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张阳武2017年6月23日新战略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扩大湿地面积”要求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新部署2009年中央1号文件 明确“启动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2013年中央1号文件 要求“增加湿地保护投入”2014年中央1号文件 提出“完善森林、草原、湿地、水土保持等生态补偿制度”、“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湿试点”2009-2016年中年中央央1号文件和政府号文件和政府报告对湿地提出报告对湿地提出要求要求新部署2015年中央
2、1号文件 要求“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湿地保护奖励试点”“建立健全最严格的湿地保护制度”2016年中央1号文件 要求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开展退耕还湿,编制实施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提出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2009-2016年中年中央央1号文件和政府号文件和政府报告对湿地提出报告对湿地提出要求要求新部署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把“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列为到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 保护和扩大绿地、水域、湿地等生态空间 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 启动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湿 研究建立江河湖泊生态水量保障机制 增加森林
3、、草原、湿地、海洋碳汇 研究制定节能评估审查、节水、应对气候变化、生态补偿、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 科学划定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领域生态红线,严格自然生态空间征(占)用管理,有效遏制生态系统退化的趋势新部署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保护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所有自然生态空间统一进行确权登记组建对全民所有的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海域、滩涂等各类自然资源统一行使所有权的机构,负责全民所有自然资源的出让等中央政府主要对石油天然
4、气、贵重稀有矿产资源、重点国有林区、大江大河大湖和跨境河流、生态功能重要的湿地草原、海域滩涂、珍稀野生动植物种和部分国家公园等直接行使所有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新部署将用途管制扩大到所有自然生态空间,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严禁任意改变用途,防止不合理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红线的破坏市县空间规划要统一土地分类标准,根据主体功能定位和省级空间规划要求,划定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明确城镇建设区、工业区、农村居民点等的开发边界,以及耕地、林地、草原、河流、湖泊、湿地等的保护边界,加强对城市地下空间的统筹规划逐步建立全国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实机制,建立增加森林、草原、
5、湿地、海洋碳汇的有效机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开展水流和湿地产权确权试点。探索建立水权制度,开展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确权试点,遵循水生态系统性、整体性原则,分清水资源所有权、使用权及使用量。在甘肃、宁夏等地开展湿地产权确权试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新部署建立湿地保护制度。将所有湿地纳入保护范围,禁止擅自征用占用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和湿地自然保护区。确定各类湿地功能,规范保护利用行为,建立湿地生态修复机制开展退田还湖还湿试点,推进长株潭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试点、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制定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国家公园、空间规划、海
6、洋、应对气候变化、耕地质量保护、节水和地下水管理、草原保护、湿地保护、排污许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供法治保障。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新部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加大京津保地区营造林和白洋淀、衡水湖等湖泊湿地恢复力度 设立长江湿地保护基金 建立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实施“南红北柳”湿地修复工程和“生态岛礁”工程,加强海洋珍稀物种保护 保障重要河湖湿地及河口生态水位,保护修复湿地与河湖生态系统,建立湿地保护制度 落实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建立森林
7、、草原、湿地总量管理制度 在100项重大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提出:加强长江中上游、黄河沿线及贵州草海等自然湿地保护,对功能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的湿地进行综合治理,开展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全国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分级管理分级管理目标责任制目标责任制用途监管用途监管退化湿地修复退化湿地修复监测评价监测评价 建立湿地分级体系,国家重要湿地(国际重要湿地)、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探索开展湿地管理事权划分改革。坚持责权利相统一原则,探索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在重要湿地探索建立管护公益岗位,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网络。落实湿
8、地总面积总量控制。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确定湿地名录。批准的征占用湿地,要实现“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确保湿地不减少。提升湿地功能。建立湿地奖惩机制。建立湿地保护成效奖惩机制。负面清单。规范湿地用途管理。合理设立湿地利用强度和时限。严惩破坏湿地行为。约谈、预警机制。明确修复主体;多措并举增加湿地面积;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编制修复规划,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优先修复各级重要湿地;完善生态用水机制;强化湿地修复成效监督。明确监测评估主体。国家林业局会同相关部门实施国家重要湿地监测评估,制定全国湿地调查监测、重要湿地评价、退化湿地评估等规程或标准,地方林业会同地方部门进行省级和一
9、般湿地评价。完善湿地监测网络。监测信息发布和应用。背景010203-2005年MA显示湿地退化和消失速度高于其他生态系统;中国每年减少500万亩;中国湿地率5.58%低于世界平均水平8.6%。中国GDP达8000美元对包括湿地在内的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全球湿地面临威胁的现实-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主要以抢救性保护为主,对生态脆弱和敏感湿地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进行保护,国际重要湿地49处。生态安全需要,对8公顷以上的8亿亩全面保护,27万个斑块。工程措施和强化管理相结合从抢救性保护向全面保护的转变-革命性的影响,打破固有利益藩篱,对资源利用部门和一些地方政府形成冲击,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现有管理
10、体制机制(产权、分级、事权、责任追究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对湿地的影响十三五规划-必要性落实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阶段性目标01实现十三五时期湿地保护目标任务02遏制湿地萎缩退化,维护淡水和粮食安全03实施国家重大战略,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04应对气候变化,增汇减排和履行国际承诺05十二五规划回顾-工程情况湿地保护恢复工程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恢复退化湿地1616万公顷退耕还湿1 1.7777万公顷管护基础设施:自然保护区管理局8282处 保护管理站点444444处 野生动物救护站点8888处 修建围栏23532353公里 巡护道路26812681公里科研宣教设施:湿地监测站点445445处 科普宣教
11、中心157157处十二五规划回顾-资金情况规划建设总投资129.87亿元实际完成总投资67.02亿元中央基建投资中央基建投资十二五规划回顾-成效中央基建投资持续稳定增长。中央财政资金大幅度增加,带动了地方各级财政资金的大量投入;中央财政在原有湿地保护补助政策的基础上,新增了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退耕还湿试点和湿地保护奖励试点。共实施1100多个项目,涉及湿地面积1600多万公顷扩大了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成效2013年,颁布实施了湿地保护管理规定。有23个省份颁布实施了省级湿地保护法规,济南、银川等地颁布市级条例,部分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颁布了保护管理办法,各地加大了湿地保护执法力度,查处
12、了一批湿地的违法事件促进了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制度及法规建设十二五规划回顾-成效工程实施促进了湿地保护体系建设。截止2015年底,我国已建湿地自然保护区600个;国家湿地公园705处,新增国家湿地公园561处,比“十一五”期间增加了3倍;指定国际重要49处完善了湿地保护体系建设有22个省成立了湿地保护管理专门机构,绝大部分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成立了专门机构。加强了国家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中心、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等机构能力建设增强了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十二五规划回顾-成效完成了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建立了湿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制作了湿地电子图集,出版了世界上首部湿地资源系列图书,培养了湿地调查
13、专业队伍和专家团队,形成了规范的湿地调查技术,启动了重要省份泥炭沼泽湿地碳库调查强化了湿地的调查监测通过学习借鉴国内外湿地恢复经验,中国科技工作者和基层湿地保护管理者,在过去10年逐步形成了适合国情的湿地保护恢复技术模式,为大规模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奠定了技术基础十三五规划-原则落实目标,分步实施科技为先,人才为本突出重点,示范带动全面保护,系统恢复十三五规划-目标建设总目标对湿地实施全面保护,科学修复退化湿地,扩大湿地面积,增强湿地生态功能,加强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积极推进湿地可持续利用到2020年,全国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自然湿地保护率达50%,恢复退化湿地14万公顷,
14、增加湿地面积20万公顷建立比较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科普宣教体系和监测评估体系,提高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性、完整性和稳定性十三五规划主要内容-湿地补助(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生态保护体系建设支出)林业系统管理的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以及生态区位重要的国家湿地公园、省级以上(含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实施范围实施目的实施措施改善湿地生态状况,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主要用于监测监控设施维护和设备购置支出,具体包括监测和保护站点设施设备维护、巡护道路维护、围栏围网修建、小型监测设备购置和运行维护等专业材料费、购置费、人工费、燃料费等;退化湿地恢复支出,具体用于湿地植被
15、修复、栖息地恢复、湿地有害生物防治、生态补水、疏浚清淤等所需要的设计费、施工费、材料费、评估费等;湿地所在保护管理机构聘用临时管护人员所需的劳务补助等支出根据中央财政林业补助政策,及其湿地补助资金使用要求湿地保护与恢复十三五规划主要内容-湿地补助(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生态保护体系建设支出)生态保护体系建设支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长江经济带、黄河河套平原、京津冀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等范围的国际重要湿地、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重要湿地范围内的省级自然保护区非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内、非基本农田的耕地实施退耕还湿,且要求拟退耕还湿的耕地要有水源供给的保障条件,即要有明确的水源供给来源
16、和满足生态用水的用水量实施区域实施措施建设任务主要采取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辅助促进自然恢复及工程措施为辅的技术。通过地形改造(平整土地、围堰拆除等)、植被恢复、栖息地营造、引水补水(水系沟通)、清淤疏浚、初期管护等措施恢复湿地,构建生态功能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发挥其巨大调节的生态功效拟开展退耕还湿15.68万公顷根据中央财政林业补助政策,及其湿地补助资金使用要求退耕还湿十三五规划主要内容-湿地补助(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生态保护体系建设支出)生态保护体系建设支出)用于对候鸟迁飞路线上的重要湿地因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造成损失给予的补偿支出。补偿支持范围补助对象主要对湿地周边农户、牧民
17、和渔民的经济损失进行经济补偿,及开展周边社区的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建设根据中央财政林业补助政策,及其湿地补助资金使用要求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十三五规划主要内容-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自然湿地为主,项目实施以自然湿地为主,重点考虑沼泽湿地、湖泊湿重点考虑沼泽湿地、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地和河流湿地对位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范对位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范围、集中连片、生态功能严重围、集中连片、生态功能严重退化的湿地,予以重点考虑退化的湿地,予以重点考虑对目前湿地保护设施设备缺乏、对目前湿地保护设施设备缺乏、地方财力困难,湿地保护与修复地方财力困难,湿地保护与修复任务艰巨的湿地予以重点扶持任务艰巨的湿地予以重点扶持选
18、择部分国家重要湿地(省级选择部分国家重要湿地(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和重点国家湿地公园园)和重点国家湿地公园01020305(一)(一)筛选条件筛选条件0406要充分考虑项目实施区要充分考虑项目实施区域的用水总量控制要求,域的用水总量控制要求,满足湿地生态用水需求满足湿地生态用水需求选择湿地生态功能严重退选择湿地生态功能严重退化的部分国际重要湿地、化的部分国际重要湿地、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展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展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十三五规划主要内容-重点工程湿地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维护保护管理科普宣传科研监测基础设施设施维护
19、和设备购置,保护管理局(站点),巡护设施设备、防火设施设备等建设科普宣教馆(中心)、野外宣教站(点)和访客中心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布展,标本陈列、电教、解说等设施设备、宣教屏、宣传栏、宣传牌、宣传材料制作等建设监测监控设施维护和设备购置、资源调查设备、科研监测野外站点、监测样点设置及监测设施设备、简易实验室及设备、科研档案设施设备等建设(二)建设内容湿地管理机构办公场所及办公设备、配套设施设备等建设十三五规划主要内容-重点工程退化湿地恢复、湿地生态修复和野生动植物生境恢复湿地生态恢复退化湿地恢复:退养还滩、退牧还草、红树林恢复、泥炭地恢复、排水退化湿地恢复、外来入侵物种治理和聘用临时管护
20、人员等:湿地生态修复:水系连通、水位控制、驳岸改造、生态补水、水通道疏浚、河流整治、水质改善、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等野生动植物生境恢复:植被恢复、生境改善、生态廊道、生境岛、隐蔽地等(二)建设内容十三五规划主要内容-重点工程(三)重点工程建设重点工程项目规模开展168个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分项规模30处国际重要湿地、51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重要湿地中省级自然保护区22处和国家湿地公园65处十三五规划主要内容-可持续利用示范(一)红树林合理利用示范基地在红树林生态利用示范区建在福建漳江口、海南东寨港和清澜港等生态养殖示范基地:拟在广西北海、浙江龙湾、海南文昌、广东雷州和福建海龙等区域建设区域红
21、树林生态利用示范区:主要开展基础设施、观鸟设施、科教设施、旅游设施等建设示范基地:主要开展传统养殖虾塘改造、地埋管网、红树林种植等措施红树林示范区建立2个建立5个生态养殖示范基地,面积 0.25 万公顷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十三五规划主要内容-可持续利用示范(二)退还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按照“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建设原则主要开展湿地的生态种养示范、绿色农业种植、生态养殖、生态旅游等可持续利用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区域:东北主要集中在黑龙江三江平原、吉林松嫩平原和辽宁辽河口,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集中在湖南、湖北和江西等省份,黄河河套平原地区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和宁夏等省份,沿海地区主要集中
22、在江苏、山东和河北等省份建设规模:20个项目,总面积 6.77 万公顷建设区域与规模示范项目十三五规划主要内容-可持续利用示范(三)湿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全国范围建设区域湿地合理利用的技术培训、项目推广应用、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开展31项湿地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承利用和湿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十三五规划主要内容-合理利用(四)野生稻等野生植物保护小区建设主要包括征地、清除杂物、建立隔离带,巡护路,标本室、科普宣传教育室,设置界碑、永久性标牌、网围栏、宣传牌,购置相关仪器设备等新建和续建39处野生稻等野生湿地植物保护小区,抢救性保护其重要原生生境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十三五规划主
23、要内容-可持续利用示范(五)高新立体农业生态综合利用示范区在重要湿地分布区,农牧渔业利用强度大,不适宜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区域建设区域采取生态清淤、植被恢复和种植、增殖放流等措施采取措施十三五规划主要内容-能力建设(一)湿地调查监测体系开展第三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开展泥炭地、高原湿地、滨海湿地、鸟类迁飞网络等湿地专项调查建立全国湿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制作全国湿地资源展示平台和更新全国湿地资源电子图集加强湿地监测能力建设,尤其加强国家层面、省级湿地调查监测能力建设,完善国家级、区域级、省级、野外监测站(点)组成全国湿地监测体系建立以国际、国家重要湿地和国家级、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及国家湿地公园为野外
24、监测站(点)的湿地资源监测体系完善全国湿地监测体系湿地调查监测十三五规划主要内容-能力建设(二)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在河北北戴河、黑龙江新青、内蒙古呼伦贝尔、海南东寨港、山东黄河三角洲、云南滇池、宁夏银川、西藏纳木错8处湿地内,新建和完善已建湿地宣教中心、湿地博物馆和湿地宣教基地湿地宣教中心开展湿地保护、科普等教育培训工作,特别针对在职从事湿地保护的基层管理人员,计划每年培训1500人次编制湿地科普读物建立湿地宣教网站,完善“湿地中国”和国际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等湿地网站建设科普读物制作与宣教网站宣传教育培训十三五规划主要内容-能力建设(三)科技支撑加强国家层面的湿地研究机构的能
25、力建设,提高其科学研究水平。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领域的相关研究和相关标准制定加强省级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及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科研能力建设,加强人员技术培训基层科研能力国家层面湿地研究十三五规划投入估算退耕还湿、生态效益补偿补偿试点等补助重点工程可持续利用示范能力建设总投资 176.81 亿元十三五规划保障措施1324加强湿地保护的组织领导推进湿地保护法规政策和制度建设强化湿地保护工程管理加大湿地保护科技支撑十三五规划保障措施5768加强自然湿地保护力度建立湿地保护多元化投入机制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加强湿地国际合作与履约谢 谢张阳张阳武武Email:Tel:010-84238042 13701362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