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三节隐性采访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176821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第三节隐性采访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第六章第三节隐性采访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六章第三节隐性采访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六章第三节隐性采访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六章第三节隐性采访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大家是否记者冠生园月饼事件,在舆论监督报道中,记者为了获得真实的素材,往往采用一处有效的方法,“暗访与偷拍”在新闻学上又叫隐性采访。第六章第六章 新闻采访的技巧新闻采访的技巧 第三节第三节 隐性采访隐性采访隐性采访隐性采访 小节重点小节重点隐性采访的历史隐性采访的历史隐性采访的几点争议隐性采访的几点争议隐性采访的应用规范隐性采访的应用规范隐性采访的概念隐性采访的概念 隐性采访,是相对于显性采访而言,指在一定条件下,记者不向采访对象公开自己的身份、不告知自己的采访目的,通过模拟种社会角色或以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报道采访源,获取新闻事实的一种非常采访,故亦称“暗访”或“私访”。一、隐性采访的简史一

2、、隐性采访的简史 最早影响较大的是美国新闻史上女记者伊丽莎白科克伦对布莱克韦尔岛精社病院的暗访报道。她是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手下的一名记者。书上P134病人院十天伊丽莎白 科克伦 在中国也不乏隐性采访的经典案例。有史可考的第一个为隐性采访而牺牲的记者是沈荩。沈荩揭露出卖东北利益的中俄密约,被慈禧处死二、隐性采访的社会价值 社会映像的真实再现社会映像的真实再现 隐性采访作为对公开采访的补充,能使新闻更加均衡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使新闻给受众展示的社会是一个真实的社会 实施舆论监督实施舆论监督 从社会层面看,揭开了社会的阴暗面 从受众的层面看,帮助真实地认识了自己所生存的社会,宣泄内心的压

3、力 参与新闻竞争参与新闻竞争 冒险性,独家性三、隐性采访大行其道的受众基础 受众的好奇探究心理受众的好奇探究心理 新闻以“新”取胜,和受众的好奇探究心理不谋而合 受众欢迎隐性采访的心理动因受众欢迎隐性采访的心理动因 好奇、冒险、宣泄、窥私、求异心理 受众欢迎隐性采访的文化基础受众欢迎隐性采访的文化基础 微服私访常常是古代官员乃至皇帝体察民情、关爱民生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判断分析 偷拍在公共场合随手乱扔果皮的某某。对一会议室中正在交谈的两人偷拍偷录。报纸刊登一小学生正在公园里随地小便。为了解医院的服务质量,偷拍正在病房查勤的医生。不受法律保护的人和事可以用偷拍偷录的方式进行舆论

4、监督。为暗访公安机关工作记者向110报假案。记者假扮成文物贩子偷拍文物贩卖活动。焦点访谈偷拍山东某基层法院院长:“我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四、隐性采访的特征四、隐性采访的特征采访者身份意图和手段的隐匿性被采访者对于采访的不知情采访者对采访事件的亲历性采获新闻事实的原真性案例案例1 1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栏目曾接到一名听众的投诉,说某电讯企业在处理他的投诉时态度恶劣,记者决定跟随做一番暗访。在现场,听众反映的情况得到证实,服务人员对这位顾客的态度确实不好,那些蛮横无理的谈话被在一旁静静观察、默不作声的广播记者秘密录音,制成节目播出,电台同时对该企业的服务态度提出了批评。打假高手王海

5、、央视经济半小时记者等3人联手对长沙市最知名的性病治疗诊所进行了一次暗访,记者偷拍了诊断全过程。调查人员来到湖南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排队挂号分别就诊,结果均需做规定的7项检查,共交纳1095元。检查结果是均患有不同名称的性病,开具药方一疗程近4000元。这一切均被记者用眼镜式微型摄像机拍了下来。当天下午,3人到湖南医科大学等3家机构复诊,均确认未患任何性病。一教授说,即使患了,接受一个疗程的治疗最多200多元。案例案例2 2 台湾一位女教师自杀身亡。某报社一名新记者奉命前去采访,并要索取一张照片。采访主任交待,务必要先安慰死者家属,切忌冒失开口要照片。记者到了女教师家,突然想隐藏自己的身份,

6、声称自己是女教师的学生,表示哀悼,并鼓起勇气向哭哭啼啼的家人提了许多问题,并说要张照片作编纪念册用。次晨,该则消息被显著刊登。案例案例3 3 为了解文物走私犯罪的真实情况,两名记者假扮成文物贩子在西安古玩市场打探行情。有人主动上前询问“要真货吗”,记者将计就计跟着来到当地有名的盗墓村,一进村,所有的通讯工具就被收走了,切断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为了弄清盗墓贼作案的真相,记者跟随他们偷拍了盗墓全过程。共挖出13件西汉文物,为使文物不致流失,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记者买下了这批文物。第二天,记者来到省文物局报案。经济半小时栏目将文物献给陕西省文物局后,播出了暗访节目亲历盗墓。案例案例4 4五、四种暗访形

7、式 观察式暗访观察式暗访 记者不暴露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没有加入到事件当中影响事件的发展。不说假话,也不必说真话 体验式暗访体验式暗访 会让调查对象对其身份和目的发生一定的误解,且已参与到事件当中。不说假话,但也不说真话 诱导式暗访诱导式暗访 目的是让调查对象对记者装扮的虚假身份以及行为的虚假目的确信无疑。说假话 偷窃式暗访偷窃式暗访综合运用多种暗访形式的典型个例(分析其如何运用综合运用多种暗访形式的典型个例(分析其如何运用多种暗访形式)多种暗访形式)1978年5月,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接到一个可怕的消息:在密执安大道有四家诊所每年为成百的妇女们做了不必要的堕胎手术。消息来自一位政府官员,要求匿名

8、。报社决定展开秘密调查。女记者买了男性尿液做检测,有几次得出怀孕结果被推荐去做手术。为了深入调查,报社开始派人到诊所谋职,在就职履历上删除了与媒介有关的信息。担任工作人员的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了很多内幕:10%以上的病人接受了堕胎手术,即使她们的尿液检测根本没有怀孕;有的工作人员没有执照,存在误诊事件及医疗事故。为了使自己的目击证明更有说明力,记者们偷偷从诊所拍摄了100多张医疗记录,文件被带回报社,删去了妇女的名字。这四个视频属于哪类暗访这四个视频属于哪类暗访超载地沟油黄牛车票山寨第二部分、关于隐性采访的几点争议第二部分、关于隐性采访的几点争议(一)手段与目的之争 正方:“如果新闻媒体本身不够诚

9、实,又怎么会信誉作战呢?”反方:“以正义的违法对另一种非正义的犯罪行为就合法,这是一种民间道德,而不是法律意识。”二、关于隐性采访的几点争议二、关于隐性采访的几点争议(二)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何者优先?焦点访谈2002年7月9日播出追查高考作弊者后曾引发业界和学术界的大讨论,争论的焦点是记者为何不在发现之初就制止作弊行为。2005年摄影记者守坑待拍同样招致大量批评。二、关于隐性采访的几点争议二、关于隐性采访的几点争议(三)是否有法可依 隐性采访可以利用的法律依据主要有三种:1、新闻自由权 2、公民知情权 3、舆论监督权反对方:1、法律中对隐性采访没有明确规定。2、“公众利益”难以界定,不能作为暗

10、访合法的依据。综上所述,隐性采访是一把道德与法律的双刃剑,用之须慎。从长远看,公民素质的是高、社会文明的进步需要各方面努力,并非一曝就灵,如果滥用偷拍偷录,并且是播放时不做任何技术处理,将对象于“众目睽睽”之下,就会造成过度伤害。社会也会人人自危,草木皆兵。案例讨论p下面将介绍四个隐性采访案例,请同学们对案例中隐性采访手段的运用是否恰当进行讨论。案例一:美国ABC记者调查“狮子公司”食品案 案例二:“北医事件”案例三:收费两万五 广州地质调查院伪造地质灾害报告 案例四:印度“记者行贿议员丑闻”案例一:美国案例一:美国ABCABC记者调查记者调查“狮子公司狮子公司”食品案食品案1992年11 月

11、5日,美国ABC广播公司的黄金时间现场直播节目曝光了北卡罗莱纳州食品连锁巨头狮子食品公司的生产卫生问题。这条新闻引起轰动,狮子食品公司的股票狂跌,全国88家连锁店面临倒闭,总共亏损13 亿美元。狮子公司以“非法侵入”和“对雇主有不义之举”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ABC支付巨额赔偿。法院于1997年1月裁定狮子公司胜诉,要求ABC支付补偿性损失赔偿费1402美元和惩罚性损失赔偿费550万美元。1997年8月,法院将损失赔偿额减到31.5万美元。ABC不服,提出上诉。美国联邦法院认为狮子食品公司不可绕过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应该证明ABC的材料是蓄意或毫不顾忌,是谎言或者很不准确,但是狮子食品公司显

12、然做不到这一点,所以 ABC公司只能给予2美元的象征性赔偿。案例二:案例二:“北医事件北医事件”2009年11月3日,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报道了“北大医学教授为何死在北大医院”的新闻,报道的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研究所任研究员的熊卓教授因为由于种种蹊跷的原因竟然死在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手术室里面的事。片中,记者以病人身份到医院就诊,以隐性采访手段揭示了该医院部分医务人员确为尚未取得行医资格证的在校学生。此节目播出后很快便遭到了北大第一医院及社会的强力回应和反驳,对节目中使用的隐性采访提出了强烈质疑和批判。案例三:收费两万五案例三:收费两万五 广州地质调查院伪造地质灾害报告广州地质调查院伪造地质

13、灾害报告2009年7月10日下午,广东电视台和南方都市报记者根据群众举报,对广州市地质调查院预警室主任刘永全出售虚假“广州市地质灾害应急点调查报告单”一事进行暗访。暗访时,记者没有找到刘永全,经预警室副主任黄健民介绍,记者找到“能办此事”的该院质量审核部副部长罗锦华。记者假借某公司的名义向罗锦华提出购买报告单。经讨价还价,罗锦华同意以2.5万元的价格出售一份报告单。公诉机关依据媒体报道对事件展开调查,认定罗锦华构成滥用职权罪、受贿罪。最终罗锦华被判处有期徒刑14个月。案例四:印度案例四:印度“记者行贿议员丑闻记者行贿议员丑闻”2005年12月12日,印度“今日播报”电视台和一家名叫“眼镜蛇邮报

14、网”的网站披露,为揭露议会腐败现象,他们派出记者假扮杜撰出来的“北印度小厂商协会”的“说客”,用现金行贿的办法游说印度国会议员,要求他们在议会上提交对他们有利的质询问题。经过八个月的“金钱攻势”,成功收买了11名议员,并偷拍下了他们受贿的场景。问题:问题:请问以上四个隐性采访案例中记者对隐性采访手段的运用有何差异?案例中隐性采访手段的运用是否妥当?为什么?通过这组案例比较,你们认为在什么情况下记者才能运用隐性采访手段?采访行为不危及他人安全必须以社会公共利益需要为前提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隐性采访的适用条件通过公开采访无法获取相关信息p隐性采访的一般前提隐性采访的一般前提三、隐性采访一般前提,

15、法律前提,及应用规范三、隐性采访一般前提,法律前提,及应用规范p隐性采访的法律前提隐性采访的法律前提记者身份合法记者身份合法采访是记者基于采访是记者基于工作需要而进行工作需要而进行的职务行为的职务行为未侵犯国家机密未侵犯国家机密未侵犯商业机密未侵犯商业机密未侵犯个人隐私未侵犯个人隐私未侵入法律明令禁未侵入法律明令禁止的禁区或私密场止的禁区或私密场合合维护公共利益维护公共利益满足受众知情权满足受众知情权和监督权和监督权采访内容采访内容采访目的采访目的采访程序采访程序p隐性采访的应用规范隐性采访的应用规范3.2.隐性采访应当确定程序正当隐性采访应当确定程序正当1.隐性采访是为了公共利益隐性采访是为

16、了公共利益平衡职业道德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关系平衡职业道德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关系4.显性优先,隐性结合显性优先,隐性结合 5.保护记者个人的人身安全保护记者个人的人身安全 记者的暗访行为要规避法律风险记者的暗访行为要规避法律风险6.一、每一次秘密采访都要经过节目最高负责人的同意;二、每一次的秘密采访都经过慎重考虑和严肃判断 三、一旦出现问题有人负责 四、一旦发生诉讼有据可查(一)隐性采访应当程序正当(一)隐性采访应当程序正当 (一)(一)隐性采访应当程序正当隐性采访应当程序正当案例案例:某些卧底实际上是“以违法的手段制止违法”。2005年,南京一名女记者卧底盗窃团伙四天三夜,亲身参与偷盗自行车多辆,

17、上演了一场“无间道”,最后向公安机关通风报信,一举捣毁了这个犯罪团伙。检察院受理这起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盗窃案件时,发现公安机关并没有起诉女记者钟某,理由是该媒体副总编缉证明其行为为“职务行为”。女记者钟某为此逃过一劫。这一事件引起社会争议很大。女记者固然勇气可嘉,然而,为了采访而犯罪却突破了新闻工作者的行为底线。揭露真相的目的是为了打击犯罪而不是制造犯罪,同时容易引发记者的诱导行为,造成策划新闻、操纵事态的发展。以法律的眼光,钟某不仅做了“卧底”,亦“参与”了犯罪;她是犯罪的旁观者,亦是践行者。后一点使她脱不了干系。如果允许记者们在介入刑事案件时触犯刑律,那么匡扶正义就会成为践踏法治的借口

18、。在法治社会,以恶治恶是被绝对禁止的。隐性采访当然不能例外。分析书上142页,第三段两个案例。(三)(三)平等职业道德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关系平等职业道德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关系(三)(三)暗访面临的道德困境暗访面临的道德困境 新闻暗访涉及新闻伦理、暗访对事实真实性的影响以及相关的法律纠纷等诸多领域。有些学者对新闻暗访并不认同,甚至有人提出坚决取消新闻暗访。反对的理由集中在:第一,暗访的结果(曝光)可能对被暗访者不公平。尤其是第二,暗访是在被采访者不被告知的情况下进行的,记者在暗访中往往以说谎的方式(或隐藏身份,或示以假身份)获取需要的信息。这些学者提出,记者说谎行为本身是与普通道德相违背的,其手段是

19、不道德的,获得的新闻的价值就值得怀疑。案例三案例三:闹得沸沸扬扬的茶水发炎一事,经过卫生部组织北京各大医院和卫生部的临床检验中心的专题研究,北京的医疗机构用茶水作为检验样本让各大医院进行了化验,结果许多医院的化验报告也出现了假阳性。终于,卫生部回应了茶水发炎一事:茶水充尿验出炎症属正常。并对媒体的此次策划提出了批评。根据专家建议,此行为有悖记者职业道德。事情应该是结束了,但从这件事情的特点、影响、以及从中隐含着的深层次问题,却值得人们所深思的。由于医院的化验是由仪器来完成各项数据测定的,因此,用茶水当尿液去看病,实质上就是一种“人机博弈”。作为一种专业的医用机器,来化验一下茶水看有何反应,若此

20、事只是在实验室里作为一种科研活动,不失为是一件好事,它能有效地促进仪器的改良与更新,但现在应用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医疗过程上,从表面上看,是那些记者的人脑战胜了用人脑设计出来的仪器,但从更深的层次上来看,却是暴露出有些人的无聊、猎奇、损人的不健康心理,客观上误导了广大公众,对医患关系造成了一定的“紧张”催化作用,使很多患者对医院检查结果产生了怀疑,这样的行为直接影响了医院正常的医疗工作,也明显地偏离了自己的职业道德。所以,这样的人机博弈之事,希望今后尽量不要“创新”出来为好!即职业工作者需要职业道德的自律!不然,赢了机器,又有何光荣?(五)(五)记者生命安全不能保障记者生命安全不能保障案例一案例

21、一:卧底是对应聘企业怀有二心的记者,一旦被对方识破其真实的身份和目的,必然会引起一场风波。据大公网报道,2009年6月3日晚,城市信报记者高明暗访青岛“酒托”,因为身份暴露,高明惨遭殴打。高明后来说:“老板娘说,要用石头敲死我们。”这是城市信报记者尚青龙在该报一周年时写下的记者手记。尚青龙还写到:“暗访时虽然没有遇到电视剧里的惊险场面,但每一次的暗访绝对都是一次心理的考验。”案例二案例二:暗中采访的记者被打,并不是件新鲜事。2001年,女记者罗侠进入重庆南岸区一家涉嫌从事违规营业的夜总会暗中拍照采访,遭到几名歹徒毒打,当场昏厥,几致残废。当时,针对罗侠被打事件,新华社在2001年11月1日发表

22、了记者的新闻采访权不容侵犯的新华时评。时评认为:保护记者的采访权,就是保护正义的监督权、公众的知情权和人民的民主权利。这个评论由国家级的通讯社发出,但这一结论却显然依据不足。记者手中只有采访报道的“权利”,却没有必须得到对方配合的“权力”。而且事实上,暗访的风险远不止于此。正像媒体报道的那样,新闻记者进行隐性采访时,主要面临法律诉讼、暴力威胁、钱色诱惑、断线威胁、升迁威胁这五大风险,然而更令人尴尬的在于,当暗访这种手段越来越多地被新闻媒体采用之时,我们的法律法规却并没有及时地对此提供必要的保障。(六)(六)游走在法律边缘很危险游走在法律边缘很危险 书上143页两则案例分析在中央电视台好评如潮的

23、王牌舆论监督节目的带动下,一时间,各级电视台都在黄金时间把“偷拍”和“批评”推到老百姓眼前,以“无冕之王”特有的方式为老百姓“打抱不平”也就成了记者的家常便饭。“有假发票吗?”“有小姐吗?”“有毒品吗?”记者暗访时说出类似诱导犯罪的语言,仅用“以正义的恶对非正义的恶”为理由是苍白无力的。记者在暗访中主动诱导别人进行违法犯罪行为,本身就触犯了法律,更难逃伦理界面的责难。课后练习(146页)选题一:课堂怪现状 选题二:校园不文明言行全记录。期中作业期中作业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采访部分讲完了。为了同学们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践中。特留期中作业内容如下:做一个新闻采访视频。时间5-8分钟;片头包括节目名称,片尾包括参加人员具体职务;组员自组,每组不超10人。选题有一定社会或生活价值;节目要求逻辑清晰,结构紧凑;节目形式可模仿现有电视新闻栏目,也可以自创,自创形式与内容配合恰当者另有加分;采访提问与方法技巧与采访内容较好结合。学生作业欣赏,请你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评价。学生作业欣赏,请你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六章第三节隐性采访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