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课题:陈太丘与友期行学习目标:1.通过白文、标点文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了解故事内容。2.通过脚本批注与演读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句子,把握人物形象。3.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课前预习】1.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公欣然曰 欣然接受B.友人惭,下车引之 抛砖引玉C.陈太丘与友期行 不期而遇D.太丘舍去 舍生取义2. 下列选项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去后乃至 乃:才B.则是无信 则:连词,就 C.相委而去 而:连词,表转折D.下车引之 之:代词,代元方3. 下列画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儿女
2、讲论文义 儿女:子女B.撒盐空中差可拟 拟:相比C.尊君在不 不:同“否”D.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舍:舍弃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
3、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1)下列句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欣然起行 然:的样子B.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趁、乘C.去后乃至 乃:就D.相委而去 委:舍弃5. 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俄而雪骤 骤:_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_友人惭,下车引之 引:_元方入门不顾 顾:_吾日三省吾身 日:_传不习乎? 传:_ 学习过程:第一部分 学习探究 【课文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古代流传下来的描写古代儿童智慧的故事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元方,感受他的机敏聪慧吧!第二部分 达标检测(一)翻译课文。原文:陈太丘与
4、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注释: 期:约定。 至:到。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乃:才。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时分碰头。(那朋友)正午已过还没到,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太丘走后,那人才到。原文: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注释:时年:那年。戏:玩耍。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译文: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那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到,他已经走了。” 原文: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
5、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注释: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译文:那人便发起脾气来说:“真不是人!跟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原文: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注释:惭:感到惭愧。引:拉,牵拉。顾:回头看。译文: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精读品味1.“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说明了什么?【答案】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我反省,反而责怪别人,说明他不但无信,而且无礼。主
6、问题:2.陈元方反驳“客”的话精彩在何处?【答案】陈元方的反驳有三个特点。首先是言简意赅,内容凝练。“期日中”是前提,“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这些都写得很清楚;其次,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先言前提,再指出言而无信和无礼的表现,有根据,有结论;最后,用词讲究分寸,“无信”“无礼”义正词严,不失身份,也不过火。3.友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友人怎样的性格特点?【答案】由“怒”到“惭”,走下车子拉元方,表明友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说明友人虽然不守信用、不懂礼貌,但知错能改。4.本文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答案】从本文中我们会得到很多启示。通过陈太丘的行为,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通过友人的行为,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知错就改的人。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一个人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失去朋友,失去友谊。第三部分 中考链接【难点探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你的看法。课后反思: 【课前预习答案】1. B 2. C 3. A 4. C5. 急,大体,拉,牵拉,回头看,每天,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