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演义》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293533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9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志演义》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三国志演义》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三国志演义》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三国志演义》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三国志演义》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三国志通俗演义一部以一部以“忠义忠义”为核心的虚构信史为核心的虚构信史第一节 史官文化与历史演义v黄帝之时,仓颉为左史,沮诵为右史,共造文字,由是文籍生焉。唐、虞、夏、殷以来,咸有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至于周代,有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等官,益臻详备矣。李时国学五百问 v古者左史记言,右史书事。言经则尚书,事经则春秋也。刘勰文心雕龙史传 唐刘知己史通史官建置 v苟史官不绝,竹帛长存,则其人已亡,杳成空寂,而其事如在,皎同星汉。用使后之学者,坐披囊箧,而神交万古;不出户庭,而穷览千载。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若乃春秋成而逆子惧,南史至而贼臣书。其记事载言也则如彼,其劝

2、善惩恶也又如此。由斯而言,则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由斯而言,则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有国有家者,其可缺之哉之要道。有国有家者,其可缺之哉!宋元人之醉翁谈录 v也说黄巢拨乱天下,也说赵正激恼京师。说征战有刘、项争雄,论机谋有孙、庞斗智。新话说张、韩、刘、岳,史书讲晋、宋、齐、梁。三国志诸葛雄才,收西夏说狄青大略。说国贼怀奸从佞,遣愚夫等辈生嗔;说忠臣负屈衔冤,铁心肠也须下泪。明可观道人新列国志叙 v自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余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者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残唐、南北宋诸刻。近代啸庐中外三百年大舞

3、台序 上自缙绅先生,下至草莽齐民,于诸子百家书,或不能悉备,备亦不能悉读,而独于稗官野史则必搜罗殆遍,读亦殆遍。至列国、三国,尤家置一编,虽妇人女子,略识之无者,且时时偷针黹余闲,团坐老幼,以曼声演说为消遣计。三国志通俗演义英译本标题为“Romance of the three kindoms”(三个王国的浪漫史),充分显示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异质。看来西方人很难明白,这部小说全然不同于西方早期Romance类型的小说,它是经过若干世纪漫长时间沉淀,对过往一段惊心动魄历史和不同道德观念冲突的大总结,庄严肃穆,沉郁悲凉。汉昭烈帝刘备魏武帝曹操吴大帝孙权忠武侯诸葛亮晋武帝司马炎偏将军兼南郡太守周瑜关

4、羽擒将图(明代)洛神图第二节第二节 层层累积的高台:层层累积的高台:三国志演义三国志演义的成书的成书1.野史传说阶段(魏晋至隋唐)v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喎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三国志裴注引曹瞒传 v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v世语曰:太祖过伯奢。伯

5、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v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三国志裴注引魏书、世语、杂记 2.民间演述故事阶段(唐宋时期)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李白赤壁歌送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v诸葛亮造八阵图于鱼复平沙之上,垒石为八行,相去二丈。桓温征谯纵,见之,曰:此常山蛇势也。文武

6、皆莫识。吾尝过之,自山上俯视,百余丈,凡八行,为六十四蕝,蕝正圜,不见凹凸处,如日中盖影。予就视,皆卵石,漫漫不可辨,甚可怪也。苏轼东坡志林 王彭尝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彭,恺之子,为武吏,颇知文章,余尝为作哀辞,字大年。苏轼东坡志林3.小说草创阶段(元代)江东吴土蜀地川,曹操英勇占中原。不是三人分天下,来报高祖斩首冤。三国志平话开卷诗三国志平话v汉高祖负其功巨,却交三人分其汉朝天下:交韩信分中原为曹操,交彭越为蜀川刘备,交英布分江东长沙吴王为孙权,交汉高祖生许昌为献帝

7、,吕后为伏皇后。交曹操占得天时,囚其献帝,杀伏皇后报仇。江东孙权占得地利,十山九水。蜀川刘备占得人和。刘备索取关,张之勇,却无谋略之人,交蒯通生济州,为琅玡郡,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道号卧龙先生,于南阳邓州卧龙冈上建庵居住,此处是君臣聚会之处;共立天下,往西川益州建都为皇帝,约五十余年。交仲相生在阳间,复姓司马,字仲达,三国并收,独霸天下。v董卓见吕布,身长一丈,腰阔七围,独杀百十余人,如此英雄,方今天下少有 v董卓在虎牢关,有百员名将,为首者温侯吕布,身长九尺二寸,使方天干,无人可当 v玄德言曰:“孙坚言咱们是猫狗之徒,饭囊衣架。”先主曰:“他为长沙太守,我是绿衣郎,岂能为他争气?”张飞笑

8、而叫曰:“大丈夫死生不顾,图名于后!”先主,关公劝不住,张飞直至冀王帐前。张飞献头盔袍甲与冀王。太守孙坚,众官不语。声若巨钟:“前者太守言我皆为猫狗之徒,吕布下关,太守弃袍得脱!”孙坚闻之大怒,推张飞欲斩。诸侯皆起。有冀王袁绍,荆王刘表,谯郡曹操告曰:“吕布之势不可当,若斩张飞,谁破董卓?”第三日,吕布又搦战,众诸侯出寨,与吕布对阵。张飞出马持枪。张飞与吕布交战二十合,不分胜败。关公忿怒,纵马轮刀,二将战吕布。先主不忍,使双股剑,三骑战吕布,大败走,西北上虎牢关。v次日,吕布下关,叫曰:“大眼汉出马!”张飞大怒,出马,手持丈八神矛,睁双圆眼,直取吕布。二马相交,三十合,不分胜败。张飞平生好厮杀

9、,撞着对手,又战三十合,杀吕布絣旗掩面。张飞如神,吕布心怯,拔马上关,坚闭不出。4.小说成书阶段(元明时期)一:罗贯中生平 名本或道本,贯中是其字,号湖海散人。籍贯有四说:太原、东原(今山东东平)、庐陵(今江西吉安)、钱塘(今浙江杭州)。确有作品传世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隋唐两朝志传及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二.最早从武英侯郭勋家中流出,而嘉靖本为传世最早之刻本。早期刻本为240则,明代后期始分为120回。诸本文字、故事不尽相同,大体分为繁本与简本两个系统。三.清初苏州人毛纶、毛宗岗父子对小说所进行的“校正”、“评定”,标志“三国故事”的演进进入尾声。“自毛本行,罗氏原本也就废弃而不为人所

10、知了。”郑振铎三国志演义的演化第三节 历史的艺术化:三国志演义的小说特征v传统评论:忠于历史、再现历史v“非俗非虚”(高儒百川书志)v“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v“据实指陈,非属臆造,堪与经史相表里”,“实叙帝王之事,真而可考也”(毛宗岗读三国志法)v“七实三虚”(章学诚语丙辰札记)v真实情况:酷肖历史、重塑历史 三国志演义三国志演义的价值和魅力不在于忠实于史实或再现了历的价值和魅力不在于忠实于史实或再现了历史,而是正好相反,在于小说用虚构的艺术形象构成了逼真史,而是正好相反,在于小说用虚构的艺术形象构成了逼真的历史画面和过程,是酷肖历史而非将历史还原;而且,小的历史画

11、面和过程,是酷肖历史而非将历史还原;而且,小说中虚构的艺术形象还进一步为读者提供了史书中未曾记载说中虚构的艺术形象还进一步为读者提供了史书中未曾记载的历史的深层结构,揭示出历史进程中的种种此前不为人们的历史的深层结构,揭示出历史进程中的种种此前不为人们所知的奥秘。所知的奥秘。v“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流传甚广,脍炙人口,深的故事流传甚广,脍炙人口,深入人心入人心,实则历史上的刘、关、张虽然,实则历史上的刘、关、张虽然“寝则同床,恩若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兄弟”(三国志三国志关羽传关羽传),关系异常亲近,但并无结),关系异常亲近,但并无结拜为异姓兄弟之事。拜为异姓兄弟之事。

12、v“古称三杰,吾不曰萧何、韩信、张良,而曰刘备、张飞、关公;古称三友,吾不曰直、谅与多闻,而曰桃园三结义。呜呼!唯义不朽,故天地同久。况公皈依三宝,于金仙氏为护法迦蓝,万亿斯年,作吾辈导师哉!”(李贽题关公小像,焚书卷四)v鞭打督邮的实为“一代枭雄”刘备而非张飞,改变出于塑造明君仁主形象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人物性格完整性与个性特点:v督邮至县,当遣备,备素知之。闻督邮在传舍,备欲求见督邮,督邮称疾不肯见备,备恨之,因还治,将吏卒更诣传舍,突入门,言“我被府君密教收督邮”。遂就床缚之,将出到界,自解其绶以系督邮颈,缚之著树,鞭杖百馀下,欲杀之。督邮求哀,乃释去之。(三国志裴注引典略 )v历史上的

13、关羽骁勇善战,威名远扬,又美须髥、好读历史上的关羽骁勇善战,威名远扬,又美须髥、好读春春秋秋,但,但“秉烛达旦秉烛达旦”保护兄嫂保护兄嫂 及及“过五关斩六将过五关斩六将”等均等均出小说虚构,出小说虚构,“降曹降曹”之事,小说所写亦非历史真相。之事,小说所写亦非历史真相。v一说关羽乃自己投降,见一说关羽乃自己投降,见三国志三国志魏书魏书武帝纪武帝纪:“(曹曹操)东击备,破之,生禽其将夏侯博。备走奔绍,获其妻子。操)东击备,破之,生禽其将夏侯博。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v一说关羽战败被俘,见一说关羽战败被俘,见三国志三国志蜀书蜀书关张马

14、黄赵传关张马黄赵传:“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偏将军,礼之甚厚。”在非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中,“各为其主”成为判断人物政治道德的标准,关羽、曹操正依此标准和平分手。v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乃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三国志蜀书

15、关张马黄赵传)v历史上的“赤壁之战”规模有限,时间短暂,政治意义明显超出军事意义,战后以吴、蜀结成政治军事联盟联合抗曹,形成了东南、西南与中原三大区域各自独立,宣告了“三分鼎立”局面的到来。小说则将此次规模有限的战争加以铺垫渲染,并精心组织,添枝加叶,将之写成波澜壮阔、斗智斗勇、极富戏剧性的大战役。v“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的故事原型来自孙权,的故事原型来自孙权,三国志平话三国志平话改为周改为周瑜,瑜,三国志演义三国志演义根据小说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塑造的需根据小说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塑造的需要,改为诸葛亮,并被广泛接受。要,改为诸葛亮,并被广泛接受。v(孙权)“乘大船来观军,(曹)公使弓弩乱发,箭着

16、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覆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三国志吴主传注引魏略)v“周瑜用帐幕(遮住)船只,曹操一发箭,周瑜船射了左面,令扮棹人回船;却射右边。移时,箭满于船。周瑜回,约得数百万只箭,周瑜喜道:丞相,谢箭。曹公听得大怒”(三国志平话)v“借箭”的角色再次移花接木,改成诸葛亮,目的是为了凸现诸葛亮联军统帅和大战总指挥的地位,历史上真正的联军统帅周瑜不仅被迫退居次席,更给他安排了性急妒忌直至千方百计谋害诸葛亮的角色真实的周瑜多谋善断,气度恢宏,文武兼备,涵养极佳,兼以风姿潇洒,婚姻幸运,为历代文人仰慕心仪之典范。三国志演义问世,从根本上改变了周瑜的人间形象,但同时又深刻揭示了吴

17、、蜀联盟之既合作又争斗的关系实质,显示了艺术思维巨大而独特的威力。v周瑜为“赤壁之战”的最高统帅,史书明载,无周瑜之气魄,则孙吴已成曹魏之属臣,蜀汉则为孤木独撑之势;无周瑜之指挥若定,则孙吴断难以少敌众,蜀汉亦未必能独力抗击曹军。因此三国志演义流行之前,“周郎”为“赤壁之战”代名词,宋人更为其增添了“羽扇纶巾”与“谈笑间灰飞烟灭”的潇洒,使“周郎”英姿更具儒雅气象。历代咏“周郎”诗词名篇甚多,周瑜堪称千古儒将第一人。v“排青龙之战舰,斗飞燕之船楼。,乍风惊而射火,或箭重而回舟。”庾信哀江南赋v“水绕苍山固护来,当时盘踞实雄才。周郎计策清宵定,曹氏楼船白昼灰。”陆龟蒙 算山v“二袁刘表笑谈无,眼

18、底英雄不足图。赤壁归来应叹息,人间更有一周瑜!”陆游曹公 v“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戴复古赤壁 历史上的周瑜确有过人的胆量气魄历史上的周瑜确有过人的胆量气魄v瑜曰:“不然。操虽讬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於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

19、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v周瑜所言,乃江东版之“隆中对”,对稳定军心、激发士气,尤其是对促成孙权下定抵抗曹军的决心,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孙吴集团生死存亡之际,周瑜及他的政治盟友鲁肃是挽狂澜于既倒的功臣,也是推动改变当时政治格局的基本力量。v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

20、三百馀里,此所谓强驽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周瑜的作用,时人均有公论周瑜的作用,时人均有公论v刘备之自京还也,权乘飞云大船,与张昭、秦松、鲁肃等十馀人共追送之,大宴会叙别。昭、肃等先出,权独与备留语,因言次,叹瑜曰:“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瑜之破

21、魏军也,曹公曰:“孤不羞走。”后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瑜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及卒,权流涕曰:“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后权称尊号,谓公卿曰:“孤非周公瑾,不帝矣。”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注引江表传v“蒋干盗书”为大战中所穿插武戏文做之情节,为故事起到调节气氛与节奏、深化人物性格特点的作用。历史上有过类似的真实事件,但时间、过程、结果均大不一样,小说移花接木,巧做安排,成为脍炙人口的故事典范。历史上的真实蒋干历史上的真实蒋干v初曹公闻瑜年少有美才,谓可游说动也,乃密下扬州,遣九江蒋幹往见瑜。幹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

22、间,莫与为对。乃布衣葛巾,自讬私行诣瑜。瑜出迎之,立谓幹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幹曰:“吾与足下州里,中间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并观雅规,而云说客,无乃逆诈乎?”瑜曰:“吾虽不及夔、旷,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因延幹入,为设酒食。毕,遣之曰:“適吾有密事,且出就馆,事了,别自相请。”后三日,瑜请幹与周观营中,行视仓库军资器仗讫,还宴饮,示之侍者服饰珍玩之物,因谓幹曰:“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幹但笑,终无所言。幹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中州之士,亦以此多之。

23、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注引江表记“义释曹操义释曹操”与历史真实与历史真实v历史上并无关羽“义释曹操”之事,其真实过程乃是赤壁兵败之后,曹操匆忙做出北撤决定,兵无斗志,兼以瘟疫流行,天寒路艰,故损失惨重。v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觽。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山阳公载记 v小说可以而且也应该有虚构,小说也不必以忠实于史实为创作的最高要求,而是要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人物的再评价与再认识,要形象地再现出他所认识的历史真实。虚构

24、既是文学创作的特征,也是文学创作的特长,合理的虚构使小说的作者可以翱翔于史实的现象之上,进而深入到史实隐而不见的底层,创作出比历史表象的史实记载更深刻、更具思想意义的历史文学来。文学与历史各司其职文学与历史各司其职v文学创作的真实不等于历史考订的事实,因此不能机械地把考据来测验文学作品的真实,恰像不能天真地靠文学作品来供给历史的事实。历史考据只扣住表面的迹象,这正是它的克己的美德,要不然它就丧失了谨严,算不得考据,或者变成不安本分、遇事生风的考据,所谓穿凿附会;而文学创作可以深挖事物的隐藏的本质,曲传人物的未吐露的心理,否则它就没有尽它的艺术的责任,抛弃了它的创造的职权。考订只断定已然,而艺术

25、可以想象当然和测度所以然。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说诗歌、小说、戏剧比史书来得高明。钱钟书宋诗选注序言第四节 “陈叙百年,该括万事陈叙百年,该括万事”:三国志演义三国志演义的文学成就的文学成就 v三国志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前后长达百年的历史,将这百年间中国广袤大地上所发生的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和活跃于历史舞台上的重要人物都纳入小说,无论是小说内容的容量,故事在时间、空间上的跨度,人物数量的众多,都达到了此前小说从未有过的宏伟规模。它标志着中国古代历史小说进入到宏大叙事的成熟阶段。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和其思想内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小说人物性格中的道德沉淀与历史演进过程的道德评判,构成了三

26、国志演义的核心魅力,也是这部小说长久以来盛传不衰的根本原因。v三国志演义艺术成就的四个方面:v严谨巧妙的艺术构思与谋篇布局 v塑造了具有典型性格的历史人物 v道德评判与人物故事的水乳交融v浅显典雅、熨帖流畅的叙事语言 v通过对史实的剪裁与与重构,变平铺直叙的史书叙事为因果相连、脉络清晰、详略对比鲜明的文学叙事,并以故事单元的方式组织起来,例如:“桃园结义”、“董卓之乱”、“挂印封金”、“官渡之战”、“三顾茅庐”、“赤壁大战”、“三气周瑜”、“夷陵之战”、“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八伐中原”、“三分归晋”。v剪裁、重构的主要线索与依据:v蜀汉为中心(血统论、仁政说)v曹魏为敌手(秩序论、道德

27、观)v孙吴为陪衬(豪杰观、分和说)v刘、关、张本偶然相逢于乱世,小说通过“桃园结义”而赋予三人君臣兄弟的特殊关系,并以“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具体诠释其结义之实质,从而确定了蜀汉集团以“忠义”为核心的道德人伦内涵。刘备:“汉室宗亲、有志欲破贼安民”;关羽:“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张飞:“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v曹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游荡无度”,成人后更以“奸雄”自许:“汝南许劭,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劭不答。又问,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操闻言大喜。”操亦起于平定“黄巾之乱”,而以招兵买马、壮大实力、操持天下权柄为目的,

28、小说在第一回实已经埋下“尊刘贬曹”的伏笔,而曹、刘之对峙,实为仁主与叛臣、明君与奸雄之势不两立。v中国人习惯以道德评判人物,孔子即言“仁者,人也”。然则古今中外政治家之得失成败,并不主要取决于其个人道德品质,伟大的政治家未必即是道德意义上的善人,反之,失败的政治家很可能却是道德意义上的好人。v“三顾茅庐”为刻画诸葛亮的登场,从三十六回到三十八回,用了三回的篇幅来加以渲染百年历史进程在这三回里仿佛突然放慢了进度,刘备的求贤若渴之心,诸葛亮的旷世之才与潇洒风度,关、张的急躁之态,都在这放慢了时间节奏的故事里得到精细渲染。v“三顾茅庐”在艺术上体现了中国古典小说美学的极致:v有宾有主,虚实相生;v起

29、承转合,曲折有致;v情景结合,铺垫渲染;v腾挪变化,摇曳多姿。v诸葛亮、关羽分别为谋臣与武将之典型,而共同底色为“忠君”,所忠之君则为“仁主”。刘备、诸葛亮和关羽由此铸成“明君、贤相、虎将”之系列理想形象组合,将中国传统政治伦理以近乎完美的审美形式表现出来,故其影响至今犹存。史书中的诸葛亮史书中的诸葛亮v“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

30、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v小说中诸葛亮形象构成的八大要素v“隆中对”:政治远见;v“娶丑妇”:毫无私欲;v“战群儒”:辩才无碍;v“烧赤壁”:决胜千里;v“夺荆州”:兵不厌诈;v“事幼主”:忠贞不二;v“平南蛮”:恩威并施;v“誓北伐”:昭示天下。v关羽形象构成的八大要素v“温酒斩华雄”:气吞万里v“秉烛待旦”:忠贞不二v“约法三章”:曲线救主v“挂印封金”:不慕名利v“斩颜良文丑”:武艺超群v“义释曹操”:义薄云天v“刮骨疗毒”:刚毅过人v“虎女犬子”:坚持原则曹

31、操小说形象的美学分析曹操小说形象的美学分析v从艺术角度看,曹操是从艺术角度看,曹操是三国志演义三国志演义写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写得最为成功的人物。诸葛亮的呼风唤雨、观天象等多少有些近于术士所为,其智诸葛亮的呼风唤雨、观天象等多少有些近于术士所为,其智慧作为世间谋臣亦不无形容过分之嫌;关羽武艺盖世,而仔慧作为世间谋臣亦不无形容过分之嫌;关羽武艺盖世,而仔细体会亦可发现虚写多于实写,作者每每避实而就虚,靠调细体会亦可发现虚写多于实写,作者每每避实而就虚,靠调动、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来弥补小说在战争场面实际描写的不动、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来弥补小说在战争场面实际描写的不足。但曹操的形象则并非如此,他没有诸葛亮

32、形象中的夸张足。但曹操的形象则并非如此,他没有诸葛亮形象中的夸张成分,也不象关羽性格的某些部分是依靠气氛或背景的烘托,成分,也不象关羽性格的某些部分是依靠气氛或背景的烘托,他是一个写得很切实详细、在整体上没有异乎常人之感的人他是一个写得很切实详细、在整体上没有异乎常人之感的人物。物。v毛宗岗读三国志法已看出曹操之所以可称“古今来奸雄第一奇人”,是因为其性格为矛盾之完美统一体:听荀彧勤王之说,而自比周文,则有似乎忠;黜袁术僭号之非,而愿为曹侯,则似乎顺;不杀陈琳而爱其才,则有似乎宽;不追关公以全其志,则有似乎义;王敦不能用郭璞,而操之得士过之;桓温不能识王猛,而操之知人过之;李林甫不能制禄山,不

33、如操之击乌桓于塞外;韩佗胄不能贬秦桧,不若操之讨董卓于生前;窃国家之柄而姑存其号,异于王莽之显然弑君;留改革之事以俟其儿,胜于刘裕之急欲篡晋。曹操之胆识、谋略与领军冲锋陷阵,集威主、智士与良将于一身。其人知人善任兼具刘、孙之所长,指挥若定则与诸葛亮在伯仲之间,驰骋疆场更堪步“五虎上将”之后尘。此外,更独有“登高能赋”的文才风流。汉末至晋初,百余年间,可谓一人而已。v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穗大战吕布”尽写孟德带兵上阵杀伐攻略的英姿:时约初更,月光未上。只听得西门上吹赢壳声,喊声忽起,门上火把燎乱,城门大开,吊桥放落。曹操争先拍马而入。直到州衙,路上不见一人,操知是计,忙拨回马,大叫:“退

34、兵!”州衙中一声炮响,四门烈火,轰天而起;金鼓齐鸣,喊声如江翻海沸。东巷内转出张辽,西巷内转出臧霸,夹攻掩杀。操走北门,道傍转出郝萌、曹性,又杀一阵。操急走南门,高顺、侯成拦住。典韦怒目咬牙,冲杀出去。高顺、侯成倒走出城。典韦杀到吊桥,回头不见了曹操,翻身复杀入城来,门下撞着李典。典韦问:“主公何在?”典曰:“吾亦寻不见。”韦曰:“汝在城外催救军,我入去寻主公。”李典去了。典韦杀入城中,寻觅不见;再杀出城壕边,撞着乐进。进曰:“主公何在?”韦曰:“我往复两遭:寻览不见。”进曰:“同杀入去救主!”两人到门边,城上火炮滚下,乐进马不能入。典韦冒烟突火,又杀入去,到处寻觅。却说曹操见典韦杀出去了,四

35、下里人马截来,不得出南门;再转北门,火光里正撞见吕布挺戟跃马而来。操以手掩面,加鞭纵马竟过。吕布从后拍马赶来,将戟于操盔上一击,问曰:“曹操何在?”操反指曰:“前面骑黄马者是他。”吕布听说,弃了曹操,纵马向前追赶。曹操拨转马头,望东门而走,正逢典韦。韦拥护曹操,杀条血路,到城门边,火焰甚盛,城上推下柴草,遍地都是火,韦用戟拨开,飞马冒烟突火先出。曹操随后亦出。方到门道边,城门上崩下一条火梁来,正打着曹操战马后胯,那马扑地倒了。操用手托梁推放地上,手臂须发,尽被烧伤。典韦回马来救,恰好夏侯渊亦到。两个同救起曹操,突火而出。操乘渊马,典韦杀条大路而走。直混战到天明,操方回寨。众将拜伏问安,操仰面笑

36、曰:“误中匹夫之计,吾必当报之!”郭嘉曰:“计可速发。”操曰:“今只将计就计:诈言我被火伤,已经身死。布必引兵来攻。我伏兵于马陵山中,候其兵半渡而击之,布可擒矣。”赢曰:“真良策也!”于是令军士挂孝发丧,诈言操死。早有人来濮阳报吕布,说曹操被火烧伤肢体,到寨身死。布随点起军马,杀奔马陵山来。将到操寨,一声鼓响,伏兵四起。吕布死战得脱,折了好些人马;败回濮阳,坚守不出。v领军攻城,身先士卒是为大勇;兵败而退、机智全身是为大智;败而不馁、再战而终胜之是为真雄。世无常胜将军,孟德确为真英雄。v“兵不厌诈”,孟德之奸,其实部分乃兵家之常态,第三十回“战官渡本出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刻画生动:却说许攸暗

37、步出营,径投曹寨,伏路军人拿住。攸曰:“我是曹丞相故友,快与通报,说南阳许攸来见。”军士忙报入寨中。时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曹先拜于地,攸慌扶起曰:“公乃汉相,吾乃布衣,何谦恭如此?”操曰:“公乃操故友,岂敢以名爵相上下乎!”攸曰:“某不能择主,屈身袁绍,言不听,计不从,今特弃之来见故人,愿赐收录。”操曰:“子远肯来,吾事济矣!愿即教我以破绍之计。”攸曰:“吾曾教袁绍以轻骑乘虚袭许都,首尾相攻。”操大惊曰:“若袁绍用子言,吾事败矣。”攸曰:“公今军粮尚有几何?”操曰:“可支一年。”攸笑曰:“恐未必。”操曰:“有半年耳。”攸拂袖而

38、起,趋步出帐曰:“吾以诚相投,而公见欺如此,岂吾所望哉!”操挽留曰:“子远勿嗔,尚容实诉,军中粮实可支三月耳。”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遂附耳低言曰:“军中只有此月之粮。”攸大声曰:“休瞒我!粮已尽矣!”操愕然曰:“何以知之?”攸乃出操与荀之书以示之曰:“此书何人所写?”操惊问曰:“何处得之?”攸以获使之事相告。操执其手曰:“子念既远旧交而来,愿即有以教我。”“雄”以应世,“奸”以待人。“雄”乃有勇有谋,非图一世之虚名、求一时之痛快,与匹夫之勇截然不同;“奸”为利害选择,趋利而避害,甚而害人以利己,所谓“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小说中的曹

39、操以警句之形式,表达了他的人生哲学,与世俗社会一般道德伦理形成尖锐冲突。v第三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写孟德“奸雄”之两面,衔接转换,融为一体:当晚王允设宴后堂,公卿皆至。酒行数巡,王允忽然掩面大哭。众官惊问曰:“司徒贵诞,何故发悲?”允曰:“今日并非贱降,因欲与众位一叙,恐董卓见疑,故托言耳。董卓欺主弄权,社稷旦夕难保。想高皇诛秦灭楚,奄有天下;谁想传至今日,乃丧于董卓之手:此吾所以哭也。”于是众官皆哭。坐中一人抚掌大笑曰:“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允视之,乃骁骑校尉曹操也。允怒曰:“汝祖宗亦食禄汉朝,今不思报国而反笑耶?”操曰:“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

40、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允避席问曰:“孟德有何高见?”操曰:“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今卓颇信操,操因得时近卓。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允曰:“孟德果有是心,天下幸甚!”遂亲自酌酒奉操。操沥酒设誓,允随取宝刀与之。操藏刀,饮酒毕,即起身辞别众官而去。众官又坐了一回,亦俱散讫。次日,曹操佩着宝刀,来至相府,问:“丞相何在?”从人云:“在小阁中。”操径入。见董卓坐于床上,吕布侍立于侧。卓曰:“孟德来何迟?”操曰:“马羸行迟耳。”卓顾谓布曰:“吾有西凉进来好马,奉先可亲去拣一骑赐与孟德。”布领令而出。操暗忖曰:“此贼合死!”即

41、欲拔刀刺之,惧卓力大,未敢轻动。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卧,转面向内。操又思曰:“此贼当休矣!”急掣宝刀在手,恰待要刺,不想董卓仰面看衣镜中,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回身问曰:“孟德何为?”时吕布已牵马至阁外。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卓接视之,见其刀长尺余,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果宝刀也;遂递与吕布收了。操解鞘付布。卓引操出阁看马,操谢曰:“愿借试一骑。”卓就教与鞍辔。操牵马出相府,加鞭望东南而去。行了三日,至成皋地方,天色向晚。操以鞭指林深处谓宫曰:“此间有一人姓吕,名伯 奢,是吾父结义弟兄;就往问家中消息,觅一宿,如何?”宫曰:“最好。”二人至庄前下 马,入见伯奢。奢

42、曰:“我闻朝廷遍行文书,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陈留去了。汝如何得至 此?”操告以前事,曰:“若非陈县令,已粉骨碎身矣。”伯奢拜陈宫曰:“小侄若非使 君,曹氏灭门矣。使君宽怀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说罢,即起身入内。良久乃出,谓 陈宫曰:“老夫家无好酒,容往西村沽一樽来相待。”言讫,匆匆上驴而去。操与宫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 之。”二人潜步入草堂后,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 手,必遭擒获。”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搜至厨下,却见缚 一猪欲杀。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急出庄上马而行。行不到二里

43、,只见伯奢驴 鞍前鞒悬酒二瓶,手携果菜而来,叫曰:“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 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猪相款,贤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请转骑。”操不 顾,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人?”伯奢回头看时,操挥 剑砍伯奢于驴下。宫大惊曰:“适才误耳,今何为也?”操曰:“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操曰:“宁教我 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默然。v托名李贽的一位三国志演义评者有一段独到的分析:孟德杀伯奢一家,误也,可原也。至杀伯奢,则恶极矣,罪大矣,可恨矣,可杀矣!更说出“宁教我负天

44、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话来,读史者到此,无不欲食其肉而寝其皮也。不知此犹孟德之过人处也。试问天下人谁不有此心者,谁复能开此口乎?故吾以世人之心较之,犹取孟德也。至于讲道学诸公,且反其语曰:“宁使天下人负我,毋使我负天下”,非不说得好听,其存心行事稍有一毫孟德者存?是孟德犹不失为心口如一之小人,彼曹反为口君子身小人之罪人也吾故曰:此犹孟德之过人处也。v曹操的名言,乃其内心深处人生观之表露,也表现了人性的复杂性人类的本性是由其社会性决定的,在人和人的关系方面,绝非“善”、“恶”两个字能够截然分明地划分出两个大类,真正的人世社会从来不是泾渭分明。古今中外,无一人不是善恶交织,彼此纠缠如密茧。曹操形象,堪称洞查察世道人心的窗口,而伟大的文学形象莫不如类似之窗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三国志演义》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