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计平衡公式说课稿 郭西平一、学情分析和课前准备1、学生对象财会专业高一年级学生。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学习,对基础会计已经系统地学过一遍。多数同学对会计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对会计知识的连贯性、整合性方面还是有欠缺的,尤其是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有待于提高。2、课务选择我选择的是一堂复习课,本节是第二个课时,着重复习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3、课前准备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第六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为基础,结合社会调查,将供、产、销、利润形成和分配等过程中的业务搜集起来,并经过小组讨论,归纳出典型的经济业务。二、教材分析和处理1、地位和作用“会计平衡公式”这一节选
2、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会计第二章第二节。本节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是会计核算的基础。会计基本等式是设置会计科目、运用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等方法的理论依据。学好本节内容,为会计知识的重新构建打下基础,也为会计实务操作奠定了根基。2、教学目标体验性目标: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在任务情境下搜集、筛选会计信息资料,体验主动参与的乐趣和团结协作的力量。结果性目标:学生从资料的搜集、判断过程中,认识到会计平衡公式的重要地位。老师帮助学生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性目标: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等地位。活跃课堂
3、气氛,发展学生思维,实现会计课的愉快教学。3、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复习课的要求,确定以下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反证法”来证明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完整性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难点:涉及到增值税和损益类账户的经济业务的处理和分析4、教材处理根据教学需要,为了巩固重点,突破难点,我对教材作了三点处理:(1)首先将“资产=权益”这个平衡公式变化关系的四种类型以及相对应的数学模型归纳出来。(2)分析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公式影响时,借助复式记账原理和借贷记账法规则。(3)将所探究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升。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整体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
4、,梯度设问(“是什么”“怎么做”“为什么”)来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以“资产=权益”这个平衡公式为中心,将相关知识归纳在一起,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学生在情境模式下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通过问题的探究和能力的培养,重建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犹如这棵小树,在老师的帮助下,吸收养分,成长为一棵苍天大树。具体方法:启发诱导、小组竞赛、分组讨论,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有机结合。设计意图:在分组时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平衡各组的整体水平,形成组内成员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组的竞争力,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2、教学手段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动画和图表直观展示,使教学节奏
5、加快,教学内容更丰富。四、学法培养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学生始终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法的指导。”针对本节课,我着重培养学生“发现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设计意图:让每一位学生带着问题情境去搜集资料,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通过组内合作,提炼观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教育目的。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高兴趣,活跃思维(3分钟)1、实地情境搜集资料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也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2、模拟情境工业企业业务流程图(情境动态图)学生看到流程图,对收集资料的过程有了进一步体验,犹如身临其境般的感受,
6、思维进一步提升。心情愉快舒畅,使会计课的趣味倍增。(二)问题探究,巩固重点,突破难点。(30分钟)1、回顾导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资产=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经济业务发生时是否会破坏平衡公式呢?学生作出第一次反馈。引入本节课。(导入图)2、探究分析(1)利用知识迁移,借助图表,巩固重点。在第一次反馈成功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演示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公式影响的四种类型。经过新课的学习,学生对四种变化的类型已经掌握,本节复习课直接将这四种类型在表格中列出。为了探究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特将数学模型引入本课。即资产(Z)=负债(F)+所有者权益(S)的基础上引入一个变量a,在等
7、式两边变换和扩张。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用搜集到的经济业务来证明平衡关系。 (图表)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分组抢答竞赛法。学生将收集到的业务按表格设计的四种类型对号抢答。教师作为主导者,设法调动各组的积极性,在黑板上用划“正”号的方法记录各组的表现。为了巩固重点,采用梯度设问发。 你认为这项业务涉及到资产和权益双方变化的哪一种类型?用会计分录该怎么表示?为什么是这样表示?借贷双方的金额是否相等?有没有破坏资产和权益的平衡关系?接着,转引问题,让其他组的同学进行判断、分析。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作点评。得出结论:这些业务没有破坏平衡关系。这一反馈措施,教师掌握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完整性,实现了信
8、息反馈的重要性、系统性。(2)比较分析,提炼观点,解决难点。在第一阶段学习成功时,学生的心理进一步调整,初次感到成功的喜悦,为解决本节课的难点打下基础。学生对基本业务的变化已经掌握的情况,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进一步发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扩展和深化。利用多媒体演示一张普通发票和一张物资采购的增值税发票。通过观察比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票)从这三张发票中可以看出什么问题?会计分录怎么写?归纳到哪种类型?有没有破坏资产和权益的平衡关系?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增值税发票与普通发票不同,不仅记录了应税货物或劳务的名称、金额,还记录了税率、税额。做会计分录时一般
9、体现“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额)或(销项税额)”。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到某一种变化类型。要说明为什么不能简单归纳?理由是什么?这是关键,也是难点。用多媒体继续演示会计分录。(分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发现归纳这种业务虽然从记账规则上看借贷双方金额相等,但登账的依据只有一张完税发票,如果将税金单独登记是没有意义,平时做账时不能拆成两笔分录。从而突破第一个难点,实现第二次信息反馈。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是涉及收入、费用的业务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因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会取得收入,因制造产品会发生费用,对这类经济业务该怎样理解和归类呢?这是本节课第二个难点所在。为了突破该难点,发挥小组团结
10、协作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我仍然采用小组讨论,提炼观点的方法。对于解决关键问题,不能一味依赖教师的讲解,否则教学效果不明显。小组讨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学生最容易将收入的增加,简单地归纳为资产的增加,费用的增加,简单地归纳为资产的减少。如果这种问题出现的话,我就会进一步设问收入与资产类的记账方向相同吗?其实这是学生在旧知识层面的一个理解错误,也是新旧知识碰撞而产生的火花,是本节课的焦点所在。我在组织教学中设法激活学生思维的细胞,大胆思考,大胆竞争,达到本节课的高潮,从而解决难点。学生自然而然会得出结论:收入最终导致的是净资产的增加,即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记账方向
11、与权益类一致。费用最终导致的是净资产的减少,记账方向与权益类相反。(图)(三)课堂练习(8分钟)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学生对新知识的重构已初步形成,为了巩固知识,课堂上设置了10笔业务题,各小组同学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回答。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正确答案在表格中填出。通过这一组精心设计的问题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提升思维的层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交流、合作、竞争的乐趣。实现第四次信息反馈。(题目、图表)(四)归纳总结(3分钟)学生总结:(1)会计平衡公式的重要地位。(2)任何经济业务的变化均不会破坏“资产=权益”这个平衡公式。教师总结:(1)点评各组的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2)将学生的总结进一步深化:有的业务会引起资产和权益的总额变化,有的业务不会引起资产和权益的总额变化。用多媒体演示出四种类型的关系图。通过以上问题探究和归纳,最终得出结论: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变化不会破坏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而且这个平衡关系是科目设置、复式记账、账户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五)布置作业(1分钟)1、课后配套练习。2、实践练习。设计意图: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补充搜集的资料,进一步体验供产销各阶段的经济业务类型,提高技能操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