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现的生词。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把鲈鱼放回湖里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性。3、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感悟的同时将学文与导行相结合,使学生懂得如何结合实际遵守规则。二、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句,体会詹姆斯钓到鲈鱼和放鱼的心情变化,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三、教学过程。 1、导入。詹姆斯勒菲斯特是美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但他被很多中国人所熟悉却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却能把一件事做得对做
2、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学了今天的课文,大家自然就知道了。(注:钓鱼的启示选入课本前的题目是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板书课题)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方面可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另一方面可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次钓鱼让作者印象深刻,它与以往有什么不同。明确:(1)字词:涟漪(y)、翕(x)动、小心翼翼、抉择、不容争辩 (2)这次与上次最大的不同在于钓到的鱼又放了。师:如果是你,你愿意放吗?(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可支撑自己观点的语句,并简要分析)3、细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关于到底是放鱼还是不放鱼,刚才我们的同学已经发
3、表了自己的观点。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詹姆斯是怎么做的。(生:自己不愿意,但父亲要求他放)师:对。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么做。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师: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然后思考: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并标出文中相关的语句。明确:“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得意)“爸爸!为什么?”(急切、不理解)“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委屈、难受)“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没有商量的余地了。”(不舍)师:“我”钓了那么长时间才钓上的大鱼,而且又没有
4、人看见,但父亲却执意要让“我”将其放回,态度那么坚决,他是不喜欢那条鱼、不爱“我”吗?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重点看父亲与“我”的对话,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明确:(1)父亲也是喜欢这条鱼的。(“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由此可以看出父亲其实也是挣扎了一会才做出这样的决定的)(2)父亲是爱我的。(“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父亲划着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小时”)严格的爱、遵守规则师:在父亲的严厉要求下,最终“我”还是把那条鲈鱼放回了湖里。三十四年后,当我再次回想起这件事的时候,心情又有了怎样的变化?这样一件看似普通的事情给了“我”怎样的启示?明确:(1)感激(2)“道德只是个是与非的问题,但实践起来却很难。”4、总结课文,情感升华。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钓鱼的启示放:正确 不放:错误得意急切委屈、难受不舍 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