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史第11讲席勒黑格尔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256847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美学史第11讲席勒黑格尔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西方美学史第11讲席勒黑格尔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西方美学史第11讲席勒黑格尔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西方美学史第11讲席勒黑格尔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西方美学史第11讲席勒黑格尔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一讲 席勒美学 席勒(Johan Christoph Friedrich Schiller 17591805年)出生于符腾堡涅卡河畔的马尔巴赫。童年进拉丁文学校读书,后来上了斯图加特的卡尔军事学校。1775年席勒由法律改学医学。1788年,席勒的尼德兰独立史完稿,第二年由歌德等推荐在耶拿大学担任编外历史教授。嗣后著有三十年战争史、美育书简等一系列著作。1805年辞世。18世纪后半叶,欧洲城市中新型工场应市场发展成为一种高度复杂的行业,这一不断扩展的全球范围的商业造就了为它服务的商业机构,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城市人口随之急剧增长。银行和联合股份公司提供了资金进行国际商业投机。欧洲成为庞大的世

2、界性贸易体系中心宣告完成。席勒正是诞生于这样一个时代。1美育书简 1)美育的目的 美育书简共27篇,主旨在于论证如何通过审美教育来改造社会。法国大革命出现暴政和屠杀,根源在于近代人性的分裂。当时的社会,广大下层阶级处于粗野的无法无天的冲动之中,他们要求打破社会秩序,解放自己难以驾驭的狂暴,急求兽性的满足。而文明的上层阶级则萎靡不振、颓废堕落。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腐败和没落的景象。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文化。近代社会的特征是严密的社会分工,整个社会像一个精巧的钟表机械,无数众多的但是都无生命的部分组成一种机械生活的整体。扩张的知识和个人的有限的智力之间的冲突使得学术必须有更精密的分工,复杂的国家机

3、器又使得人们的地位和职业必须有更严格的区别。于是,法律与风俗分裂,娱乐与劳动分离,手段与目的脱节,努力与报酬不相符。与近代社会相对的是古希腊社会。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体制,使每个人都享有自主的生活。希腊的社会文化没有造成社会与个体的分裂以及人格内部的分裂,而且每个人在必要时都可以成立独立的整体。希腊人的这种自然天性具备了一切艺术、才智和道德的潜质,所以希腊人能把想象的青春和理性的成年结合在一种完美的人性里。与古代希腊相比,席勒生活的时代,远远不能产生政治道德革新必要条件的那种人性典型,反而会出现它的直接对立面。在这样的条件下,任何政治改革的企图都是不合时宜的。政治改革只有等到人的内心分裂再度被扬

4、弃,人的天性得到充分发展,足以成为艺术家的天性,而且保证理性的政治创造能够实现之时才能进行。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进行整个社会的审美教育。2)三种冲动(本能)理论 人格始终不变 人性 绝对存在 状态变动不居 “人格”和“状态”在“绝对存在”(理想的完整人格或“神性”)中是统一的,而在有限存在(即经验世界或现实的人)中则永远是两个。“人格”只能显示在永恒不变的自我中,但是,人又必须是一定“状态”下的“人格”。这种情况,就像花开花落,我们把花看作是这种变化中不变的东西,就如同“人格”,而在他身上却表现出(花开花落)两种“状态”。没有“状态”的出现,“人格”无疑只是作为一个人的潜能而存在,而不会表现于

5、他的行为上,因此就不会有具体的时间和历史。只有通过人的一连串的表现活动,这个永远不变的自我才能成为自在自为的现象。而当“人格”表现于“状态”之中时,他就是一个具体的人,因而也就具有现实人的所有局限,是一个“限定的存在”。人之所以有感觉、思维、欲望,是因为人之外还有一个对象世界与“人格”、“状态”相对应。另一方面,人也必须把他的一切知觉化为知识,亦即化为一种具有统一性的知识。因此,现实的人具有两方面的特点:第一,没有感性和感性世界,人就只是形式,人就绝不可能与世界结合在一起;第二,人的感性如果离开一切精神主动性而就其本身看来,只不过是一种素材(质料)。因此,人为了不仅仅是一种空洞的形式,必须赋予

6、身上的素质(形式)以现实性(现实内容或质料);人为了不仅作为感性的世界(素材或质料)而存在,而要把握世界的秩序和规律,必须赋予材料以形式。由于这种内在的需要,人就必然具有两种自然要求和冲动:感性冲动(sensuous instinct)形式(理性)冲动(formal instinct)通过感性冲动,人格形式转化为实体,抽象的理念变化为具体事物,时空无限性因此得到限制,成为我们生活世界的具体的时空。但是,因为任何形式只能在物质上出现,任何绝对事物只能通过有限的媒介得以表现,所以这种感性冲动也造成人性的全面表现的限制。因为实现了这一方面的潜能就意味着扼杀或抑制了其他方面的潜能。要克服这种限制,就需

7、要形式冲动。当形式的本能支配我们的时候,生命就达到最高度的扩张,一切局限就消失了。在感性冲动的状态下,人是“限量统一体”,那么,在形式冲动的状态下,人就是“理念的统一体”。感性冲动:是一种类似对象化的过程,即把理性、形式对象化为现实,这个过程也类似一种人的潜能的实现。形式冲动:具有把对象人化的内涵,即通过用形式、和谐、法则等统摄对象,使现实事物形式化、统一化。这个冲动由人的自由和理性的本质引起,用法则和秩序来影响感性冲动所提供的多样印象。这两种冲动之间依然是分裂的,“人格”与“状态”处于对立的境地。人格本身必须要限制物质冲动,感受能力或自然要求也必须会限制形式冲动。同时,在两种冲动中,一方的作

8、用确立了而又限制着对方。“这两种本能都强制我们的心灵,前者以自然规律,后者以理性规律。”“游戏冲动”(play-impulse 审美冲动):恢复二者的统一。感性冲动使人感到自然要求的强迫,而理性冲动又使人感到理性要求的强迫,游戏冲动却要消除一切强迫,使人在物质方面(感性方面)和精神方面(理性方面)都恢复自由。游戏是一种真正的自由的活动。在人的一切状态中正是这种游戏,而且仅仅是这种游戏,能够使人臻于完美,并使人的二重天性一起和谐发展。当我们要热情地拥抱一个值得我们鄙视的人时,我们就痛感到自然的强制。当我们对一个值得(“值得”原译为“强制”,似不妥)我们敬仰的人怀有敌意,我们就痛感到理性的强制。然

9、而,一旦一个人既引起我们的爱好,又博得我们的敬仰,情感的强制和理性的强制都一起消失,我们便开始爱他了,这就是说,同时以我们的爱好和我们的敬仰作游戏。游戏的规则是一种自由的创造。这些规则不受人的天性需要的制约,也不受道德法则的制约。游戏冲动也是一种必然的要求。而游戏冲动在根本上是与美相关的。“美其实是这两种本能共同的目的,也就是说,游戏本能的目的。”美与游戏和人性之间具有一种必然的关系:人对美只应游戏,而且只应对美游戏。感性冲动、形式冲动、游戏与美的关系:在美或审美统一所引起的快感中,物质与形式,被动状态与主动状态,先已获得了真正的统一,审美和游戏可以使人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和谐一致。这就证明:

10、人的感性本能和形式本能可以结合,无限可以在有限中实现,从而最崇高的人性也有实现之可能。这当然是人性发展的理想状态。让我毅然决然地说,唯有当他是充分意义的人时,他才能游戏,唯有当他游戏时,他才是完人。小 结 席勒的美育思想,在19世纪以前的西方美学史上可谓千古独步,其主旨与其说是论美,毋宁说是论人。席勒思考的核心是人与自由和自然、人与历史和现实、人与有限与无限的问题。他的理想是实现物质和精神、自然和自由、古代与现代、质朴与文明、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的完满结合,达到人性的和谐与完满。实质上,席勒理论是在古代与近代精神之间的张力中展开的,并且深切地表达了处于这种张力之中的现代人的困惑与憧憬。席勒自

11、觉地利用康德哲学的资源来建构他的理论,但没有真正深入消化康德的思想。他的关于人的三种本能(冲动)及其关系的论述,远远没有达到康德理论的清晰明了。因此,这些理论不是晦涩,而是本身没有成熟。席勒著作中的很多富有才情的诗化语言,从根本上来说,缺少一种哲学和理论表达的准确和明晰的风格。第十二讲 黑格尔美学 黑格尔(17701831)出生于斯图加特一个小职员家庭。早年对神秘主义有兴趣。法国大革命爆发时,黑格尔藐视普鲁士而仰慕拿破仑,甚至为法国军队在耶拿战胜德国军队而欣喜。此时他与谢林和荷尔德林是同班同学,并结为挚友。黑格尔与谢林还在图宾根郊外的草地上共植了一颗“自由树”,表达对法国革命的向往。中年以后,

12、黑格尔在政治上走向保守。黑格尔是自亚里士多德之后西方哲学史上罕见的建立一个无所不包的哲学体系的人。从哲学对时代的思想和历史现实所产生的影响来说,黑格尔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哲学家之一,青年马克思就是当年的黑格尔左派。不过,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也是康德以来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一个富有规律性的阶段。1.绝对精神与世界历史的演化 黑格尔认为,康德说物自体是不可知的,这就证明理性已经达到物自身了。物自身也不是一个客体,而是主体。因为只有精神实体是唯一的实体。这种宇宙实体实质上也是绝对精神(Absolute Spirit)。绝对精神也叫绝对理念(Absolute Idea)或理念(Idea),是黑格尔哲学

13、中的本体概念,世界万物都由此推演出来。绝对精神自身的原则和规定就是要发展和演化。绝对精神是在自我异化和自我展开的过程中实现它的使命的。绝对精神的自身发展、演化构成整个世界自然史、人类历史和精神文化史。实体在经历过辩证发展的全过程以后,才是完全实在的。所谓真知或真理,就是从理念到实在、从精神到物质这样的全体或整体。绝对精神的演化和展开是按照辩证法的法则实现的。它的特征在于:自己设定自己,并在辩证运动中克服矛盾的对立面,实现自身,完善自身。第一阶段:是一种绝对抽象的纯粹思想的演进,表现为从一个纯粹概念、范畴到另一个纯粹概念、范畴的转化和过渡。包括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属于逻辑学研究的对象。第二阶

14、段:绝对精神否定自身异化为自然界。包括机械论、物理论、有机论。属于自然哲学(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第三阶段:人类的阶段,理念发展为精神。分成三个小阶段:1)主观精神。人的意识的活动,属于人类学、心理学研究的内容;2)客观精神。人把自己的思想和意识给以外化,体现为社会的道德、法律、政治等意识,属于法哲学的内容;3)绝对精神回归自身。在这个阶段,绝对精神先是表现为艺术,其次表现为宗教,最后表现为哲学。绝对精神终于实现了自身的回归,成为绝对的、终极的真理。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也是精神哲学研究的对象。意义:哲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握自然或精神中本质的、永恒的和谐与秩序。只有通过概念和辩证的逻辑思维,才能深刻

15、揭示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内在关联,认识到事物中的理性。思维中的东西,也是人类历史、世界历史以及精神的历史。“历史中有逻辑,自然中也有,归根到底,宇宙是一个逻辑体系。”2.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的理念与概念的区别:概念是一种观念的统一体,理念是一种概念与现实、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美也不能脱离理念,美只是真实的一种表现方式: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作为理念的存在物,或真的对象,实存或客体是理念的一种“异化”(德文为:Entfremden,英文为:alienation)。而美则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不是“异化”。这就是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显现,德语为:Schein,有现外形、放光辉的意思,与Sein(与

16、英文“being”义同)对立。表现、展现都是直接的,显现则是映射或反映出来的。因此,显现与表现、展现具有一种质的不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3.艺术史的发展逻辑 绝对精神在整个艺术领域的发展分成若干历史阶段。每一阶段产生不同典型的艺术种类。艺术表现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理念和形象两方面的协调和统一。艺术作品所达到的高度和优点,往往取决于理念与形象能否互相融合而成为统一体的程度。A.象征艺术 最早的艺术类型。典型的象征艺术:古代印度、埃及、波斯等东方民族的建筑,如神庙、金字塔之类。象征一个民族某些抽象的理想。一般特征:形式离奇、体积

17、庞大。印象是物质压倒心灵的崇高风格。“理念在开始阶段,自身还不确定,还很含糊”。在象征艺术中,形式与内容不是十分和谐、吻合,见不出内容的明晰的理念,所以象征艺术都有些暧昧、神秘的性质。由于理念还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找不到适合的感性形式,它就采用符号来象征。例如印度婆罗门教的“梵”,就是一种没有任何定性的浑然太一。由于它本身推演不出任何具体形象来,于是就用牛、猴之类动物当作“梵”的体现来崇拜。象征艺术的代表是建筑。特点是形式压倒内容,企图用外在形象的散漫、庞大和堂皇富丽,来把杂乱的现象提高到理念的地位。B.古典艺术 古典艺术把理念自由地、妥当地体现于适合这理念的形象,理念和形象形成自由而完满的

18、协调。根本特征:它的内容本身就是具体的理念,而不是抽象的理念(概念)。因此,古典艺术在内容和形式上达到了内在的、有机的同一。古典艺术的这种内容也就是具体的心灵性的东西,因为只有心灵性的东西才是真正实在的。所以,古典艺术表现的是在自然中符合心灵的那些事物。黑格尔认为这就是人的形象:“这种形象就是理念作为心灵性的东西,亦即作为个别的确定的心灵性在显现为有时间性的现象时即须具有的形象,也就是人的形象。生命在他的演进中必然要达到人的形象,因为人的形象才是唯一的符合心灵的感性现象。”每个希腊雕刻身上都具有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具有神的普遍精神,同时又具有个别性的特征。在雕刻里,感性因素本身所有的表现都同

19、时是心灵因素的表现。任何心灵的内容如果不能完全用身体形状呈现于知觉,也就不能在雕刻里得到完满的表现。古典艺术的典型是希腊雕刻。黑格尔把希腊雕刻看作是的一切艺术的理想,达到了艺术表现的最高限度和境界。C.浪漫艺术 无限的绝对精神发现有限的物质不能完满地表现它自己,于是就从物质世界退回到它本身,即退回到心灵世界。这就出现了近代的浪漫艺术。浪漫型艺术主要是诉诸心灵、诉诸情感等内心生活。近代社会,人的精神生活的分裂和失调更加强烈。这些烦恼和痛苦在浪漫艺术中表现得比在古典艺术里更深刻,更能具有感染力,更能够激发情绪。浪漫艺术所要显现的不是神的泰然自足,而是人的自我情绪和心情。要符合这种内容,艺术的感性因

20、素也就要化为更为有效的事物例如颜色、声音、以及对内在知觉起作用的声音(文字)等,这些物质媒介能够实现偏重于主观方面的表达。绘画 浪漫艺术 音乐 史诗(客观性)诗歌 抒情诗(主体性)悲剧 戏剧诗(主客观统一)喜剧 正剧 这个序列所展示的所有浪漫性艺术种类之间的差别,是在表现形式(手段)上物质限制越来越小。象征艺术是物质压倒精神,古典艺术中的物质与精神是和谐一致的,在浪漫艺术中则是精神溢出物质。到此,艺术发展到顶峰。“浪漫型艺术虽然还属于艺术的领域,还保留艺术的形式,却是艺术超越了艺术本身。”但绝对精神还要发展。这样,绝对理念的发展必然导致整个艺术解体,艺术让位于宗教、哲学。4)艺术作品的构成及悲

21、剧冲突 艺术作品中矛盾和冲突普遍存在。矛盾和斗争是理念演化、发展的一个原则。心灵体现为个体的人物,他(她)与外在的环境必然发生矛盾冲突。在艺术中,这种矛盾和冲突是作品内在构成的根本因素。具体地说,艺术作品中的矛盾冲突根源于社会生活。普遍力量:时代流行的宗教、法律、伦理方面的信条或理想。也就是抽象的理念。这些理念涉及祖国、教会、名声、荣誉、爱情等。这些理念与现实的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离的。一般世界情况:人们生存的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永恒的宗教、法律和伦理的关系,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例如教育、科学、宗教乃至于财政、司法、家庭生活以及其他类似现象的情况。情境:最终这种一般情况要具体化在每个人身上

22、。在艺术作品中,这种“一般世界情况”首先要外化为,即一种具体的情节或矛盾冲突。但是,情境本身还不是心灵性的东西,还不能组成真正的艺术形象,它只涉及一个人物性格和心境所由揭露和表现的外在材料。情致:社会力量在人物身上的内化。社会生活的各种理念,映射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人物的心灵深处产生反应,才能构成真正的矛盾和冲突。因此,艺术作品必须把情致显现于人的行动,通过它表现出存在于人的自我中而充塞渗透到全部心情的那种理性的内容和意蕴。而在艺术作品里感动人的,应该只是真实的情致本身。由此可见,性格的真正冲突正是时代复杂矛盾的反映。艺术作品中体现两种普遍的世界力量的矛盾冲突就是由人物性格造成的。悲剧所表现的

23、正是两种对立的理想或“普遍力量”的冲突和调解。就各自的立场来看,互相冲突的理想都带有理性或伦理上的普遍性,都是正确的。但是就当时世界情况整体来看,某一理想的实现也会造成和它对立的理想发生冲突。所以它们又都是片面的、抽象的,不完全符合理性的。这是一种成全某一方面就必须牺牲其对立面的两难之境。悲剧的解决就是代表片面理想的人物遭受痛苦或毁灭。悲剧冲突的结果,一方牺牲和毁灭了,但他(她)所代表的理想却不因此而毁灭,反而由于他(她)的毁灭而呈显出永恒性,并与其对立的理想达到和解。在悲剧中否定的只是片面的、特殊的因素。悲剧的结局虽是一种灾难和苦痛,却仍然是一种“调和”或“永恒正义”的胜利。因此,悲剧快感不

24、是怜悯和恐惧,而是愉快和振奋。安提戈涅。小 结 黑格尔被认为是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实际上仅仅代表从康德以来德国哲学、美学发展一个方向的顶峰。其他的方向仍然有另一种发展:狄尔泰、叔本华、尼采等。黑格尔美学与他的哲学一样,其巨大价值和意义在于达到一种逻辑和历史的统一。在艺术史的理论中,这一点更为突出。黑格尔对于艺术作品的研究和分析,深刻地把握了西方古典艺术的内在血脉,触及到西方古典艺术的一些妙要和精髓。尤其是他关于艺术作品建立在矛盾冲突之上的观念,揭示了古今艺术的本质。黑格尔的思想后来被发展为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理论。这种理论几乎统治了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哲学和美学界。不难看出,黑格尔的理论是封闭的,他的体系自身所达到的内在统一和完满,为哲学史所罕见。他的哲学因而很少给人们留下理论拓展和创造的空间。全部课程结束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西方美学史第11讲席勒黑格尔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