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卫生学第三章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192069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0.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卫生学第三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学前卫生学第三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学前卫生学第三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学前卫生学第三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学前卫生学第三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章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概述 一、心理卫生的含义: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这里的“卫生”与“健康”同义,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适应状态。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备完整的人格、进取的精神、充沛的精力、愉快的情绪、适当的行为,以及对现实环境良好的适应状态。第一课学前儿童健康概述二、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任务和内容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主要任务是充分考虑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及影响心理健康因素,针对各年龄阶段提出心理卫生保健方法,并对各种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障碍提出防治措施。第一课学前儿童健康概述二、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任务和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内容相当广泛,凡是能够维护和促进学前

2、儿童心理健康的措施和方法,都属于心理卫生工作的范畴。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卫生教育的人员主要有家长、教育工作者、心理工作者、医师、社会工作者等。第一课学前儿童健康概述二、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任务和内容(一)改善家庭、托幼机构及社会的自然和文化环境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改善学前儿童赖以生存的各种自然环境的条件,如空气、饮水和膳食的质量,居住条件、托幼机构的建筑设备和活动场地及社会公共活动场所和娱乐设施等,使之不仅能够满足学前儿童的基本需要,还能有益于学前儿童保持良好的情绪。第一课学前儿童健康概述二、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任务和内容除改善自然条件外,还包括为学前儿童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

3、及整个社会对儿童的关心及保护机制,使学前儿童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儿童的人格得到尊重,避免遭受虐待和伤害,以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第一课学前儿童健康概述二、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任务和内容(二)加强各种心理保健措施,进行心理卫生教育:卫生保健部门、家庭、托幼机构应做好相应的心理保健工作,如遗传咨询、妊娠期保健、产前护理、婴幼儿护理、合理喂养、计划免疫、健康检查、意外事故的预防等,使个体生命从孕育之时就能够得到良好的维护和发展。第一课学前儿童健康概述二、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任务和内容同时,根据学前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特点进行心理卫生教育,也是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心理卫生教育,

4、可以帮助学前儿童学习调节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习社会交往的技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个性,从而使学前儿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第一课学前儿童健康概述二、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任务和内容(三)进行行为指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指导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按心理健康的标准,通过筛查、观察、调差和诊断等方法,及早发现有各类行为问题、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前儿童,确定问题的性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他们进行早期教育、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第一课学前儿童健康概述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是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下的人应该具备完整的人格、进取精神、充沛的活力、愉快

5、的情绪、适当的行为,并能较好的现实环境。第一课学前儿童健康概述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理解这一概念,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也就是说心理健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应具备不同的要求;(2)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也就是说各种不同的心理程度,单一的特征不能看作是心理健康的标准,没有一个人在所有时间都具备素偶有心理健康的特征。第一课学前儿童健康概述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二)心理健康的标准的依据我们把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归类为以下7种。1、以统计学上的常态分布为标准这种标准以正态分布理论为基础,根据个人的心理行为是否偏离某一人群的平均值来区分心理健康与否。这种标准的优点在于:可使心理

6、健康状态客观、具体、量化,便于比较和分类,易于操作,能反映心理健康的相对性。第一课学前儿童健康概述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2、以合乎社会规范为标准这个标准以每个社会都有某些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行为标准为前提,认为符合公认的社会行为规范为健康;反之,被认为异常。3、以社会适应状况为标准以这种标准来衡量,善于适应生活者为心理健康,适应生活困难的视为心理异常。但实际上,生活适应的能力并不是完全由心理素质决定的。第一课学前儿童健康概述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4、以医学上的症状是否存在为标准以这种标准来衡量,没有心理疾病症状者为健康;凡表现出心理疾病症状者为心理异常。这一标准偏重于临床症状,但无医学症状者也不能都

7、认为是心理健康。5、以个人主观经验为标准以这种标准来衡量,如果当事人觉得痛苦、抑郁等则认为心理不健康。第一课学前儿童健康概述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6、以心理成熟和发展水平为标准以这种标准来衡量,个体身心两方面成熟和发展相当则认为正常,心理发展水平较同龄人低者为异常。7、以心理机能的充分发挥为标准一个能有效反映现实、解决面临的问题、达到对环境的良好适应并且指向更高水平的发展的人,就是机能健全的人,也是心理健康的人。第一课学前儿童健康概述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1、智力发展正常一般来说,智力是指以思维为核心,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各种认知能力的总和。正

8、常的智力水平是学前儿童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基本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志。第一课学前儿童健康概述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2、情绪稳定、情绪反应适度情绪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既是一种心理过程,又是心理活动来义进行的背景,表现为喜、怒、哀、乐等形式。良好的情绪状态,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协调性,表示人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平衡状态,是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第一课学前儿童健康概述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3、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学前儿童的人际关系比较简单,人际交往的技能也比较差,但是,通过与他人的交往能够表现出其心理健康状况。学前儿童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获得

9、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第一课学前儿童健康概述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4、行为协调统一行为协调统一是指人的思想与行为的协调统一,行为反应的水平与刺激程度相适应。学前儿童的行为协调统一是心理健康的行为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行为表现越来越协调统一。第一课学前儿童健康概述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5、性格特征良好性格是个性的最核心、最本质的表现,是对客观事物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虽然学前儿童的性格还没有稳定,但基本性格倾向已经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能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保驾护航。第一课学前儿童健康概述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6、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学前儿童不健康的心理往往以各种行为表现出来,如吮

10、吸手指、遗尿、口吃、多动症等问题行为。心理健康的学前儿童应该没有严重的或复杂的心理卫生问题。第一课学前儿童健康概述四、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因素(一)生理因素1、遗传因素2、后天的脑损伤第一课学前儿童健康概述四、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因素(二)心理因素影响学前儿童的心理因素包括动机、情绪、自我认识等。第一课学前儿童健康概述四、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因素1、动机:实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人的需要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如果家长只注意满足学前儿童的生理需要(如吃饱、喝足、穿暖等),而忽略了他们更高层的需求,如安全感、被爱、被尊重、被别人称赞等,使其某些合理需

11、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不良的心理特征。第一课学前儿童健康概述四、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因素2、情绪:不良情绪是学前儿童与他人交往和参与各种活动的障碍,长期紧张、压抑、恐惧会使它们产生各种问题行为。第一课学前儿童健康概述四、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因素3、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个性的组成部分,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有着调节作用。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自我使他们的行为适应环境的基本条件之一。大多数学前儿童往往自我评价过高,这是正常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会慢慢接近客观事实。若儿童到了一定年龄仍对自己评价过高,就会阻碍个性的全面发展。第一课学前儿童健康概述四、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因素(三)社会因素1、家庭:

12、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的行为、人格特征、亲子关系、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都与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2、托幼机构:托儿所、幼儿园等是学前儿童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学前儿童健康概述四、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因素环境:托幼机构的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对学前儿童社会适应性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人员:学前儿童对幼儿教师、保育员有很大的依赖性。活动:托幼机构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等,也会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直接影响。第一课学前儿童健康概述四、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因素3、社会:社会中的各种事物和媒介都在影响着学前儿童的方方面面,在拓宽视野、丰富知识面、娱乐生活

13、的同时、一些不合适他们的影视作品、流行用语、图书、光盘等也充斥着他们的眼睛和心灵,这对于身心稚嫩、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的学前儿童来说,情绪和行为必将受到影响。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保健一、进行心理健康教育1、适当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学前儿童有各种要求,要让他们懂得哪些要求合理,那些要求不合理,合理的要求可以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就算发脾气、哭闹、在地上打滚也得不到满足。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保健一、进行心理健康教育2、合理发泄不良情绪:要让学前儿童懂得不开心的事人人都会遇到,收到挫折、委屈时,不能用打人、骂人、毁坏东西等方式发泄怨气;而且要用合理的方式宣泄,不要去想它,高高兴兴的玩就会慢慢淡忘不快乐

14、的事。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保健一、进行心理健康教育3、提高与人交往的技能:要让学前儿童善于与人交往,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学前儿童注意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影响,学会体会别人的开心和伤心。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保健一、进行心理健康教育4、分享与合作:要让学前儿童懂得分享与合作的快乐,家长和老师要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分享食物、玩具等;同时,要通过游戏等方式让他们体会合作的快乐和重要。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保健一、进行心理健康教育5、恰当的自我评价:家长和老师对学前儿童的批评和表扬要恰当,尤其是批评,要本着“否定行为,肯定人”的原则,保护学前儿童的自尊心。6、正确认识性别第二节

15、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保健二、不同年龄段学前儿童的心理保健(一)0-1岁的心理保健1、母乳喂养2、多趴、多爬3、多抱4、多动手5、多交流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保健二、不同年龄段学前儿童的心理保健(二)1-3岁的心理保健1、合理断奶:给婴儿合理断奶,添加辅食,并从流质食物逐渐向固体食物过度是非常必要的。2、培养好习惯:从小培养好的习惯,不但有利于身体发育,也有利于心理发展。(1)好的饮食习惯 (2)好的排便习惯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保健二、不同年龄段学前儿童的心理保健3、不要“吓唬”:婴儿的心智不健全,家长不能用一些可怕的情景来吓唬婴儿,否则很容易让她们真的害怕,甚至受到惊吓,造成心理障碍,出现

16、口吃、夜惊等。4、保护要适度:3岁左右的学前儿童已经开始形成自己动手的强烈愿望,乐于自己吃饭、穿衣、走路等,此时家长应当放手让他们做自己的事情。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保健二、不同年龄段学前儿童的心理保健(三)3-7岁的心理健康1、保持家庭和谐(1)角色恰当(2)家庭温馨2、正确对待过失和错误3、做好入学准备第三节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心理卫生问题是在特定情境和特定时间内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属于正常心理活动中暂时性的局部异常状态。但是,如果长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适当的调整,不能适应恢复到正常状态,就有可能导致精神疾病。第三节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一、学前儿童一般行为偏异在学前儿

17、童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一种或几种偏异行为的现象相当普遍,但这种行为偏异有较大的易变性,有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消失,有的经过矫治可以纠正。一般来说,学前儿童常见的行为偏异主要有情绪障碍、睡眠障碍、品行障碍、正常心理机能发展迟缓、不良习惯等。第三节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一、学前儿童一般行为偏异(一)情绪障碍1、儿童期恐惧:恐惧症是学前儿童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恐惧是对危险的一种预感,是人们企图摆脱、逃避某种物体或情境,又苦于无力的一种情感。第三节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一、学前儿童一般行为偏异1、儿童期恐惧(1)表现学前儿童常因怕动物,怕火、怕水、怕丢弃等,表现出紧张哭闹等情绪。(2)原因(3

18、)预防(4)矫治第三节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一、学前儿童一般行为偏异2、焦虑症:学前儿童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是一种以恐惧和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但无具体的指向性。(1)表现 (2)原因 (3)预防 (4)矫治第三节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一、学前儿童一般行为偏异3、屛气发作(1)表现 (2)原因 (3)预防 (4)矫治第四节 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一组发生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的疾病。主要特点包括: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表现为躯体症状,有器质性病变或已知的病理生理过程;不属于躯体形式障碍。第四节 心身疾病(一)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19、 1、应激的致病作用 2、儿童的个体和心理反应类型的影响 3、家长的态度对患儿病情的影响第四节 心身疾病(二)躯体疾病对心理的影响 1、对学习技能的影响 2、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影响 3、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第四节 心身疾病二、幼儿常见的心身疾病(一)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简称。该病是由多种刺激因素引起的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1、病因 :过敏体质;过敏源;心理因素2、治疗 第四节 心身疾病二、幼儿常见的心身疾病(二)肥胖症: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多食少动的生活习惯有关,心理因素也有重要的作用。第四节 心身疾病二、幼儿常见的心身疾病(三)复发性非器质性腹痛 1、诊断:诊断时最重要的一点是排除器质

20、性腹痛。2、矫治:复发性非器质性腹痛与情绪障碍有关,应针对情绪障碍进行心理辅导。第四节 心身疾病二、幼儿常见的心身疾病(五)呕吐、腹泻、便秘除了躯体疾病可以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外,心理因素也可以引起呕吐、腹泻、便秘等症状。第五节 行为疗法 行为治疗强调的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不良行为是由于外界环境对个体的作用,经学习而获得。故治疗的重点是行为问题本身,治疗时强调“此时此地”,而不去理会过去的精神创伤和矛盾。第五节 行为疗法一、正常行为与不正常行为(一)如何辨别正常行为与不正常行为:正常与不正常是一个连续体,两端是正常和不正常,行为从正常向不正常过渡。因此,儿童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行为问题,

21、只是其严重程度不同而已。(二)不正常行为的表现类型第五节 行为疗法一、正常行为与不正常行为(二)不正常行为的表现类型:行为不足:包括人们所期待的行为很少发生,或从未发生。行为过度:某一行为发生过多,对多动。不适当行为:某种行为在不适宜的情境下发生,如悲伤时大笑。第五节 行为疗法二、常用的行为疗法(一)系统脱敏法:常见的行为疗法。它是通过一系列步骤,按照刺激强度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顺序,逐渐训练儿童的心理承受力,从而达到“脱敏”,对原先引起她恐惧的人、物、场景等不再惧怕,恢复正常心态。第五节 行为疗法二、常用的行为疗法运用实践脱敏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儿童情绪好的时候进行。2、把脱敏的步骤分成

22、四五个等级,逐渐脱敏。3、在让儿童逐渐暴露在他所惧怕的之前或同时,给予阳性刺激(如好吃的、玩具奖励等)第五节 行为疗法二、常用的行为疗法4、从一级开始,大人陪伴孩子走过黑屋前不停留,若孩子没有出现不良情绪给予表扬,然后停在黑屋前,若孩子未表现恐惧,给予鼓励,然后达到孩子自己进入黑屋毫无恐惧的目标。5、系统脱敏法多用于矫治焦虑症、恐怖症。第五节 行为疗法二、常用的行为疗法(二)阳性强化法:阳性强化法的基础是在一种行为之后,即给予奖赏强化,则这种行为就会增加。因此,奖赏在阳性强化法中起着重要作用。第五节 行为疗法二、常用的行为疗法 1、强化物的分类 初级奖赏:如喜欢的食物。一般奖赏:如给红花、五星

23、。活动奖赏:如去公园、看电影。社会奖赏:如点头、微笑、拥抱等。第五节 行为疗法二、常用的行为疗法 2、运用阳性强化法的原则确定希望儿童改变的行为是什么。确定希望儿童出现的适宜行为是什么,也就是要强化的行为。让儿童明白希望他们做什么,以及完成后得到的奖励。第五节 行为疗法二、常用的行为疗法 2、运用阳性强化法的原则儿童出现适宜行为,立即给予强化。逐渐脱离强化疗法。当某一期望行为多次才出现后,因逐渐用社会奖赏来巩固这种行为。最后达到儿童能自己约束自己。第五节 行为疗法二、常用的行为疗法(三)消退法:消退法的理论基础是对某些强化不良行为的因素予以撤除,以达到减少不良行为发生的目的。第五节 行为疗法二、常用的行为疗法消退法的注意事项:1、了解是什么因素对不良行为起着强化作用。2、撤除强化因素。3、初实施消退法,会遇到孩子的反抗,但家长不要妥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学前卫生学第三章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