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pdf

上传人(卖家):云出其山 文档编号:3185193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30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吉安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省吉安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省吉安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西省吉安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西省吉安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13 页 期中语文试卷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0.0 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酝酿(y) 窠巢(k) 咄咄逼人 翻来覆去B. 黄晕(yn) 静谧(m) 喜出望外 皮倦不堪C. 憔悴(cu) 莅临(wi) 水波鳞鳞 人迹罕至D. 侍弄(sh) 执拗(ni) 小心翼翼 花团锦簇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是一项是()A. 参加颁奖典礼的女星们,每位都盛装出席,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B. 在这片劫后重生的土地上,人人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满怀信心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C. 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好几遍,可

2、学是没有找到自己的身份证。D. 长大了我才明白,母亲的絮絮叨叨是对我最深沉的爱。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教练的指导,使郭老师的羽毛球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B. 顺利开展大课间活动,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条件。C. 漫步花丛,我听到了大自然的鸟语花香。D. 为了在这次月考中考出好成绩,张宇同学无时无刻都在努力。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就像一头扛了半辈子犁的老牛, 母亲卸下了属于她说的或者岁月加于她身上的负担。从乡村到城市,母亲从没停止过她的背负。而今,我的女儿也上小学了。她用宽厚的背脊和不息的爱,见证了我们三代人的成长。母亲终于藏起了她的背带,遗落了那

3、些背负的时光。A. B. C. D. 5.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道又一道菜从小谢厨师的手中送出,就像精美的艺术品。老顾客们安静地、细细地品尝着, 。A. 就像欣赏彩画B. 就像鉴赏珍宝C. 他们就像咀嚼山珍海味D. 他们就像品味专家二、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0 分)6.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我寄愁心与明月, _ 。潮平两岸阔, _ 。_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_ ,思而不学则殆。峨眉山月半轮秋, _ 。_ ,落花时节又逢君。水何澹澹, _ 。_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三、其他(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第 2 页,共 13 页7.某中学图书馆

4、要制作“名著推荐卡片”。请你从下列名著中自选一部,帮助填写一张名著推荐卡。(100 字左右)朝花夕拾西游记书名 _ 作者 _ 推荐语 _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 分)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菩萨蛮王安石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悄悄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注释】菩萨蛮此词是词人晚年隐居金陵(今南京)半山所作。月偃:即偃月,半弦月。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上片前两句对自己隐居的环境和现在的装束打扮(“窄衫短帽”)进行了描写。 B上片后两句实际上是指一夜的风吻合节万紫千红的花,不过没有去年那样红。

5、 C下片前两句是对往昔官宦生涯的反省 : 为官之时,天天醉生梦死,辜负了良辰美景。 D最后两句写隐居后,黄鹂的声声鸣叫最牵动词人的情怀,最让他动心。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词人描绘春景时,语言清新、自然,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鲜明秀丽、清俊娴静的画面。 B全词写景绘声绘色:风声鸟声,这是绘声;青山绿水,花红柳绿,这是绘色。 C首句的“闲”字是托物言情的写法,临水茅屋之“闲”实际上寄托了词人隐居心境之“闲”。 D最后两句,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强烈鲜明地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酬的悲哀和愤慨。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2.0 分)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范宣律己范宣

6、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后园挑菜,误伤 指,大啼。人问:“痛邪?” 答曰:“ 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 是 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 遂至一匹,既终不受。 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邪?”范笑而受之。 【注释】挑:挑挖,挖出来。“身体”句:语出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身,躯干、体、头和四肢。洁行:品行高洁。廉约:廉洁俭身。韩豫章:韩伯,字康伯,历任豫章太守,丹杨尹、吏部尚书。裈(kn):裤子。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范宣/年八岁 B宣洁/行廉洁 C如果/减半 D范/笑而受之

7、第 3 页,共 13 页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指 _ 是 _ 遂 _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范宣的身上有哪些美好德行值得我们发扬光大?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30.0 分)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再笨一点多好啊刘正权领完成绩报告单,就算告别小学生活了,江小兰把课桌上的课程表又一次清扫了一遍,点点滴滴的日子就从课桌缝隙里清扫出来。可惜,没有一次能够清扫出让她觉得开心的事儿。 作为一名学生,值得开心的事儿莫过于得到老师的表扬了。记忆中,老师从没表扬过江小兰。老师不是一个吝啬的人,她表扬起学习

8、委员陈小丽来,像电视上韦小宝说的,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表扬起班长王小成来,也像黄河决堤一样一发而不可收。唯独一看见江小兰,她的双唇就立马抿成了一道缝,比电焊焊得还死的一道缝。 就因为江小兰在全班最不引人注目吗?要知道, 班上最调皮捣蛋的苟小志都得到过老师表扬。 苟小志经常旷课。那天,严格地说,老师正在批评苟小志呢,老师批评人很有水平,老师是这样说的:“有个别同学,我基本上只把他当做我们班上的一个影子,希望同学们不要被这个影子的行为干扰了学习。” 不言而喻,这个影子是指苟小志。老师说这番话时,苟小志把头低下扎进抽屉里半天了。偏偏有人在教室门外咳嗽了一声,居然是退休的老校长。 老师赶紧小跑了出去

9、,影子同学苟小志才瞅准这个机会探出头来喘了口长气。 老师再次进来时,眼里暖和得像三月的风,语气轻柔得像四月的雨。老师说:“建议大家先给我们班上的一个同学来一点掌声好不好?热烈点!” 掌声就在老师带动下很热烈地响起来了。 “哪个同学应该得到这掌声呢?”老师故意把同学们的胃口吊起来。 同学们把目光先是投向王小成,老师摇了摇头;同学们又把脑袋歪向了陈小丽,老师摆了摆手。 大伙都茫然了,伸长脖子看老师,老师的脸笑得像朵迎春花,一步步走近苟小志。 是影子?不要说大伙儿不相信,连江小兰也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就是轮流坐庄,这会儿也轮不到表扬他苟小志啊,自己好歹比他要安分守己吧! 还真是苟小志!苟小志旷课在校舍

10、区闲逛,捡到一串钥匙,交给了校舍区管理员,那钥匙无巧不巧正好是退休的老校长的。 校长顺藤摸瓜,找到了苟小志所在的班级。 影子一下子真真实实被表扬了一回,他本来埋在抽屉里的头,这回像亚洲雄风中唱的,仰成了高昂的山。 这座山,就成了江小兰一直没能逾越过去的屏障。 人家苟小志都得过表扬了,江小兰却一直与表扬无缘。 小学里最后一次表扬就要在今天画上句号了!江小兰支起了耳朵, 江小兰之所以敢支起耳朵是因为今年的表扬换了模式,有新三好奖,有好干部奖,还有进步奖,彻底改变了以往只凭成绩发奖状的定式,能得奖状,岂不就是一种表扬? 新三好奖江小兰不敢奢望,好干部奖江小兰也不妄想,进步奖总该可以觊觎一下吧!要知道

11、,江小兰从成绩倒数第五跃进了中游了呢。 进步奖偏偏只有四名。 第 4 页,共 13 页期中考试比江小兰排名靠后的四个同学都拿到了奖状,她们没跃进中游。但倒数名次过了前十名。只有江小兰,两手空空的,脑子里也一片空空的。 唧唧喳喳的笑声一串串钻进江小兰的耳朵,笨鸟先飞,人家还真就飞到自己前面领到奖了。 下课铃响了,大伙陆陆续续飞了出去,只有江小兰,还在课桌前盯着课程表发呆。 老师要锁教室门了,走过来,望一眼江小兰说:“毕业典礼结束了,你还在发什么呆啊?” 江小兰眼圈红红地站起来说:“老师,我要再笨一点该多好啊!” 想要自己再笨一点?老师生气了,“咋就教出这么个呆学生来?” (有删改)根据故事情节,

12、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 清扫课程表,江小兰不开心 _ ,江小兰失落 _ ,江小兰羡慕 _ 没有得到进步奖。下面这句话在文中有多处照应,请找出一处摘录在下面。 影子同学苟小志才瞅准这个机会探出头来喘了口长气。放学后,江小兰为什么盯着课程表发呆?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唯独一看见江小兰,她的双唇就立马抿成了一道缝,比电焊焊得还死的一道缝。 老师再次进来时,眼里暖和得像三月的风,语气轻柔得像四月的雨。如果请你开导江小兰,你会对她说些什么?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春天忆故人高红十春天,第一茬花赶在叶子前扑天抢地地开开;河边柳条摇头晃脑得意地绿;远看有近却无的草坪草,白天黑夜加班

13、长,飞快地长得远看近着一样样绿了。 从遍地毛毛虫,到绿叶满枝头,杨树终究成了扬脸可见像模像样的树,也就眼一闭再睁开的时间。 春季前半季有点慌慌张张,语无伦次,到清明就慢下来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虽说雨水不一定清,视线不一定明,但节气这辆吱啊吱啊哼叫的老车毕竟抵达“清明”这重要一站。 那天听广播,正播我与地坛 ,不能不想起文章的作者,走了六七年的史铁生。我和他同在黄土地插队,我延长,他延川,两县挨着,插队时并不认识。文学新时期初起,我在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文学期刊绿原 ,通过友人介绍,向史铁生约稿。他给我写街道福利小厂的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 ,似乎没用,也约了赵振开(北岛)的中篇小说波动,和前苏联

14、小说第四十一,似乎也没用,过去快四十年。 我去过他在瘫和宫也就是地坛附近的家,见过他父亲和妹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上第七期文学讲习所(鲁迅文学院前身) ,一人到他家来过,和同学一起来过。不知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控制哪个机关,院门应声打开,客人得以进了院门又进了房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除了清新的陕北风光,文字表达也十分别致,想哪写哪,散文式的,随意,放得开又收得拢。我问他,怎么这样写?学谁?他有点不好意思,说,鲁迅。 后来,和陶正一起上史铁生新搬的家,请他参加一家公司准备拍摄的讲述插队生活的电视剧,电视剧故事除了土插队,还要延伸至出国洋插队。我们很有诚意地和史铁生一道,

15、轮椅出门,轮椅上出租,轮椅下出租,轮椅进楼上电梯直至“走” 到谈事的房间结果是未遂,关于电视剧的理解双方差得有点远。 第 5 页,共 13 页再后来,有了今文坛惊艳的我与地坛。他说,在出入地坛十五年后写下此文。可见他出入地坛的第一年至第许多年,一定没为文体事先设计,没有想到是写一篇小散文还是大散文,是文化散文,还是争取获奖的散文,或者不吝文体又像写小说(写园子里一对老夫妇和一位练习唱歌的年轻人那章) ,史铁生只是把心中想写特别想写的生末净旦丑狮子老虎狗山水林田路一一铺陈纸笔。 文章写了对母亲的愧疚,又岂止是愧疚?写了对生与死的理解,特别悟到死是迟早的事,着什么急一令人顿悟;特别精彩的是园中四季

16、与林林总总的对应,与一天之光景对应,与乐器的对应,与声响的对应,与园中景观的对应,与心绪的对应,与艺术形式对应,与梦的对应有些对应可能在史铁生出入地坛时就有了,像春草冒芽,像风吹过几片叶脉好看的落叶那时就有了文章的碎片。要不是觉得结构、段落排序、语言风格基本成熟可以动笔,还会有什么对应四季的奇思妙想源源不断无限铺排开来。 十五年出入地坛,史铁生是在深入生活么?眼下不少采风式的“深入生活” 只能叫擦蹭生活,史铁生似乎高于深入生活。清明时节听此文,一种情感的、文学的浸润,浸润干涸的世道,浸润干涸世道里粗戾的人心。那文字,像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事,都润泽成玉了。相比有的人人没走,文字就旧了,颓了,蔫

17、巴了。我与地坛的作者走了六七年,被广播里的专业人士读起来,新鲜有如古筝铮铮作响,清亮无比,深沉无比,余音袅袅。难得的是我与地坛全文几无废话,这年头,要想说或者写一些没有废话的话,该是多难的事 ! 春天来了,春天读好文章,情随声来,声情并茂。春天听好文章,万物生发思念也生发,万物綻放情感也绽放,带起听者所有感觉,却无悲伤。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并且好好活下去。 记得有一年,史铁生从延安回来,晒得有点黑,他叫着我的名字,欢喜地对我说,延安有人问你好呢作者追忆了与史铁生交往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文章题目是“春天忆故人” ,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笔墨写我与地坛?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

18、解。阅读文章自然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眼下不少采风式的“深入生活” 只能叫擦蹭生活,史铁生似乎高于深入生活。(从修辞角度赏析) 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并且好好活下去。(体会这句话的含意)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七、作文(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0 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中总有些挥之不去的记忆,让我们刻骨铭心,或是一些人,或是一些事,或是一些物,或是一份情请以“_的记忆”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不

19、少于 600字第 6 页,共 13 页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A有误,“酝酿”中的“酝”应读 yn; B有误,“皮倦不堪”中的“皮”应为“疲”; C有误,“莅临”中的“莅”应读 l,“水波鳞鳞”中的“鳞鳞”应为“粼粼”; D正确。 故选:D。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读音和字形的掌握程度, 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中考常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而字音多而杂,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2

20、.【答案】C【解析】ABD正确。 C有误,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词义和“好几遍”语义重复。 故选:C。此题考查成语的使用。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3.【答案】B【解析】A有误,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使”; B正确; C有误,搭配不当,删去“花香”; D有误,否定失当,把“无时无刻都”改为“无时无刻不”。

21、 故选:B。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

22、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4.【答案】D第 7 页,共 13 页【解析】本题的排列,要抓住时间点,过去和而今母亲的变化,地点“从乡村到城市” ,确定为首句,是她的努力见证了我们三代人的成长,现在的母亲老了,所以也藏起了她的背带,遗落了那些背负的时光,就像一头扛了半辈子犁的老牛,顺序为:故选 D。 故选:D。本题考查语句的排序。解答此地,要在对文段意思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排序,首先确定首尾句,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语句排序题解决方法: 1 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 2 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3 把握关联词的搭配 4 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

23、重复出现的词语。5.【答案】B【解析】A就像欣赏彩画,比喻不恰当,这里是品尝美食 B恰当 C他们就像咀嚼山珍海味,比喻不自然,这里菜本身就比较美味,再比喻成山珍海味重复了 D他们就像品味专家,这段话是写菜的精美 故选:B 本道题考查学生语句衔接能力,要注意准确判断语境 句子衔接要注意找到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还可以从句式、搭配、情感色彩等方面去考虑6.【答案】【小题 1】随君直到夜郎西【小题 2】风正一帆悬【小题 3】枯藤老树昏鸦【小题 4】学而不思则罔【小题 5】影入平羌江水流【小题 6】正是江南好风景【小题 7】山岛竦峙【小题 8】博学而笃志【解析】答案: (1)随君直到夜郎西(重点字:郎)

24、。 (2)风正一帆悬。(重点字:悬) (3)枯藤老树昏鸦。(重点字:藤); (4)学而不思则罔。(重点字:罔); (5)影入平羌江水流。(重点字:羌); (6)正是江南好风景。 (7)山岛竦峙。(重点字:竦峙); (8)博学而笃志。(重点字:笃);此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在复习和应试时应注意 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 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 第 8 页,共 13 页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

25、写、易混易错的字。 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 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 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7.【答案】朝花夕拾 鲁迅 朝花夕拾是鲁迅于 1926 年创作的十篇回忆性散文,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国内到国外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有力抨击,是一部值得推荐和阅读的名著。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走进朝花夕拾 ,走进鲁迅先生为我们勾画的一幅幅优美的生活画卷,走进他多姿多彩的童年吧!【解析】答案: 【示例一】 朝花夕拾 鲁迅

26、 朝花夕拾是鲁迅于 1926 年创作的十篇回忆性散文,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国内到国外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有力抨击,是一部值得推荐和阅读的名著。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走进朝花夕拾 ,走进鲁迅先生为我们勾画的一幅幅优美的生活画卷,走进他多姿多彩的童年吧! 【示例二】 西游记 吴承恩 西游记 其想像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极为鲜明,而且读者面最宽,老少咸宜。此书的副作用极小,是一部鼓舞人积极斗争、永不灰心、为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书。本题考查对名著朝花夕拾和西游记相关知识

27、的了解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8.【答案】【小题 1】C【小题 2】D【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通读全词,把握词义,侧面选项正误。 ABD正确; C有误,下阕“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作者醉洒昼寝,再不必随班上朝参预政事,生活是如此闲逸,但是,酒醒梦回,陪伴他的并不是清风明月,而是风吹云走、月翳半规的昏沉夜色。如果将

28、“新月偃” 这一富于象征的景象联系当时新法废除,新派落职,宋哲宗年幼不能理事,太皇人后高氏听政起用旧党的政治局而,认为作者用比兴的手法寓示对国家政局的关怀,恐怕也不是郢书燕说。 故选:C。 (2)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通读全词,把握词义,侧面选项正误。 ABC正确; D有误,“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作者自问自答,写得含蓄而余韵悠长。王安石寄情黄鹂,不仅要表现在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更是显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耿直人格。 第 9 页,共 13 页故选:D。 答案: (1)C。 (2)D。 参考译文: 依山傍水之处,有几家筑篱为墙、结草作舍的茅屋,在草堂前的垂柳下,一个窄衫短帽的老人悠闲地漫

29、步。一夜春风吹开了仍如去年的红花。 从中午喝酒,一直到月上树梢才醒。什么事物让我最动情呢?就是那婉转动听的黄鹂的鸣叫声。词人在描绘春景时,用清新、自然的语言,数笔就勾出一幅鲜明秀丽、清俊娴静的画面,结草作舍的水边茅屋,窄衫短帽的闲人装束,作者醉酒昼寝,寄情黄鹂;青山绿水、花红柳翠、流水潺潺、黄鹂鸣啭,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也点出了作者摆脱宦海远离风尘的村野情趣。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体会。鉴赏古诗词,一般从作者的人生背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诗词所表达的情感等几方面鉴赏。9.【答案】【小题 1】B【小题 2】手指【小题 3】因此【小题 4】最后

30、【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ACD正确。 B有误,句意:范宣品行高洁,为人清廉俭省。根据句意,应该这样划分节奏:宣/洁行廉洁。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句意:无意中伤了手指。指:手指。 句意:因此才哭呢。是:因此。 句意:终于减至一匹。遂:最后。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中重点词语有:非:不

31、是。是:因此。句意为:不是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因此才哭呢。 中重点词语有:同载:一起坐车。裂:这里是撕下的意思。句意为:后来韩康伯邀范宣一起坐车,在车上撕了两丈绢给范宣。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评价。解答此题疏通文意,根据文中的事件及人物的行为来分析评价。 范宣割伤手指,因为伤了身体,觉得愧对父母而大哭,表现了他对父母的孝顺;范宣拒绝别人的馈赠,表现了他志洁行廉的特点;可见,他品德高尚,严于律己。 答案: (1)B (2)手指 因此 最后 (3)不是因为痛,身体发肤都是来自父母,不敢毁伤,因此才哭了。 后来韩康伯邀范宣一起坐车,在车上撕了两丈绢给范宣。 第 10 页,共 13 页(4)孝

32、敬父母;品行高尚,清廉俭省;严格要求自己。参考译文: 范宣八岁那年,有一次在后园挖菜,无意中伤了手指。就大哭起来。别人问道:“很痛吗?”他回答说:“不是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因此才哭呢。”范宣品行高洁,为人清廉俭省,有一次。豫章太守韩康伯送给他一百匹绢,他不肯收下;减到五十匹,还是不接受;这样一路减半,终于减至一匹,他到底还是不肯接受。后来韩康伯邀范宣一起坐车,在车上撕了两丈绢给范宣,说:“一个人难道可以让老婆没有裤子穿吗?”范宣才笑着把绢收下了。断句的基本方法 1整体把握语段含意; 2尽量分清语段的层次; 3从最容易把握的句子入手,借助技巧加以判断,前后延伸; 4用翻译的方式验证句子间是

33、否意思连贯。10.【答案】【小题 1】回忆老师表扬学习委员和班长【小题 2】老师表扬苟小志【小题 3】江小兰难过【小题 4】【小题 5】【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将要小学毕业的江小兰,一点都不开心。在江小兰的记忆力,老师毫不吝啬的表扬学习委员和班长,甚至连班上最调皮捣蛋的苟小志,因为捡到退休老校长的钥匙都得到过老师表扬,老师却一次都没表扬过自己。在毕业时,成绩倒数第五跃进了中游的江小兰,以为自己可获得进步奖,结果江小兰排名靠后

34、的四个同学都拿到了奖状,自己却没能拿到,这让江小兰很伤心难过。据此概括即可。 (2) 本题考查对前后照应写法的理解。所谓前后照应,就是两段文字分处于文本前后,前段文字为后段文字埋下伏笔,后段与前段照应,解开悬念,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严谨。“影子同学苟小志才瞅准这个机会探出头来喘了口长气。” 这句话写出了苟小志在老师离开后,如释重负的样子,所以与此句照应的句子有“老师说这番话时,苟小志已把头低得扎进抽屉里半天了” “影子一下子真真实实被表扬了一回,本来埋在抽屉里的头,这回像亚洲雄风中唱的,仰成了高昂的山。”等。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江小兰把课桌上的课程表又一次清扫了一遍,

35、点点滴滴的日子就从课桌缝隙里清扫出来。可惜,没有一次能够清扫出让她觉得开心的事儿。”可知道是因为自己最终没有得到盼望已久的表扬而失落、难过。 (4)本题是对句子赏析的考查。句子赏析一般从动词和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比电焊焊得还死的一道缝”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老师见到江小兰时的表情,表现了老师对江小兰的冷漠和毫不关心。把“眼神”比作“三月的风”,把“语气”比作“四月的雨”,生动形象地写出老师对苟小志的温柔态度。前后形成对比,突出了老师态度变化之大,变化之快。 (5)本题考查自由表达,此类题目,一般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应围绕对江小兰的安慰和鼓励进行来解答。语意

36、清晰,语序合理即可。 答案: (1)回忆老师表扬学习委员和班长;老师表扬苟小志;江小兰难过。 (2)老师说这番话时,苟小志已把头低得扎进抽屉里半天了。或影子一下子真真实实被表扬了一回,本来埋在抽屉里的头,这回像亚洲雄风中唱的,仰成了高昂的山。 第 11 页,共 13 页(3)为自己最终没有得到盼望已久的表扬而失落、难过。 (4)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老师对江小兰的忽视和冷漠。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老师对苟小志的温柔态度。前后形成对比,突出了老师态度变化之大。 (5)小兰,不要难过。得不到老师的表扬并不代表你做得不够好,只是老师暂时还没有发现你的进步。只要你继续努力,持

37、之以恒,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到时候老师肯定会表扬你的!(意思答道即可)文章讲述了将要小学毕业的江小兰,一点都不开心。在江小兰的记忆力,老师毫不吝啬的表扬学习委员和班长,甚至连班上最调皮捣蛋的苟小志,因为捡到退休老校长的钥匙都得到过老师表扬,老师却一次都没表扬过自己。在毕业时,成绩倒数第五跃进了中游的江小兰,以为自己可获得进步奖,结果江小兰排名靠后的四个同学都拿到了奖状,自己却没能拿到,这让江小兰很伤心难过。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教育现象。概括文章内容的答题方法: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1、理清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恰当

38、连接,语义通顺。 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陈述格式为: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公式中的“何人”,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以用“我”,也可用主人公;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11.【答案】【小题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归纳能力。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 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概括出情节内容。如 4 段写未曾谋面的约稿;5 段写地坛家里聊写作;6 段写一起参与未遂的拍摄;7-9 段写了解我与地坛的写作。

39、 (2)本题考查文章安排材料的特点。题干要求答出用大量笔墨写我与地坛与标题的关系。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事件的中心内容,找到关键语句,或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从全文考虑,我与地坛 是作者回忆的引子,更是表现史铁生人生思考的佳作,给了作者启迪。所以作者要重点写。与文章题目“春天忆故人”不仅不矛盾,反而突出了标题的内容,并诠释了主题。 (3)本题考查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分别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和体会语句含意的角度分析作答。 通过现在许多作家所谓的体验生活都是浅显而流于表面的,与史铁生的文章,是真实生活的再现形成对比,来突出史铁生的文章

40、不矫揉造作,都是真情实感。 “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 这是充满哲理的一句话,也是作者的创作观念的反映。“文章在,人就在” 这是说像史铁生写的好文章会流传千古。反之,不好的文章会很快没有了阅读的价值。 (4)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就有收束全文、照应题目、点明主旨的作用。一定要把表现的文章中心与作者的感情答出来。 答案: (1) 写了四件事:未曾谋面的约稿;地坛家里聊写作;一起参与未遂的拍摄;了解我与地坛的写作。 (2)因为我与地坛是引起作者回忆的原因,更是史铁生留世,能体现自己人生思考的佳作;也是作者感触较深,认为

41、能给那些“擦蹭生活”的作者以启迪的“好文章”。或者说是体现史铁生创作价值的“核心”所在,所以作者要花笔墨重点写。 (3)示例:通过把现在许多作家的“深入生活”与史铁生的“深入生活”作对比。突出了现在许多作家所谓的体验生活都是浅显而流于表面的,而史铁生写文章,是真实生活的再现,不矫揉造作,都是真情实感。 第 12 页,共 13 页示例:这里明显反应了作者的创作观念,一方面赞扬史铁生创作了这样的好文章,这样的文章才能流传千古,给人启迪和智慧,就像他的人在永远活着一样;另一方面,也批评社会上有些人,急功近利,人还在,文章早就死了。 (4)最后一段有照应题目,完整文章结构,升华作者感情的作用。题目是忆

42、故人,作者中间却插入了很多的议论,这样有收束议论,回到追忆故人的思绪上来,同时,结合全文行文,虽简短数字,可见作者对故人感情之深,过往的画面如在眼前。【小题 2】【小题 3】【小题 4】【解析】 本文是叙述类文体,作者追忆了与史铁生交往四件事:未曾谋面的约稿;地坛家里聊写作;一起参与未遂的拍摄了解我与地坛 的写作。表达了作者对故人感情之深,过往的画面如在眼前。概括文章内容的答题方法: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1、理清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恰当连接,语义通顺。 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陈述格式为:何人+在什么情

43、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公式中的“何人”,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以用“我”,也可用主人公;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12.【答案】温暖【解析】【例文】 温暖的记忆 不知道屋檐上的燕子飞了几个轮回,也不知道村头那棵老榆树的树皮脱落了几层,总之,我在时间的流转中长大了,我记忆中的村庄也在逐渐老去,只是不曾风化掉。 记忆中,那是一块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冬天,父亲和乡邻们还坐在那里。低矮的屋檐,背后是红砖墙,黑灰色的瓦片低垂着耳朵,仿佛倾听着什么。通常每个人不会说什么,只是静静地沐浴着阳光,取暖,像温驯地承受浩荡的皇恩。我每次回家,首先要打量的就是那个地方,喊一声“爸” ,父亲脸上立刻就会

44、阳光灿烂,笑容就像绽放的花朵般颤动。 “来,晒晒太阳” ,在乡村,尤其是冬天,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围坐的老人们也最多。冬天,阳光以一种最温暖最明亮的方式涂抹大地。树上有尚未凋零的叶子,通体金黄,兴奋得直打哆嗦。地上,一条狗蜷缩在阳光里懒洋洋的。乡邻们开始在这阳光里打捞着明灭的往事,交头接耳:谁家的猪养得最肥,谁家的收成今年很好,谁家的闺女腊月要出嫁,谁家的小子又出息啦他们大口大口饱食着阳光的盛宴。通常,他们都认为这是离阳光最近的地方,是人间的天堂。他们的笑声、叹息声、诉说声像是无数把叮叮当当的小榔锤,把阳光敲成了金子般的碎片。等他们离开时,还夸张似的拍打着屁股上的灰尘,即便有贫穷的跳蚤,在阳光

45、下,也会被驱赶得一干二净。 记忆中,有乡邻,有阳光,也有那乡村,只是这些风景已经不变地镂刻在了我的记忆中,任时光流转也不会被冲刷掉。 人是会老的,犹如那记忆中的乡村。老人们头发花白,牙齿脱落,旁边靠着一把竹拐杖,那样子像极了一部接近尾声的黑白片里的旧镜头,存在了我的记忆中,任谁都唤不回去。阳光尽情地舞动着生命的尘埃,照亮着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寸土地,此刻也照亮了我的记忆。 对于我那记忆中的村庄,我也无法再去重述了。那份记忆,温暖了我的人生。本题是半命题作文。中心词是“记忆”,在此可理解为“往事”,根据提示指“我们刻第 13 页,共 13 页骨铭心,或是一些人,或是一些事,或是一些物,或是一份

46、情”。我们可以补充“难忘、刻骨铭心、美好、伤心、深刻、心灵深处” 等词语。这道题目,适合写成记叙文。选材时,可以写“爸爸关心”“妈妈呵护”的平常题材,但不容易出新。如果写“遭遇挫折后同学的关心”“生活贫困时陌生人的照顾”以及雪灾、地震灾区的人民在得到全国人民的关爱和帮助时的内心感受等方面取材,会更新颖一些。最好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哪怕只是一个瞬间,把它捕捉、记录下来也可,重在写出自身的情感体验,只有首先感动自己的文章,才能感动别人。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很强。精彩而富有创新的句子一个接一个,不断地给读者带来惊喜,既丰富了文章的意蕴,又撷取了颇具生活气息的场面把记忆中的乡村写得让人神往。文章描绘了乡村的叫人难忘的记忆,结尾点题,使文章主题具有一定的深刻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江西省吉安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pdf)为本站会员(云出其山)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