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Urban SociologyUrban Sociology(3 3)城市社会学城市社会学(3)(3)万向东 中山大学社会学系第1页,共109页。第三讲第三讲 都市性与 都市生活方式都市生活方式 (Urbanism&Urbanism&Urban Lifestyles Urban Lifestyles)2022-7-302第2页,共109页。1.类型学类型学社会学家社会学家 对都市性的对都市性的描述描述 2022-7-303第3页,共109页。n 十七世纪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迎来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潮,随之而来种种问题诸如城市规模和人口迅速膨胀、就业不足、犯罪率升高、下层工人生活贫困、自杀率增
2、长、人情冷漠、功利思想蔓延、价值观受到改变等等,促使社会学家们关注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并对乡村社会和都市社会加以对照和类型学意义上的比较分析。较早期西欧国家的社会学先驱者们面对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问题,在深入思考的同时还伴随着怀旧思古之情,甚至对都市采取了一种批判的态度。n 二十世纪初叶,社会学从欧洲传入美国。“早期美国社会学的历史,就是一部社区理论和研究的历史。以藤尼斯的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形式出现的社区理论,是美国社会学中许多著名的学者从事研究的基础”(何肇发,社区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2022-7-304第4页,共109页。n (1)这种思考模式在孔德对人类社会三阶段的划分
3、(神学的、形而上学的、实证的)之中就隐约可见。n (2)随后,斯宾塞的军事社会工业社会的二分法则是明显地以农业文明和工业化都市文明作为对比分析的基础。n (3)藤 尼 斯 社 区 和 社 会(G e m e i n s c h a f t u n d Gesellschaft)一书出版之后,这种以乡村都市作为一维两极连续统的研究模式被真正提出来并得到了广泛认同。n (4)与藤尼斯同时代的杜尔凯姆也提出了“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两个类型(社会分工论,1893);还提出了环结社会(segmental society)和组织社会(organizational society)的类型。n (5)马克
4、斯.韦伯(1864-1920)(1864-1920):(A)行动:价值合理、情感、传统的目的合理(回报)、效率、理性的。(B)统治权威:传统性(世袭)-感召型合法性、法理型。(C)合理性:实质的形式的。2022-7-305第5页,共109页。n (6 6)乔治)乔治.齐美尔(齐美尔(Georg Simmel,1858-1918Georg Simmel,1858-1918;都市与精神生;都市与精神生活,活,19031903)提出了)提出了“大都市的精神生活大都市的精神生活”都市性都市性 He considered importance of urban experience,i.e.chose
5、to focus on urbanism(life within the city)rather than urbanization(development of urban areas).由于大都市给人们带来高度的神经刺激和独特的都市体验,与乡村和小镇居民相比,由于大都市给人们带来高度的神经刺激和独特的都市体验,与乡村和小镇居民相比,都市居民形成了较为都市居民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和老于世故的复杂的和老于世故的”人格特征:人格特征:(Individual learns to discriminate,become rational and calculating,develops a blas
6、attitude matter-of-fact,a social reserve,a detachment,respond with head rather than heart,dont care and dont get involved.)放射、放射、分拆分拆 货币作为一种普遍化的交换手段,是由经济分工带来的,表现出更强的理性化。货币作为一种普遍化的交换手段,是由经济分工带来的,表现出更强的理性化。由于由于“货币经济货币经济”带来的强制性的交换作用,市民在孤独、冷漠、人际关系淡化的同带来的强制性的交换作用,市民在孤独、冷漠、人际关系淡化的同时也提升了自由和发展自我意志的机会时也提升了自由
7、和发展自我意志的机会间接交往、社会距离(原创概念)、金钱哲间接交往、社会距离(原创概念)、金钱哲学学 在都市大舞台上,个人的人格得以多面发展同时又变得商品化;在都市大舞台上,个人的人格得以多面发展同时又变得商品化;城市社会整体上也更具有理性、重视效率并强调自我利益;城市社会整体上也更具有理性、重视效率并强调自我利益;城市必须对日常生活进行组织才能建立秩序和相互预期,才能更有效率;城市必须对日常生活进行组织才能建立秩序和相互预期,才能更有效率;都市的物理边界的扩展都市的物理边界的扩展人们的生活不受身体和直接行动的限制。人们的生活不受身体和直接行动的限制。(E.Wilma van der Veen
8、,http:/husky1.stmarys.ca/evanderveen/wvdv/index.htm)(许英,城市社会学,齐鲁书社,2002,P.44-45)2022-7-306第6页,共109页。n (7)以罗伯特.帕克为创始人的芝加哥学派从美国工业化早期芝加哥等城市的急剧增长和变迁中更是直接概括出“都市-乡村”这两种类型的划分,并提出了人文生态学(人文区位论)理论。帕克以芝加哥城为经验性研究对象,形成了一系列关于都市特性的观点,例如他认为人口数量等原因给都市带来了许多通病和问题,这往往包括各种精神神经病症、冷漠的人际关系,因种族、阶层而不同而形成隔离,家庭组织及观念弱化,反社会行为增高等
9、等(Park,1916)。2022-7-307第7页,共109页。n (8)霍华德.贝克尔提出了神圣的(不愿意改变-宗教、正统、传统)和世俗(对改变的准备心理-新知识、新规范、新生活)的概念,用以区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n (9)迈因(Maine)提出了“等级的(status)”和“契约的(contrast)”两种社会控制和交往方式的类型划分。n (10)库利(Cooly)提出了“首属群体”和“次属群体”的社会群体类型划分。2022-7-308第8页,共109页。n (11)雷德菲尔德(R.Redfield)提出了“民俗(folk-公社的)”和“都市(urban-社会的)”两种人文类
10、型的划分(雷德菲尔德,尤坎他的民间文化,1947)。雷德菲尔德1956年以在墨西哥尤坎他州所作的“不变的封闭性同质社会”与“变动的开放性异质社会”的比较研究基础,在乡民社会与文化一书中提出“大传统”(great tradition)和“小传统”(little tradition)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雷德菲尔德进一步提出了“乡村-都市连续统”(folk-urban continuum)概念(Redfield,R.,1956,Peasant Society and Culture,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22-7-309第9页,共109页。雷德菲尔德选择了4个规
11、模不同的社区,研究焦点在于比较“不变的封闭性同质社会”与“变动的开放性异质社会”的区别。他通过这种比较,指出在文化上可以分为以城市为中心的、反映都市知识、政治精英文化的上层“大传统”和在城市之外、生长于村落共同体之中的乡间“小传统”。“小传统”形成的是“俗民文化”(folly culture)。雷德菲尔德的这一对大小传统的观念,虽然是从墨西哥与中美洲的研究中发展出来的,但是他认为这一观念却最适于研究古老文明的社会,例如印度、伊斯兰和中国社会。这些古老文明社会的研究,因为其上层精英文化(士绅文化)较为突出,所以容易引起史学家、思想家以及古典学者的研究兴趣。只是在后来,人类学家与民俗学家才开始注意
12、到代表大多数民众一般生活的小传统文化。2022-7-3010第10页,共109页。n (12)帕森斯(Parsons)提出了4个模式变量,用来衡量不同的社会结构与行动模式 “情感性”与“情感中立”“扩散性”与“专一性”“特殊性”与“普遍性”“先赋性(品质-是什么)”与“自致性(成就-做什么)”(帕森斯、希尔斯,行动的一般理论,1951)。n (13)英克尔斯及其他现代化理论家提出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两种社会结构和发展阶段,以及“传统性”和“现代性”两种社会特征的划分(英克尔斯,人的现代化)。2022-7-3011第11页,共109页。其他还有:其他还有:n (1414)马克思的学说中关
13、于)马克思的学说中关于“史前的史前的(pre-literate)(pre-literate)”和和“文明的文明的(literate)(literate)”两种社会文明形态划分、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对城市特性两种社会文明形态划分、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对城市特性的影响。的影响。People in pre-industrial,traditional societies were generic,tribal beings(工业化之前的传统社会总体性-未开化的、部落式的存在)n Rise of city was transition from barbarism to civilization (城市野蛮向
14、文明的转化)n People realiz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freedom,productive specialization(政治和经济自由、生产的专业化)n Social evolution of humans not complete until capitalism was transformed into socialism(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人类的社会进化的完成)n Emphasis of economics and problems of inequality and conflict(对经济学与不平等及冲突问题的强调)n (E.Wilma v
15、an der Veen,n http:/husky1.stmarys.ca/evanderveen/wvdv/index.htm)2022-7-3012第12页,共109页。n 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资本主义使乡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资本主义使乡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创建巨大的城市,城市人口增长,居民脱离乡村生活的愚昧创建巨大的城市,城市人口增长,居民脱离乡村生活的愚昧状态,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农民从属于资产阶状态,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农民从属于资产阶级,东方从属于西方。级,东方从属于西方。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使
16、之集中,最终走向政治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使之集中,最终走向政治权力的集中。权力的集中。造成城乡分离(古代社会已完成)、城乡差别、城乡对立造成城乡分离(古代社会已完成)、城乡差别、城乡对立 城市性(城市性(UrbanismUrbanism)城市的本性、基本特征城市的本性、基本特征:“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首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首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
17、,聊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聊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联系了。它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忱、小市民的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激发,淹联系了。它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忱、小市民的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激发,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特许的和自力挣来的自由的贸易自由代替了特许的和自力挣来的自由”(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P26 P26)城市需要公共的政治机构即一般政治;城市需要公共的政治机构即一般政治;城市第一次把居民划分成以
18、分工和生产工具为基础的两大阶级;城市第一次把居民划分成以分工和生产工具为基础的两大阶级;“城市本身反映了人口、生产资料、资本、享乐和需求的集中,而在乡村里所看到城市本身反映了人口、生产资料、资本、享乐和需求的集中,而在乡村里所看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情况:孤立和分散的却是完全相反的情况:孤立和分散”(德意志意识形态)(德意志意识形态)2022-7-3013第13页,共109页。n (15)经济史学方面关于“农业(agriculture)”和“非农业(non-agriculture)”两种经济类型的划分。n (16)历史学中关于“原始的(primitive)”和“文明的(civilized)”社会类
19、型划分。n (17)社会角色理论中关于“先赋的(ascribed)”和“自致的(achieved)”两种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类型的划分。n (18)不发达与发达、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东方传统与西方传统、黄色农业文明和蓝色海洋文明等各种划分。n (19)经济学家刘易斯:传统部门资本主义部门(刘易斯,二元经济论,施炜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l989年。)。2022-7-3014第14页,共109页。n (2020)贝尔()贝尔(19731973):):“后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麦克卢汉(;麦克卢汉(19651965):):“地地球村球村”;奈斯比特(;奈斯比特(19821982):):“信息社会信
20、息社会”。n (2121)安瑟尼)安瑟尼.理查蒙德理查蒙德(Richmond,1969Richmond,1969)对社区、社会、后社会对社区、社会、后社会的比较的比较(徐奇、莱瑞(徐奇、莱瑞.赖恩赖恩Larry LyonLarry Lyon、邓福贞、邓福贞Furjen DengFurjen Deng,社区社会学,社区社会学,中国社会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2004年,年,P.28-29P.28-29):公社公社 社会社会 后社会后社会典型的互动方式典型的互动方式 社区社区 协会协会 社会网络社会网络主要的生产方式主要的生产方式 农业的农业的 机械的机械的 自动的自动的分层系统分层系统
21、半封建半封建 阶级阶级 精英统治精英统治 主要沟通方式主要沟通方式 口头口头 书面书面 电子电子主要运输方式主要运输方式 马、船马、船 乡乡-村村 城际城际n 此外,依附理论与世界体系论、全球化理论也考虑到发达与不发此外,依附理论与世界体系论、全球化理论也考虑到发达与不发达、进步与落后,但属于另一种范式,不仅考虑时间系列,同时或达、进步与落后,但属于另一种范式,不仅考虑时间系列,同时或者说更强调全球性的空间分布。者说更强调全球性的空间分布。2022-7-3015第15页,共109页。以上对都市性的类型学意义上的描述都是社会学理论中极具影响的论述,同样也是都市社会学的理论根基所在。但是,以上的作
22、者均是以自己所确立的切入点出发,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性的可以让后人继续遵循之进行研究的理论体系。因而,尽管当时人们对都市及集镇等各类型的居住地进行过各种各样的研究,但仍是就事论事的一些经验性描述,无法统一到一个较大的理论整体中去。正因如此,沃思的作品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都市性才有了阶段性意义,他在文中对都市性理论的概念、指标、理论体系的构建所作的工作或多或少的结束了在他之前的都市研究零散割据的局面(蔡禾,城市社会学:理论与视野,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P.64)。2022-7-3016第16页,共109页。n 这种城乡一维两极的“连续统”的划分和描述有一种理念(观念或意识形态)
23、上的冒险,也受到了众多批判:一、二者在本质上是对立的,绝然分割的,现代中的传统(都市中的村庄)是注定要消失、失败的,其行动者将要陷入内心的紧张和冲突;二、从传统到现代的过度是必然的,不可逆转的;传统一定落后于现代,现代一定优越于传统;三、以现代为本位来衡量一切观念、思想、态度和行为,臧否分明,厚此薄彼;四、以现代西方为本位来衡量世界(非西方国家和社会),认为彻底的现代化就是全盘西化。作为批判和反驳,有如下一些理解:“并存”模式(co-existing)而非同化;核心-边缘的“世界体系”、“依附”模式(dependency)而非平等;“溶解”(吸收)模式(melting,absorbing)而非
24、抛弃;“超越”模式(exceeding)而非对立;“嵌入”模式(经济行为嵌入网络、非正式制度、基层秩序待社会结构之中。(项飚,2000,超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三联书店)2022-7-3017第17页,共109页。2.都市性与生活方式都市性与生活方式 的多样性(的多样性(diversity)2022-7-3018第18页,共109页。所谓“都市生活方式”(Urban Lifestyles)是指在都市地区,不同群体中的人们的模式化的行动方式。在一定的意义上,都市生活方式实际上是人们的某些社会特征的结果年龄、性别、收入层次、民族或种族背景、政治与宗教信仰等;而这种生活方式是由城市本身来
25、形成和塑造的。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一塑造与形成过程又是什么样的?例如,居住在一定的地域(如城内的居民区或郊区)是否形成了人们的生活特征?造成城市多样性的基本原因,究竟是一般性的社会特征还是城市自身的特征?这些问题是都市生活方式的讨论中最受关注的核心问题。2022-7-3019第19页,共109页。2.1 沃斯的观点:作为一种生存方式的“都市性”(Urbanism as a Way of Life)(Louis Wirth,”Urbanism as a Way of Life”,1938,A.J.S,no.44)2022-7-3020第20页,共109页。芝加哥学派的沃斯是提出都市特性本身形塑了都
26、市居民的生活方式这一观点的先锋人物。他认为,正是都市性(urbanism)特征本身造成了都市的生活方式。他在1938年的经典论文中提出:都市性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指谓一种有明显特征的与都市增长相联系的生活模型(mode)。沃斯认为,“按照社会学的目的,一个城市也许可以被定义为相对大的、密集的和社会异质性的个体的持久居住地。”在都市环境中,居民彼此之间的交往与其他环境中是完全不同的,都市正是通过这种强制性的环境来完成对都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的形成和塑造:在都市,具有异质性社会特征的大量人口在一种高密度的结构中互相接触,其结果是形成了一种新型的都市意识(urban consciousness)、生活方
27、式,或者从整体上说,形成了一种都市性(Urbanism)特征。按照沃斯的理解,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都市性”的本质,在于它是普遍性的(世界主义、四海为家的方式,cosmo-politanism),从属于整个世界。(“urbanism”在中文翻译中有很多含义:都市居民的生活方式、都市社会物质需求的研究、都市化、都市生活、都市特性、都市计划书)。2022-7-3021第21页,共109页。于是,沃斯以都市的人口数量、居住地的人口密度、居民及群体生活的异质性为自变量,以都市的生活方式(都市的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形式)为因变量,来建构一个既具有理论概括性又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构架。沃斯认为,都市性作为一种特
28、别的生活方式从实证的角度可以操作化为三个相互关连的维度。一是生态角度,即是“作为一种由人口基础、技术和生态秩序组成的物理结构”;二是组织的角度,即是“作为一个涉及了社会结构的特点,一系列的社会机构以及社会联系的一个典型模式的社会组织系统”;三是个性及态度的角度,即“作为一组态度和观点及牵涉到集体行为的典型形式中和服从于社会控制机制特性的个性组合”。2022-7-3022第22页,共109页。一、从生态角度,沃思提出了有关都市性或都市生活方式的下列几个观点:(1)城市生活所产生的许多技术机构、技能和组织只在需求极大的城市才能成长和繁荣;(2)都市中青壮年人口占很大比例,此外还有数量巨大的外来移民
29、和其它特殊类型的人口,都市成为一个人群和文化的大染缸;(3)都市人口生育率的下降;(4)所有以上的特征以及其它的一些物理机制,如用地模式、房屋、交通和传播工具等等都和都市生活模式相互影响。(5)密集、土地价值、租金、可获得性、健康、声望、美学考虑,以及没有噪音、烟尘和垃圾等,是选择不同地区作为居住地所必须考虑的。工作的地点与内容、收入、种族与道德特征、社会地位、传统、习惯、品味、偏好、还有偏见,都决定了人们居住地的选择和分布。2022-7-3023第23页,共109页。二、从组织或社会的角度,有关都市性或都市生活方式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的方面:(1)首属交往被次属交往所代替,亲属关系的纽带减弱
30、,家庭的社会意义及功能降低,邻里关系减弱,社会团结的传统基础被破坏;传统的人类联系减弱,城市隐含了一种更加复杂的、易变的、碎片化的相互关系;(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和个人的各种需求导致了高度专业化机构的产生,白领阶层人员数量庞大;(3)都市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成本均高,公共设施众多,但人们仍需耗费掉自己的大部分收入;(4)各种不同目标的自愿组织发展迅速,但在诸如经济地位等基本因素方面,个人与自愿组织的联系并不紧密。(5)社会控制典型地通过正式的有组织的群体来进行。随之而来的,人们主要通过一些符号性的制度,而不是一种面对面的方面进行控制。2022-7-3024第24页,共109页。三、从个性及态度的角
31、度,沃思提出了有关都市性或都市生活方式的下列几个观点:(1)个体解组(disorganization)和精神崩溃(mental breakdown)、无序、自杀、罪错行为(delinquency)、犯罪、腐败等现象在都市比农村更为普遍;(2)社会控制典型地通过正式的有组织的群体来进行,人与人的沟通处于初始水平,即建立在普遍的或大众利益的基础上,人们之间缺乏深入全面的交往。(3)都市居民变得理性、自利(self-interested)、专门化,有时还有些含蓄冷淡和高度容忍的特性。2022-7-3025第25页,共109页。n 作为一个实际的例证,Harvey Cox 用自己的从农村迁居到城市的经
32、历来说明了沃斯的观点:“在我的孩提时代,我的父母从未抽象地说过什么送奶工、保险经纪、废品回收工等,这些人各自都有自己的名字,如张三、李四等。我家的市场交换都是在一个宽泛的、包含了友谊和亲戚关系的网络中发生的,交换对象也总是一些相同的人们,从来都不是匿名的。事实上,偶尔有些销售人员或修理工上门,我们总会带有一些疑心,直到我们能够确切知道他是哪里人、他的父母是谁、他是家庭状况如何等。后来我们成了城里人,我的交易行为便完全不同了。如果我要修车,购买电视天线,或者支付其他帐单,我将会同修理工、售货员或银行出纳员发生功能性的关系,而在其他场合我是不认识这些人的。这些接触虽然总是短时间性的、一面之交的(u
33、nifaceted)、分裂的(segmental),但也并非是“肮脏的、丑陋的或令人讨厌的”。我不可能在其他情况下再与他们打交道。这些人对我来说基本上是匿名的,正如我对他们来说也是不知名的一样。”(Harvey Cox,The Secular City,New York:Macmillan,1965)。2022-7-3026第26页,共109页。按照沃斯的理解,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都市性”的本质,在于它是普遍性的(世界主义、四海为家的方式,cosmopolitanism),从属于整个世界。罗伯特默顿曾经将对“地方性的”(localite,localism,local)和“普遍性的”(cosmo
34、politan)的生活方式作了一个有用的区分:地方性的生活方式主要涉及到直接接触的区域。地方性特征的人们典型地来自他们所生活的区域,他们被局限在一种受到特定地域约束的社会关系和生活义务之中。而普遍性特征的人是较少固定性的、而是要根据更多的可能性来思考和处理问题。他们也更喜欢为了找工作或更好的房子而迁居。普遍主义者不论穷人还是富人,都会对直接环境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超然态度甚至某种厌烦情绪,对友谊也显示出一种老于世故的样子,这与地方主义者的方式是不同的。虽然默顿承认普遍性与地方性并非是到处存在的,但毫无疑问,普遍性的态度在城市居民中更容易发现,而地方性的态度在小城镇或农村则是更为典型。2022-7-
35、3027第27页,共109页。n 对沃斯的理解:研究与理论的继承、侧重点与局限:“我们不应该期待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找到一种断裂的变化。城市和农村也许应该认为是人类聚居模式的两极”n 要将城市界定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一种空间概念。这样,“城市生活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的区别也许比它们本身表面上显示的更大。”n “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支配地位,可能被认为是诸如商业、金融以及管理机构和活动,还有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及文化和娱乐设施,像博物馆、歌剧院、话剧院、医院、大学、科研和出版机构、专业性组织、宗教与福利组织等等机构集中的结果。城市通过这些设施的吸引与暗示,对农村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城市化不仅仅意味着
36、人们被吸引来到一个叫城市的地方并进入其生活系统,城市化也包括与城市增长紧密相连的生活方式的积累和加强,城市最终被认为是朝着生活方式的改变。”n 2022-7-3028第28页,共109页。2.2 甘斯(Herbert Gans):影响各种生存方式的都市性 路易斯和甘斯被称为人口构成学派 (Compositional Theory)或称 非区位学派(Non-Ecology Theory)2022-7-3029第29页,共109页。甘斯认为,都市中存在着各种生活方式,被沃斯认为是基本的都市特性而被打上普遍性标签的方式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沃斯的关键变量人口规模、密度和社会异质性不能满足于测量各种生活方
37、式的需要。因此我们只能通过考察更为一般性的社会特性,如年龄、性别、收入或教育水平对人们生活水平的影响,来理解都市多样性。例如,如果发现较高的教育水平与普遍主义的态度相关,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普遍性在非都市地区如大学城较为明显。(H.Gans,1968,Urbanism and Suburbanism as Ways of Life:A Re-evaluation of Definitions,In People and Plans.New York:Basic Books;1972,The Positive Functions of Poverty,A.J.S.,78,2(Sept.),275-2
38、89)甘斯采用这种一般性的定位来分析美国城市中存在的典型的生活方式,他发现一共有5类:普遍主义的、未婚或无孩子的、种族或民族社区居民、被剥夺者和陷入困境人口、被隔离的。2022-7-3030第30页,共109页。一、普遍主义者(四海为家的人)与沃斯所谓的都市老练世故的人最为类似。他们是这样一些人:他们生活在都市是因为都市的人文或文化多样性,或者是因为都市不可替代地提供了他们所需要的经验、交往与朋友群体。普遍主义者通常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或者对老练世故特别感兴趣的人们,他们会认真地挑选居住地,与周围邻居分离开来,看重个人隐私。他们的大部分交往是基于共享的或特殊性的兴趣。甘斯认为,普遍主义者的最明显的
39、例子是知识分子、艺术家、音乐家、作家或者学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都是比较富有的。这些人比较典型地集中居住在一定的区域。他们不会太过于传统,而是倾向于追求时尚。2022-7-3031第31页,共109页。二、单身或无小孩家庭的生活方式(这部分有时可能与普遍主义者相重合)持这种生活方式的人包括单身的成年人以及没有小孩的家庭,他们居住在城市公寓(apartment)而不是城市其他地区或郊区的家庭住宅(house)。对于不需要太大空间的人来说,公寓更容易维持也更为有效。这一群体主要包括住在校外的年轻中学生和大学生以及就职于市中心的年轻夫妇。也包括孩子长大离开家庭的家庭。当然这些群体的持续时间通常不长久
40、。或者结婚、或者生小孩;有的人是突然成为这样的群体成员,而另一些人则可能是终身维持这样的生活方式。事实上,都市中心的单身人口的比例在稳定增长,因为家庭持续地向郊区集中,城市逐渐地以白领和服务人员居多。许多城市中心区的居民中,单身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三分之一。无疑在这些人群中,沃斯所谓的理性化和自利特征是占优势的,也许还存在着某种精明计算的消费主义的方式。2022-7-3032第32页,共109页。n 三、少数民族或种族居民的生活方式 有一部分居民的生活方式几乎没有沃斯所谓典型的都市特征。在一些老城区,可以发现一些“民族村”中的村民,他们的生活方式还保持着原居住地的特色。他们保持着某些农村地区的生
41、活模式,强调传统的宗教信仰。他们同自己的群体居住在一起,大家对这样的地方社区有传统的认同,在这样的区域建立起自己的生活。大部分这样的邻里社区是比较老旧的,有时甚至一个家庭的几代人都居住在这里。少数民族村通常居住的是中等或工人阶级的收入水平的人口,大家相互熟悉,缺乏匿名性。例如美国各大城市中的意大利人区、犹太人区、唐人街、爱尔兰人区、波多黎各人区等。(中国城市中的外来人口居住的出租屋区、棚户区)2022-7-3033第33页,共109页。四、被剥夺者和陷入困境人口的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方式的人们通常是因为他们没有其他选择的余地不仅是生活方式而且连居住地也是这样。对于这些遭受着极度贫穷的人们来说,很
42、少有生存的机会(他们中许多还面临着受到种族歧视的附加障碍)。被剥夺者非常贫穷者、残障人士、不完全家庭人士、还有非白人背景的人只有住在破旧的棚户区,在房地产市场上是没有人要而剩下来的。陷入困境的都市人口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被剥夺者,他们常常是希望搬离环境恶化的社区而又没有经济能力的人们。这些人可能很长时间内原本是生活在较理想的社区,仅仅是因为工业或少数民族的“入侵”而被遗忘了的。在极端情况下,他们生活在监狱般的环境中,由于害怕搬入陌生而有敌意的新环境中,或者因为有限的收入而陷入困境之中。而他们中的许多人又是老年人。(中国城市中被高楼大厦包围的城中村、三峡工程或其他水利工程中往山上搬迁的人口)202
43、2-7-3034第34页,共109页。五是附加的类型,这是一种被隔离的人口的生活方式,没有受到甘斯的特别注意。例如流浪汉、流动工人、醉卧街头的人、乞丐等。他们在几乎在每个城市中的数量都是惊人的(例如,纽约最多时曾经有36000人)。我们常常可以遭遇到这样的人群在公园或公共汽车站的长凳上睡觉,或者在破旧的下等地区的街上闲逛,或者沿街讫讨。非常明显的事实是,他们都处于社会生活的边缘,都是遭到了家庭的抛弃,失去了最后一份工作,甚至已经挨饿很久了这都是司空见惯的情景。可以说这是一种脱离正常社会的生活方式-边缘化或边界之外的人群。一些调查资料表明,这些破旧街道上的流浪者多数是男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单汉(半
44、数没有结过婚),多数人的年龄都很大(最多数的年龄在5054岁之间,可能还会更老一些)。许多年都没有与亲人打过交道。另外,从社会特征来说,白种人、黑人和其他种族的人都各占一定的比例。1970年代是白人居多,80年代则是黑人居多。这些人也曾经有过工作,大部分是低收入者。如餐厅工人、装卸工、搬运工等。也有很多人生病、有身体或情绪障碍或者酗酒。(对照:中国城市中的流浪者与乞丐人群)2022-7-3035第35页,共109页。六、都市怪人街头行为表演者 还有一种人的生活与一般都市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他们可以称做为“都市怪人”(Urban Characters)。诸如街头随处可见的钢鼓演奏者、小丑演员、民歌
45、歌手、印度佛僧、三重奏小组,还有杂技演员、乐手、单人乐队、小提琴演奏者、跆拳道表演者、动物表演者、福音布道者、丈夫解放者、义务交通指挥者、以及社会运动(游行示威等)参与者等等。并非是都市生活使人们变得如此奇怪。实际上,大都市提供了一种环境,使身处其中的人们的癖性容易被观察到。居住在都市的人比小城镇的人有更多的机会遭遇到各式各样的奇怪的人和行为。都市的匿名性特征使人们更易于产生“出格”的行为,如果处于一个互相熟悉的环境中,这样的行为是难以见到的。都市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癖好以及指责他人的怪癖的安全场所。2022-7-3036第36页,共109页。人口学派或非区位学派的另一个学者路易斯在研究
46、墨西哥农村人口移民到墨西哥城之后发现,其生活方式并不因为迁入大都市而有太多改变,人际关系也没有解体现象,社会团结与人情味仍然很强。通过进一步研究还得知,人们的社会生活并不因为人口众多而变得大众化,他们仍然保持着自己圈内的活动,在圈内,人们之间仍然保留着亲密、信任、互助的态度与关系,其他大量的陌生人似乎与他们无关,对他们的生活、行为、人际互动及精神健康等,并未构成妨碍。这种小圈子,在美国的意大利人社区、唐人街、日本城、犹太人区等,都是非常明显的例子。路易斯认为,沃斯的人口众多、高密度、异质性等,对城市生活方式并不必然产生不可抗拒的冲击,人际关系也并不必然会受到破坏性的影响。(O.Lewis,“U
47、rbanization Without Breakdown,”Scientic Monthly,75:31-41,1952)甘斯通过在波士顿的进一步研究也有同样的发现。二人认为都市社区的败坏与衰退现象,如犯罪、精神病、酒精中毒等,可能与其他社会因素有关,如社会等级、种族背景、家庭结构、文化性质及生命周期阶段(stage of life cycle)等有关;或者说,都市问题与组成都市的人口的社会构成特征有关。The west end:an urban village of Italian-Americans in Boston in USA(H.J.Gans,1982(1962),The Urb
48、an Villagers-Group and Class in the Life of Italian-Americansupdated and expanded edition,The Free Press).2022-7-3037第37页,共109页。2.3 沃斯与甘斯的比较:2022-7-3038第38页,共109页。甘斯所观察到的那些明显的大都市的“类型”虽然本身并不完善,但他提出了一套影响所有都市生活方式的重要变量和次要变量。而关键正是在这里从都市自身来看,其内部也存在着各式各样都市生活方式的类型这样,沃斯认为都市性是一种统一的人类生活类型的影响原因,便显得意义不大。根据上文介绍,沃
49、斯认为都市性(人口数量、密度、异质性)造成了相当一致的都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他假设的那种作为典型的都市居民生活方式特征的只为自己计算的个人,虽然难以明显觉察到,但的确是存在的。然而又似乎并未形成规律,使人们可以断言都市居民中的绝大部分成员都是这样子的(如只为自己计算考虑、对外物的超然态度、老于世故、对周围的人和事显得淡漠等)虽然在四海为家者、未婚或无孩的群体中最常见到。但是,处于都市社会分层最底部的人们受剥夺者、陷入困境者、被隔离的人看起来似乎只是受到了沃斯的三个关键变量即人口数量、密度、和异质性的消极影响,而并未形成那种典型都市人的生活特征。n 即使在普遍主义和未婚无孩者群体中,沃斯的三个变量
50、对其生活方式似乎也只有很少影响。普遍主义者和未婚无孩者也可以购买到他们需要的空间以便使自己避开那些太大的人口密度,而许多高密度的少数民族或种族社区的居民生活,恰好相反地正是在这样的高密度的情况之下更显得繁荣兴旺。2022-7-3039第39页,共109页。因此甘斯认为,沃斯的观点(即认为都市性特质造成了一种明显以数量、密度和异质性为基础的生存方式)没有什么价值。甘斯认为:1、都市中的所有生活方式不限于只有在都市才能找到,即是说,也可能在非都市地区发现;2、可以用来解释这些生活方式的是采用各种生活方式的社会成员的一般性的社会特征。因此,普遍主义者倾向于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因为他们比较富裕、受过好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