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六单元检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唐朝前期的户籍内容十分详细,不仅记载了人们的年龄、户等、是否课役,还记载了占有的土地数量和土地位置,人们被束缚在土地上。唐朝中后期,户籍内容趋于简化、松弛,人们可以自由流动于各地。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儒家伦理对统治者影响增强B.土地兼并受到抑制C.安史之乱后人口大量减少D.商品经济得到发展2.南朝时期,政府推行“土断”制度,即清查大量被“私门”“大户”吞噬的人口,把他们编入国家户籍。这一制度()A.造成了国家户籍制度的混乱B.
2、使得均田制得到进一步推广C.使政府脱离了对门阀的依赖D.瓦解了士族门阀的经济力量3.据载,“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立户籍、分异财产者,唐律定为徙罪,明律改为杖罪,明中叶之后实际流于形式”。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出()A.社会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法律的调节作用日趋弱化C.国家对人身控制的不断加强D.个性解放思潮的逐步发展4.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朝以后佃农编入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A.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B.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C.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
3、D.身份和地位没有变化5.宋朝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奴婢、部曲、工乐户等贱民阶层。宋朝时,这种贱民的数量显著减少。这()A.主要得益于选官制度的完善B.体现了封建生产关系的调整C.反映了户籍等级制度的废除D.导致了小农经济的加速破产6.明朝初年,政府修建了济养院(免费养老院)、惠民药局(免费医院)和漏泽园(免费公墓)。明太祖还命令在南京试点,于郊外修筑公房,并安排无家可归者居住。由此推知,明朝初年()A.社会保障体系健全B.政治逐渐走向民主C.中央集权得到发展D.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7.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如果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或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的租税等,有
4、权力处罚这些侵犯领主利益行为的机构是()A.国家法院B.庄园法庭C.元老院D.公民大会8.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至少有150个到170个村社。村社的职能之一是登记本村社的公民,公民权的认可决定于所居住的村社机构的登记,而不像从前那样决定于氏族族谱,许多失去氏族族谱的外来自由民也取得了公民权。村社职能的扩大()A.使个人自由受到一定的限制B.完善了雅典的权力运行机制C.意在保护雅典平民阶层的利益 D.推动了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9.“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里所说“城市”早期的基本居民主要是()A.农奴和庄园领主B.雇佣工人和资本家C.王室和新贵族D.手工业者和商人10.1011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不
5、仅表现为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是政治权利的获得。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A.土地所有权 B.投票选举权C.城市自治权 D.自由贸易权11.19世纪中后期,巴黎人口增加了约3倍,房价和房租不断攀升。政府借旧城改造招商引资,将城郊一些土地收归国有并修建住房租赁给无房市民。此外,还立法规定免除贫困房客的房屋税。巴黎政府此举旨在()A.构建社会保障体系B.通过国有化促进经济增长C.彻底解决住房问题D.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求12.1834年,英国济贫法修正案将“低于舒适原则”确立为基本原则,即不论家庭大小和生活支出多少,金钱救济绝对不能超过社区独立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它规定,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
6、男子的救济。这些规定反映了英国()A.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B.社会矛盾尖锐激化C.建成了“福利国家”D.救济观念走向人道主义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主要目的是()A.刺激社会消费B.改善劳资关系C.缓和社会矛盾D.重塑政府形象14.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C.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
7、济“滞胀”15.据统计,美国收入在一万美元以下的家庭在19821985年大约少得联邦津贴470美元,收入在一万至两万美元的损失360美元,而收入超过八万美元的家庭则只损失170美元。这是因为()A.社会福利发展明显不均B.增加了中小企业的税收C.缩小了社会福利的规模D.没有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第16题10分,第17题11分,第18题10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宋之际,乡村自治组织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它们来稳固统治。唐宋推行的科举考试制造了一个拥有特权却居于乡间的士绅阶层。宋朝以后,随着识字率的激增和
8、文化的相对普及,中央的秩序、教化逐步延伸到基层。摘编自蒋楠历史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材料二宋真宗年间,将城市坊郭户列为正式户种,包括商贾、手工业者等城市居民,按其资产分为十等,承担不同的赋税和科配。为便于管理和征榷,宋朝还设有专门户籍,譬如从事手工业的匠户、从事纺织的机户、从事采茶的园户、从事制盐的灶户等。摘编自姜婷婷宋代户籍制度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乡村治理形成的历史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户籍制度变革的积极作用。(4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有优秀的法治、教化传统。清朝的法典基本沿袭大明律,在传统礼法秩序、尊卑亲疏
9、的原则上,强调“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并据此制定了大清律例。对于基层教化,也大多延续明朝的乡约模式。不遵守乡约的百姓要受族规、乡约的处罚,甚至被递解官府治罪。清朝乡约的内容变成了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的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原本由宋朝以来儒学人士发起教化百姓的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摘编自朱勇主编中华法系材料二1902年4月,慈禧懿旨“着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8月28日,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画押:“中国深欲整顿本国律例,以期与各西国律例改同一律。”此后,大
10、清律例停止,师法欧美取代中华法系成为中国法的新传统。民国时期,由于政局不稳,法治艰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别于1954年、1982年颁布了新宪法。同时,对于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分子进行广泛宣传,推动道德风尚的新发展。摘编自李贵连1902:中国法的转型(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902年前后清朝社会治理方面的不同。(4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02年清朝进行法治改革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社会治理方面有哪些新发展。(3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1年,晚清政府在考察欧美各国之后,认识
11、到“宪政之进行无不以户籍为依据”,在参考东西各国之良规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户籍法单行法规。该法规突出了户籍管理机构的地位;区分了人籍和户籍;规定了民众有呈报户籍之义务,也规定了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提起诉讼抗告的权利。晚清政府户籍制度实际上仍沿袭了清中、后期的保甲制度的一些做法,将人户“编牌入甲”。不过,与保甲制度不同的是,清末编查人户的机构是警察机关。1905年,清政府设立了巡警部作为全国警察管理机构,其职能之一便是“掌审稽查户口章程,管理各省地方户籍,报户口统计,凡各省寺院僧道人数、教民人数,外国人入籍皆隶之”。摘编自姚秀兰户籍、身份与社会变迁中国户籍法律史研究(1)根据材料
12、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户籍制度改革的特点。(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户籍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5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美国独立后,各大城市的市议会开始选举市长,但市长无权否决市议会的决定,许多行政部门的首长不对市长而是对议会负责;同时,城市权力还受到州议会的掣肘,造成城市管理的极大混乱。城市化进程的扩大,带来了城市功能和财政支出的扩张。改革派倡导了一系列的选举制度改革,如选民登记、全市大选等,以削弱老板集团城市中的职业政治家对市政的控制与渗透。改革派还改革市政机构,按照商业管理原则运行政府,任用专家治理城市。然而,城市治理毕竟不是企业管理,为了效率而不
13、顾政策的社会效果,危害了下层民众的利益。摘编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美国市政改革运动的背景及影响。(12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传统英国乡村治理,其实质是以庄园为核心的生产活动的安排问题和庄园内部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调节问题。贵族阶层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分割,将部分司法和行政权转移到庄园中,以庄园法庭为载体,有效地维护着贵族的政治、经济地位。庄园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历史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为英国土地私有产权的形成,农业的资本主义经营和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使得英国政治变迁具有精英斗争的特征;庄园制度也衍生出
14、了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摘编自朱可心庄园制传统与英国乡村治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条有关传统英国乡村治理的主要做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结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12分)1答案:D2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中“清查大量被私门大户吞噬的人口,把他们编入国家户籍”的做法可以削弱士族门阀的经济力量,故选D项。3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立户籍、分异财产的现象原来被法律禁止,而在明中叶之后实际流于形式,这说明明中叶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观念受到冲击,故选A项。4答案:C解析:宋朝以后佃农尽管不再是地主的私属,但因租种地主土地需要向地主交纳地租,因而佃农始终没有摆脱
15、地主的压迫和剥削,故选C项。5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宋朝人身不完全自由的贱民阶层数量减少,这体现了封建生产关系的调整,故B项正确。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朝初年政府实行了一些救济措施,且都是免费提供给民众的,这反映了明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选D项。A、B两项说法错误,排除;题干材料反映了社会救济方面的措施,据此无法推知中央集权得到发展,排除C项。7答案:B8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做法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使更多的人获得公民权,扩大了雅典的民主范围,推动了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故选D项。进行村社机构的登记扩大了民主范围,有利于扩大民主权利,故排除A项;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
16、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扩大民主范围会使公民大会的举行更加烦琐,不利于完善权力运行机制,故排除B项;题干材料中的规定无法体现其意在保护平民阶层的利益,故排除C项。9答案:D10答案:C解析:1011世纪,西欧的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力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故选C项。11答案:D解析:题干信息只反映了巴黎政府想办法解决市民的住房问题,不等于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故A项错误;巴黎政府此举是解决住房困难的市民的问题,会增加财政负担,故B项错误;政府此举只能缓解而不能彻底解决住房问题,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时间信息“19世纪中后期”,可知此时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
17、,为了适应工业化需求,政府必须想办法解决人民住房问题,故D项正确。12答案:A13答案:C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即缓和社会矛盾。故选C项。14答案:D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代”,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出现经济“滞胀”现象,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减少福利开支,这与“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等信息相吻合,故选D项。15答案:C解析:受制于“滞胀”困境,当时里根政府大幅度削减国家福利开支,致使各收入段家庭获得的联邦津贴不同程度地
18、受到影响,故选C项。16参考答案:(1)稳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科举制的推行,促使士绅阶层兴起;文化、教育的发展;儒学的发展和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乡村族权的发展;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行政管理面临人口增长的压力;国家赋役制度的调整。(2)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身控制,适应了商品经济和城市发展的新形势;有利于保证政府收入,也兼顾了社会公平;对后世提供了借鉴等。17参考答案:(1)1902年前:强调礼法秩序;强调基层圣谕教化;法治、教化并举并合流。1902年后:效法西方法律;礼法之争激烈。(2)传统律制的弊端;慈禧的权力危机;列强扩大殖民利益的需求;新政的推行。(3)宪法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9、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8参考答案:(1)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注重立法;突出户籍管理机构的地位;区分人籍和户籍;强化户籍的传统功能(统制、治安);增加保障个人权利的内容。(2)民族危机深重;国内矛盾尖锐;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的推行;西方文明的传播。19参考答案:背景:美国独立后,城市管理严重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市长无权否决市议会的决定,并受到州议会的掣肘;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功能和财政支出扩张;城市老板集团乘机弄权,效率低下,政治腐败。影响:扩大了城市的权力;减少了政治腐败;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了市政服务质量;城市治理的现代化推动了美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变。但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下层民众的利益。20参考答案:主要做法:处理好庄园内部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说明: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得英国近代政治具有精英政治的特征;使得英国形成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为近代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