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动物的一生全部课时含随堂练习题.doc

上传人(卖家):李小二工作室 文档编号:318976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4.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动物的一生全部课时含随堂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新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动物的一生全部课时含随堂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新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动物的一生全部课时含随堂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新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动物的一生全部课时含随堂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2.1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2.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2.3蚕长大了2.4蚕变了新模样2.5茧中钻出了蚕蛾2.6蚕的一生2.7动物的繁殖2.8动物的一生2.1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教材简析】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是动物的一生单元的起始课。本课以观察蚕卵为例,让学生对生命的开始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知识的迁移,为下一课认识其他动物的卵做铺垫。同时本课也是本单元整个养蚕活动的开始,为迎接蚕宝宝的到来做好长期观察活动的必要准备。本课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2、聚焦环节通过问题“你养过蚕吗?说说你知道的蚕的情况”了解学生已有的对蚕生长的前概念以及对动物出生、成长、繁殖、死亡过程等生命活动的认知。“蚕卵是怎么样的?”揭示本课主题是通过观察蚕卵了解一个生命的开始,同时通过“怎样观察记录蚕一生的变化?”激发学生对观察活动的兴趣与热情,引发学生思考观察记录蚕生命活动的方法与形式,并产生可通过观察动物的生命活动来认识动物一生的意识。探索环节主要分为三个主要活动,一是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认识蚕卵;二是为蚕宝宝建一个“家”,为蚕卵孵化出小蚕及小蚕的健康成长做好准备;三是制定观察计划,指导后续的观察记录活动有效进行。后两个活动是本单元后续教学得以顺利实施

3、的基础。研讨环节“蚕卵是怎么样的?”贯穿整个蚕卵的观察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建构对蚕卵的认识。问题“蚕卵孵化需要什么条件?”指向的是生命与环境的关系,是让学生思考蚕卵孵化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最后通过“研究蚕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我们应该怎么做?”问题的研讨,基于对前两个活动的认识,促进学生对蚕一生生长变化后续研究进行观察与记录。拓展环节主要强调学生需每天坚持观察蚕卵的变化,并将观察结果及时记录下来。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观察记录表。【学情分析】学生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对蜗牛、金鱼等动物有了初步的观察和了解,平时也在饲养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他们对动物的饲养和观察兴趣是非常浓厚的

4、。但这种饲养和观察是无目的性、无计划性的。部分学生对蚕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具体蚕的一生是如何变化的,如何饲养蚕,他们也是不清楚的。同时,三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独立制定观察计划的能力,尤其欠缺长期类似“蚕的一生”的观察计划能力。所以,让学生长期进行观察记录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知道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蚕的一生从卵开始,蚕卵孕育着新生命。2. 知道小蚕是由蚕卵孵化出来的,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科学探究目标1. 用画图、文字的方法记录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2. 通过收集资料或访谈获得养蚕的相关知识。3. 制定切实可行的观察计划,用于观察记录蚕一

5、生的生长变化。4. 观察蚕卵孵化小蚕的过程,并按照计划做好记录。科学态度目标1. 对养蚕活动、观察蚕卵及蚕卵的变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2. 对饲养的蚕表现出爱心及责任心,能细心照管小蚕。3. 能在课后坚持观察记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并意识到人类不断改进养蚕技术以适应自己的需求。【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记录并描述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难点:指导学生制定蚕一生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和进行长期观察。【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蚕卵、放大镜、养蚕用的小盒、桑叶(或莴笋叶)、介绍养蚕方法的资料、观察计划表、PPT等。学生准备:蚕卵、放大镜、尺子和养蚕用的小盒。【教学过程】1、 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6、)材料准备:PPT、蚕宝宝图片1. PPT出示蜗牛、鱼的图片,提问:它们从哪里来?2. PPT出示蚕的图片,提问:它是谁?它从哪里来?3. PPT出示问题:你养过蚕吗?你知道蚕的哪些方面?4. 揭示探究主题: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板贴)2、 探究与研讨(预设30分钟)材料准备:蚕卵、放大镜、尺子和养蚕用的小盒、学生活动手册活动一:观察、记录并描述蚕卵的外形特征1. 提问:你观察过蚕卵吗?你以前是用什么方法和工具观察的?观察的时候遇到过什么困难吗?(预设:用眼睛看   蚕卵太小,不太看得清)2. PPT出示放大镜和尺子的图片,提问:如果给你这些工具,能帮助你解决困难吗?你准备用这些工具观察

7、蚕卵的什么特征?(建议学生采用“我能用观察蚕卵的”的句式作答)3. 师生交流后,小组观察蚕卵并将蚕卵的特点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记录在活动手册上。4. 师生交流小结蚕卵的主要特征:颜色为紫黑色或灰绿色、形状为椭圆形、很小(大小长约1毫米,宽约1毫米,厚度约0.5毫米),用放大镜可观察到蚕卵中心是凹下去的。活动二:为蚕宝宝制作一个“家”1.PPT出示并提问:蚕卵是怎样变成蚕宝宝的?师生讨论交流中小结: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的过程叫孵化。2.PPT出示提问:为了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我们应该为它准备些什么,蚕卵孵化需要什么条件?蚕宝宝健康生长又需要什么条件呢?(1)PPT出示阅读资料(也可以打印出来

8、下发学生直接阅读),引导学生围绕上述两个问题,师生交流:你获取了哪些信息?(2)师生交流小结: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湿度、温度,还需要食物和安全、卫生的场所。(准备的蚕叶不需要水洗,及时清除蚕沙,发现病蚕或死蚕要及时清理。)(建议:也可以网上百度“怎样饲养蚕宝宝”视频,直接在线播放)活动三:制定蚕的一生观察计划1.提问:养蚕是一件漫长的事,在此期间我们应该怎么做?(引导学生说出“制定计划”)2.思考:(1)观察蚕的一生中我们应该重点观察什么?(2)你会选择什么工具进行观察?(3)你会选择什么方法记录?3.出示观察计划表(提前准备),在教师指导下,小组完善记录表。蚕的一生观察计划饲养时间: &nb

9、sp;   年    月    年     月饲养地点:教室食物:桑叶观察记录方法:                            观察记录内容:蚕的生长变化记录表日期体长(毫米)它的样子(画图记录)生长需要其他发现         3、 研讨观察与记录内容(预设10分钟)三、拓展(预设5分钟)1. PPT出示刚产下的蚕卵图片,提问:今天我

10、们观察的蚕卵和刚产下的蚕卵颜色相同吗?蚕卵还会有什么变化呢? 2.布置作业:养蚕活动就要开始了,让我们从观察蚕卵开始,并及时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上。【板书设计】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孵化蚕 卵                    蚕形状:椭圆形颜色:紫黑色大小:很小其他发现:中间低凹条件:适宜的湿度、温度生长环境:安全、卫生并且食物、空气充足的环境【作业设计】一、 选一选1蚕的新生命是从(  A  )开始的。A. 蚕卵   B.蚕宝宝  

11、 C.蚕蛾2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  B   )。A. 水      B.温度     C.食物3刚孵化出来的蚕宝宝很小,以下适宜采用的观察方法是( A   )。A.用毛笔、羽毛轻取轻放     B.用木棒拨动观察 C.直接用手拿着看附:资料阅读一蚕从卵里孵化出来需要大约是1530日。蚕卵一般都保存在冰箱中,取出后放在室温下,最适合蚕卵孵化的温度大约是室温25,蚕卵会逐渐变成紫黑色,两个星期左右,即可孵化出幼虫。幼虫把卵壳咬破后,先露出头部,然后爬出卵壳。除了需要适宜的温度外,还可以在

12、蚕卵上稍洒点水,让它湿湿的更好孵化。资料阅读二制作蚕房:(1) 准备一个干净的盒子作为蚕房。(2) 把蚕房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蚕盒上扎一些小孔。(3) 在蚕房中洒一些水,保持蚕房内的湿度。饲养小蚕的方法:(1) 选择合适的食物:蚕的饲料是桑叶,如果没有桑叶也可用莴笋叶代替,但切不可喂养一段时间的桑叶后改为莴苣叶。(2) 投喂食物:小蚕孵出后2-3小时便需要进食,需要及时投喂食物。桑叶不能水洗后直接投喂,每天可在清晨、中午、傍晚和睡前进行投喂。(3) 清除蚕沙:蚕沙中混有蚕粪和食物残渣,不及时清理会引发疾病。为了避免小蚕丢失,1龄蚕无需清除蚕沙。23龄每天除沙两次,45龄每日除沙12次。(4)

13、管理病蚕:若在蚕盒中发现病蚕或死蚕,需要及时进行清理并除沙,更换饲料盒。2.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材简析】本节课基于第一课学生对蚕卵的认识,将学生的视野引向认识更多动物的卵。本课包括观察比较不同动物的卵以及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两个主体活动,了解动物卵是多种多样的,卵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初步理解卵是动物生命的开端,培养学生用分类的方法认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的能力,逐步构建结构与功能、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识。教材的“聚焦”环节以学生对蚕和蚕卵的认识为基础,直接告诉学生许多动物都是产卵繁殖后代的这一事实,由此引发学生对更多动物卵的关注,并将研究的话题聚焦到卵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探索”环节的第一个

14、活动“观察不同动物的卵的外部形态特征”,意在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同动物的卵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以此为基础,用分类的方法去认识纷繁复杂的卵的世界。教科书提供了六种常见动物和它们的卵,要求学生确定一个标准给卵分类,给出的范例是依据“卵是否有硬壳”。学生还可以依据卵的大小、颜色、卵是独立存在的还是聚集在一起的等不同的标准给卵分类。第二个活动是“观察鸡蛋的内容结构”。从画头脑中鸡蛋内部结构到观察纵切开的熟鸡蛋,再到生熟鸡蛋的比较,一步步引领学生梳理和完善鸡蛋结构的已有认知,指导学生用科学的词汇描述鸡蛋的结构,并能准确指认各部分结构。研讨部分的两个问题是在前面观察鸡蛋的探究活动基础上展开的。第一个问题“推

15、测鸡蛋各部分有什么作用?”主要引领学生认识卵壳、卵白、卵黄和气室在卵孵化过程中的作用。第二个问题“鸡蛋的哪一部分将会发育成小鸡”不一定要求学生一定会使用胚盘这个词汇,但需要学生能指出胚盘所在的位置,并能用语言描述它的样子与同学交流。拓展部分与本课教学内容联系不大,但“坚持观察并及时记录蚕的生长变化”是前一课“蚕卵变化”观察的延续,更是整个单元的重要学习任务。所以,教材这一阶段性的提示有利于培养学生坚持长期观察记录的意识和习惯。【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认识了蚕卵。其实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除了蚕卵一定还见过不少其他动物的卵。最为熟悉的应该是鸡卵,也就是鸡蛋。此外鹌鹑的卵(鹌鹑蛋)

16、、鸭卵(鸭蛋)等许多鸟类的卵大部分学生都不陌生,不少学生还见过蛇卵、乌龟卵、青蛙卵、鱼卵等,但是他们对卵的熟悉更多的是停留在“食物”上。对于动物的卵多种多样,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动物为什么要产卵,它对动物自身来说有什么意义等等问题学生们可能从没有思考过,更没有研究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许多动物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2.知道不同动物的卵有不同的外部形态,有些有外壳,但内部结构相似。3.知道鸡卵有卵壳、卵黄、卵白、气室等结构以及他们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1.观察比较不同动物卵的外部形态特征,给卵分类。2.观察并能识别鸡卵的内部结

17、构,根据卵各部分结构的特点,推测各部分的功能。    科学态度目标1.基于卵为什么能孵化出小动物的好奇心,表现出对动物卵的探究兴趣。2.课后继续观察蚕的生长变化,感受长期观察的价值和意义。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通过了解和观察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卵,感受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生命的神奇,进一步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难点】重点:比较不同动物卵的特征,给卵分类以及观察、识别鸡卵的内部结构。难点:根据鸡卵各部分结构的特点,推测各部分的功能。【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蚕卵、鹌鹑蛋等常见动物卵, PPT等。学生准备:生、熟鸡蛋各一枚、放大镜,培养皿等。【教学过程】4、 聚焦:揭示课题(

18、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1.提问:蚕是通过什么繁殖后代的?(预设:蚕卵)2.出示PPT,提问:还有哪些动物也是通过卵来繁殖后代的呢?(预设:鸡、乌龟、鸽子)3.揭示课题: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板贴)5、 探究:不同动物卵的结构和功能(预设32分钟)材料准备:熟鸡蛋、生鸡蛋、放大镜、培养皿等每组一份,蚕卵、鹌鹑蛋、动物卵图片、学生活动手册活动一:观察和交流不同动物卵的相同和不同(预设5分钟)1.PPT出示生活中常见动物和它们的卵,提问:不同动物的卵一样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建议引导学生用“*卵和*卵比较,相同的地方是,不同的地方是”句式作答)2.师生交流小结:各种动物卵有很多相同和不同之

19、处。活动二:根据特征给动物卵分类(预设7分钟)1.PPT出示鱼卵等5张动物卵图片,提问:你能根据某一个特征,给下面的卵分类吗?2.同桌讨论后集体进行交流梳理。(建议重点关注学生各种分类的依据,只要合理都可,若学生没有提到外壳,可引导:如果根据有没有外壳,可以怎么给卵分类呢?)活动三: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预设12分钟)1. 出示鸡蛋,提问:它里面是什么样呢? (学生简单交流)2. 完成活动手册中“我印象中的鸡蛋”(内部)画图。3.简单展示一二个学生画图作品,引入:鸡蛋内部到底是什么样?最好的办法是我们亲自观察一下。4.PPT出示观察鸡蛋内部结构活动要求,小组开展观察,完成活动手册“我观察到的鸡蛋

20、”画图。5.交流梳理,适时出示PPT鸡蛋内部结构图进行小结。6.学生完善自己活动手册鸡蛋内部,补充标注。活动四:交流和推测鸡蛋各结构的功能(预设8分钟)1.提问:鸡蛋的这些结构,分别有哪些作用和功能呢?    2.交流梳理,并适时出示PPT鸡蛋内部各部分作用图进行小结。4.出示PPT,提问:鸡蛋的哪一部分将会发育成小鸡?(学生可再次用放大镜观察蛋黄上的“小眼睛”。)5.小结:鸡蛋的卵黄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个小白点,这就是胚盘。它是生命的开端,小鸡就是由胚盘中的受精卵发育来的。6、 拓展与指导(预设5分钟)1.提问:今天我们重点观察了鸡蛋等其他卵,你们前几天的蚕卵发生变化了吗?

21、(学生简单交流)    2.小结:课后继续观察蚕卵的变化,如果孵化出小蚕了,就选择1-2条蚕做好记号作为重点观察对象,比如可与一元硬币等物体比较,观察它每天长大了多少,有什么行为等,这些记录可及时地记录在活动手册上。3.机动指导完成作业题。【板书设计】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很多动物用卵繁殖  一些有壳 一些没壳【活动手册使用说明】学生活动手册上的内容有两部分,一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用画图的形式描述自己印象中的鸡蛋和观察到的鸡蛋。二是学生课后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并准确记录观察时间和蚕的样子。画鸡蛋的内部结构可以采用图示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记录。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是科学记录

22、,学生的图画要关注是否是真实看到的,是否抓住了主要特征。关于对蚕生长变化的记录,要坚持每天观察,观察记录的一定是同一条蚕的信息。蚕的样子,可画出或写出观察到的新变化。【作业设计】1.下面有卵壳的是( C    )。A.青蛙卵      B.蚂蚁卵    C.鸽子卵2.选词填空。卵壳    气室  卵白    卵黄   胚鸡蛋的最外面的是( 卵壳   ),里面有一层薄薄的卵壳膜,相当于穿了保护外套。鸡蛋内部的( 卵白   )和( 卵黄  

23、 )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蛋黄上的小白点是( 胚   ),在适宜的条件下,会发育成小鸡。在发育过程中,( 气室   )能提供一定的空气。2.3 蚕长大了【教材简析】本课是第一节课的延续。从第一课开始学生就开展了蚕的饲养活动,通过一段时间对蚕的饲养,蚕幼虫的身体结构与蚕卵也有了很大的不同。本节课要对四龄的蚕进行观察,研究蚕幼虫的身体结构及行为特征,引领学生关注蚕未来的生长变化,指导学生为五龄蚕的吐丝结茧做好准备。聚焦板块通过一张蚕的幼虫图片,将内容聚焦在现阶段幼虫的形态特点上来,学生不难发现蚕的身体结构已经与蚕卵时期大不相同了。通过回顾刚孵化时蚁蚕的形态,明确本课的研究内容,

24、即蚕幼虫的外部形态以及幼虫成长过程中的生命活动现象。探索板块主要有两个学生活动。一是观察蚕房中的蚕,了解蚕的生命活动现象,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蚕的幼虫是在不断生长的,颜色由黑变灰再变白,身体变长变粗等,通过蚕房中桑叶、粪便、蚕丝等的发现了解到幼虫的各种生命活动现象,并提示观察时不要用手触摸蚕。二是观察蚕的身体结构,利用放大镜认识蚕的幼虫的身体结构及各个部位的具体特征,通过观察幼虫的行为了解各部位对应的功能特点。这两个活动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更希望能用文字和图画进行记录。研讨活动板块,围绕三个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蚕在生长过程中一系列身体及行为活动的变化,感受蚕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并了解在幼

25、虫生长过程中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拓展板块引领学生继续关注蚕未来的生长变化,并做好相应准备。如进入五龄期的蚕将要吐丝结茧,需对蚕的“家”进行改造等。蚕一生的观察研究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活动,许多观察记录活动是在课外进行的。本课教学通过引领学生展示他们的观察记录,交流这一段时间发现的蚕的生长、发育以及饮食、运动等行为的新变化以及饲养蚕的经验和教训,感悟到在一段时间里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课后已经开始了蚕的饲养活动,有的学生可能在以前就已经有了蚕的饲养经验,对于蚕的形态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如蚕的幼虫的身体逐渐由黑变白,变长变粗等),但没有系统地观察过蚕的身体结构,对各部位

26、的名称以及对应的功能还不熟悉,对观察到的现象不能进行科学的解释。长期的饲养观察活动中要鼓励学生深入细致的观察,坚持记录。【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知道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蚕的幼虫身体逐渐长大,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2. 知道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3. 描述蚕的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有口、眼、足、气孔等结构与取食、运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科学探究目标1. 会养蚕,能够经历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 能用文字和画图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2. 能够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科学态度目标1. 对养蚕活动研究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兴趣。2. 能够领悟到生命的可爱

27、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3. 能够感悟到在一段时间里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能体会到动物健康生活需要适宜的环境,人类行为影响动物生存。2. 知道蚕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到人类生活与动物息息相关。【教学重难点】重点:交流养蚕过程中的新发现,观察蚕幼虫的生命活动,认识蚕的幼虫的身体结构及对应的功能。难点:区别即将吐丝的蚕,为蚕的吐丝结茧做好准备;坚持长期观察记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四龄的蚕幼虫、适量桑叶、玻璃片、棉签、放大镜、PPT等。学生准备:四龄的蚕幼虫、适量桑叶、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小组蚕的幼虫的

28、生长变化图片,小组记录1.PPT出示各小组蚕的生长变化图、观察日记、记录表等。提问:我们已经饲养了一段时间的蚕, 哪个小组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作为“小蚕农”的经验?(预设:学生分享交流收获和遇到的问题,表扬观察记录细致的小组或同学)2. PPT出示几张不同时期的蚕的幼虫的图片。提问:蚕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什么样的?(预设:黑色的,小小的,有很多绒毛像蚂蚁一样。这样的蚕就叫做蚁蚕)3.提问: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又是什么样子的呢?(预设:白白的,胖胖的,长长的,有很多脚等,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蚕长大了)4.揭示课题:蚕长大了二、探索:蚕的生命活动和结构特征(预设20分钟)

29、材料准备:四龄蚕、桑叶、玻璃片、棉签、放大镜、蚕的活动视频、活动手册1.提问:从孵化到现在,你观察到了蚕的哪些活动现象?(预设:一直进食、会排便、爬来爬去、有时会一动不动、会脱皮)(1)PPT出示蚕吃桑叶、排便的图片及视频资料。(蚕主要的食物是桑叶,也可以喂养莴苣叶和专门的饲料;进食后的蚕会有排便的行为)(2)PPT出示正在蜕皮的蚕的图片和眠的图片。(蚕在生长期间,蜕去旧皮长出新皮,叫蜕皮,休眠是蚕要蜕皮的征兆)2.提问:对于蚕的幼虫,你还有哪些想知道的秘密?(预设:蚕的眼睛在哪里,它的鼻子、嘴巴长在哪儿,尾巴上的刺有什么用,蚕是用什么呼吸的,它是怎么感知周围环境的)(眼睛、嘴巴、刺等归结为身

30、体结构的秘密,呼吸的秘密,运动的秘密,对外界刺激的反应)3. 小组活动观察蚕:(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学生展开观察)(1)观察蚕的身体结构(数一数蚕的身体有几节,每节各有什么特征,一边观察一边完成活动手册的记录)。(2)用放大镜观察蚕的口器(教师指导在观察蚕的口时可喂食桑叶便于观察)。(3)将蚕放在玻璃片上,观察它的运动方式。(4)用棉签轻轻触碰蚕的身体,观察蚕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三、研讨交流(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蚕的活动图片、教学课件1. 小组交流汇报各自发现,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展开:(1)蚕的幼虫身体结构是怎样的?(2)蚕用身体的哪些部分感知周围环境?2.教师适时进行补充小结:(1)蚕的

31、身体分节,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部有眼和口,胸部有三对胸足,腹部有四对腹足,最后面还有一对尾足,身后有一突起的尾角,身体两侧有黑色的小点是用来呼吸的。(2)蚕的眼睛长在头部,但视力非常不好。蚕是用口进食的,利用三对胸足协助把持住桑叶进食。(3)蚕真正的足胸足,腹足和尾足并非真正的足,蚕主要用腹足爬行,爬行时中间身体拱起来,前面身体再向前伸。(4)用棉签触碰蚕的身体时,蚕会不停扭动。2.提问: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些什么?3.适时小结:为了使蚕健康生长,我们需要给蚕提供干净的环境,新鲜的桑叶,清新的空气。四、拓展(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五龄蚕吐丝的图片、教学课件1.播放五龄蚕吐丝的视频。提

32、问:一些蚕身体开始变透明了,而且不再吃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类似这种现象在成蛹之前会出现几次?(预设:蚕要吐丝结茧了,4次等)2.提问:为了让蚕能更好的吐丝结茧,我们要做哪些准备?3. PPT出示各式各样的蚕房子图片。4.小结拓展:我们将继续为蚕的生长发育做好积极准备,并及时将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当然,我们也可以像观察蚕这样去观察饲养生活中的其他小动物。【板书设计】3.蚕宝宝长大了尾角腹部胸部头部腹足尾足气门胸足【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本课活动手册的内容为“画出蚕的幼虫的样子和它的食物”。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用文字描述并记录难度较大,用图画则直观简单的多。在记录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蚕的外形进行

33、写实记录,即按照蚕的真实的样子进行记录(不能凭想象),可将蚕的身体画的大些,以便清晰地画出各部位的结构。【作业设计】1.请按照蚕的生长顺序给下列图片排序。                                                      正确的顺序:(    )(   &nb

34、sp;)(    )(    )2.以下观察方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每天用尺子量一量蚕有没有长大 。                          (   )(2)给蚕换桑叶时只要用力抖一抖,蚕就都下来了 。              (  )(3)用放大镜看看蚕是怎么吃桑叶的。       &n

35、bsp;                     (   )(4)有一条蚕生病了,应赶紧把它隔离并继续观察。                   (   )3.下面哪些说法不符合观察到的蚕的外形或行为?  (    B、D、F )A.身体呈长圆筒形B.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上没有环节C.身体两侧有小黑点D.胸部有两对足,协助口器把持桑叶E.腹部有四对

36、足,帮助身体运动F.腹部后端的背侧有一个突起2.4 蚕变了新模样【教材简析】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蚕蛹,是第3课观察蚕生长变化活动的延续。课前观察蚕吐丝是令人激动和充满快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定有许多新的发现,也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课堂上让学生交流描述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既是对课外观察活动的检查,也能激发学生观察蚕茧内部变化的好奇心,因此适时、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有助于学生完善对于幼虫发育成蛹过程的认识。教材从四个方面安排了教学内容:聚焦板块将目标集中在了学生通过饲养蚕得到的蚕茧上。通过课前的观察,学生已知此时的蚕包裹在蚕茧之中。那么蚕茧到底是怎样形成的?茧中的蚕是什么样子的,它

37、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是学生非常想知道,也是需要进一步梳理的。教科书将话题聚焦到这里,意在引领学生去进一步研究蚕由幼虫变蛹的过程及蛹的形态特征。探索板块有两个活动内容。活动一,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教科书提供了五幅图,用箭头将五幅图连起来,呈现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提醒学生注意这是“蚕变蛹的过程”,引领学生关注结茧过程中蚕身体本身的变化。活动二,观察蚕茧中的蚕蛹,引导学生可借助放大镜等工具进行仔细全面的观察,并及时用画图等方法记录自己的发现。研讨板块包括三个问题。问题一,“蚕蛹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综合了两堂课的研讨活动,意在帮助学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并构建认知。问

38、题二“推测蚕蛹还有变化吗?它有可能变成什么样子?”根据看到的蚕蛹出现的翅的雏形可以推测下一阶段的蚕可能会长出翅膀。问题三,“蚕茧对蚕起到什么作用?”引发学生关注和思考蚕身体变化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拓展板块由对蚕的认识拓展到与其相似的一类动物的认识,为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积累着感性经验。【学情分析】经过一个月左右的饲养,学生对于蚕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情。随着蚕开始吐丝结茧,饲养观察活动也达到了高潮,学生对于获得的蚕茧也是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因此,我们需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汇报前期成果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另外,如果需要解剖蚕茧,学生肯定会有很多

39、的不舍,教师可以准备一部分蚕茧供学生观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蚕蛹是蚕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2.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2.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3.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科学态度目标1.能够坚持观察并记录蚕吐丝结茧的过程。2.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蚕的生长变化保持着探究兴趣。3.能够真实记录并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通过蚕丝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人类

40、的生活依赖自然,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难点: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蚕吐丝结茧过程的视频或图片,PPT等。学生准备: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软尺等。【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4分钟)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1.PPT展示学生前期养蚕过程拍摄的不同阶段照片, 提问:同学们,你们的蚕宝宝已经生长到什么阶段了?(预设:结茧)2.提问:经过前期的饲养,我们观察到了蚕卵从孵化到吐丝结茧的过程,同学们能根据拍摄的照片再给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排排序吗? 3.

41、学生移动图片排序,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蚕茧上,并适时小结:看来蚕宝宝不断生长,变出了新模样。(板书课题:蚕变了新模样)。二、探索:蚕茧蚕蛹(预设22分钟)活动一:观察蚕茧 材料准备:学生的蚕茧、手电筒、放大镜、软尺、教学课件等1.师出示蚕茧图片,提问:蚕茧是怎么形成的?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如表述不是特别清晰可以借助视频进一步描述(可适时播放“蚕吐丝”视频)。2.提问:蚕宝宝吐丝结茧时不断地把自己包裹再里面,此时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3.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疑问。(预设:蚕宝宝是不是还活着?蚕为什么要结茧?蚕宝宝接下来会干什么?蚕宝宝接下来会变成什么)4.梳理学生的问题并呈现在板

42、书或课件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蚕茧解决疑问。5.提供手电、放大镜等器材观察蚕茧。重点指导学生说说形状、看看颜色、量量尺寸、摸摸质地、探探内部6.交流观察所得。活动二:观察蚕蛹1.师过渡:通过刚才对蚕茧的观察,似乎还有好多的疑问没有解决。特别是内部的情况还是不明显,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观察蚕茧?(预设:打开蚕茧)2.师提供蚕茧(因后期仍需观察或学生有所不舍,可以事先准备一部分蚕茧),PPT出示打开蚕茧的注意事项(安全提醒)。3.学生小组合作,使用剪刀打开蚕茧,提供放大镜观察蛹,用图画的方法完成记录,并猜测后续的变化。三、研讨:(预设10分钟)1.展示学生画的蚕蛹,学生上台交流自己的观察记录和猜测。2.

43、PPT出示上节课展示的蚕宝宝幼虫的身体结构,比较蛹与幼虫的不同。3.再次让学生补充交流 “蚕茧对蚕起到什么作用”问题的想法。4.播放“蚕为什么吐丝结茧”视频,适时补充: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同时,我国人民的养蚕织丝技术改善了生活,促进了科技的发展。5.小结:蚕蛹未来的变化真的会和你们猜测的一样吗?期待你们继续饲养和观察。四、拓展:(预设4分钟)1.提问:自然界还有哪些小动物和蚕一样,会经过蛹的阶段?2.观看视频:蝴蝶的一生。3.推荐阅读昆虫记。【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我的蚕蛹时间:            本课没有在活动手册中

44、安排记录,建议可使用自制的活动记录单。【作业设计】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A.蚕茧的大小和重量与蚕的生长发育有关B.只有精心地饲养,蚕才能结出又大又好的茧C.蚕只能吐出白色的丝,不能吐出彩色的丝2.和蚕相比,蛹的外形变化是(B)。  A.身体呈圆柱形,颜色变成了黑色B.身体呈纺锤形,颜色变成了深褐色  C.身体呈圆筒形,颜色变成了深褐色3. 蚕蛹之所以会被茧包裹着,是因为茧能够起到保护_蛹_的作用。 2.5 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材简析】本课是动物的一生单元的第五课,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养蚕活动,了解了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卵、幼虫、蛹这三种不同的生命形态,本课重

45、点是观察研究蚕的第四种生命形态蚕蛾。蚕蛾是蚕的成虫,蚕蛾身体同它的幼虫一样,也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但身体形态与幼虫截然不同,它已经不是学生们所熟悉的样子了。本课我们将目光聚焦于“蚕蛾”,从“蚕蛾长什么样?”、“与蚕的幼虫和蛹相比,蚕蛾的生活习性发生了哪些变化?”等问题出发,让学生了解到本课的研究重点是“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以及“基于蚕蛾和蚕蛹的观察比较,推测蚕蛾身体各部分结构与蚕蛹的联系”等。在探索环节,本课设计了三个主要活动:一是基于课前的观察记录,交流近一段时间所观察到的蚕蛾破茧而出、蚕蛾交配、产卵等生命活动现象,继续建构对蚕一生生长变化的认识;二是观察蚕房中的蚕蛾,认识蚕蛾的外

46、部形态特征和行为方式;三是比较蚕蛾和蚕蛹的外部特征,寻找蛹和蛾的联系,与第1、3、4课的学习形成对蚕的发育过程的完整认识,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研讨环节的第一组问题:“哪些动物形态结构和蚕蛾相似?”,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发现蚕蛾具有昆虫的典型特征,即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触角,胸部长有翅膀和三对足,从而引领学生从认识蚕这一种动物拓展到关注昆虫这一类动物。所以,这里承载了课程标准要求的“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共同特征”的学习目标。第二组问题“蚕蛾的哪些行为与繁殖后代有关?”,这个问题是基于学生的课前观察、课堂交流及课堂上对蚕蛾行为的观察后的深度思考。最后的拓展环节是对提示中

47、的昆虫共同特征以及研讨问题一的呼应,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由对蚕的认识拓展到对昆虫这类动物的认识,强化学生对于昆虫这一类别共同特征的认识。【学情分析】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养蚕活动,了解了蚕的一生的变化情况,本节课的教学最好放在一部分学生的蚕蛹已经变成蚕蛾时进行。部分学生在课下对蚕蛾的行为已有一些观察,也有了一些发现,比如蚕蛾不吃东西也不会飞,有的蚕蛾不断地扇动双翅、原地打转等。课堂上让学生继续深入观察蚕蛾和蚕蛹,学生有兴趣,但同时也喜欢提出各种问题。所以,学生一边观察交流介绍的同时,如果教师能同步投影图片或展示蚕蛾从茧中出来的过程等,有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48、1.知道蚕蛾是蚕的成虫,是由蚕蛹发育来的。指导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2.知道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3.知道蚕是昆虫,昆虫类动物具有共同的特征。科学探究目标1.能基于课前观察记录的信息描述蚕蛾的主要生命活动现象,识别雄性蚕蛾和雌性蚕蛾。2.能够基于观察用画图的方法描述蚕蛾的外部形态特征。3.能基于蚕蛾和蚕蛹的观察比较,推测蚕蛾身体各部分结构与蚕蛹的联系。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观察蚕蛾,在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神奇。2.敢于表达观察所得,乐于分享观察蚕蛾生命过程的收获。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能在较长时间内坚持观察和

49、记录,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难点:比较蚕蛹和蚕蛾的形态,推测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蚕蛹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的。【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蚕蛾破茧羽化视频、PPT等。学生准备:蚕房(内含蚕蛹、蚕蛾)、放大镜、蚕蛹标本、蚕茧标本等。【教学过程】一、 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PPT蚕蛾产卵图片1.PPT出示谜语,引出探究对象:这节课研究蚕的成虫阶段蚕蛾。(板贴)2.提问:你们在蚕房看到它了吗?它是怎么样的?(学生简单描述)二、探索:蚕卵的形态特征和行为(预设22分钟) 材料准备:PPT、蚕蛾破茧羽化视频、蚕房、蛹、蚕蛾等1.交流我们的新发现。(1)PPT出示提问:蚕结茧十多天后,蚕茧发生了什么变化你们的蚕房有了怎么样新的变化?(预设:蚕茧破了,里面钻出了蚕蛾)(2)PPT播放“蚕蛾破茧羽化”视频:边看视频边仔细观察茧中钻出的蚕蛾。(教师可以启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科学 > 教科版(2024) > 三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动物的一生全部课时含随堂练习题.doc)为本站会员(李小二工作室)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