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麻疹病人的护理麻疹病人的护理 1111111麻疹的概念麻疹的概念麻疹的流行病学麻疹的流行病学麻疹的临床表现麻疹的临床表现 麻疹的治疗及护理麻疹的治疗及护理麻疹医院感染预防麻疹医院感染预防麻疹的健康宣教麻疹的健康宣教2麻疹:麻疹:是指由是指由麻疹病毒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又称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又称柯氏斑柯氏斑)、全身斑)、全身斑丘疹及疹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丘疹及疹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我国将其定为我国将其定为乙类乙类传染病。传染病。13 传染性
2、极强,急性病人为本病最重要传染性极强,急性病人为本病最重要的传染源,主要是呼吸道传播,密切接触者也的传染源,主要是呼吸道传播,密切接触者也可借手的污染而传播。凡未患过麻疹或未接种可借手的污染而传播。凡未患过麻疹或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均为易感者。过麻疹疫苗者均为易感者。传染期传染期 出疹前后出疹前后5 5天均有传染性,如有并发天均有传染性,如有并发症症1010天内均具有传染性,以冬春季为主,好发天内均具有传染性,以冬春季为主,好发年龄年龄6 6个月个月-5-5岁。岁。麻疹的流行病学麻疹的流行病学4病原学麻疹病毒:麻疹病毒:对阳光和一般消毒剂都很敏感,紫对阳光和一般消毒剂都很敏感,紫外线能很快灭活。
3、病毒在空气飞沫中保外线能很快灭活。病毒在空气飞沫中保持传染性一般不超过持传染性一般不超过2 2小时,但在流通小时,但在流通的空气中或阳光下,半小时即失去活力。的空气中或阳光下,半小时即失去活力。病毒耐寒耐干燥能力较强。病毒耐寒耐干燥能力较强。5一、一、典型麻疹典型麻疹分为三期:分为三期:潜伏期;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1 1、潜伏期:、潜伏期:一般一般6-186-18天,平均天,平均1010天左右。可天左右。可有低热、全身不适。有低热、全身不适。62 2、前驱期:、前驱期:从发病到出疹从发病到出疹3-43-4天,主要症状以发热及上呼天,主要症状以发热及上呼吸道感
4、染症状、麻疹粘膜斑,为本病早期特征。吸道感染症状、麻疹粘膜斑,为本病早期特征。发热:发热:多为中度以上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喷嚏、咽部充血等,特别是流涕、结膜充血、眼睑水肿、畏光、流泪等症状是本病特点。7麻疹粘膜斑麻疹粘膜斑 是麻疹早期特征性的体征。一般在出疹前1-2天出现。在在第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上,直径为0.5-1.0mm的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常在1-2天迅速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于出疹后1-2天消失。83 3、出疹期、出疹期 起病3-5天后,全身中毒症状及呼吸道症状加重,体温可达40,咳嗽加剧,伴嗜睡或烦躁不安,重症有谵妄、抽搐。肺部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出疹
5、顺序:耳后、发际、额、面、颈部,自上而下蔓延到躯干及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皮疹初期为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以后融合成片,色加深呈暗红色。9 一般为3-5天,皮疹出齐后按出疹顺序隐退,留有棕色色素斑、伴有糠麸样脱屑。可存在23周,整个病程1014天。110 1 1、轻型麻疹:、轻型麻疹:主要见于体内有一部分免疫力者。如潜伏期内接受过丙球或出生8个月以内有母亲被动抗体的婴儿。症状轻,麻疹黏膜斑不典型或不出现,无并发症。112 2、重型麻疹:、重型麻疹:主要见于营养不良、继发严重感染者。体温持续40,中毒症状重。部分患儿疹出不齐、色暗淡,或皮疹骤退、四肢冰冷、血压下降出现循环衰竭表现。此型患儿
6、常有肺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死亡率高。123 3、异型麻疹:、异型麻疹:主要见于接种过麻疹减毒疫苗而再次感染者。患儿持续高热、乏力、肌痛、或伴四肢水肿,皮疹不典型,易发生肺炎。4 4、无皮疹型麻疹:、无皮疹型麻疹:多见于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全病程无皮疹,无麻疹黏膜斑,呼吸道症状可有可无,可轻可重。13三、并发症并发症肺炎、喉炎、心肌炎、脑炎等。14 麻疹病毒至今尚未发现特异的抗病毒药物,故治疗重点在加强护理,对症处理和防治并发症。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度平衡,必要时静脉补液。2、对症治疗 高热给予小剂量退烧药,咳嗽剧烈时给予镇咳药或雾化吸入,烦躁可适当给
7、予镇静剂,继发感染可给抗生素。3、并发症的治疗 15 11111一般护理一般护理皮疹护理皮疹护理高热护理高热护理眼鼻口腔护理眼鼻口腔护理出院宣教护理出院宣教护理161、卧床休息,室内定时通风,减少或避免探视,减少感染机会。2、监测生命体征每4h一次,重点观察意识状态及全身有无出血点,各种反射情况。3、高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半流食或半流质饮食。4、严密观察尿量,严格记录,出现少尿立即通知医生。5、采集标本及时送检。1、休息:皮疹较重者并伴发热等症状,应卧床休息。2、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3、注意观察皮疹的性质、数量、部位的变化、并伴随 症状的变化。4、保证病室整洁,定时通分,定时空气消毒。
8、5、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用温水轻擦皮肤,禁用肥皂和酒精;避免挠抓,翻身时避免拖、拉、拽等动作,防止皮肤擦伤。18三、高热的护理三、高热的护理1、休息和环境:卧床休息,室温保持在20-22,湿度50-60%。注意通分,避免噪音。2、饮食同一般护理,重点多喝水。3、降温:注意观察麻疹特点,在前驱期,尤其在出疹期,若体温不超过39,不予处理,因体温太低,影响发疹。若超过39 可用温湿毛巾敷于前额或用温水擦浴(禁用酒精擦浴)。也可用小量退热剂,使体温略降为宜。191、眼:因麻疹病人有结膜炎,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双眼23次天,冲洗后滴入眼药水,防止细菌感染。可加服鱼肝油预防干眼症。避免强光刺激。2、鼻:随
9、时清除鼻腔分泌物,保持鼻腔通畅。3、口腔:口腔护理23次天,进食后用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和粘膜湿润。201、隔离患儿至出诊后5天,并发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对接触麻疹的易感儿应隔离观察3周,并给予被动免疫。2、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者均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7岁时进行复种。3、流行期间避免易感儿到公共场所,外出戴口罩。4、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新鲜。5、注意加强营养,增加抵抗力。21一、基本要求:一、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要对麻疹疾病的相关知识知晓,重点是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二)医疗机构提高医务人员对麻疹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意识、报告与处置能力,做到早发现、早
10、诊断、早隔离、早报告。(三)医疗机构要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消毒和防护用品。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到位。22二、发热门诊管理二、发热门诊管理1、门诊出入口要有手卫生设施。2、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接触所有患者应戴外科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3、根据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症,对疑似或确诊患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4、患者离开发热门诊后立即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消毒。5、需送入隔离病区的患者及家属,应当戴外科口罩。23三、隔离病区管理三、隔离病区管理1、建筑布局合理工作流程符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2、疑似单间隔离,确诊可同
11、室安置,床旁隔离。3、医务人员要根据麻疹的传播途径,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等措施。具体措施包括:(1)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病区,认真执行标准预防和手卫生。24(2)原则上患者活动限制在病房内,若需要离开病区,应当采取相应隔离措施,如佩戴外科口罩,防止,防止交叉感染。(3)患者用后的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等医疗器具应专人专用。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使用后,应当彻底清洗和消毒。(4)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5)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盖口鼻,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洗手液洗手或手消毒。(6)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垃圾处理,装入双层黄色垃圾袋中,垃圾桶随时加盖
12、。(7)患者出院、转院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消毒。251、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标准预防原则,采取防范措施,做好手卫生。2、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3、工作区域备足防护用品,防止和避免职业暴露。4、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与预防性免疫。265、医务人员根据分险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1)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视污染物的操作时应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2)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3)以上防护用品遇污染应当及时更换。(4)正确佩戴和脱摘防护用品。(5)用后的医疗器械和器具,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