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岳阳楼记,范仲淹,1.学习、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2.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写作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 解。 3.理解本文写景抒情、对比出旨的特点。 5.理解本文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的作者的政治抱负及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多方面的意义,激发学生走出自我,树立胸怀天下、以利民为己任的远大志向。,学习目标,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出身贫寒,幼年丧父,经发奋苦读,26岁中进士。因敢于直言强谏,久不被重用。庆历元年(1041)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卓立功勋,使西夏多年不敢入侵。当时边境上流传歌谣:“军中有一范,西贼闻
2、之惊破胆。”西夏军中也流传:“小范老子,胸中自有十万雄兵。”庆历三年(1043)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因力主改革遭保守派反对,于庆历五年(1045)贬官邓州。后来还做过杭州、青州太守。死后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集。,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第二年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背景资料,岳阳楼历史 北宋庆历四年,滕子京被贬至岳州,两年后大规模重修此楼。完工后,他将楼的建筑结
3、构、四周风光及唐代诗人的作品写下,连同一幅洞庭晚秋图寄给了远在河南邓州的好友范仲淹。庆历六年,范仲淹写下千古流传的岳阳楼记,抒发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洁怀抱。自此岳阳楼记名传千古,岳阳楼也名满四方。,知识链接,1.掌握重点字音字形。 谪守( zh ) 属予( zh ) 皓月( ho ) 潜形( qin ) 岸芷汀兰(tn) 宠辱偕忘(xi ) 心旷神怡( y ) 薄暮冥冥(mn mn) 浩浩汤汤(shn shn) 2.通假字。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百废具兴(通“俱”,全,皆,都),检查预习,3.古今异义。 (1)气象万千【古:景色和事物; 今:天气变 化;气象
4、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2)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 (4)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 (5)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 今:准备】 (6)则有去国怀乡【古:国都;今:国家】 (7)则有去国怀乡【古:离开;今:前往】,4.词类活用。 (1)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动词作形容词,被贬谪的) (5)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 (6)刻唐贤今人诗赋
5、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7)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 (8)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向南),5.重点词语解释。,谪守巴陵郡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 属予作文以记之,贬官 做太守 政治通达 百姓和乐 同“俱”,都 于是 规模 同“嘱”,夫巴陵胜状 浩浩汤汤 朝晖夕阴 岳阳楼之大观 然则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 得无异乎,那 水流浩大的样子 日光 壮丽景象 既然这样,那么 尽,到尽头 降职远调的人 诗人 聚集 能,若夫 霪雨 霏霏 浊浪排空 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 登斯楼也 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像那 连绵的雨 雨雪繁密
6、的样子 冲向 桅杆 船桨 傍晚 昏暗的样子 这 离开国都 说坏话 萧条冷落的样子,至若 春和景明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而或 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静影沉璧 心旷神怡,至于 日光 栖止 美丽的 有时 全 洁白,明亮 圆形的玉 开阔 愉快,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 或异二者之为 不以物喜 微斯人 吾谁与归,一起 面对 啊,唉 探求 或许 因 没有 归依,6.重点句子翻译。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高高的朝堂上就为百姓忧虑,在遥远的江湖上就替君主担忧。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
7、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课文朗读,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朗读时要注意读出骈句的节奏美、散句的变化美。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 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朗读指导,1.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整体感知,全文共5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 第一层(2段):
8、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2.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1.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内容探究,“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9、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 “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 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2.“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3.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 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
10、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4.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警句的?,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表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
11、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品味赏析,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第一段,第二、三、四段,第三、四段,第三、四、五段,写法探究,试评价本文的内容和艺术价值。,鉴赏评价,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12、。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你知道岳阳楼上有哪些“唐贤今人诗赋”吗?,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李白) 荆楚无双地;湖湘第一楼。(何绍基) 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 (徐侍清) 杜诗范记高千古;山色湖光共一楼。 (童道让),?,?,拓展延伸,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周立中)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 。
13、(周元鼎) 一楼铭古今兴废;两字系天下安危。 (缪英),?,?,?,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表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愉悦。,总 结,背景:谪守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写作缘由 缘由:属予作文以记之 巴陵胜状 岳阳楼大观:横无际涯,气象万千 览物之情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阴悲 晴喜 古仁人之心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先忧 后乐(主旨),结构图示,岳阳楼记,议论,抒情,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