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力说课稿一、教学背景1、教材分析光的折射是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是研究静力学和动力学所必需的预备知识。是建立在初中对力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在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中,已提到了“只在重力作用下”。所以,本节内容既是运动的延续,又是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基本相互作用的引入,也为学生初步建立了统一的概念。本节在物理学习中的地位可想而知。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这一时期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转化的阶段,因此在教学当中要由形象思维开始,在具体材料的支持下展现力作用效果的现象,同时又要不失时机的适时的向抽象思维过度。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
2、学过了重力和力的概念,但对于力的本质没有充分的了解。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表述,由于其抽象性,学生理解比较困难,这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究,知道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使物体发生形变原因;初步认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能分清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力;理解重力的大小以方向,知道物体重心的概念。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自己动手,找不规则物体重心的实验锻炼自我动手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通过
3、实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4、教学重难点基于课标、教材地位,学情分析。本课重点一是力的图示的绘制,另一重点是掌握找重心的方法和影响重心的因素分析。理解物体的重力为什么可以集中在重心及影响重心位置的确定是本节的难点。二、活动评价随着新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评价是我们必须研究和解决的的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语言评价以外,我还会借助眼神、身势、手势等一系列体态语言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无声的评价。比如在学生答问时,我会向学生投去鼓励、期望的目光,让学生感到我注意着他,他是全班的中心,从我的目光中让学生感受到热情、赞许、鼓舞和喜欢。亦或是,含着赞许的目光,微笑地点着头,向他竖起大拇指
4、,表示欣赏。使学生在充满信赖和期待的热情中得到鼓舞和激励,以便顺利、准确地答完提问。三、课程设计本课的教学我将采用情景法、提问法、启发法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进行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我将以提问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索,在关键处给予适当的点拨,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自主地获取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1、 新课导入首先多媒体视频展示运动员大脚开球,球从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着球,球由运动变为静止。从生活实例入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球的运动情况,得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接着我会演示实验,手捏气球,拉橡皮筋,让学生从实例中感知、谈
5、论,得出是由于手对气球和橡皮作用的结果。并让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会发生上述两种现象。在力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提出力的定义。让学生分析上述两种情况下物理的受力情况,为力的要素的讨论做好铺垫。 2、构建新知力和力的图示 多媒体演示关门时,在不同的地方施加不同方向和大小的力,产生的效果不一样,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要素有关,并从实例中让学生得出描述一个力需要涉及的要素,我将做出及时的总结。提出问题:结合描述力的要素,我们如何来准确表示一个力呢?从而引出力的图示的概念。并讲解利用力的图示表示力的方法。 重力 多媒体展示苹果落地,人抛出物体下落的视频,并演示将墨汁滴在在竖直的白纸上
6、,墨汁竖直下降的情景,使学生明确地面附近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引入重力的概念,指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联系初中的知识,直接给出重力G与物体质量之间关系的表达式,再让学生画出放置于水平面、斜面时的重力方向,画出空中运动的篮球的重力方向,使学生明确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含义。演示利用线悬吊细棍保持水平,让学生分析出棍受两个力,重力和线的拉力,得出悬点就是力的作用点,细棍各部分受的重力可以集中看出作用与这一点,引入重心的概念。由于重心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等效的思想,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之后的学习对四种相互作用还会进一步展开介绍,本节内容目的是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开
7、阔学生的视野。因此知道学生阅读这部分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四种相互作用力的名称、特点、作用范围。对于和万有引力之间的联系,是后面学习的内容,先让学生接受,告诉学生关于这个问题以后会学习到。 3、巩固提高 布置课后开放性课题,让学生测量质量分布均匀的簿三角形的重心位置,体会重心的定义,加深学生对重心的理解。4、课程总结实验过程是学生积极观察、思考和探索的过程。通过实验,模拟物理知识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受到物理思想方法的教育。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发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索的欲望。本课中设计了多个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和自主探究实验,将原本较为抽象、枯燥的思维活动转化为生动活泼、兴趣昂然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的研究性活动中,获得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的提升和发展。本课的板书设计用概念图的方式进行呈现,有助于帮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以及建立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四、教学体会本教学设计充分注重对生活的挖掘,积极贯彻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也充分地注意从学生身边或社会实践活动中选取典型的素材,紧密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成生动形象的认知对象,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