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影导学案学校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通过品读经典段落,体会背影蕴含的父爱。 2.通过研读关键语句,感受父子情感的变化。【学习内容】一、课前预习(一)认识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蜚声文坛。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代表作有匆匆、春、荷塘月色、绿等。(二)朗读课文,预习生字词1.给划线字注音交卸( ) 狼藉( ) 赋闲( ) 浦口( ) 妥帖( ) 踌躇( ) 迂( ) 栅栏( ) 蹒跚( ) 拭干( ) 颓唐( ) 琐屑( )2.解释词语祸不单行:赋闲:蹒跚:不能自已:情郁于
2、中:大去:触目伤怀:(三)课前储备窗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 诗经陆绩,三国时期吴郡吴县人,六岁时,随父到九江拜谒袁术。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三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做客,走时还要藏主人的句子吗?”陆绩回答说:“我母亲喜欢吃橘子,想拿回去给她尝一尝。”袁术见其小小年纪就懂得“为人子女者天下大孝”,赞赏有加。后有诗赞曰:“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橘,遗母报乳恩。”怀橘遗亲二、课堂探究环节一:筛选信息 解背影出现的不寻常活动:默读文章,独立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问题一:这是一篇( )散文。(内容)要求:简洁、完整概括文章主要写了
3、什么内容 问题二:思考是什么触动作者眼含泪光写下这篇文章?(写作背景) 问题三:思考作者泪光中浮现的背影发生在什么情形下?(事件背景) 环节二:品味语言 悟背影蕴含的不平凡活动:有感情朗读第六段,抓住重点词句,品析其情感内涵要求:自选角度,仿照例句,批注赏析。示例:父亲啊,多么令人难过你看:“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给人凝重、压抑之感,让我读出了你的凝重、颓唐。父亲啊,多么 你看:“ ” , ,让我读出了 。父亲啊,多么 你看:“ ” , ,让我读出了 。环节三:知人论世 懂背影转变的父子情。资料链接1917年左右,父亲时任徐州榷运局长,因行为不当,亏了家产,祖母不堪承受此变故而辞
4、世1920年,从北大毕业的朱自清在负担家庭经济上和父亲发生了一次争吵,甚至离家出走,以后父子间的裂痕越来越深。尽管如此,父亲对自己的那份爱却是发自肺腑的,血浓于水是不会改变的。事实上,正因为如此,朱自清才在接到父亲的信后,在晶莹的泪光中完成了背影这篇文章,并借此发出求和的信号。姜健、吴为公朱自清年谱问题:对于这份父爱,“我”是否一开始就感受到了呢?请结合文本,探究我对父亲的情感变化。提示:结合关键语句,注意时间词、表示态度的词出现的关键语句 环节四:话语入心,抒背影传达的血肉亲。 “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朱自清资料链接1928年,我(朱国华,朱自清的三弟)家已搬至扬州东关街仁丰里一
5、所简陋的屋子。秋日的一天,我接到了开明书店寄赠的背影散文集,我手捧书本,不敢怠慢,一口气奔上二楼父亲的卧室,让他老人家先睹为快。父亲已行动不便,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眼镜,一字一句诵读着儿子的文章背影,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朱国华朱自清与几多不相见,道尽岁月流逝间父子间的斑驳点滴;一封平安信,一篇千古文,无不诉说着父子间血浓于水的深情。相信此刻的你已化身那颗晶莹的“泪珠”,带着深情流过这位诵读背影的父亲。请你以“一滴觉醒之泪”的口吻向这位父亲诉说朱自清的字外之意。藤椅摇曳,夕阳下的老花镜腾起雾气,眼珠昏黄,泛着泪光。这是你,远方的年老的模样。此刻,我化成一滴泪,叫思亲的觉醒。不肯流过, ;不愿流过, 你望子归家时渐深的皱纹绺间 ; 不敢流过, ; 不忍流过, 你斜倚窗前时岁添的白发梢头 ;不忘流过, ;所以,秋明日语前,望窗前藤椅上摇曳的你,见字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