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练习17常用仪器和基本实验操作一、选择题1.下列仪器名称为“蒸馏烧瓶”的是() 2.仪器的名称为“锥形瓶”的是()3.(2021浙江杭州八校联盟期中)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试管、蒸发皿、烧杯均可直接加热B.加热时,试管中装入液体的体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3C.酒精着火应立即用湿布覆盖扑灭D.浓硫酸不慎溅在皮肤上,先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B.酒精灯加热烧瓶时不用垫石棉网C.HCl气体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D.盛放NaOH溶液的玻璃瓶,可用玻璃塞6.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A.B.C.D.7.
2、(2021浙江湖州高一期末)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比较钠和镁的金属性,可将两者放入冷水中,观察实验现象B.除去粗盐水中的Ca2+、Mg2+和SO42-,应先后加入足量的Na2CO3、NaOH和BaCl2C.做焰色试验所用的铂丝应先蘸稀硫酸,再放在火焰上烧至无色D.检验硫酸根时,应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钡溶液8.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B.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C.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D.乙醚、乙醇和苯等极易被引燃,使用时必须远离明火和热源,用毕立即塞紧瓶塞9.实验室用NaOH固体和蒸馏水
3、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以下仪器中不需要用到的是()A.烧杯B.玻璃棒C.容量瓶D.蒸馏烧瓶10.下列图示与操作名称不对应的是()11.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硫酸镁、氯化钙和泥沙等杂质,需进行下列各项操作: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加热蒸发得到晶体加入过量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加入适量的盐酸过滤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B.C.D.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溶解固体时,没有玻璃棒,可用温度计代替玻璃棒搅拌B.配制2 molL-1稀硫酸时,量筒中的浓硫酸倒入烧杯后,应用蒸馏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倒入烧杯中C.使用分液漏斗时,加液前要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水D.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13
4、.下列操作对应的现象不符合事实的是()A.将灼烧至黑色的铜丝插入无水乙醇,铜丝变成红色B.用激光笔照射Fe(OH)3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续表C.将湿润的有色布条放入盛有干燥氯气的瓶中,布条不褪色D.将滴管中的浓盐酸加入碳酸氢钠溶液中,气球体积由小变大14.实验时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向里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能观察到()A.锥形瓶中液面明显上升B.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C.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上升D.注射器内有液体15.下列实验装置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的是()16.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装置可验证HCl气体在水中的
5、溶解性B.装置可用于收集H2、NH3、Cl2、HCl等C.装置中X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D.装置可用于干燥、收集SO2,并吸收多余的SO217.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编号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探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两支试管中均盛有5 mL 4% H2O2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比较实验现象B探究SO2的还原性向盛有SO2水溶液的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再滴加新制氯水,振荡,放置片刻后滴加稀盐酸C比较Mg和Al的金属性强弱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除去氧化膜、大小相同的镁条和铝条,再各加入2 mL 2 molL-1盐酸,比较实验现象续表编号实验目的实
6、验方案D制取并纯化氢气向稀盐酸中加入纯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NaOH溶液18.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一定漏气的是()二、填空题1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仪器分液漏斗、烧杯、蒸发皿、蒸馏烧瓶、滴定管、容量瓶、量筒中,允许加热并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有(填编号);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填编号);可用于分离两种沸点接近且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的仪器有(填编号)。20.某课外小组利用H2还原黑色的CuO粉末测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如图是测定装置的示意图,A中的试剂是盐酸。(部分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中装入的试剂:
7、B、C、D。(2)连接好装置后应首先,其方法是。(3)“加热反应管E”和“从A逐滴滴加液体”这两步操作应该先进行的是,在这两步之间还应进行的操作是。(4)反应过程中G管逸出的气体是,其处理方法是。选择题答题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参考答案专题练习17常用仪器和基本实验操作1.A解析 A中仪器为蒸馏烧瓶,故A正确;B中仪器为圆底烧瓶,故B错误;C中仪器为烧杯,故C错误;D中仪器为锥形瓶,故D错误。2.C解析 A是漏斗,B是容量瓶,C是锥形瓶,D是U形管,故选C。3.C4.A解析 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加热时应垫上石棉网,A项错误。5.A解析 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除去食盐水
8、中的泥沙,A正确;加热烧瓶时需要垫上石棉网,B不正确;HCl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C不正确;盛放NaOH溶液的玻璃瓶,不能用玻璃塞(应该用橡胶塞),D不正确。6.B7.A解析 钠与冷水剧烈反应,镁与冷水微弱作用,证明钠的金属性强于镁,故A正确;除去粗盐水中的Ca2+、Mg2+和SO42-,为除去过量的BaCl2,Na2CO3应在BaCl2后面加入,故顺序为加入足量的BaCl2、Na2CO3、NaOH,故B错误;做焰色试验所用的铂丝应先蘸稀盐酸,将铂丝表面的杂质转化为氯化物灼烧除去,故C错误;检验硫酸根时,应先加足量盐酸酸化,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检验,如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硫酸根离子存在,
9、故D错误。故选A。8.D解析 金属钠着火时生成过氧化钠,与泡沫灭火器喷出的二氧化碳反应,反应生成的氧气助燃,不能灭火,故A错误;酸碱中和放出大量的热,且氢氧化钠是强碱,具有腐蚀性,则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不能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应立即用抹布擦拭,再用水冲洗,最后涂上少量的碳酸氢钠溶液,故B错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水,则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应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故C错误;乙醚、乙醇和苯等极易被引燃,使用时必须远离明火和热源,用毕立即塞紧瓶塞,故D正确。9.D解析 配制溶液不需要蒸馏烧瓶。10.A解析 A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操作,与操作名称不对应,A不正确;B、C、D与操作名称一致。故选A。
10、11.B解析 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才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适量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加水溶解,加过量的BaCl2溶液,加入过量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过滤,加入适量的盐酸,加热蒸发得到晶体。12.C13.C解析 在铜作为催化剂条件下,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A正确;Fe(OH)3胶体
11、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将湿润的有色布条放入盛有干燥氯气的瓶中,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能够漂白有色布条而使其褪色,C不正确;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气球体积变大,D正确。14.C解析 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缓慢向里推活塞时,锥形瓶中气体的压强会增大,从而使锥形瓶中液体顺着长颈漏斗上升,即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15.D解析 闻气体时,应使极少量气体进入鼻孔,则用手轻轻扇动来闻气体气味,图中操作合理,故A正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气体长进短出,图中装置合理,故B正确;转移液体需用玻璃棒引流,且玻璃棒下端靠在刻度线以下,图中操作合理,故C正确;观察K的焰色应透过蓝色钴
12、玻璃,图中缺少蓝色钴玻璃,不能完成实验,故D错误。16.D解析 装置中HCl易溶于水,烧瓶中压强减小,气球变大。装置中气体从长管进,收集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从短管进,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装置中气体通入四氯化碳(比水的密度大,在下层)中,因氨气和HCl不溶于四氯化碳,可防止倒吸。SO2显酸性,会被碱石灰吸收。17.D解析 加入MnO2作为催化剂,可以显著加快H2O2分解的速率,A正确;向SO2水溶液的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再滴加新制氯水,发生下列反应:SO2+Cl2+2H2O2HCl+H2SO4和BaCl2+H2SO4BaSO4+2HCl,氯水褪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SO2被氯水氧化,B
13、正确;镁、铝分别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速率前者比后者快,说明镁的金属性比铝的强,C正确;锌粒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NaOH溶液,则从NaOH溶液中出来的气体中还存在H2O(g),D不正确。18.D解析 A项,烧杯中有气泡,说明气密性良好。B项,长颈漏斗内液面不下降,说明气密性好。C项,长导管内有水柱,说明集气瓶中压强增大了,气密性好。D项,两端液面保持水平,说明两端压强都为一个大气压,装置漏气。19.答案 20.答案 (1)锌粒饱和食盐水浓硫酸(2)检查气密性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G弯管浸没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温热烧瓶B,观察G管口,若有气泡逸出,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3)从A逐滴滴加液体检验H2的纯度(4)氢气在G管出口处点燃解析 (1)锌粒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依次用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除去杂质气体HCl、水蒸气。(2)连接好装置后应首先检查气密性。(3)先从A逐滴滴加液体,待H2纯净后(检验H2的纯度)再加热反应管E。(4)氢气易燃易爆,尾气可燃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