末存货数量发生变化时,全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就不同,其差额等于期末期初存货数量之差乘以单位固定生产成本(或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二、在产量发生变化,并且产量和销量都发生同幅度的变化时,即期初、期末存货数量相等,而单位固定生产成本不等时,两种成本计算法税前利润差别的分析 当每会计期间的产量不同,即单位产品包含的固定生产成本不同,而当销量和产量发生同幅度变化时,即期初、期末存货数量相等时,全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税前利润不同,其差额等于期末存货数量乘以期末存货单位产品的固定生产成本,与期初存货数量乘以期初存货的单位固定生产成本之差。第二节 变动成本法和全部成

31、本法收益表的编制三、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差异分析小结(1)若期末存货中的固定生产成本总额大于期初存货的固定生产成本总额,即期末存货中的单位固定生产成本乘以期末存货数量减期初存货中的单位固定生产成本乘以期初存货数量大于零,则说明全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大于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2)若期末存货中的固定生产成本总额小于期初存货中的固定生产成本总额,即期末存货中的单位固定生产成本乘以期末存货数量减期初存货中的单位固定生产成本乘以期初存货数量小于零,则说明全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小于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3)若期末存货中所包含的固定生产成本总额等于期初存货中包含的固定生产成本

32、总额,即期末存货中的单位固定生产成本乘以期末存货数量减期初存货中的单位固定生产成本乘以期初存货数量等于零,则说明两种成本计算出来的税前利润必然相等。第三节 对变动成本法的评价一、变动成本法的优点(1)变动成本法最符合“费用与收益相配合”的公认会计原则的要求。(2)变动成本法能为预测前景、参与决策和规划未来提供最为有效的管理信息。(3)变动成本法便于分清各部门的经营管理责任,有利于成本控制和业绩的评价。(4)促使企业管理者重视销售环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5)简化产品成本的计算,便于会计信息的及时提供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准确性。二、变动成本法的局限性(1)不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的要求。(

33、2)改用变动成本法时会影响有关方面的利益的及时取得。(3)变动成本法不能满足长期经济决策的需要。第四节 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结合一、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结合的意义怎样把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统一的核算信息系统,发挥两种成本计算法的作用,相互取长补短,具有重要的意义。二、账户设置和成本核算程序(1)在生产费用的核算中,先设置“在产品”、“未销产成品”、“已销产成品”账户,分别汇集在产品、未销产成品及已销产成品的变动生产成本。再设置“固定制造费用”账户,来汇集固定制造费用的发生额。然后再设置“在产品存货调整”、“未销产成品存货调整”、“已销产成品存货调整”账户,分别反映期

34、末在产品存货、未销产成品存货及已销产成品存货应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2)在平时核算时,在产品、未销产成品和已销产成品的成本均按变动成本计价和转账。到期末将汇集在“固定制造费用”账户借方的总额,在未销产成品、已销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配的金额从“固定制造费用”账户的贷方分别转入“在产品存货调整”、“未销产成品存货调整”和“已销产成品存货调整”账户的借方。第四节 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结合(3)当期初在产品转为本期的未销产成品或已销产成品时,反映期初在产品固定制造费用的“在产品存货调整”账户的期初借方余额也要通过贷方结转到“未销产成品存货调整”或“已销产成品存货调整”账户的借方。当期初

35、未销产成品转为已销产成品时,未销产成品对应的“未销产成品存货调整”的期初借方余额也要通过贷方转到“已销产成品存货调整”账户的借方。(4)期末对外编制财务报表时,只要把“在产品”期末余额加上“在产品存货调整”期末余额就是期末在产品存货的全部成本;把“未销产成品”期末余额加上“未销产成品存货调整”期末余额就是期末未销产成品的全部成本;将“已销产成品”的期末余额加上“已销产成品存货调整”的期末余额就是已销产成品的全部成本。这样在产品、未销产成品和已销产成品的变动成本就调整为全部成本了。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要实行变动成本法?2.变动成本法的概念怎样描述,有哪些特点?3.影响全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税前利

36、润差异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着两种成本计算法税前利润的变动的?4.变动成本法有何优点,又有哪些局限性?5.变动成本法和全部成本法的税前利润怎样相互调整,它们怎样结合运用?第四章 成本、产量和利润关系的分析 本章将阐述本量利分析的假定条件、内容及意义,单一产品和多种产品的盈亏临界分析,目标利润的规划和经营杠杆原理以及非线性条件和不确定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第一节 本量利分析的假定条件、内容及意义一、本量利分析的假定条件会计数据可靠性的假设相关范围内的线性假设影响本量利分析的其他因素不变假设二、本量利分析的内容及意义 本量利分析是在以上的假定条件下进行的,它的内容包括盈亏临界分析、对利润的

37、预测和规划,以及实现目标利润的措施和因素分析,还有经营杠杆原理以及非线性条件和不确定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本量利分析的首要意义在于它是目标利润预测和利润规划的有效方法。其次,本量利分析也是短期经营决策的重要方法之一。最后,本量利分析还便于业绩的考核和评价。第二节 单一产品和多种产品的盈亏临界分析一、单一产品的盈亏临界分析(一一)盈亏临界点的概念及计算盈亏临界点的概念及计算 所谓的盈亏临界点,通常是指某一企业,或某一企业中的某一产品或部门,在一定时期所耗费的成本与所取得的收入相等时的数量点。在该点上,企业处于保本状态,业务量小于该点,即变为亏损;大于该点,即变为盈利。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

38、/(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边际贡献率税后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价(1-税率)-单位变动成本税后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1-销售税率-变动成本率)第二节 单一产品和多种产品的盈亏临界分析(二)盈亏临界图(二)盈亏临界图1.传统式的盈亏临界图(图4-1)(1)总收入线px和总成本线y的交点为盈亏临界点。(2)在x0以下的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的夹角为亏损区;在x0以上的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的夹角为盈利区。(3)当盈亏临界点不变时,亏损区域不变,增加一个单位的销售量,就增加一个单位的边际贡献的利润。(4)当销售量不变时,盈亏临界点上升,亏损区域扩大,

39、盈利区域缩小;反之,当盈亏临界点下降,则亏损区域缩小,盈利区域扩大。(5)在销售收入既定的情况下,盈亏临界点的高低取决于固定成本、单位售价和单位变动成本的大小。(6)传统式的盈亏临界图不能揭示在任何销量的情况下,可实现的边际贡献总额的多少,以及边际贡献总额弥补固定成本的状况。图4-2 传统式的盈亏临界图第二节 单一产品和多种产品的盈亏临界分析2贡献式的盈亏临界图(图4-3)(1)固定成本在变动成本之上,销售收入线与变动成本线的夹角为边际贡献区。(2)在收入线上的任何一点向横轴画过变动成本线的垂直线,则收入线与变动成本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便是边际贡献。(3)边际贡献与固定成本相等时对应的收入线与总成

40、本线的交点便是盈亏临界点。(4)当边际贡献总额超过固定成本时,企业就会盈利,盈利的部分正好在盈亏临界点以上的盈利区内;当边际贡献总额小于固定成本时,企业就会亏损,亏损的部分正好在盈亏临界点以下的亏损区内;当边际贡献总额正好等于固定成本时,企业处于保本状态。可见,只有边际贡献总额全部抵补了固定成本以后有余,企业才会获得利润,这是传统的盈亏临界图所不能体现的。图4-3 贡献式的盈亏临界图第二节 单一产品和多种产品的盈亏临界分析3利量式盈亏临界图 先绘制一个直角坐标系,用纵轴分别表示利润与亏损,横轴表示销售量,再以纵轴的盈亏临界点画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线,代表盈亏平衡线和销售收入线。图4-4利量式盈亏临

41、界图在销售量为零时,固定成本便是亏损额,再在销售量上选择一个整数,计算出它的利润并在坐标图上标出利润点,然后把纵轴上的固定成本点与坐标系中的利润点相连,这条线叫做利润线,相交于销售收入线上的点便是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垂直相交于销售量线(横轴)上的点便是盈亏临界点的销量,如图4-4所示。图4-4 利量式盈亏临界图第二节 单一产品和多种产品的盈亏临界分析(三三)与盈亏临界点相关的几个指标的计算与盈亏临界点相关的几个指标的计算1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额)/计划(或实际)销售量(额)100%=计划(或实际)销售量(额)-盈亏临界点销售量(额)/计划(或实际)销售量(额)=1-盈亏

42、临界点率安全边际率越大,说明企业的经营越安全,安全边际率越小,说明企业经营的安全性越小。2.盈亏临界点率和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率是指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或销售额)与计划或实际的销售量(或销售额)的比率。盈亏临界点率越大,说明计划或实际的销售量距盈亏临界点越近,获利的范围越小;反之获利的范围越大。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是指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或销售额)与企业正常开工的销售量(或销售额)的比率,亦称达到保本点的开工率。它反映企业经营某项产品的开工率要达到什么程度才能保本.3.安全边际率与销售利润率的关系销售利润率=边际贡献率安全边际率第二节 单一产品和多种产品的盈亏临界分析(四四)相关因素变动对

43、盈亏临界点的影响相关因素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1价格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价格变动后的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固定成本/原销售价格(1价格变动率)(1-销售税率)-单位变动成本价格变动后的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固定成本/(1价格变动率)(1-销售税率)-变动成本率2.销售税率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销售税率变动后的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固定成本/(原税后单位边际贡献销售价格销售税金变动率)销售税率变动后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原税后边际贡献率销售税金变动率)3单位变动成本的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单位变动成本变动后的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固定成本/(原单位边际贡献单位变动成本的变动额)单位变动成本变动后

44、的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固定成本/(原边际贡献率单位变动成本变动额/销售单价)第二节 单一产品和多种产品的盈亏临界分析4固定成本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固定成本变动后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原固定成本固定成本变动额)/税后的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变动后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原固定成本固定成本变动额)/税后边际贡献率二、多种产品盈亏临界点的计算(一一)分算法分算法 企业的全部固定成本是全部产品的共同成本,先将固定成本总额分配给各种产品。对于专属固定成本可直接分配,对于共同的固定成本可选择诸如销售额或销售量的比例等标准分配给各种产品。然后可按单一产品的盈亏临界点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二二)综合加权平均法综

45、合加权平均法综合加权平均法就是先计算出多种产品的综合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然后用固定成本总额除以各种产品综合加权平均的边际贡献率合计,即可求得各种产品综合的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再用综合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乘以每种产品的销售比重,可求出每种产品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最后,用每种产品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除以单价,就可以得到每种产品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第三节 目标利润的规划及经营杠杆原理一、目标利润的规划(一一)预测利润预测利润(1)预计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2)预计利润=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总额(3)预计利润=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

46、4)预计利润=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安全边际率(5)预计利润=边际贡献总额1-边际贡献盈亏临界点率其中:边际贡献盈亏临界点率=固定成本/边际贡献总额(6)预计利润=安全边际量单位边际贡献(7)预计利润=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 以上七个公式,第一个公式是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第二、三、四、五是应用边际贡献的基本概念推导出来的;第六、七是应用盈亏临界分析中安全边际的概念推导出来的。第三节 目标利润的规划及经营杠杆原理(二二)规划目标利润规划目标利润(1)根据销售利润率来规划目标利润。目标利润=预计销售收入总额销售利润率(2)根据资金利润率来规划目标利润。目标利润=预计资金平均占用额资金利润率其中:资金利

47、润率=营业利润/资金平均占用额100%(3)根据产值利润率来确定目标利润。目标利润=预计工业总产值产值利润率其中:产值利润率=营业利润/工业总产值100%第三节 目标利润的规划及经营杠杆原理(三三)实现目标利润的措施实现目标利润的措施(1)目标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单位边际贡献(2)目标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边际贡献率(3)目标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销售量(4)目标单位变动成本=(销售单价销量-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销售量(5)目标固定成本=销售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目标利润(四)影响利润的各因素分析四)影响利润的各因素分析利

48、润的敏感性分析各因素综合变动对利润的影响多种产品品种结构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第三节 目标利润的规划及经营杠杆原理二、经营杠杆原理(一一)经营杠杆的概念和经营杠杆率的计算经营杠杆的概念和经营杠杆率的计算 管理会计把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从而使利润的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现象,称为经营杠杆。根据利润和产销量的关系把利润变动率相当于产销量变动率的倍数称为经营杠杆率或经营杠杆系数,简写为Dol。经营杠杆系数利润变动率产销量变动率Dol=基期边际贡献总额/基期利润=1+(固定成本/基期利润)(二)经营杠杆系数的用途二)经营杠杆系数的用途(1)用经营杠杆系数可预测计划期的目标利润。计划期目标利润=基期利润(1

49、产销量变动率经营杠杆系数)(2)根据计划期的目标利润,来预测实现目标利润的预期销售变动率和目标销售额。保证目标利润实现的预期销售变动率=(计划期的目标利润-基期利润)/(基期利润经营杠杆系数)目标销售额=基期的实际销售额(1目标销售额变动率)(3)反映企业的经营风险。第三节 目标利润的规划及经营杠杆原理(三三)影响经营杠杆系数的因素分析影响经营杠杆系数的因素分析1固定成本对经营杠杆系数的影响 只要企业存在固定成本,经营杠杆系数总是大于1,而且经营杠杆系数随固定成本总额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固定成本增加,经营杠杆系数增加;反之固定成本降低,经营杠杆系数也降低。因此在一定生产能力条件下,降低固定成本

50、,就能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2产销量对经营杠杆系数的影响 经营杠杆系数随产销量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动。产销量上升,会使经营杠杆系数下降,经营风险也降低;反之,产销量下降,将使经营杠杆系数上升,从而增加经营风险。因此充分地利用现有生产能力增加产销量,不仅可以增加利润,而且还可以降低经营风险。第四节 非线性条件和不确定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一、非线性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 随着销量的增加,销售价格呈下降的趋势,销售额呈递减的曲线状态。而产品总成本先以递增后以递减,然后以递增的方式变动,这样就产生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盈亏临界点。两个盈亏临界点之间才是盈利区域。二、不确定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 不确定条件下本量利分析的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全书课件:现代管理会计.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