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教案(南通公开课).doc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文档编号:3245245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教案(南通公开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教案(南通公开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教学设计【教材简解】学生已经学过简单的一步计算实际问题(结合四则计算的教学安排),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二年级下册及本教材第一、四单元),以此为基础,本节课主要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可以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问题。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几乎在每一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都会得到运用,因而理解并掌握这一策略,对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目标预设】 1. 使学生充分认识并感受“从条件出发”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主动运用这一策略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初步经历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实施解答及回顾反思的

2、完整过程,积累解决问 题的经验,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初步的策略意识和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策略的体验与理解。 【设计理念、思路】 例题的设计既突出便于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特点,又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熟悉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然后按照“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回顾反思”这四个步骤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合理使用列表、画图等方法辅助思考,使策略运用过程更具有针对性;其中“回顾反思”环节侧重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较解决问题的思路,明确具有普遍意义的

3、思考方法,帮助他们由具体到抽象,不断加深策略体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练习的设计帮助学生巩固基本思考方法的同时,从不同角度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促进数学思考的有效开展,学生在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中,逐步完善对解决问题策略的认识、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想想做做1-1) (1)出示:(出示第一幅图)仔细观察,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两个信息我们还能知道 什么?(平均每个苹果100克)你是怎么想的呢?(5005=100克) (2)提问:(出示第二幅图)现在呢?学生回答。 (3)小结:刚才我们先根据5个和500克,算出了一个苹果的重量,再根据一个苹果的重量和20

4、克,算出了一个橙子的重量。其实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关注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更应该关注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说明】 “根据两个条件可以解决一个问题,再加上一个条件又能解决第二个问题”,从条件出发的策略在这里铺垫呈现,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初次感受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的基本过程,既是复习也是新授的伏笔,一题多用。 二、探索交流,感受策略 1. 出示例题:瞧,谁来了?小猴很能干,经常帮猴妈妈做事。 2. 理解题意。 (1)题中告诉我们哪些已知条件?问题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给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做上合适的标记。 (2)讨论: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能

5、和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3)学生在交流后回顾: “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个条件确实很关键,我们一 起来看看,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谁再来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也就是说第一天摘的个数加5等于第二天摘的个数)第三天呢?谁还能接着往下说? 3. 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师:刚才我们一起读懂了题意,分析了数量关系,那根据题中的条件,我们应该先算?再算? 接着算?最后算?还可以往下算吗?你想计算第几天? 4. 解答。 师:你能通过列表或列式计算求出答案吗?把书翻到72页,完成在书上,如果有其它的想法 也可以写在旁边。 学生汇报。 方法1:列表推算 师:好了

6、吗?填表,谁来说一说?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行数据读一读,看看是不是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方法2:列式计算 先请学生说说写的过程,再追问(第二天:你是根据哪2个条件来求的呢?)第三天呢? 方法3:还有其他方法吗? 52=10(个)30+10=40(个) 追问: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吗? 生:第三天比第一天多了2天,也就多了2个5算出来的。再根据第一天摘30个和多的10个求出了第三天摘的。 师:那第5天呢?谁也来用这种方法算一算? 54=20(个)30+20=50(个) 追问:说说你的想法。 生:第五天比第一天多了4天,也就多了4个5算出来的。再根据第一天摘30个和多的20个求出了第五

7、天摘的。 师:用这种办法我们也能求出第三天和第五天的个数,真不错。 5、回顾反思: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A:要弄清题中每个条件的含义,看清要求的问题。 B:可以从条件开始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C: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表找出答案 6、总结:不管用哪种方法解答,我们都是从“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第一天摘了30个”这两个条件出发,一步一步地进行思考和分析。 【设计说明】教学例题围绕教学重点分四步展开:第一步,要求学生说说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准备如何解决;第二步,启发学生从第一步讨论中抓住关键语句,进一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帮助他们再次感受从条件出

8、发展开思考的基本过程;第三步,鼓励学生按确定的解题思路自主解决问题,或列式计算,或通过填表求出答案,或采用更巧妙的办法;第四步,组织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说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感性经验提升为较为理性的认识,突出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的策略意义和价值。 三、联系旧知,丰富体验 学习了新的策略,想不想来要挑战一下?准备好了吗? 1. 教学“想想做做”第2题。(填一填) (1) 学生读题后提问:你知道“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这个条件的意思 吗? (2) 谁来指一指第一次落下去弹起的高度大约在哪里? 我们一起来看电脑演示,看看和你的想法是否一致? (3)书上73页填一填。

9、(学生按讨论的思路把题中的表格填写完整) (4)追问:你是怎么想的?(162=8,说明第一次反弹的高度是原来的一半)求第2、3、4次反弹高度时呢? (5)追问:解决这道题我们是从哪个条件出发分析思考的? 闯过第一关,还想挑战吗? 2、教学“想想做做”1-2(说一说) 师: 你能试着说一说吗? 师:刚才我们先根据3盒和每盒10支这两个条件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也就是钢笔的支数,再加上18支这个条件解决了第二个问题,也就是圆珠笔的支数,这样我们就解决了两步计算的问题。师:再看看,这样的过程像什么? 生:像楼梯。 师:是的,像这样从条件出发,一步一步往下思考,就能解决更加复杂的数学问题了。 3. 教学“

10、想想做做”第3题。(数一数) (1)你能根据条件在图中标出两个人的位置吗?再数一数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多少人? (2)展示交流:(先回答再交流)你是怎么确定芳芳和兵兵的位置?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注 意的吗? (3)回顾小结:题目中的示意图也是条件的一部分,我们要仔细看图,读图,用图,边看边 想,就能充分利用所有已知条件,顺利解决问题。 顺利通过第二关,难吗?继续挑战。4、拓展题。(算一算) 1、依次出示条件,追问: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2、出示问题,完成解答。 3、学生交流。 结束了三关的挑战,小朋友们给自己的表现鼓鼓掌。【设计说明】随后的练习数量关系和问题都和例题相仿,都适合从条件出发展开分析和思考

11、,教师设计不同的形式进行练习,填一填、说一说、数一数、算一算、最强大脑,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相关策略的运用特点,不断增强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在由易到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不断丰富策略体验,逐步提高应用能力。 四、全课总结,提升认识 1.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什么收获?2. (最强大脑)老师这还有一道题,请你猜一猜。 学生独立读题。 师:谁来猜一猜,从第几个正方形开始就画不下了? 引导:老师相信每个小朋友心中都有一个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验证一下看看哪个小朋友 是最强大脑? 3.总结:是不是解决所有的问题都必须从条件出发? 换个角度,可不可以从问题出发展开思考? 疑问是下一次探究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数学 > 苏教版(2024) > 三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教案(南通公开课).doc)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