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勾股定理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应聘初中数学的04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勾股定理,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阐述我的说课。一、 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勾股定理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第十八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勾股定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时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2、(二)根据课程标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掌握勾股定理,并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感受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体验自己努力得到结论的成就感,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和创造,体验数学的没敢,从而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三)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用面积法(拼图法)证明勾股定理。三、学情分析 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归纳、猜想和推理的能力,他
3、们在小学已经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包括割补、拼接),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另外,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活动参与较主动,但合作交流的能力还有待加强。三、教法 针对这年纪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可选择引导探索法,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种教学理念反映了时代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基本教学流程是:提出问题实验操作归纳验证问题解决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六部分。四、学法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
4、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五、 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景,导入新知:首先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有一棵树,受台风的影响而折断,量得其断口离地4米,树梢及地处离根3米,求树未折断前有多高?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引入课题。问题设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也就是“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如何求第三边?” 的问题。学生会感到困难,从而教师指出学习了今天这一课后就有办法解决了。这种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入新课,不仅自然,而且反映了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这一认识的基本观点,同时也体现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解决问题的
5、过程也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二)、勾股定理的探索,证明过程及命名1.等腰直角三角形(数格子)2.一般直角三角形(割补)问题一:对于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的面积有何关系?设计意图:这样做利于学生参与探索,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问题二:对于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正方形、的面积也有这个关系吗?(割补法是本节的难点,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设计意图:不仅有利于突破难点,而且为归纳结论打下基础,让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高.通过以上实验归纳总结勾股定理.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归纳出勾股定理的雏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验了从特
6、殊 一般的认知规律.3.让学生解决开头情景中的问题,前呼后应,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增加学以致用的乐趣和信心.(三)、勾股定理的应用 设计意图:给出一组题目,分三个梯度,由浅入深层层练习,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知识的运用得到升华.基础题: 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长为3,斜边为5,另一直角边长为X,你可以根据条件提出多少个数学问题?你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吗?设计意图:这道题立足于双基通过学生自己创设情境 ,锻炼了发散思维情境题:小明妈妈买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58厘米长和46厘米宽,他觉得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设计意图:增加学生的生活常识,也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探索题: 做一个长,宽,高分别为50厘米,40厘米,30厘米的木箱,一根长为70厘米的木棒能否放入,为什么?试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说明。设计意图:探索题的难度相对大了些,但教师利用教学模型和学生合作交流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四)课堂小结:主要通过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从内容、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取新知的途径方面先进行小结,后由教师总结。(五)布置作业:课本P106习题2、3、4 ; P108 B组4。六、说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